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计师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道元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30204306X
  • 页数:4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的指定用书,内容基本覆盖了网络设计师级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范围。根据该级的考试要求,本书内容包括数据通信、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局域网与广域网技术、网络互连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与安全、Internet与Intranet、TCP/IP连网、信息服务、网络应用以及网络工程。 本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与数据通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科书或参考书,或供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管理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第1章 引论 1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 1

1.2 计算机网络分类 2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内容 2

1.4 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 4

第2章 数据通信 9

2.1 数据通信模型 9

2.2 传输概念 10

2.2.1 时域概念 10

2.2.2 频域概念 11

2.2.3 数据率和频带的关系 12

2.3 模拟数据传输和数字数据传输 14

2.4 数据调制与编码 16

2.4.1 调制与编码原理 16

2.4.2 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 17

2.4.3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 18

2.4.4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19

2.4.5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0

2.5 多路复用 22

2.5.1 频分多路复用 22

2.5.2 时分多路复用 23

2.6 检错与纠错 26

2.6.1 检错法 27

2.6.2 纠错法 29

2.7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29

2.8 传输介质 30

2.8.1 双绞线 31

2.8.2 同轴电缆 32

2.8.3 光导纤维电缆 34

2.8.4 无线介质 36

2.9 数据通信物理层接口及协议 37

2.9.1 物理层的特性 37

2.9.2 RS232C接口 38

2.9.3 其他标准接口 44

2.10 微机通信硬件 45

2.10.1 调制解调器 45

2.10.2 通信适配器 46

2.11 微机通信软件 47

2.11.1 通信软件 47

2.11.2 终端仿真 49

2.11.3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50

第3章 交换技术 58

3.1 线路交换 58

3.2 分组交换技术 59

3.2.1 分组交换原理 59

3.2.2 分组交换技术 61

3.2.3 外部的和内部的操作 64

3.3 帧中继交换 65

3.3.1 帧中继原理 65

3.3.2 帧中继的应用 66

3.4 信元交换技术 67

3.4.1 异步转移模式基本原理 67

3.4.2 ATM交换和控制 69

第4章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73

4.1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73

4.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74

4.2.1 OSI模型简介 74

4.2.2 OSI模型基本构造技术 76

4.3 TCP/IP的分层 78

4.3.1 TCP/IP分层模型 78

4.3.2 TCP/IP分层工作原理 79

4.3.3 TCP/IP模型的分界线 80

4.3.4 复用和分解 80

4.4 IP协议 81

4.4.1 Internet体系结构 81

4.4.2 IP数据报 82

4.4.3 IP数据报选项 84

4.5 用户数据报协议 85

4.5.1 UDP协议功能 85

4.5.2 UDP报文格式 85

4.5.3 UDP的协议分层与封装 85

4.5.4 UDP的复用、分解与端口 86

4.6 可靠的数据流传输 87

4.6.1 可靠的数据流传输服务特性 87

4.6.2 可靠的数据流传输服务的实现 88

4.7 传输控制协议 89

4.7.1 TCP功能 89

4.7.2 TCP报文格式 90

4.7.3 TCP的操作 92

第5章 局域网技术 94

5.1 局域网定义和特性 94

5.2 以太网 95

