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篇 政区 42
第一章 建置沿革 42
第二章 境域区划 49
第一节 南朝至清代区划 4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51
第三节 1949—1957年区划 52
第四节 1958—1989年区划 57
附 1992年区划 59
第一节 柯城区 62
第三章 辖区 社区 62
第二节 江山市 63
第三节 衢县 64
第四节 常山县 66
第五节 开化县 67
第六节 龙游县 68
第七节 衢化社区 69
第二篇 自然环境 71
第一章 地质 71
第一节 地层 71
第二节 岩浆岩 变质岩 74
第三节 构造 75
第一节 丘陵 山地 77
第二章 地貌 77
第二节 河谷平原 79
第三节 盆地 80
第三章 气候 81
第一节 四季划分 81
第二节 气温 81
第三节 降水 84
第四节 其他气候要素 85
第五节 气象灾害 88
附 物候观察表 89
第四章 河流水文 91
第一节 水系河流 92
第二节 水文 96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98
第一节 土壤 98
第二节 植被 101
附 自然灾害年表 102
第三篇 自然资源 117
第一章 土地资源 117
第一节 林地 117
第二节 草场 119
第三节 待开发土地 120
第二章 水与水力资源 123
第一节 河川径流 123
第二节 地下水 124
第三章 矿产资源 125
第三节 水力资源 125
第一节 金属矿产 126
第二节 非金属矿产 130
第四章 动植物资源 135
第一节 植物 136
第二节 动物 141
第三节 药材 143
第四篇 居民 145
第一章 民族 姓氏 145
第一节 民族 145
第二节 姓氏录 147
第三节 部分姓氏来历 148
第一节 数量 变动 153
第二章 人口 153
第二节 分布 密度 158
第三节 构成 159
第四节 素质 164
第三章 组织 166
第一节 农村居民组织 166
第二节 城镇居民组织 171
第四章 婚姻 家庭 174
第一节 婚姻 174
第二节 家庭 175
第五章 生活水平 176
第一节 职工生活水平 176
第二节 农民生活水平 17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80
第六章 计划生育 180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81
第三节 避孕节育 181
第四节 晚婚晚育 少生优生 181
第五篇 国土整治 183
第一章 土地管理 18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83
第二节 耕地变迁 184
第三节 地籍管理 187
第四节 土地利用管理 192
第五节 土地监察 195
第二章 低产田改造 196
第一节 面积、类型及分布 196
第二节 改造经过 198
第三节 改造措施 199
第三章 红壤丘陵开发 202
第一节 红壤资源 202
第二节 开发进程 203
第三节 垦殖技术 205
第四节 农垦企业 206
第四章 水土保持 208
第一节 水土流失 208
第二节 治理措施 211
第三节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214
第五章 环境保护 214
第一节 环境污染 215
第二节 环境治理 218
第三节 生态保护 221
第四节 环保机构与管理 222
第六篇 城乡建设 224
第一章 规划 224
第一节 市区建设规划 224
第二节 县城与乡村建设规划 226
第二章 市政工程 228
第一节 城墙 228
第二节 古城河 池塘 229
第三节 街道 231
第四节 桥梁 234
第五节 城市排水 236
第六节 城市防洪堤坝 237
第三章 公共设施 237
第一节 城市供水 238
第二节 环境卫生 239
第三节 城市路灯 240
第四节 城市供气 241
第五节 交通工具 241
第六节 公共建筑 242
第四章 房屋 243
第一节 住房建设 244
第二节 房屋经营 246
第三节 房产管理 247
第五章 园林绿化 248
第四节 白蚁防治 248
第一节 绿化 249
第二节 公园 250
第六章 村镇建设 251
第一节 集镇 252
第二节 乡村 253
第七章 建筑 254
第一节 工程地质 254
第二节 设计 256
第三节 施工 256
第四节 管理 258
第一章 灌溉工程 261
第一节 塘堰 261
第七篇 水利建设 261
第二节 水库 265
第三节 提水设施 273
第四节 乌溪江引水工程 277
第二章 防洪工程 278
第一节 防洪堤 278
第二节 城市防洪 282
第三节 河道治理 283
第四节 防汛工作 284
第三章 水利管理 286
第一节 工程管理 287
第二节 经营管理 290
第三节 水政管理 293
第二节 旱涝保收田面积 296
第一节 有效灌溉面积 296
第四章 灌溉面积 296
第八篇 能源 298
第一章 电力 298
第一节 发电 299
第二节 供电 306
第三节 用电 313
第二章 煤炭 317
第一节 原煤开采 318
第二节 石煤开采 320
第三节 主要煤矿 321
第四节 石煤综合利用 323
第五节 煤炭购销 325
第一节 经营 326
第三章 石油 326
第二节 调入 327
