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祭悼文学的溯本逐源 31
第一节 生死一线牵的文学再现 32
一、灵魂存在与祭悼文学创作 32
二、祭悼与“个体—群体”心理的互动结构 36
三、传统祭悼文学的流变 40
第二节 现代意念关注下的祭悼文学 46
一、西方传教士眼中的中式葬礼及其汉文祭悼小说 46
二、“社会”的被发现——“世风”成为被审视与批判的对象 52
三、遗嘱与祭悼文——生死两界的“宣言” 59
第二章 国殇——革命背景下的政治与祭悼 64
第一节 祭悼情怀与革命气节的对话 65
一、为了今天的记忆——革命小说中的“香火”传递 65
二、亡魂与英雄的密谋——乌托邦境域中的同志情结 73
三、去异族化:种族主义视域中的祭悼观纠结 83
第二节 不“和谐”的节拍:反迷信运动中的“反祭悼” 91
一、反迷信运动:晚清维新的主潮流 91
二、文明小景:“反祭悼”背后的现代进步观 95
第三节 从“反祭悼”到“返祭悼”:落日夕阳下的近代国家祭悼 102
一、循旧求新——近代祭天、祀孔大典的时代意义 103
二、革命遗愿与政治资源——祭悼孙中山背后的争斗 116
第四节 心态的涌动与秩序的维护——清末民初祭孔文化考略 126
一、“常”与“变”——孔教会与祭孔活动 127
二、“退”与“进”——基督传教士与祭孔礼仪 132
三、“取”与“舍”——地方乡绅与祭孔活动 137
第三章 情殇——人鬼异界情缘的再续 144
第一节 “忆语”文体创作与祭悼情感救赎 145
一、“忆语”文体创作概述 145
二、《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与《伤逝》:悼情的救赎 150
第二节 黄泉相见——曲终人不散的爱情乌托邦 157
一、爱情乌托邦——祭悼文学创作的主旋律 157
二、鬼蜮世界——爱情的异界延续 163
第三节 向死而生——五四知识分子的情感焦虑 167
一、五四涅槃——佛经神话与原罪救赎的杂交 167
二、对陋习的批判——五四乡土小说的祭悼叙事 172
第四章 道殇——新旧文化的对峙与交融 177
第一节 突变与潜变——对传统祭悼礼俗的反思 178
一、复古求变与异邦求新的抉择 178
二、知识交锋与文化重建——新文化运动对祭悼习俗的批判与改革 183
第二节 现代性视域下的无神论思想 188
一、从有神到无神——一场知识谱系上的话语争夺战 188
二、科学与玄学——五四人生观信仰大讨论 195
第三节 信仰沦落与精神物语的纠结 201
一、“灵魂救国”——《灵学丛志》与《新青年》的对战 201
二、管中窥豹——挽联中的文化“祭”语 206
三、捐躯殒命——殉道者文化信仰的坚守 209
第四节 鲁迅的祭悼观及其文学创作 214
一、祭悼文化与鲁迅文学创作研究的可能性 214
二、鲁迅祭悼观的建构及其价值 219
三、祭悼文化在鲁迅写作中的表征与意义 224
结语 232
参考文献 239
后记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