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创新的微观视角:研发团队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3
第1章 绪论 3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3
1.1.1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知识管理 3
1.1.2 研发团队知识的有效转移、创造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4
1.1.3 如何促进研发团队知识转移面临许多困惑 5
1.2 研究意义 6
1.2.1 理论意义 6
1.2.2 现实意义 7
1.3 主要研究内容 8
1.4 研究方法 9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0
1.5.1 认知心理学理论 10
1.5.2 需要层次理论与成就需要理论 11
1.5.3 企业知识理论 11
1.5.4 社会网络结构理论 12
1.5.5 非正式组织理论 13
1.5.6 博弈论 13
1.5.7 复杂网络理论 14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2.1 知识交流的影响因素研究 15
2.1.1 知识特性 15
2.1.2 个体的知识转移动机和意愿 17
2.1.3 知识传授能力 18
2.1.4 信任 19
2.1.5 知识距离 21
2.1.6 知识吸收能力 22
2.2 知识创造机制与模型研究 24
2.2.1 SECI模型 24
2.2.2 知识转移五阶段模式 26
2.2.3 知识转移的情境模型 28
2.3 知识转移动机研究 30
2.4 基于网络视角的知识创新研究 31
2.5 知识共享博弈研究 32
第3章 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网络结构分析与中心性研究 36
3.1 问题的提出 36
3.2 小世界现象及WS网络模型 38
3.3 基于社会关系视角的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特征分析 40
3.3.1 知识交流关系的非正式性 41
3.3.2 知识交流对象选择的偏好性 42
3.3.3 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网络的小世界特性 43
3.4 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网络调研及结构分析 45
3.4.1 调研情况 45
3.4.2 知识交流网络结构分析 46
3.5 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的社会网络分析 48
3.5.1 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网络的节点中心性分析 48
3.5.2 知识交流网络的派系分析 50
3.6 结论与启示 52
第4章 基于个体选择的知识交流的稳健性研究 53
4.1 问题的提出 53
4.2 团队内部知识交流特性分析 55
4.2.1 非正式交流的大量存在 55
4.2.2 知识交流的社会性 56
4.3 知识交流网络模型 57
4.3.1 模型表示 57
4.3.2 知识交流成效的衡量指标 58
4.4 交流选择机制对团队知识交流成效的影响研究 60
4.5 知识交流对关键员工离职的稳健性研究 62
4.6 本章小结 65
第5章 网络结构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 67
5.1 网络研究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 67
5.2 复杂网络模型及其构造算法 68
5.2.1 “小世界”网络模型:WS模型和NW模型 70
5.2.2 无标度网络模型:BA模型 72
5.3 复杂网络与知识转移模拟研究 73
5.3.1 模型说明 73
5.3.2 统计参数 74
5.4 模拟结果及分析 76
5.4.1 知识增长速度和扩散速度 76
5.4.2 知识存量差异性 80
5.4.3 知识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 81
5.5 本章讨论和小结 82
第6章 基于复杂网络与随机稀释机制的演化博弈研究 85
6.1 囚徒困境 86
6.2 空间囚徒困境 88
6.3 复杂网络上的演化博弈模型 88
6.3.1 网络模型 88
6.3.2 演化博弈模型 90
6.4 仿真与结果分析 91
6.5 本章结论 92
第7章 基于知识差异性的组织内知识共享演化博弈研究 93
7.1 模型 94
7.2 模拟结果和讨论 96
7.3 本章结论 100
第二部分 创新的中观视角:产业技术追赶研究 103
第8章 技术轨道理论研究 103
8.1 技术轨道的概念和性质 103
8.1.1 连续性 103
8.1.2 有限性 104
8.1.3 系统性 105
8.1.4 排他性和多样性 106
8.2 技术轨道的形成机理 107
8.2.1 技术维度 107
8.2.2 经济维度 108
8.2.3 环境维度 109
8.2.4 企业维度 109
8.3 技术轨道理论对后发追赶者的启示 110
第9章 广义轨道理论探讨 112
9.1 技术轨道理论的意义 112
9.1.1 已有研究综述 112
9.1.2 技术轨道理论的应用:后发者的追赶机会 113
9.2 轨道理论扩展:必要性与可能性 115
9.2.1 从技术创新的覆盖面看 115
9.2.2 从创新的覆盖面看 116
9.2.3 从指导实践角度看 116
9.2.4 向多维度扩展的可能性 117
9.3 广义轨道理论:初步设想 117
9.4 广义轨道理论的应用:对后发者的启示 118
9.5 广义轨道的研究框架 120
第10章 打通创新链的模式研究 121
10.1 创新链 121
10.2 创新链面临的挑战:创新链的断裂 124
10.3 打通创新链的模式 125
10.3.1 正向推进 126
10.3.2 逆向推进 133
10.3.3 中间突破,向两端推进 148
10.3.4 瓶颈诱导,互动推进 152
10.4 本章小结 154
第11章 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相互关系研究 155
11.1 产业链的概念和内涵 155
11.2 价值链的概念和内涵 157
11.3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系 158
11.4 创新链与价值链的关系 162
11.5 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关系 163
11.5.1 IBM的价值链调整 163
11.5.2 价值链调整对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165
11.6 “三链”关系 166
11.6.1 “三链”的主要议题 166
11.6.2 “三链”的关系框架 167
第三部分 创新的宏观视角:政策支持 171
第12章 发达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171
12.1 发达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概况 171
12.1.1 对企业技术创新实施立法保护 171
12.1.2 金融政策 174
12.1.3 税收和财政政策 176
12.1.4 有效的产学研协作支持体系 181
12.1.5 政府采购 184
12.2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特点 186
12.3 美国和英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分析 189
12.3.1 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分析框架 189
12.3.2 英国和美国技术创新政策工具的重点和措施特点 191
12.4 我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特点 195
12.5 研究启示 196
第13章 基于创新链的发达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分析 199
13.1 政策工具 199
13.2 创新链 201
13.3 各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对比 202
13.4 各国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分析 210
参考文献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