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中国智术中的智慧 3
引言 3
第一章 中国智术的宏观 7
文高于武,智胜乎力 7
神秘:智与资质 11
困惑:贵智与无智 14
第二章 智术大解析 18
个性因素 19
社会因素 22
情境中介 26
规则中介 30
行为策动 34
情感策动 38
认知策动 41
系统策动 45
诱入过程 49
逐出过程 53
超越过程 57
哄鸡与哄人 62
第三章 智术的艺术性 62
放你一码 65
归谬的艺术 68
围城:置换的艺术 71
两难的破解 75
绝妙好“鞋” 78
漂亮不漂亮 81
第四章 智术的功利性 85
无所不得其用 87
红脸黑脸的谋略 89
志不必得,势在必得 92
五指与一拳 95
人事当尽于“三” 97
自辱之勇,自辱之智 100
计短与计长 102
第五章 智术的道德性 107
吃得亏,做一堆 109
巧诈何如拙诚 112
困厄与智术 115
对诽谤的免疫 117
自我推销的分寸 120
种瓜得瓜 123
第六章 智术衍生样态 127
人——合偶众从比北化俗价介仿俯信 128
心——愿忌忽恩息慢惑惧慌怜恥惭恃恬 141
手——拴揣挟挫折换抖推抛扯拙 154
足——遊逆送逶迫逼避迭迷递 163
言——诚讬诒讳诺训说谀誇诱设试 172
刀——分争免剖剧剀制 184
文——政牧啟赦数致敷效改敬收 190
第七章 定数与变数 201
定势:此路不通 203
左右逢其智源 206
引入参数的妙解 210
虚势与实力 212
引而不发 215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218
自己的节奏 221
第八章 参透“德—智、道—术”的玄机 224
理想人格:仁智统一 224
智者“龙变” 227
反经合乎道 230
奇正反合尽是奇 232
君子自处:谋人为己 235
人生方圆:学与术 238
跋 242
先秦政治中的智慧和谋略 245
前言 245
第一章 道德与政治 250
为政以德 250
君臣父子,忠孝仁义 254
制度在礼 25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8
多行不义必自毙 259
德君与贤臣 26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63
“无为而治”之一 266
蔺相如与屈原 267
仁者无敌? 270
第二章 法与政治 273
刑罚、法令、法权、法律 273
以法治者强,以政治者削 276
治国贵下断 278
一赏、一刑、一教 280
民弱国强 282
严刑厚赏 284
德生于刑 286
政治至上 287
第三章 传统与革新 290
“变世俗”与“从世俗” 290
智者不变法而治 292
为保持传统而积极改革的子产 293
刻舟求剑 295
托古改制 297
胡服骑射 298
治之经,礼与刑 299
政治传统的自我贻误 301
二桃杀三士 304
第四章 人与人的关系 304
晏子治东阿 306
廉颇与赵括 307
西门豹治邺 309
楚考烈王无子 311
邹忌谏齐王 312
商鞅与触龙 314
白起与王翦 316
激流勇退 318
无论德治还是法治 320
尊王攘夷与以德会盟 322
第五章 国与国的关系 322
诸侯修盟,存小国也 325
以霸制霸 327
合纵连横 329
远交近攻 333
嫁祸于人 334
孟尝君救魏 337
坐山观虎斗 338
乘人之危 340
榜样力量无穷 343
第六章 用人之道 343
士为知己者死 346
鸡鸣狗盗 348
用人不疑 350
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 353
法·术·势 356
以功授官与以能授官 359
人才的考核鉴别 362
礼贤下士 364
识奸防奸 366
法天地 369
第七章 治国之道 369
绝天地通 371
治大国,若烹小鲜 374
善为上,能令人得欲无穷 376
因时之道 378
见微知著 380
居安思危 383
无为而治之二 385
权衡之道 387
无为而治之三 390
第八章 对政治智慧的超越 390
无为而治之四 393
中庸之道 396
大智若愚 399
反智论 401
后记 405
游说·侍对·讽谏·排调:言辩的智慧 409
前言 409
第一章 循循善诱,入吾彀中:游说的智慧 413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415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说不然? 418
——游说的战术之一:步步为营 418
——游说的战术之二:偷梁换柱 422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22
——游说的战术之三:一鼓作气 426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 426
——游说的战术之四:迂回包抄 429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429
——游说的战术之五:诱敌深入 433
王好战,请以战喻! 433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437
——游说的战术之六:欲擒故纵 437
——游说的战术之七:因势利导 441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441
——游说的战术之八:明修栈道 446
第二章 君君臣臣,出语攸关:侍对的智慧 446
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447
——侍对的智慧之一:投其所好 450
文帝好文,而臣好武 450
——侍对的智慧之二:怨而不怒 454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454
——侍对的智慧之三:投桃报李 459
我说“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 459
磨之不加莹,雕之不增文 463
——侍对的智慧之四:见风使舵 463
——侍对的智慧之五:言而不尽 467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67
——侍对的智慧之六:阳奉阴违 471
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 471
——侍对的智慧之七:缘情蓄意 473
臣闻天得一以清 473
——侍对的智慧之八:借花献佛 476
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 476