第三节 供应 327
第四节 储运 328
第四章 农村能源 330
第一节 生物质能资源 330
第二节 改灶节柴 331
第三节 沼气 332
第四节 其他能源 334
第九篇 交通 335
第一章 城区交通 335
第二章 公路交通 337
第一节 线路 338
第二节 桥梁 341
第三节 养护 344
第四节 运输 347
第五节 专业运输单位 348
第六节 非专业运输单位(户) 353
第三章 铁路交通 353
第一节 线路 354
第二节 桥梁 355
第三节 站场 357
第四节 运输 358
第四章 水路交通 360
第一节 航道 360
第二节 码头 361
第三节 运输 363
第五章 其他道路及设施 365
第一节 驿道 大路 365
第二节 桥梁 366
第三节 渡口 368
第四节 凉亭 372
第五节 架空索道 373
第六章 交通管理 373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373
第二节 公路交通管理 374
第三节 铁路交通管理 376
第四节 水路交通管理 377
第一章 驿铺 民信局 378
第一节 驿铺 378
第十篇 邮电 378
第二节 民信局 379
第二章 邮政 380
第一节 设施 380
第二节 邮路 382
第三节 投递 385
第四节 业务 386
第三章 电信 389
第一节 电报 389
第二节 长途电话 391
第三节 市内电话 393
第四节 农村电话 395
第五节 专用通信网 398
第四章 邮电管理 401
第一节 综合管理 401
第二节 邮政管理 403
第三节 电信管理 403
第十一篇 工业 406
第一章 布局 结构 406
第一节 布局 406
第二节 结构 407
第二章 管理机构 体制改革 41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11
第二节 体制改革 412
第三章 化学工业 414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14
第二节 主要企业 41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17
第四章 机电工业 417
第二节 主要企业 419
第五章 建材工业 422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22
第二节 主要企业 423
第六章 食品工业 42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25
第二节 主要企业 426
第七章 纺织工业 428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28
第二节 主要企业 42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31
第八章 造纸工业 431
第二节 主要企业 435
第九章 其他工业 436
第一节 皮革塑料工业 437
第二节 医药工业 439
第三节 采掘冶炼工业 440
第四节 服装、拉链制作业 442
第五节 印刷、文教工艺美术品业 444
第六节 木材加工、竹藤棕草制品业 446
第十二篇 农业 448
第一章 生产关系 448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448
第二节 土地改革 451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 453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 454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55
第二章 生产条件 457
第一节 农业用地 457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 458
第三节 农具机具 459
第四节 肥料 农药 生长素 462
第三章 生产技术 464
第一节 耕作制度改革 464
第二节 农技推广 466
第三节 良种选育 468
第四节 农作物保护 469
第一节 农区布局 471
第四章 生产布局 471
第二节 产业结构 473
第三节 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476
第五章 粮食生产 479
第一节 水稻 479
第二节 大小麦 481
第三节 旱粮 482
第四节 豆类 483
第六章 油料、棉麻、糖菜生产 486
第一节 油料生产 486
第二节 棉麻生产 487
第三节 蔬菜生产 488
第四节 蔗烟药莲 490
第一节 茶叶生产 491
第七章 茶叶、蚕桑、瓜果生产 491
第二节 蚕桑生产 494
第三节 瓜果生产 495
第八章 饲养业 498
第一节 猪 498
第二节 牛羊兔 499
第三节 家禽 501
第四节 蜜蜂 502
第五节 疫病防治 502
第九章 渔业 副业 504
第一节 渔业 504
第二节 副业 507
第十章 国营农场 509
第二节 县农场 510
第一节 市农场 510
第十三篇 林业 512
第一章 营林生产 512
第一节 采种育苗 513
第二节 植树造林 514
第三节 封山育林 517
第四节 科技营林 518
第二章 竹林 经济林 520
第一节 竹林 520
第二节 木本油料 521
