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编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财政改革 1
1.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 1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内容和范围 2
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省级宏观调控的实施依据 5
4.省级宏观调控的主要职责 6
5.省级宏观调控的基本特点 7
6.分税制与地方经济发展 7
7.分税制改革的近期影响 9
8.分税制后地方财源发展特征 10
9.分税制后地方财源建设的基本取向 11
10.分税制后地方财政意识的强化 12
11.分税制下地方财政对支出的控管 13
12.增强地方财政的宏观调控力度,优化财力分配结构 15
13.增强财政介入市场经济的力度,拓宽理财领域 15
16.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 16
1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16
14.社会保障体系 16
17.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途径 17
18.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简介 19
19.改进和完善复式预算制度的基本原则 20
20.公共预算 21
21.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21
22.社会保障预算 21
23.财政投融资体系 22
24.出口退税制 22
25.我国复式预算制度改革的历程 22
26.世界各国的主要预算制度 23
27.复式预算的特点 24
28.复式预算的优点 24
29.复式预算的作用 25
30.复式预算的模式 26
31.分税制 28
32.分税制的实质 28
一、中央对地方的分税制 28
第二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28
33.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29
34.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0
35.实行分税制的配套改革 30
36.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意义 31
37.转移支付制度的形式及特点 32
38.转移支付制度的共性及借鉴 33
40.中央与地方的支出划分 34
39.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转移支付制度 34
41.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35
42.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36
43.分税制后预算收入级次的划分 36
44.分税制后的预算编制 37
45.分税制后的预算收支科目 38
46.分税制后预算收入的缴库 39
47.分税制以前年度税收的级次、适用科目及缴库 41
48.关于税收返还、体制上解和补助、专项拨款、专项结算等资金划拨问题 42
50.1993年财政收支的清理核实 43
49.1992年财政收入交库的清理核实 43
51.1994年国家预算的编制 45
二、湖北省对地市州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46
52.湖北省财政体制改革沿革简介 46
53.湖北省对地市州实行分税制的目的 47
54.湖北省对地市州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 47
55.湖北省与地市州事权与支出的划分 48
56.湖北省与地市州收入划分 48
59.税制改革与分税制的衔接 49
58.有关省级专款和结算事项的处理 49
57.湖北省对地市州税收返还的确定 49
60.中央与地方收入划转的计算 50
61.税收返还增长的计算 51
62.中央税收返还基数的扣减 51
63.原体制的调整 52
64.1994年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 52
65.预算资金调度 52
67.1994年地方财政收支旬报、月报和月报预算执行情况及企业拖欠税利月报的编报 53
66.分税制后国库收入的留解 53
68.1994年国库收入的留解 54
69.1993年财政决算编审的要求及内容 55
70.1993年财政决算编审的几个具体问题 57
三、国外分税制简介 57
71.分税制:国际通行的财政规范体制 57
72.国外分税制的类型 60
73.各国中央财力状况 61
74.财力向中央集中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62
75.美国:三级财政彻底分税 63
76.英国:政府掌握大部财力地方支出中央补助 64
77.澳大利亚:地方联邦三七分成 66
78.加拿大:中央地方订立协议主要税种双方分享 68
79.法国:各级预算要自求平衡会计法庭为独立机构 70
80.德国:共享税为主,专享税为辅 72
81.瑞典:用税制改革平衡经济周期以税收杠杆调节居民消费 74
82.印度:中央同地方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 75
83.日本:运用财政信用手段调节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77
84.韩国:中央与地方实行彻底的分税制 78
第三编税收制度改革 81
一、税收基本概念 81
85.税收 81
86.税收制度 81
87.征税对象 81
88.征税范围 82
89.计税依据 82
90.税源 82
91.税本 82
92.税率 82
93.比例税率 82
94.累进税率 82
100.流转税 83
98.地方税 83
99.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83
97.中央税 83
96.价外税 83
95,价内税 83
101.所得税 84
102.纳税期限 84
103.起征点 84
104.免征额 84
105.税收管理 84
106.税收征收管理 85
107.税收管理体制 86
108.税务登记 86
109.纳税申报 87
110.税收计划 87
111.税收会计 88
112.税务统计 89
113.欠税 89
116.逃税 90
115.偷税 90
114.漏税 90
117.避税 91
118.抗税 91
119.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 92
122.国际双重征税 93
123.税收饶让 93
124.税收负担原则 93
121.涉外税收 93
120.国际税收 93
125.预提所得税 94
126.偿本 94
127.税负粘滞性 94
128.收入税 94
129.支出税 94
130.社会保险税 94
131.正所得税 94
132.负所得税 94
136.保税仓库 95
135.保税制度 95
137.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95
133.关税壁垒 95
134.非关税壁垒 95
139.税负转嫁与商品供求弹性的关系 96
310.企业产品销售权 96
138.补偿税收政策 96
140.商品课税转嫁通则 97
141.税收中性原则 97
二、税制改革概述 98
142.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98
144.税制改革原则 99
143.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99
145.税制改革内容 100
146.税收征管制度改革 101
147.我国税制的建立和发展 102
148.“一法六例” 105
149.流转税改革的原则 105
增值税 106
150.增值税 106
151.增值税的特点 107
15 2.世界各国有关增值税的规定 108
153.增值税的优点 110
154.新增值税的主要变化 112
155.增值税的税率 113
156.新增值税税率设计 113
157.增值税起征点 114
158.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115
159.增值税的纳税人 116
160.小规模纳税人 116
161.增值税减免规定 117
162.销项税额 117
163.进项税额 117
164.增值税的计算 118
165.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19
