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目录 1
第一篇 通信机构 11
第一章 近代邮政以前机构 11
第一节 驿站 11
第二节 疏附衙 13
第三节 民信局 15
第四节 客邮 17
第一节 大清邮政局所 18
第二章 邮政局所 18
第二节 中华邮政局所 25
第三节 人民邮政局所 36
第三章 电信局所 38
第一节 清末官电局房 38
第二节 民国电信局处 39
第三节 人民电信局处 42
第四章 邮电局所 57
第一节 驿路 78
第二篇 邮政通信 78
第一章 驿路邮路 78
第二节 步班邮路 80
第三节 马班邮路 85
第四节 自行车邮路 86
第五节 摩托车邮路 89
第六节 汽车邮路 90
第七节 水道邮路 95
第八节 铁道邮路 97
第九节 航空邮路 99
第二章 分发投递 104
第一节 分拣封发 104
第二节 邮政编码 106
第三节 城市投递 109
第四节 农村投递 111
第三章 邮政业务 114
第一节 函件 115
第二节 包件 123
第三节 汇兑 128
第四节 邮政储蓄 133
第五节 报刊发行 142
第六节 集邮 147
第四章 邮政标志 150
第一节 标志 150
第二节 邮戳 151
第一节 邮件运输设备 153
第五章 邮政设备 153
第二节 邮件处理设备 155
第三节 邮政营业设备 156
第六章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通信 158
第一节 递步哨传山哨 158
第二节 交通站联络站 158
第三篇 电信通信 165
第一章 电信传输网 165
第一节 长途有线线路 165
第二节 无线电网路 174
第三节 微波通信干线 178
第四节 专用长途电信网 182
第二章 电报通信 183
第一节 电路 184
第二节 设备 189
第三节 业务 191
第三章 长途电话 201
第一节 电路 201
第二节 设备 206
第三节 业务 209
第四章 市内电话 215
第一节 交换点 215
第二节 设备 217
第三节 业务 229
第四节 用户交换机 234
第五节 移动通信 235
第五章 农村电话 236
第一节 交换点 237
第二节 设备 238
第三节 业务 250
第四节 用户交换机 255
第六章 边防电信通信 256
第一节 援越抗美电信通信 256
第二节 对越自卫还击电信通信 257
第七章 右江革命根据地电话通信 259
第八章 通信电源 261
第一节 电池 261
第二节 发电机组 262
第九章 电信器材生产 264
第一节 邮电工厂 264
第二节 产品产量 265
第三节 产品产值 266
第一章 清末民国邮电管理 272
第一节 清末邮电管理 272
第四篇 邮电管理 272
第二节 民国邮电管理 276
第二章 人民邮电管理机构 287
第一节 邮政管理局 287
第二节 电信管理局 288
第三节 邮电管理局 289
第三章 经营服务管理 296
第一节 经营方针 296
第二节 企业整顿 298
第三节 经营责任制 303
第四章 质量管理 306
第一节 质量检查 306
第二节 质量考核 308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 310
第五章 计划管理 312
第一节 网路发展计划 312
第二节 基本建设计划 313
第三节 业务总量计划 316
第一节 中央通信企业财务 321
第六章 财务管理 321
第二节 地方农村电话财务 323
第三节 企业利润分成 324
第七章 劳动工资管理 326
第一节 人员录用 326
第二节 人员结构 327
第三节 劳动组织 332
第四节 劳动工资 332
第五节 劳动生产率 334
第八章 监察审计 336
第一节 行政监察 336
第二节 审计 337
第九章 通信行业管理 338
第十章 邮电科技 339
第一节 机构队伍 339
第二节 项目成果 340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 346
第十一章 职工教育 346
第二节 专业教育 348
第三节 职工培训 349
第十二章 学会协会研究会 353
第一节 通信学会 353
第二节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353
第三节 集邮协会 354
第四节 体育协会 355
第五节 企业管理协会 356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361
附录 361
广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防护电信线路的通令 36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区邮电管理局《关于我区农村电话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363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区邮电管理局《关于加快我区邮电通信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365
关于抓住时机,深化改革,加快我区通信发展的意见 366
建国后广西省(自治区)历次邮电工作会议简况 370
荣誉录 373
广西邮电通信历年灾害损失纪要 390
后记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