《公共管理主体与工具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东杰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05210709
  • 页数:3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分为公共管理者篇、公共政策篇、社会治理篇、科技管理篇等几个篇目。通过公共管理研究学术关联点,结合当前公共管理前沿理论,对独立成篇的文章再梳理,形成公共管理领域有关研究的相对系统化学术著作。内容突出研究公共管理者、公共政策、社会治理、科技管理等几个公共管理范畴内具体领域的问题。

主体篇 3

第一章 公共管理主体的“人性”研究视角 3

一、“人”的观点对于公共行政的影响 4

二、“人性”假设与公共行政的演进 7

第二章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12

一、公共管理者角色和角色转换的内涵 12

二、公共管理者角色的主要类别 14

第三章 公共管理者能力 19

一、政府能力与“有限政府”的逻辑一致性 21

二、基于能力提升的“有限政府”塑造路径 22

第四章 公共管理者的既得利益 26

一、公共管理者既得利益释义 27

二、公共管理者既得利益形成机理分析 28

三、对公共管理者既得利益治理的路径分析 31

第五章 秘书超职能权力 35

一、秘书超职能权力的特征 36

二、秘书超职能权力的形成 37

三、秘书超职能权力的治理 39

第六章 公共企业伦理问题研究 41

一、公共服务与经营营利的冲突 42

二、公共利益与团体利益的争竞 44

三、国家责任与公民责任的选择 45

第七章 公共管理者的忠诚 48

一、行政忠诚对于政府的价值 49

二、行政忠诚意识弱化的表现及原因 51

三、行政忠诚意识弱化的治理 56

四、结语 63

第八章 公共管理者的腐败心理逻辑 64

一、非合理自利性:公务员腐败行为的根本心理动因 65

二、收益与侥幸心理:公务员腐败行为的催化心理动因 66

三、公务员腐败行为动因的治理路径 68

第九章 治理公共管理者“永业”问题 72

一、公务员“永业”现象带来的公共行政困境 73

二、造成我国公务员事实上“永业”的退出机制形成原因 76

三、治理公务员“永业”问题的路径 78

第十章 优化公共管理政治生态 81

一、良好政治生态的总体标准 82

二、良好政治生态的具体标准 84

第十一章 强化公共管理者官德建设 87

一、当前强化官德治理的现实意义 88

二、提升干部官德的根本途径 91

三、淮安市以周恩来精神教育治理官德的实践探索 92

四、以周恩来精神教育强化官员道德治理的建议 99

工具篇 113

第一章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视角下的公共行政 113

一、行政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不同选择 114

二、未来公共行政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选择 118

第二章 公共管理工具:公共政策 119

第一节 公共政策产出机制 119

一、多中心治理带来的政策产出机制的变化 120

二、多中心治理下政策产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124

三、多中心治理下政策产出机制的优化路径 126

第二节 公共政策合法化 129

一、公共政策合法化概念之辨 129

二、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意义 130

三、公共政策合法化的路径 132

四、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公民参与 134

第三节 公共政策能力 135

一、政策能力的含义 136

二、廓清政策能力概念的价值 139

第四节 公共政策异化 141

一、公共政策异化的三重表现 142

二、公共政策异化的引致原因分析 147

三、治理公共政策异化的对策建议 149

第五节 公共政策被动参与 152

一、政策参与的三种表现形式 152

二、被动政策参与形成的机理 154

第三章 公共管理工具:科学技术 159

第一节 社会治理中的民生科技 159

一、民生科技释义 160

二、民生科技作用社会治理的运作机理分析 161

三、民生科技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治理的建议 164

第二节 公民幸福与民生科技 166

一、民生科技与公民幸福相关性研究 167

二、当前我国政府发展民生科技的主要成绩:基于淮安样本分析 170

三、民生科技进一步增进公民幸福的对策建议 174

第三节 传统科技孵化器转型 177

一、传统科技孵化器与“众创空间”的区别 177

二、科技孵化器转型的必要性 180

三、科技孵化器向“众创空间”转型的路径 183

第四节 新常态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87

一、政府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职能定位 188

二、淮安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具体举措 190

三、新常态下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对策建议 191

第五节 优化地方政府科技管理体制 195

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96

二、优化我国地方政府科技管理体制的对策 201

治理篇 209

第一章 网格化治理与现代治理契合度研究 209

一、网格化治理的理论演进与实践嬗变 210

二、网格化治理与治理现代化的契合度分析 212

三、网格化治理迈向现代治理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214

第二章 “互联网+”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 216

一、“互联网+”革新着政府的治理理念 217

二、“互联网+”不断为政府建构新的治理工具 218

三、“互联网+”改变着政府的组织结构、决策体制与行动体制 219

四、“互联网+”带来政府治理机制的嬗变 221

第三章 自主组织管理 224

一、基于政府介入社会公共事务程度的社会管理模式划分 225

二、自主组织治理模式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价值 227

三、自主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可能困境 230

第四章 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创新 233

一、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意义 234

二、当前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37

三、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政策建议 241

第五章 乡村治理 246

第一节 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研究 246

一、乡村社会治理改革的方向:城乡并轨同治 247

二、城市化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 248

三、城市化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强化的对策建议 252

第二节 农村经济能人介入社会治理 258

一、农村经济能人浅层、中位与深度介入政治的三个层次 259

二、农村经济能人对政治浅层介入的不利影响 261

三、农村经济能人浅层介入政治的原因 264

第三节 新农民政策能力培育 269

一、新农民政策能力的内涵 269

二、新农民政策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272

三、破除新农民政策能力提升障碍的路径 274

四、结论 277

第四节 农民政策敏感性培育 277

一、农民政策敏感性释义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278

二、农民政策敏感性的培育和提升路径 281

第六章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实践 284

第一节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新举措与新经验 284

一、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意义 284

二、淮安市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新举措 286

三、淮安市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新经验 289

第二节 淮安市推进“阳光信访”的实践及经验分析 294

一、“阳光信访”的时代价值 294

二、淮安市推进“阳光信访”的实践举措 295

三、淮安市推进“阳光信访”的基本经验 297

参考文献 301

后记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