5.2.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95

5.2.2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96

5.2.3 退避算法 97

5.3 标记环网 98

5.3.1 标记环操作原理 98

5.3.2 优先级策略 100

5.4 FDDI网 102

5.4.1 FDDI技术 102

5.4.2 FDDI帧格式 104

5.4.3 FDDI协议 105

5.5 局域网标准 106

5.6 局域网参考模型 108

5.7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114

5.7.1 网络层/LLC子层界面服务规范 114

5.7.2 LLC子层/MAC子层界面服务规范 116

5.7.3 LLC协议数据单元结构 117

5.7.4 LLC协议的型和类 117

5.7.5 LLC协议的元素 117

5.8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20

5.8.1 MAC服务规范 121

5.8.2 介质访问控制的帧结构 122

5.8.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22

5.8.4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邻近层的接口 124

5.9 标记环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25

5.9.1 MAC服务规范 126

5.9.2 介质访问控制帧结构 126

5.9.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29

5.10 快速以太网 129

5.10.1 快速以太网类型 129

5.10.2 快速以太网产品 131

5.11 基于交换技术的网络 131

5.11.1 交换网结构 131

5.11.2 全双工以太网 134

5.11.3 多媒体 135

5.12 千兆位以太网 137

5.12.1 千兆位以太网规程和标准 137

5.12.2 交换式LAN结构的千兆位以太网 138

5.13 ATM局域网 139

5.14 无线局域网 142

5.14.1 IEEE 802.11体系结构 142

5.14.2 物理介质规范 143

5.14.3 介质访问控制 143

5.14.4 分布协调功能 144

5.14.5 点协调功能 145

5.15 城域网 146

第6章 广域网技术 149

6.1 电话网 149

6.1.1 公用交换电话网 149

6.1.2 计算机交换分机 150

6.2 点到点通信 154

6.2.1 SLIP协议 154

6.2.2 PPP协议 155

6.3 综合业务数字网 156

6.3.1 ISDN系统结构 157

6.3.2 ISDN协议参考模型 159

6.4 分组交换网 161

6.4.1 分组交换网原理 161

6.4.2 X.25分层协议 162

6.4.3 虚电路服务 163

6.4.4 X.25分组格式 164

6.5 帧中继网 167

6.5.1 帧中继网产生背景 167

6.5.2 帧中继网与X.25网比较 167

6.5.3 帧中继协议结构 169

6.5.4 帧中继呼叫控制 172

6.5.5 用户数据传输 175

6.5.6 帧中继网络功能 176

6.6 ATM网 177

6.6.1 ATM协议参考模型 177

6.6.2 ATM层 179

6.6.3 ATM物理层 180

6.6.4 ATM适配层 181

6.7 数字数据网 182

6.8 移动通信 183

6.8.1 移动通信网 183

6.8.2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184

6.8.3 无线软件应用协议 186

6.8.4 个人通信业务/个人通信网 189

6.9 卫星通信系统 190

6.9.1 卫星通信 190

6.9.2 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 192

6.9.3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 193

第7章 网络互连技术 196

7.1 局域网互连 196

7.1.1 局域网互连方式 196

7.1.2 中继器互连方式 197

7.1.3 网桥互连方式 197

7.1.4 路由器互连方式 198

7.1.5 互连方式的对比 199

7.2 网络互连原理 200

7.2.1 网络互连要求 200

7.2.2 互连网络结构 201

7.3 无连接网络互连 203

7.3.1 无连接互连网络的操作 203

7.3.2 无连接互连网络的设计 204

7.4 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 207

7.4.1 IP数据报的直接传送和间接传送 207

7.4.2 IP路由选择表与算法 208

7.5 差错与控制报文协议 209

7.5.1 ICMP机制 210

7.5.2 ICMP报文格式 210

7.6 核心路由器体系结构 212

7.7 路由选择算法 213

7.7.1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 213

7.7.2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 213

7.8 自治系统 214

7.9 内部网关协议 215

7.9.1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215