第三节 板栗 棕榈 523
第一节 木材生产 524
第三章 森林利用 524
第二节 毛竹利用 527
第三节 林产品加工 529
第四节 林副产品 530
第四章 森林保护 531
第一节 护林防火 531
第二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533
第三节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 535
第四节 古树名木 536
第五章 林政管理 539
第一节 机构 539
第二节 林业生产责任制 539
第三节 采伐运输管理 541
第六章 林场 542
第一节 国营林场 542
第二节 乡村集体林场 544
第十四篇 柑橘 546
第一章 产区 546
第一节 衢常橘区 547
第二节 红壤丘陵种橘 548
第三节 区域化集约栽培 548
第二章 品种 549
第一节 品种演变 550
第二节 品种资源 551
第三节 良种选育 553
第一节 淤地栽培 554
第三章 栽培 554
第二节 丘陵栽培 555
第三节 低产园改造 556
第四节 冻害防避 556
第五节 病虫防治 558
第四章 贮藏 销售 加工 560
第一节 贮藏 560
第二节 保鲜 561
第三节 购销 562
第四节 加工 563
第五章 科研 563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563
第二节 科研成果 564
第一节 解放前商业 568
第二节 解放后私商改造 568
第十五篇 商业 568
第一章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68
第二章 经营体制 571
第一节 国营商业 571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572
第三节 集体商业 574
第四节 个体、部门商业 575
第三章 经营网点 575
第一节 商店 575
第二节 集市 577
第四章 商品购销 578
第一节 农副产品购销 578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583
第三节 副食品购销 587
第四节 食品购销 589
第五节 烟草专卖 592
第六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594
第七节 蔬菜、水产购销 598
第八节 日用杂品购销 600
第九节 废旧物资回收 602
第五章 粮油购销及储运 603
第一节 粮食购销 604
第二节 油脂购销 606
第三节 粮油储运 608
第六章 物资供应 610
第四节 饲料供应 610
第一节 金属材料 611
第二节 化工建材 611
第三节 机电设备 612
第四节 农业机械 613
第七章 对外经济贸易 615
第一节 对外贸易 615
第二节 利用外资 620
第三节 对外经济合作 621
第八章 饮食服务业 621
第一节 饮食业 622
第二节 服务业 622
第九章 边界贸易 624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626
第十六篇 财税 审计 626
第一章 财政 626
第二节 预算内财政收支 628
第三节 预算外财政收支 631
第四节 财务管理 财政监督 633
第五节 公债 636
第二章 田赋 农业税 637
第一节 田赋 638
第二节 农业税 641
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 契税 644
第四节 农林特产税 645
第三章 税收 645
第一节 晚清和民国的税捐 646
第二节 建国后的工商税收 650
附 “两项基金”和“两项附加” 652
第三节 税收征收管理 653
第四章 审计 655
第一节 国家审计 655
第二节 内部审计 社会审计 657
第十七篇 金融 658
第一章 机构 658
第一节 典当 钱庄 658
第二节 银行 659
第三节 其他金融机构 661
第二章 货币 662
第一节 通用货币 662
第二节 货币流通 664
第三章 存款 666
第三节 金银和货币管理 666
第一节 企业存款 667
第二节 财政性存款 667
第三节 储蓄 667
第四节 农业存款 668
第五节 信托、委托存款 668
第四章 贷款 670
第一节 工商贷款 671
第二节 农业贷款 673
第三节 固定资产贷款 674
第四节 信托、委托贷款 674
第一节 全国结算 676
第五章 结算 676
第二节 区域结算 677
第三节 票据交换 联行结算 677
第六章 基建拨款、贷款与监督 678
第一节 基建拨款 678
第二节 基建监督 679
第七章 保险 680
第一节 险种 680
第二节 理赔与防范 681
第八章 社会融资 681
第一节 民间信用 681
第二节 证券与资金市场 682
第一章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 684
第十八篇 经济综述与管理 684
第一节 综合指标 685
第二节 经济结构 688
第二章 计划 692
第一节 计划编制 692
第二节 计划执行 693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 694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694
