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
第一节 中国是人类发祥之地 1
第二节 中国农业的起源 3
第三节 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5
一、黄河流域…………………………………………………( 5 )二、长江流域………………………………………………………( 7 )三、南方地区 10
四、北部和西部地区 11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农业政策 13
一、春秋以前 13
二、战国时代 16
第二章 西汉文帝景帝武帝和东汉光武帝时期 26
第一节 两汉前期的经济形势和基本策略 26
一、经济形势及其演变概况 26
二、恢复社会秩序与休养生息 29
第二节 崇本抑末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32
一、立足农本 瞩目耕织 32
二、抑制末业 豪商保护小农经济 34
第三节 健全土地制度 稳定封建基础 37
一、强化土地私有制度和卖买自由 37
二、限田 度田加强土地管理 39
三、移民及戍边屯垦 开发边远经济 42
第四节 轻徭薄赋 以宽其民 47
一、降低田赋课纳 减轻农民负担 47
二、调整徭役征发 便民支配劳力 52
第五节 发挥人头税和复除制的赏罚功能 56
一、人头税的征收情况和算赋的积极意义 56
二、复除制是轻徭薄赋政策的补充 58
第六节 改进农业生产措施 提高经济效益 61
一、推广代田法 61
二、推广耧和耦耕 63
三、保护耕牛和推广牛耕 64
四、引进和推广新的作物和牲畜 65
第七节 兴修水利 发展灌溉与漕运事业 68
一、兴修水利的意义与两汉前期的水利概况 68
二、关中地区农田水利 69
三、西北地区农田水利 71
四、长江流域农田水利 73
五、华北地区农田水利事业 73
第三章 北魏孝文帝时期 75
第一节 实行农桑为本的政策 75
一、劝课农桑 及时耕作 76
二、保护耕畜 引进良种 77
三、尊重老农 发挥老农在生产中的作用 78
四、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巨著——《齐民要术》 79
第二节 发展农牧业和抗灾备荒 81
一、大兴屯田 81
二、发展牧业 83
三、抗灾备荒 84
四、兴修水利 87
第三节 整顿健全吏治 发展农业生产 88
一、整顿吏治 89
二、设立三长 92
三、迁都洛阳 94
第四节 创立均田制 95
一、均田制产生的时代背景 96
二、均田制的内容 97
三、均田制的作用 99
四、均田制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01
第五节 改革赋税制度 促进经济繁荣 102
一、赋税改革 102
二、经济繁荣 108
一、隋末唐初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108
第四章 唐高祖太宗时期 109
第一节 “抚民以静”的农本思想 109
二、与民休息是静为农本的该心 113
三、征役不夺农时是实现与民休息的条件 115
第二节 劝课农桑恣其耕稼 117
一、恢复籍田仪式 117
二、抑怠惰 务农耕 118
三、禁杀耕牛以恣耕稼 118
第三节 实行均田 奖励垦荒 120
一、唐初的均田制义其发展 120
二、徙出人口 移民垦荒 124
第四节 兴修水利 扩展农田 126
一、设立治水专门机构与配备专职官员 126
二、制定保持水流与水利工程法令 127
三、治水营田 128
第五节 增殖人口 发展生产 130
一、招抚流民还乡 130
二、释放宫女 任其婚配 132
三、法定男女婚龄与鼓励鳏寡复婚 133
四、改革税制 促使男女婚娶 133
一、唐初的仓储制度 134
第六节 设置义仓,救灾备荒 134
二、义仓的设置和管理 135
三、积储粮食 救灾备荒 137
第七节 赋役制度 141
一、租庸调法 141
二、轻徭薄赋的安民措施 143
第五章 宋太祖太宗时期 147
第一节 重农劝农 发展农业生产 147
一、招民垦荒 147
二、劝农措施 150
三、申明树艺之令 152
四、重视农田水利 153
第二节 轻徭薄赋 减轻人民负担 155
一、调整农业赋税,促进农业发展 155
二、减轻徭役 158
第三节 “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160
三、厉行检田 严禁隐田漏税 163
第四节 设立仓储 蠲粮赈灾 164
一、设立仓储 救灾备荒 164
二、蠲免钱粮 恤灾民 166
第六章 元世祖时期 169
第一节 元初重农政策中的几项措施 169
一、抚辑流亡 170
二、开垦荒地 171
三、保护农业生产 172
四、兴修水利 174
第二节 大力推行屯田政策 175
一、元代屯田的性质 176
二、屯田概况及其在封建统治中的作用 177
第三节 建立农政机构和劝课农桑 179
一、忽必烈所设置的农政机构 179
三、劝农工作的内容 180
一、“不立田制” 听民自由耕种 180
二、忽必烈重视劝农工作 180
二、“不抑兼并”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182
第四节 村社及其劝农工作 183
一、忽必烈命令普遍立社 184
二、社长最主要的责任是“举察勤惰” 184
三、社长带头发展农业 185
四、社长的其他任务 186
第五节 忽必烈的赋役政策 188
一、北方的丁税 地税和南方的夏秋二税 188
二、元初的科差 189
三、“世祖立法一本于宽” 191
第七章 明太祖时期 194
第一节 朱元璋的农本思想 194
一、与民休养生息是朱元璋农本思想的核心 194
二、严惩贪官污吏和不法豪强 196
三、慎使民力 不违农时 199
第二节 奖励垦荒 组织屯田 201
一、调整土地关系 奖励垦荒 201
二、组织屯田 扩大耕地 204
一、劝课农桑 209
第三节 劝课农桑 兴修水利 209
二、兴修水利 211
第四节 救荒政策和仓储制度 213
一、救荒政策 213
二、仓储制度 214
第五节 赋役制度 216
一、黄册 鱼鳞制度 217
二、徭役制度 219
三、漕运 223
一、强调重农务本 227
第一节 推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 227
第八章 清圣祖世宗高宗时期 227
二、废除圈地令 231
三、实行更名田 232
四、鼓励垦荒 233
五、推行屯田 237
六、推广双季稻 238
第二节 创造有利农业生产的社会条件 240
一、大力兴修水利 240
二、大规模实施蠲赈 246
三、调整主佃雇雇关系 249
四、惩治贪官污吏 253
第三节 推进赋役制度的不断改革 257
一、实行“滋生人丁 永不加赋” 257
二、摊丁入地 259
三、实施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 261
第四节 重视粮食储备和调拨 264
一、广设仓储 264
二、掌握粮价 268
三、调济粮食余缺 271
四、控制粮食消费 276
结束语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