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营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805430993
  • 页数:871 页
图书介绍:

总述 1

大事记 1

凡例 1

第一篇 政区 2

第一章 建县沿革 2

第一节 境域 2

第二节 演变 2

第二章 行政区划 5

第一节 区乡镇 5

第二节 乡镇简况 13

第一节 构造 27

第二篇 自然环境 27

第一章 地质 27

第二节 地层 28

第三节 矿藏资源 28

第二章 地貌 29

第一节 地貌演变 29

第二节 地貌类型 29

第三章 气候 31

第一节 温度 31

第二节 降水 34

第四节 灾害性天气 36

第三节 日照 36

第四章 水文 40

第一节 河流 40

第二节 地下水 42

第三节 水资源 43

第五章 土壤 44

第一节 成土母质 44

第二节 土壤类型 45

第三节 土壤分区 47

第一节 自然植被 48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 48

第二节 野生植物 49

第三节 野生动物 50

第三篇 人口 54

第一章 人口数量 54

第一节 明清人口 54

第二节 民国时期人口 5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口 56

第二章 人口变动 58

第一节 出生、死亡 58

第三节 自流人口 60

第二节 迁移变动 60

第一节 普查 61

第三章 人口调查 61

第二节 调查与抽查 62

第四章 人口分布与结构 63

第一节 人口分布 63

第二节 人口结构 64

第五章 人口控制 71

第一节 机构队伍 71

第二节 计划生育 71

第三节 工作成效 77

第一节 速度及水平 80

第四篇 经济总貌 80

第一章 经济发展 80

第二节 经济效益 90

第二章 经济结构 94

第一节 社会经济成份 94

第二节 劳动力结构 95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结构 96

第四节 产业结构 97

第五节 流通结构 100

第一节 社会商品购买力 101

第三章 人民生活 101

第二节 城镇人民生活 102

第三节 农村人民生活 103

第五篇 农业 106

第一章 管理机构 106

第一节 农业局 106

第二节 畜牧局 106

第三节 蚕桑局 106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 107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08

第二节 农民个体所有制 109

第三节 农民集体所有制 112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116

第三章 种植业 120

第一节 耕地 121

第二节 种植区划 121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121

第四节 作物品种 122

第五节 农技推广 130

第四章 养殖业 136

第一节 家畜 137

第二节 蚕 140

第三节 鱼 142

第四节 家禽 143

第五节 蜂 143

第五章 农具 145

第一节 农具改革 145

第二节 机械农具 146

第三节 农机管理 147

第一节 田、塘、堰 151

第一章 蓄提水工程 151

第六篇 水利 151

第二节 水库 153

第三节 提灌站 156

第二章 千里渠灌区 158

第一节 千里渠 158

第二节 渠系配套 160

第三章 水能利用 161

第一节 水力加工 161

第二节 水电站 161

第二节 清查整顿 163

第一节 机构 163

第四章 管理 163

第三节 工程管理 164

第四节 灌溉管理 166

第七篇 林业 170

第一章 林木资源 170

第一节 林地与蓄积 170

第二节 树、竹种 171

第二章 林木权属 173

第一节 全民所有 173

第二节 个体、集体所有 173

第一节 用材林、薪炭林 174

第三章 林木种植 174

第二节 经济林 176

第四章 林木管护 179

第一节 机构 179

第二节 护林制度 179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180

第四节 采伐管理 182

第五节 以法治林 183

第八篇 乡镇企业 186

第一章 行业 186

第一节 工业企业 187

第二节 建筑业 189

第三节 商业服务业 190

第四节 运输业 191

第五节 种植养殖业 191

第二章 层次 192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193

第二节 村办企业 197

第三节 组办企业 197

第四节 户办企业 197

第三章 管理 198

第五节 联户办企业 1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0

第二节 管理形式 200

第三节 管理内容 201

第四章 效益 203

第一节 经济效益 203

第二节 社会效益 203

第九篇 工业 209

第一章 工业行业 209

第一节 纺织工业 209

第二节 食品及饮料制造工业 214

第三节 金属制品及机械工业 219

第四节 化学工业 222

第五节 能源及炼铁工业 225

第六节 建筑材料工业 228

第七节 文化用品工业 230

第八节 缝纫及皮革工业 232

第九节 其他工业 234

第二章 工业结构 241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241

第二节 产业结构 247

第三节 技术结构 248

第二节 企业领导制度 254

第三章 工业管理 2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54

第三节 企业管理内容 255

第四节 经济效益 257

第十篇 交通 265

第一章 陆路 265

第一节 古道 265

第二节 公路 266

第三节 桥涵 274

第二节 渡口 276

第一节 航道 276

第二章 水路 276

第三章 运输 282

第一节 人畜力运输 282

第二节 汽车运输 283

第三节 拖拉机运输 283

第四节 自行车、摩托车运输 284

第五节 木船运输 284

第四章 交通运输管理 285

第一节 行政管理 285

第二节 路政管理 285

第三节 安全管理 286

第十一篇 邮电 288

第一章 邮政 288

第一节 邮政业务 288

第二节 邮运与投递 290

第二章 电信 292

第一节 电报 292

第二节 电话 293

第三章 邮政电信管理 295

第一节 机构 295

第二节 业务管理 295

第四节 全面质量管理 296

第三节 技术管理 296

第十二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298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98