第二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95
第四章 统计 696
第一节 调查 697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699
第二节 成果 699
第一节 工商登记管理 700
第二节 市场管理 702
第三节 经济监督检查 705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707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707
第六章 标准计量 708
第一节 计量管理 709
第二节 标准化 711
第七章 物价 712
第一节 物价管理 712
第二节 价格演变 713
第八章 经济技术协作 719
第二节 企业联合和协作 720
第一节 区域联合和协作 720
第十九篇 政党 72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722
第一节 组织建立和发展 722
第二节 领导机构 727
第三节 代表会议 代表大会 730
第四节 重大活动 732
第五节 纪律检查 740
第六节 干部选拔与管理 742
第七节 干部培训 744
第八节 政治宣传 747
第九节 统一战线 750
第十节 信访 保密 753
第二章 民主党派 754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754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 755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 756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 756
第五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 757
第六节 九三学社 758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和其他党派 759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759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762
第三节 中国青年党 中国民主社会党 763
第一章 南朝至民国官署 764
第一节 郡府 州府 764
第二十篇 政权 764
第二节 路府 府署 776
第三节 道署 区署 787
第二章 议会 参议 会国大代表 789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790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90
第二节 市、县人民代表大会 792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机构 796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权力行使 797
第五节 基层选举 799
第四章 人民政府 800
第一节 领导机构 800
第二节 施政纪略 802
第三节 行政监察 810
第四节 外事 811
第五节 侨务 813
第六节 机关事务管理 814
第二十一篇 政协 群团 816
第一章 人民政协 816
第一节 组织机构 816
附 在衢历届省政协委员名录 817
第二节 全体会议 818
第三节 参政议政 819
第四节 思想建设及其他 820
第二章 工农青妇和工商业者组织 821
第一节 工人组织 821
第二节 农民组织 825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827
第四节 妇女组织 830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833
第三章 协会 联合会 834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834
第二节 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837
第三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838
第四节 侨联 台联 黄埔军校 同学会 840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及其他 841
第二十二篇 民政 844
第一章 优抚 安置 844
第一节 拥军优属 844
第二节 抚恤补助 847
第三节 烈士褒扬 848
第四节 退役军人安置 850
第五节 扶持革命老区 853
第二章 救济 扶贫 855
第一节 灾害救济 855
第二节 社会救济 858
第三节 扶贫 860
第三章 社会福利 862
第一节 福利机构 862
第二节 孤老残幼供养 863
第三节 残疾人事业 864
第四章 移民及其他 865
第一节 移民 支边 866
第二节 其他社会事务 867
第一章 编制 872
第二十三篇 人事劳动 872
第二章 干部 873
第一节 队伍 873
第二节 任免 调配 职称评聘 877