圣上为天子,故风雨云雷任从驱遣 480
——侍对的智慧之九:曲用典故 480
——侍对的智慧之十:围魏救赵 486
第三章 星汉灿烂,悠悠古今:讽谏的智慧 486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488
——讽谏的策略之一:近取诸身 492
请以人君礼葬之! 492
——讽谏的策略之二:正话反说 496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96
——讽谏的策略之三:意他言己 500
直窃慕大王之美义耳! 500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505
——讽谏的策略之四:危言耸听 505
——讽谏的策略之五:王顾左右 508
善!宜多纵禽兽于中 508
——讽谏的策略之六:笑里藏刀 511
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 511
——讽谏的策略之七:顺水推舟 513
昔子罕不以玉为宝 513
——讽谏的策略之八:稽古喻今 517
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 517
——讽谏的策略之九:指桑骂槐 519
惟点主作铭之金,臣无敢却之! 519
第四章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排调的智慧 524
——讽谏的策略之十:蜻蜓点水 524
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525
——排调的艺术之一:为情造文 529
有何燕雀,自称来翔? 529
——排调的艺术之二:以儆效尤 533
卓氏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 533
——排调的艺术之三:如法炮制 537
古方,宋阳里子少得其术 537
——排调的艺术之四:应时对景 540
舅殊不同夏侯色! 540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544
——排调的艺术之五:以矛陷盾 544
昔尚父九十,秉旄仗钺 548
——排调的艺术之六:自怨自艾 548
——排调的艺术之七:证龟成鳖 552
若遇尧、舜作礼部侍郎, 552
——排调的艺术之八:同床异梦 555
某闻:昔夫子自卫反鲁, 555
——排调的艺术之九:创意造言 559
下垂是狼,上竖是狗! 559
——排调的艺术之十:夺人酒杯 562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62
忽然逢著贼,骑猪向南趋! 566
——排调的艺术之十一:咏月嘲风 566
——排调的艺术之十二:抛砖引玉 570
先王时庖人善制此羹,今依样馔来! 570
——排调的艺术之十三:触景生情 574
臣许而不与! 574
——排调的艺术之十四:抱布贸丝 578
先弄大姨,后弄小姨 578
——排调的艺术之十五:图穷匕见 581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581
前言 589
——排调的艺术之十六:以夷伐夷 589
吕不韦的99种智慧 589
第一章 顺天之道 594
认识天象的智慧 594
顺应天时的智慧 596
第二章 养生之道 598
遵循生命本性的智慧 598
顺生节欲的智慧 600
以物养生的智慧 601
害生则止的智慧 603
去害知本终其天年的智慧 604
第三章 治国之道 607
修身自贤的智慧 607
公正无私的智慧 609
垂拱而治的智慧 610
得贤务本的智慧 612
确定君主原则的智慧 614
行德爱人的智慧 615
顺依民心的智慧 617
求精诚互通的智慧 619
明于所执的智慧 620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智慧 622
礼待有道之士的智慧 624
明德慎罚的智慧 626
能自知人的智慧 628
通晓职分的智慧 629
按义行赏的智慧 631
正确树立权威的智慧 633
激人进取的智慧 634
不求全责备的智慧 636
水到渠成的智慧 638
运用外物的智慧 640
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的智慧 641
按其实而审其名的智慧 642
于安思危的智慧 644
齐万不同的智慧 646
虑福未及虑祸过之的智慧 647
防止骄傲恣肆的智慧 648
逢凶化吉的智慧 650
第四章 处世之道 653
以义为本的智慧 653
诚笃守信的智慧 654
虑天下之长利的智慧 656
专一其志的智慧 658
通达古今预测未来的智慧 659
笃守节操的智慧 661
避祸求福在于人为的智慧 663
建立功名必备其具的智慧 664
知化善变的智慧 666
顺应凭借外力的智慧 667
审视事因的智慧 669
抓紧机遇的智慧 670
因循本性另辟蹊径的智慧 672
虚己以待物的智慧 674
权衡利弊去小取大的智慧 675
见之以细观化以远的智慧 677
待合而行的智慧 679
兼听并观的智慧 681
超越世俗的智慧 683
慎于感染的智慧 684
自知弗智的智慧 686
自知过失的智慧 688
无为而为的智慧 689
慎于言谈的智慧 691
通晓生死根本道理的智慧 692
逆水行舟的智慧 694
随机应变的智慧 695
欲得人助必助他人的智慧 697
应对言谈的智慧 699
节丧安死的智慧 700
反诸己求诸人的智慧 702
自尊自信的智慧 703
第五章 辩证之道 706
识别忠臣的智慧 706
识破诡辩的智慧 708
分辨言论善恶的智慧 710
辨察传闻的智慧 711
解脱迷惑的智慧 713
明辨表里是非的智慧 714
分门别类的智慧 716
闻于无声视于无形的智慧 718
审言辨意的智慧 719
由正及反的智慧 721
合理取舍的智慧 723
第六章 教学之道 725
学以有为的智慧 725
视徒如己反己以教的智慧 726
尊师敬学的智慧 728
博采众长的智慧 729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智慧 731
第七章 音乐之道 734
追求平和的智慧 734
反对侈乐的智慧 735
倡导音适的智慧 737
认识音乐渊源的智慧 738
认识音生于心的智慧 740
认识音律相生的智慧 742
不因噎废食的智慧 745
第八章 战争之道 745
以义制胜的智慧 747
驳斥非攻的智慧 748
以攻伐取代救守的智慧 750
不可劳师以袭远的智慧 751
整肃号令急疾捷先的智慧 753
简选精良的智慧 755
义智勇辩证用兵的智慧 756
第九章 治农之道 759
重农和适时耕作的智慧 759
因地制宜的智慧 761
精耕细作的智慧 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