第一节 建城历史 298

第二节 规划 299

第三节 市政工程 300

第四节 房屋建筑 305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11

第一节 场镇 311

第二节 农房 315

第三节 沼气 317

第三章 建筑 318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18

第二节 设计施工 318

第三节 建筑技术 319

第四节 建筑机具 320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320

第一节 房产管理 321

第二节 土地管理 322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23

第一节 环境污染 323

第二节 治理监测 324

第十三篇 商业贸易 326

第一章 商品市场 326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326

第二节 购销网点 329

第三节 农贸市场 330

第二章 商品购销 331

第一节 粮油 331

第二节 土特产品 340

第三节 食品饮料 342

第四节 农业生产资料 346

第五节 工业生产资料 350

第七节 日用工业品 352

第八节 燃料 354

第九节 药品 355

第十节 外贸商品 356

第十一节 废旧物资收购 358

第十二节 集市贸易 359

第六节 木材 361

第三章 饮食、服务 362

第一节 饮食业 362

第二节 服务业 36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4

第四章 商业管理 364

第二节 企业管理 368

第十四篇 财政税务 373

第一章 体制 373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373

第二节 税收管理体制 374

第二章 财政收支 374

第一节 收入 374

第二节 支出 378

第一节 农业税 382

第三章 赋税 382

第二节 工商各税 384

第四章 财政、税收管理 389

第一节 机构 389

第二节 预算管理 390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93

第四节 工商税收征管 395

第五章 财政、审计监督 396

第一节 财政监督 396

第二节 审计监督 397

第一节 当铺、钱庄 399

第十五篇 金融 399

第一章 金融机构 399

第二节 银行 400

第三节 合作金融 400

第二章 货币 401

第一节 流通币种 401

第二节 管理及流通 402

第三章 信贷与基建拨款监督 403

第一节 民间借贷 403

第二节 农业信贷 406

第三节 工商信贷 408

第四节 基建拨款监督与贷款 409

第四章 存款与结算 410

第一节 存款 410

第二节 结算 412

第五章 保险 413

第一节 险种 413

第二节 理赔 413

第六章 金库、公债 413

第一节 金库 413

第二节 公债(国库券) 414

第一节 计划管理 417

第十六篇 经济综合管理 417

第一章 计划统计管理 417

第二节 统计管理 423

第二章 物价管理 426

第一节 价格水平 428

第二节 制价调价 431

第三节 物价监督 437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438

第一节 集市管理 438

第二节 企业登记 44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44

第三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 444

第五节 商标管理 445

第六节 打击投机倒把 446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447

第一节 计量管理 447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449

第五章 物资管理 451

第一节 物资分类分级管理 451

第二节 分配与供应 452

第一节 中共营山地下组织 454

第一章 共产党营山地方组织 454

第十七篇 党派社团 454

第二节 中共营山县委会 456

第三节 党务工作 465

第九章 广播、电视、报刊 471

第一节 组织 474

第二章 国民党营山县党部 474

第三章 其他党派 475

第一节 青年党营山县党部 475

第二节 活动 475

第二节 民社党营山县党部 476

第三节 民主同盟营山小组 476

第四章 社团 477

第一节 职工团体 477

第二节 农民团体 479

第三节 青年团体 480

第四节 妇女团体 483

第五节 工商业者团体 485

第六节 营山县归侨、侨眷联合会 487

第七节 兴业社 487

第十八篇 人大政府 489

第一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89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492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92