第三节 老干部与老龄工作 878
第三章 工人 879
第一节 队伍 879
第二节 就业安置 880
第三节 职业技术培训及其他 882
第四章 工资待遇 劳动保险 883
第一节 工资待遇 883
第二节 劳动保险 886
第一节 劳动保护监察 887
第五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监察 887
第二节 劳动安全监察 888
第三节 劳动安全教育及其他 889
第二十四篇 公安司法 891
第一章 公安 89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891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892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893
第四节 社会治安 894
第五节 内部保卫 896
第六节 公安基础工作 897
第七节 羁押看守 898
第八节 户籍管理 898
第九节 交通管理 899
第十节 消防 900
附 重大火灾 902
第二章 检察 904
第一节 检察机构 904
第二节 刑事检察 905
第三节 法纪检察 906
第四节 经济检察 906
第五节 监所检察 907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908
第三章 审判 909
第一节 审判机构 909
第二节 刑事审判 910
第三节 民事审判 911
第四节 经济审判 912
第五节 行政审判 913
第六节 告诉申诉 913
第七节 案件执行 91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914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关 914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915
第三节 律师 916
第四节 公证 917
第五节 基层司法管理 918
第六节 省属劳改劳教机关 918
第一章 要隘 设施 920
第一节 要隘 920
第二十五篇 军事 920
第二节 营寨 教场 炮台 碉堡 921
第三节 机场 922
第四节 防空设施 923
第二章 兵役 924
第一节 组织机构 924
第二节 兵员征集 924
第三章 武装 927
第一节 地方武装 927
第二节 驻军 933
第四章 战事 938
第一节 唐至明代战事 938
第二节 清代战事 939
第三节 民国战事 942
附 日军暴行录 948
第四节 解放衢州 剿匪 951
第五章 民兵 955
第一节 组织 训练 955
第二节 支援前线 治安执勤 958
第三节 抢险救灾及其他 959
第二十六篇 教育 962
第一章 州(府) 县学 书院 学塾 962
第一节 州(府)县学 963
第二节 书院 964
第三节 社学 义塾 私塾 965
第四节 科名 966
第一节 学前教育 967
第二章 基础教育 967
第二节 普通初等教育 968
第三节 普通中等教育 972
第三章 中等职(专)业技术教育 979
第一节 师范教育 979
第二节 农林、卫生专业教育 981
第三节 职业教育 982
第四章 成人教育 986
第一节 扫除文盲教育 986
第二节 初等和中等教育 988
第三节 高等教育 990
附 浙江工学院浙西分校 991
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 992
第五章 教改教研 992
第二节 教学改革 994
第三节 教学研究 996
第六章 教师 999
第一节 教师队伍 999
第二节 培训 进修 1002
第三节 地位 待遇 1004
第七章 经费 设施 勤工俭学 1007
第一节 经费来源与使用 1007
第二节 校舍建设与设备 1011
第三节 勤工俭学 1013
第八章 教育管理 1014
第一节 行政管理 1015
第二节 监督与指导 1017
第二十七篇 科学 1019
第一章 科技机构和队伍 1019
第一节 科技研究机构 1019
第二节 科技情报与协作机构 1021
第三节 科技队伍 1022
第二章 科技活动 1023
第一节 科技计划实施 1023
第二节 技术推广 1026
第三节 科普活动 1028
第四节 科技交流 1030
第五节 专项科技活动 1033
第六节 群众科技活动 1037
第七节 技术市场 1038
第二章 科技成果 1039
第一节 获奖科技成果 1039
第二节 专利 1042
第三节 科技论著 1043
第四章 社会科学 1044
第一节 学术队伍 1044
第二节 学术活动 1045
第三节 科研成果 1046
第五章 软科学 1047
第一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1048
第二节 边界经济与科技立县研究 1048
第一章 社会文化 1050
第一节 城市群众文化 1050
第二十八篇 文化 1050
第二节 农村群众文化 1052
第三节 文艺演出 1053
第四节 社会文化管理 1056
第二章 文艺创作 1057
第一节 文学 1057
第二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1059
第三节 音乐 舞蹈 1061
第三章 戏剧 1062
第一节 剧种 1062
第二节 剧团 1064
第三节 演出场所 1066