7.9.2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217

7.10 外部网关协议 219

7.10.1 外部网关协议 219

7.10.2 边界网关协议 222

第8章 网络操作系统 224

8.1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224

8.1.1.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224

8.1.2 NOS的基本组成 225

8.2 NetWare系列 227

8.2.1 NetWare的组成 227

8.2.2 NetWare的功能 228

8.2.3 NetWare服务器及文件系统 230

8.2.4 NetWare工作站 230

8.2.5 NetWare工具 231

8.3 Windows NT 231

8.3.1 LAN Manager系列 231

8.3.2 Windows NT工作站 233

8.3.3 Windows NT服务器 234

8.3.4 Windows NT的网络环境 235

8.3.5 Windows NT的网络结构 235

8.4 对等式局域网 237

8.4.1 对等式局域网操作系统 237

8.4.2 Windows for Work-groups 238

8.4.3 Windows 95 239

8.5 UNIX操作系统 239

8.5.1 UNIX的功能 239

8.5.2 UNIX的结构 240

8.5.3 网络文件系统 241

8.6 Linux操作系统 241

8.6.1 Linux的功能 242

8.6.2 Linux的常用软件 242

第9章 网络管理 244

9.1 局域网管理技术 244

9.1.1 传统局域网管理 244

9.1.2 局域网管理工具 250

9.2 网络管理功能 251

9.3 网络管理协议 255

9.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57

9.4.1 SNMP概述 257

9.4.2 SNMP管理控制框架与实现 257

9.4.3 SNMP协议 260

9.5 网络管理系统 262

9.5.1 HP的OpenView 262

9.5.2 IBM的NetView 264

9.5.3 Sun的SunNet Manager 265

9.5.4 Cabletron的SPE-CTRUM 266

9.6 网络日常管理和维护 268

9.6.1 VLAN管理 268

9.6.2 WAN接入管理 269

9.6.3 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 270

9.6.4 网络管理工具 273

第10章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 275

10.1 密码学 275

10.1.1 密码学基本原理 275

10.1.2 对称密钥密码技术 276

10.1.3 公钥密码技术 277

10.2 鉴别 278

10.2.1 鉴别的基本原理 278

10.2.2 Kerberos鉴别 280

10.2.3 公钥基础设施 282

10.2.4 数字签名 283

10.3 访问控制 283

10.3.1 访问控制基本原理 283

10.3.2 防火墙技术 285

10.3.3 虚拟专网 286

10.4 计算机病毒 287

10.5 网络安全技术 288

10.5.1 网络安全层次模型 288

10.5.2 IP层安全性 290

10.5.3 传输层安全性 291

10.5.4 应用层安全性 293

10.5.5 WWW应用安全技术 296

10.6 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 299

10.6.1 安全服务 299

10.6.2 安全机制 300

10.7 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框架 302

10.8 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准则 303

10.8.1 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 303

10.8.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305

10.9 评估增长的安全操作代价 306

第11章 Internet 308

11.1 Internet体系结构 308

11.1.1 Internet体系结构框架 308

11.1.2 TCP/IP协议概述 309

11.1.3 TCP/IP协议组 309

11.2 连接Internet的方法 312

11.2.1 通过局域网直接连接 312

11.2.2 通过电话拨号直接连接 313

11.2.3 通过电话拨号间接连接 314

11.2.4 用户选择连接方法的考虑因素 314

11.3 Internet地址 315

11.3.1 Internet地址结构 315

11.3.2 Internet地址映射 317

11.4 Internet域名系统 318

11.4.1 域名系统原理 318

11.4.2 域名的分级 318

11.4.3 Internet域名 319

11.4.4 域名和地址的映射 319

11.5 Internet地址空间的扩展 320

11.5.1 IP的更新 320

11.5.2 IPv6数据报格式 321

11.5.3 IPv6地址空间 322

第12章 企业网与Intranet 325

12.1 企业网络计算的背景和挑战 325