第二节 历届代表大会 494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99

第一节 县级机构设置 501

第三章 民国时期政府及代议机构 501

第二节 区、乡行政机构 503

第三节 代议机构 503

第四章 苏维埃政府 505

第一节 县苏维埃 505

第二节 区、乡苏维埃 505

第五章 人民政府 506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506

第二节 区、乡行政机构 514

第三节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515

第十九篇 人民政协 518

第一章 历界政协会议 518

第二章 政协工作 522

第一节 工作机构 522

第二节 政治协商 523

第三节 联系各界人士 523

第五节 文史工作 524

第四节 参观视察 524

第六节 对台侨务工作 525

第七节 提案建议办理 525

第一章 优抚安置 527

第一节 烈士褒扬 527

第二十篇 民政 527

第二节 抚恤 528

第三节 拥军优属 529

第四节 优抚对象先代会 530

第五节 退役军人安置 531

第二章 救济 532

第一节 自然灾害救济 532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33

第一节 孤独“五保” 535

第三章 社会福利 535

第三节 收容遣送 535

第二节 残疾人照顾 536

第四章 婚丧管理 536

第一节 婚姻登记 536

第二节 殡葬改革 537

第二十一篇 劳动人事 539

第一章 就业 539

第一节 失业安置 539

第二节 招工及待业安置 539

第一节 干部 541

第三节 知识青年安置 541

第二章 职工队伍 541

第三章 工资 542

第二节 工人 542

第一节 改革、调整 545

第二节 民工、临时工工资 546

第三节 奖金 547

第四节 补贴、津贴、加班工资 547

第四章 劳保 548

第一节 劳动保险 548

第二节 劳动保护 548

第三节 退职、退休、离休 550

第一节 编制 551

第五章 干部管理 551

第二节 任免 554

第三节 培训 554

第四节 奖惩 555

第五节 精简下放 555

第一章 公安 558

第二节 治安 558

第一节 机构 558

第二十二篇 公安司法 558

第三节 案件侦破 561

第五节 消防管理 563

第四节 户口管理 563

第六节 监所 565

第七节 武装警察 566

第二章 检察 567

第一节 机构 567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67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68

第四节 经济检察 568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69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69

第一节 机构 571

第三章 审判 571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72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73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74