第一节 曲艺 器乐 1067
第四章 民间艺术 1067
第二节 舞蹈 1068
第三节 工艺 1069
第五章 图书 1072
第一节 印刷 1072
第二节 发行 1073
第三节 藏书 1074
第六章 电影 录像 1077
第一节 电影放映 1077
第二节 发行管理 1079
第七章 新闻 1080
第一节 通讯报道 1080
第二节 报纸 1081
第三节 广播 1084
第四节 电视 1086
第八章 档案 史志 1087
第一节 档案 1087
第二节 地方志 1089
第三节 地方史 1091
第二十九篇 南孔 文物 名胜 1094
第一章 东南阙里 1094
第一节 孔氏南宗 1094
第二节 孔府 1097
第三节 孔氏家庙 1098
第四节 孔氏家塾 1100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1105
第二章 古遗址 1105
第二节 古窑址 1106
第三节 古墓葬 1107
第三章 古建筑 1109
第一节 古庙宇 古亭阁 1109
第二节 古祠堂 古民居 1110
第三节 古塔 牌坊 古井 1114
第四章 文物 1118
第一节 石刻 1118
附 市博物馆收藏墓志铭名录 1120
第二节 革命文物 1120
第三节 馆藏文物 1121
第五章 风光名胜 1128
第一节 名山 1128
第二节 岩洞 1131
第三节 景点 1132
第六章 管理 1133
附 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1134
第三十篇 医药卫生 1136
第一章 医疗 1136
第一节 医院 1137
第二节 医疗设备 1142
第三节 医疗技术 1142
第二章 医药 1143
第一节 药店 药栈(站) 1144
第二节 中药材 1146
第三节 中成药 1148
第四节 西药 1148
第三章 防疫 1149
第五节 药品检验 1149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1150
第二节 寄生虫病防治 1153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1154
第四节 鼠疫防治 1155
第五节 皮肤病防治 1157
第六节 卫生防疫站 1158
第四章 血吸虫病 1159
第一节 流行 危害 1160
第二节 机构 队伍 1161
第三节 疫区 疫情 1162
第四节 防病 治病 1163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1168
第五章 公共卫生 1168
第二节 饮水卫生 1169
第三节 公共场所卫生 1169
第四节 食品卫生 1170
第五节 学校卫生 1171
第六节 劳动卫生 1172
第七节 健康教育 1173
第六章 妇幼保健 1174
第一节 妇女保健 1174
第二节 儿童保健 1175
第三节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1176
第四节 妇幼保健所 1176
第一节 医政管理 1177
第七章 医药卫生管理 1177
第二节 药政管理 1179
第三节 医卫人员管理 1180
第四节 经费管理 1181
第五节 公费医疗管理 1182
第三十一篇 体育 1183
第一章 机构 团体 1183
第一节 机构 1184
第二节 团体 1184
第二章 设施 经费 1184
第一节 设施 1185
第二节 经费 1187
第一节 幼儿体育 1188
第三章 学校体育 1188
第二节 中小学体育 1189
第三节 大中专体育 1190
第四节 学校体育活动 1191
第四章 社会体育 1192
第一节 职工体育活动 1193
第二节 农民体育活动 1194
第三节 老年人、残疾人体育活动 1195
第四节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1196
第五章 竞赛 1198
第一节 运动会 1199
第二节 单项竞赛 1203
第三节 竞赛成绩 1205
第一节 青少年业余体校 1212
第六章 人才培养 1212
第二节 等级运动员、裁判员 1214
第三十二篇 风俗 宗教 地方语言 1215
第一章 风俗 1215
第一节 民性民风 1215
第二节 岁时习俗 1216
第三节 礼仪习俗 1217
第四节 生活习俗 1219
第五节 生产习俗 1220
第六节 畲族风俗 1222
第二章 宗教 1223
第一节 佛教 1223
第三节 伊斯兰教 1225
第二节 道教 1225
第四节 天主教 1226
第五节 基督教 1227
第六节 衢州教案 1228
第三章 地方语言 1230
第一节 衢州市域方言情况 1230
第二节 衢州话内部音系 1236
第三节 词汇 语法 1247
第四节 谚语 1262
第三十三篇 人物 1264
第一章 人物传 1264
第二章 人物录 1314
第三章 英烈表 1329
第四章 全国英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名录 1332
第五章 寓外知名人士 1333
丛录 1354
一、文选 1354
二、《四库全书》录存衢人著作 1368
三、杂记 1370
四、文告 1388
五、诗词曲 1394
六、楹联 1408
七、民间故事 1409
编后记 1414
修志人员名单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