12.2 企业网络计算的组成和特性 326

12.2.1 企业网络计算的组成 326

12.2.2 企业网络计算的特性 327

12.3 开放系统 327

12.3.1 开放系统定义 327

12.3.2 驱动开放系统发展的基本要素 328

12.3.3 开放系统标准 329

12.4 企业网络开放系统集成技术 330

12.4.1 FRAMEWORK——应用开发和运行环境 331

12.4.2 信息系统与网络计算 332

12.4.3 开放系统对用户策略的影响 333

12.5 开放系统环境应用可移植框架 334

12.6 Intranet的定义和要素 335

12.6.1 Intranet的定义 336

12.6.2 Intranet的组成 336

12.7 创建Intranet的必要性 338

12.7.1 现代企业经营的需求 338

12.7.2 Intranet的优点 339

12.8 Intranet的应用 341

12.9 Intranet的建立 343

12.9.1 Intranet建立的两种模式 343

12.9.2 建立Intranet 346

第13章 TCP/IP联网 350

13.1 TCP/IP实现基本原理 350

13.1.1 TCP/IP实现方式 350

13.1.2 网络配置基本参数 351

13.2 Windows NT平台的TCP/IP联网 352

13.2.1 Windows NT网络配置 353

13.2.2 配置TCP/IP协议 356

13.2.3 TCP/IP网络服务 358

13.3 UNIX平台的TCP/IP联网 367

13.3.1 IP地址的获取和分配 368

13.3.2 网卡的配置 369

13.3.3 路由配置 371

13.3.4 系统启动时网络配置 375

13.4 Linux网络的安装与配置 376

13.4.1 安装时进行网络配置 376

13.4.2 手工进行网络硬件配置 376

13.4.3 手工TCP/IP网络配置 377

13.4.4 编译内核 383

13.4.5 高级TCP/IP应用配置 386

第14章 Internet与Intranet信息服务 393

14.1 环球信息网 393

14.1.1 浏览器 393

14.1.2 Web服务器 395

14.2 环球信息网服务建立 396

14.2.1 安装预编译好的服务器软件 396

14.2.2 编译Web服务程序 397

14.2.3 配置Web系统服务 398

14.2.4 Web服务安装启动 402

14.2.5 WWW服务发布 403

14.3 WWW服务管理 404

14.3.1 构造URL通用资源访问地址 404

14.3.2 设计编写主页 405

14.3.3 扩充WWW服务功能 406

14.4 FTP服务的配置和管理 409

14.4.1 FTP服务 409

14.4.2 FTP系统概念 410

14.4.3 建立FTP服务器 411

14.4.4 建立镜像系统 413

14.4.5 FTP系统管理 414

14.5 动态Web文档与CGI技术 421

14.5.1 Web文档的三种基本形式 421

14.5.2 动态文档的实现 422

14.5.3 通用网关接口 422

14.6 活动Web文档和Java技术 423

14.6.1 活动文档技术 423

14.6.2 Java技术 423

14.7 广域信息服务 424

14.7.1 WAIS系统基本概念 425

14.7.2 FreeWAIS系统 425

第15章 网络应用 430

15.1 21世纪网络发展的趋向 430

15.2 网络化经济的新模式 431

15.3 Internet服务平台 433

15.4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434

15.4.1 CSCW的分类 435

15.4.2 CSCW系统体系结构 436

15.4.3 群件 436

15.5 电子商务 438

15.5.1 电子商务通用框架 438

15.5.2 电子商务的分类 439

15.5.3 电子商务的流程 440

15.5.4 电子商务的组成原理 441

15.6 远程教育 443

15.6.1 远程教育的特点 443

15.6.2 网络远程教学的形式 444

15.6.3 网络远程教学软件模型和教学运行系统 445

15.7 远程医疗 445

15.7.1 远程医疗系统的组成 446

15.7.2 远程医疗系统的工作模式 447

15.7.3 远程医疗的协同工作组织问题 448

第16章 网络工程 450

16.1 网络规划 450

16.1.1 需求分析 450

16.1.2 系统可行性分析 451

16.2 网络设计 452

16.2.1 网络设计原则 452

16.2.2 网络体系结构 453

16.2.3 子网规划 453

16.2.4 逻辑网络设计 453

16.2.5 网络技术和设备选型 456

16.3 网络实施 461

16.4 网络测试 463

16.4.1 网络设备测试 463

16.4.2 网络系统和应用测试 464

16.5 结构化布线系统 465

16.5.1 工作区子系统 466

16.5.2 水平布线子系统 467

16.5.3 干线子系统 469

16.5.4 设备间子系统 471

16.5.5 管理子系统 472

16.5.6 建筑群子系统 473

16.6 网络性能评价 474

16.6.1 网络性能度量 475

16.6.2 响应时间 475

16.6.3 吞吐率 477

16.6.4 资源利用率 479

16.6.5 简单的性能界限估算 480

16.7 建模方法 482

16.7.1 两种基本方法 483

16.7.2 单服务器队列 484

16.7.3 排队网络模型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