第五节 执行 574

第六节 复查 574

第一节 机构 575

第二节 法制宣传 575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75

第三节 调解 576

第四节 公证 576

第五节 律师 577

第二十三篇 军事 579

第一章 机构 579

第一节 把总驻防厅 579

第二节 团练局、团防局 579

第三节 县军区指挥部 579

第四节 国民兵团、军事科 579

第五节 人民武装部 580

第二章 驻军和地方武装 580

第一节 军阀驻防 580

第二节 红军驻营山 581

第三节 别动队 581

第四节 人民解放军 582

第五节 地方武装 582

第三章 民兵 583

第一节 组织 583

第三节 维护治安参加建设 584

第二节 训练 584

第四章 兵役 585

第一节 征兵 585

第三节 征集义务兵 586

第二节 动员志愿兵 586

第四节 预备役登记 588

第五章 防空 588

第一节 防护团 588

第二节 人民防空 588

第六章 重大兵事记述 589

第一节 农民起义军在营山 589

第三节 冯玉祥清乡 594

第二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民军 594

第四节 军阀混战 595

第五节 红军战斗在营山 596

第六节 中秋起义 598

第七节 解放营山 598

第八节 平息扇子匪 599

第二十四篇 教育 602

第一章 学校建置 602

第一节 书院、义学、私塾 602

第二节 幼儿园 602

第三节 小学 603

第四节 中学 605

第五节 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校 607

第二章 教育制度 609

第一节 学制 609

第二节 考试与招生 609

第三章 教育实施 611

第一节 课程设置 611

第二节 教学方法 613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 615

第四节 体育 616

第一节 任用 618

第四章 教师 618

第五节 勤工俭学 618

第二节 待遇 620

第三节 培训 622

第五章 经费、设备 623

第一节 经费 623

第二节 设备 624

第六章 成人教育 625

第一节 农民教育 625

第二节 职工教育 626

第二节 体制 628

第七章 管理体制 628

第一节 机构 628

第一节 机构 632

第二十五篇 科技 632

第一章 机构、队伍 632

第二节 队伍 634

第二章 科技工作 636

第一节 科普活动 636

第二节 科技情报 637

第三节 科技咨询 638

第四节 科技承包 638

第三章 科技成果 639

第一节 工业 639

第五节 科技培训 639

第二节 农业 640

第三节 医卫 643

第二十六篇 文化 649

第一章 戏剧、曲艺 649

第一节 戏剧 649

第二节 曲艺 651

第二章 音乐、舞蹈 652

第一节 音乐 652

第二节 舞蹈 654

第三章 美术、书法、摄影 655

第一节 美术 655

第二节 书法 657

第三节 摄影 658

第四章 文学 658

第一节 诗歌、散文 658

第二节 小说 659

第五章 方志 660

第一节 明清刻本 660

第四节 民间文学 660

第三节 剧本文学 660

第二节 民国手稿 662

第三节 新县志编纂 662

第六章 图书 663

第一节 图书发行 663

第二节 图书阅览 665

第七章 档案 667

第一节 档案管理 667

第一节 网点 668

第二节 档案利用 668

第八章 电影 668

第二节 发行、放映 669

第三节 宣传 670

第一节 广播 671

第二节 电视 672

第三节 报刊 672

第十章 文物 673

第一节 古代文物 673

第二节 近代文物 676

第三节 馆藏文物 677

第四节 古生物化石 679

第十一章 名胜 679

第一节 太蓬山 679

第二节 孔雀洞 680

第二十七篇 体育 682

第一章 体育项目 682

第一节 体操 682

第五节 其他体育项目 683

第四节 武术 683

第二节 田径 683

第三节 球类 683

第二章 体育培训 684

第一节 体育师资专业班 684

第二节 业余体育学校 684

第三章 体育竞赛 685

第四章 体育场地 687

第一节 夏令卫生运动 689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689

第一章 城乡卫生运动 689

第二十八篇 卫生 689

第二章 卫生防疫 690

第一节 卫生防疫机构 690

第二节 卫生宣传 691

第三节 卫生监督监测 691

第四节 传染病管理 695

第五节 急性传染病预防 696

第六节 慢性传染病预防 699

第七节 地方病预防 700

第八节 水肿病治疗 701

第三章 妇幼保健 702

第一节 妇幼保健机构 702

第九节 恶性肿瘤调查 702

第二节 妇女保健 703

第三节 儿童保健 704

第四章 医疗预防 704

第一节 县人民医院 705

第二节 县中医院 708

第三节 专科医院 709

第四节 区、乡(镇)卫生院 709

第五节 厂、校医务室 711

第六节 村卫生站 711

第八节 中西医结合 712

第七节 草药医 712

第九节 老年保健 713

第五章 人才培养 715

第一节 在职培训 715

第二节 离职进修 716

第六章 管理 7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16

第二节 医院管理 717

第三节 考核发证 717

第四节 药政管理 717

第五节 经费管理 718

第六节 公费医疗管理 719

第二十九篇 民俗 721

第一章 生活习俗 721

第一节 服饰 721

第二节 饮食 721

第三节 居住 722

第四节 行旅 723

第二章 礼仪习俗 724

第一节 生育 724

第二节 婚嫁 724

第四节 丧葬 725

第三节 寿辰 725

第三章 岁时习俗 726

第一节 过年 726

第二节 元宵节 727

第三节 迎春 727

第四节 清明节 728

第五节 端午节 728

第六节 中元节 728

第一节 姓氏 729

第九节 腊八节 729

第四章 家族习俗 729

第七节 中秋节 729

第八节 重阳节 729

第二节 家庭 730

第三节 宗族 731

第四节 称谓 732

第五章 信仰习俗 733

第一节 宗教 733

第二节 祭祀 735

第三节 祈祷 736

第五节 禁忌 737

第四节 占卜 737

第六节 香会 738

第六章 社团习俗 739

第一节 行会 739

第二节 袍哥 740

第三节 青帮 741

第四节 同乡会 741

第五节 会馆 742

第六节 其他小团体 742

第一节 农事谚语 743

第七章 民间谚语 743

第二节 气象谚语 744

第三节 商业谚语 745

第四节 事理谚语 745

第三十篇 方言 749

第一章 语音系统 749

第一节 营山话语音系统 749

第二节 茶盘话语音系统 762

第三节 安化话语音系统 764

第二章 词汇 767

第一节 词法 788

第三章 语法 788

第二节 句法 791

第三十一篇 人物传 796

鄢本恕、蓝廷瑞 796

侯文才 797

张玉璘 798

杨言三 799

蔡镇藩 800

于式枚 800

石琼 801

陈紫园 802

杨绍怀 803

柏载鹍 804

黄知风 804

李葳 806

杨伯恺 806

王敏 809

王屏 810

李犹龙 811

张自修 812

陈葆森 812

龚桂五 813

郑鹏 815

于厚生 816

李宗伯 816

侯作吾 817

刘天胤 818

唐洪连 820

邓锡侯 820

管相桓 823

李子麟 824

张永庆 825

李元兴 826

陈同生 827

文蒸蔚 828

张继书 829

梅万华 830

李克刚 830

李大椿 832

杨永德 833

李登贵 833

刘存文 834

何以端 834

徐昌言 835

张雪岩 836

邱贞菊 836

翟彬 837

邓虎章 839

陈明义 840

方志熙 841

附录 844

一、明、清营山县志序 844

二、营山古代诗文选 850

三、新修营山县志文告 857

四、部门志、专志书目 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