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慢性胃炎的概念 1
第二节 胃的形态结构 3
一、胃的形态 3
二、胃壁的结构 5
三、中医学的解剖认识 6
第三节 胃的经脉联系 7
第四节 胃的生理功能 11
一、胃的阴津阳气 11
二、胃的功能作用 12
三、胃的生理特性 13
第五节 胃的病理表现 14
第二章 病因病机 16
第一节 致病因素 16
一、先天不足 16
二、素体因素 17
三、外邪入侵 18
四、饮食所伤 19
五、情志内伤 20
六、劳逸失度 21
七、内生病邪 21
八、脏腑相累 22
第二节 发病机理 23
一、胃失和降 23
二、肝气犯胃 23
三、湿热壅滞 24
四、阴寒内盛 24
五、气滞血瘀 25
六、脾胃虚弱 25
七、虚实夹杂 25
第三章 常见症状与对症用药 28
第一节 胃脘痛 28
一、木香 30
二、香附 31
三、厚朴 31
四、乌药 32
五、延胡索 32
六、蒲黄 33
七、五灵脂 33
八、九香虫 34
九、徐长卿 34
十、高良姜 35
十一、干姜 36
十二、吴茱萸 36
十三、郁金 37
十四、川楝子 37
十五、八月札 38
十六、蒲公英 38
十七、黄芪 39
十八、桂枝 39
十九、附子 40
二十、白芍药 41
二十一、甘草 42
二十二、玉竹 42
二十三、麦门冬 43
第二节 闷满痞胀 43
一、党参 44
二、白术 45
三、白茯苓 45
四、佛手 46
五、陈皮 47
六、枳壳 47
七、大腹皮 48
八、沉香(沉香曲) 48
第三节 食欲减退 49
一、苍术 50
二、藿香 50
三、佩兰 51
四、薏苡仁 52
五、白豆蔻 52
六、鸡内金 53
七、谷芽 53
八、麦芽 54
九、山楂 54
十、六神曲 55
第四节 嘈杂 55
一、北沙参 56
二、太子参 56
三、石斛 57
四、无花果 58
五、黄精 58
六、黄连 59
七、黄芩 59
八、栀子 60
第五节 嗳气、恶心、呕吐、呃逆 60
一、旋覆花 61
二、代赭石 62
三、竹茹 62
四、半夏 63
五、丁香 64
六、柿蒂 64
第六节 泛酸 65
一、乌贼骨 66
二、瓦楞子 66
三、牡蛎 67
四、砂仁 67
第七节 胃酸缺乏 68
一、乌梅 68
二、大枣 69
第八节 口苦 69
第九节 口淡 70
第十节 咽部梗阻感 70
一、绿萼梅 71
二、苏梗 72
三、木蝴蝶 72
第十一节 腹泻 73
一、怀山药 74
二、扁豆 74
三、柴胡 75
第十二节 出血 75
一、参三七 76
二、仙鹤草 77
三、白及 78
四、赤石脂 78
五、地榆 79
六、大黄 79
七、槐花 80
八、人参 80
第十三节 消瘦和贫血 81
一、当归 82
二、阿胶 83
第十四节 肠腺化生与胃粘膜异型增生 84
一、丹参 85
二、败酱草 86
三、白花蛇舌草 86
第十五节 舌象变化 87
第四章 分型论治与常用方剂 89
第一节 肝胃气滞型 90
一、四逆散 90
二、柴胡疏肝散 91
三、道遥散 92
四、半夏厚朴汤 93
第二节 肝胃郁热型 94
一、化肝煎 95
二、左金丸 95
三、金铃子散 97
四、黄连解毒汤 97
第三节 寒邪犯胃型 98
一、香附丸 99
二、香苏散 100
三、平胃散 101
四、厚朴温中汤 102
第四节 脾胃湿热型 103
一、藿朴夏苓汤 104
二、半夏泻心汤 105
三、黄连温胆汤 106
四、甘露消毒丹 108
第五节 脾胃气虚型 109
一、香砂六君子汤 110
二、补中益气汤 111
三、健脾胜湿汤 112
四、旋覆代赭汤 114
第六节 脾胃虚寒型 115
一、黄芪建中汤 116
二、理中汤 117
第七节 胃阴不足型 118
一、沙参麦冬汤 119
二、芍药甘草汤 120
第八节 胃络血瘀型 121
一、失笑散 121
二、丹参饮 122
三、越鞠丸 123
四、脘痛舒 124
第五章 调理保养 127
第一节 精神调摄 127
第二节 食药调养 129
一、土豆蜂蜜羹 130
二、佛手饮 130
三、鲜荷叶汁饮 131
四、白及藕粉羹 131
五、山药三七粥 131
六、羊肉粥 132
七、吴茱萸粥 132
八、人参扁豆粥 133
九、珠玉二宝粥 133
十、黄芪茯苓粥 134
十一、八仙藕粉 134
十二、八仙白云膏 134
十三、养胃方 135
十四、山药瓤苹果 135
十五、山药包子 136
十六、莲子猪肚 136
第三节 气功按摩 137
一、放松功 138
二、咽津功 141
三、内养功 141
四、脾胃功 143
五、脾脏坐功法 146
六、虚明功 147
七、五行掌抎法 151
八、延年九转法 152
第六章 验案示例 154
病例一胃脘痛(脾胃湿热证) 154
病例二胃脘痛(食积湿滞证) 156
病例三胃脘痛(阴虚血瘀证) 158
病例四嘈杂(气阴两虚证) 159
病例五泛酸(肝胃蕴热证) 161
病例六梅核气(胆胃不和证) 163
病例七厌食(湿阻气郁证) 165
病例八呕吐(胃虚痰阻证) 167
病例九便血(脾胃虚寒证) 168
病例十泄泻(胃虚肝郁证) 170
附篇 173
附录一 慢性胃炎的分类、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方案) 173
一、慢性胃炎的分类 173
二、慢性胃炎的胃镜诊断标准 173
三、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 175
附录二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 175
一、诊断特点及依据 176
二、辨证分型 176
三、诊断说明 178
四、疗效评定标准 178
五、注意事项 180
附录三 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草案) 180
一、诊断标准 180
二、疗效评定标准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