166.增值税结算期限 119
167.增值税第一纳税地点 120
168.增值税会计科目的设置 121
169.增值税管理 122
170.增值税纳税人登记 123
172.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填开 124
171.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范围 124
174.消费税 125
173.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作用 125
消费税 125
175.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126
176.消费税纳税人 127
177.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127
178.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127
179.消费税税率 128
180.消费税税目 128
181.消费税征收方法 130
182.消费税减免 131
183.消费税计算 131
184.消费税纳税期限 132
185.消费税的报缴 133
186.消费税的会计处理 133
187.消费税在国际上的应用 133
营业税 135
188.营业税 135
189.营业税计税依据 136
190.营业税的变化 137
191.营业税混合销售行为 137
192.营业税的纳税人和扣缴人 139
193.营业税的纳税期限 139
194.营业税的纳税地点 139
195.营业税的起征点 139
196.营业税的减免原则 140
197.营业税的会计处理 140
资源税 140
198.资源税 140
199.资源税的改革 141
200.资源税的征收范围 141
201.资源税的征收方法 142
202.资源税的计算 142
203.资源税的纳税人和扣缴人 143
204.资源税的纳税时间 143
207.土地增值税税率 144
205.资源税的纳税地点 144
土地增值税 144
206.土地增值税 144
208.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145
209.土地增值税的计算 145
210.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146
211.土地增值税的作用 147
212.土地增值税的起源 148
213.土地增值税在国际上的应用 149
企业所得税 150
214.企业所得税的立法原则 150
215.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151
216.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151
217.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项目 152
218.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的项目 153
221.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154
22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产生 154
220.亏损抵补 154
219.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154
223.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156
224.计税依据 157
225.免征、减征所得税项目 158
226.计算应税所得额应剔除的支出 158
227.应纳所得税的计算 159
228.特许权使用费减征、免征所得税的范围 161
个人所得税 161
229.个人所得税 161
230.个人所得税法的立法原则 161
231.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主要内容 162
232.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范围 163
233.个人所得税税率 164
234.个人所得税计算 165
235.个人所得税的免税项目 166
237.纳税义务人从境外取得收入的已纳税款的抵免 167
236.个人所得税的减征项目 167
238.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期限和征收方法 168
农业税 168
240.农业税的纳税义务人 169
241.农业税的课征对象 169
239.农业税 169
242.农业税的税率 170
243.农业税附加 171
244.农业税计算 171
245.农业税的征收 171
246.农业税减免 172
247.农林特产税 173
248.农林特产税的征税范围 173
249.农林特产税的征收 174
250.耕地占用税 175
251.耕地占用税纳税 176
252.耕地占用税税率 176
253.耕地占用税的计征 177
254.耕地占用税的减免 178
关税 180
255.关税 180
256.关税的作用 181
257.关税政策 182
258.进口关税的完税价格 182
259.出口关税的完税价格 183
其他税种 183
260.房产税 183
261.房产税的减免 184
263.屠宰税 184
262.契税 184
264.车船税 185
265.土地使用税 186
国外税制 186
266.国外推行增值税的情况及特点 186
267.美国的税收结构 194
268.美国联邦公司所得税 197
269.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 200
270.美国联邦社会保险税 202
271.美国一般财产税 203
272.美国联邦遗产和赠与税 206
273.美国联邦消费税 207
274.美国的税务管理 208
275.英国税收结构 226
276.英国增值税 228
277.英国公司所得税 229
278.英国个人所得税 230
279.英国国民保险税 233
280.英国的税务管理 234
281.日本税收结构 251
282.日本的税制改革 253
283.日本消费税 255
284.法国增值税 257
285.欧洲诸国的财产净值税 257
286.巴西的税收制度 260
287.意大利的税收制度 265
第四编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 271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271
288.现代企业制度 271
289.国际惯例 272
290.投资主体 273
291.市场体系 274
292.金融市场 275
293.货币市场 276
294.资本市场 277
295.股票市场 278
296.技术市场 283
297.劳动力市场 284
298.信息市场 286
299.批发市场 288
300.法人实体 288
301.企业法人与法人财产权 289
302.民事权利 290
303.民事责任 292
304.支柱产业 293
305.产权的流动和重组 294
306.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和原则 294
307.企业经营权 295
308.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权 295
309.企业产品、劳务定价权 296
311.企业物资采购权 296
312.企业进出口权 297
313.企业投资决策权 297
314.企业留用资金支配权 298
315.企业资产处置权 298
316.企业联营、兼并权 298
317.企业劳动用工权 299
318.企业人事管理权 299
321.企业拒绝摊派权 300
322.企业分配约束和监督机制 300
320.企业内部机构设置权 300
319.企业工资、奖金分配权 300
323.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职责 302
324.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措施 302
325.政府培育市场体系的措施 303
326.政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303
327.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措施 303
328.政府部门违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的主要行为 303
329.企业违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的主要行为 304
330.公司制 305
331.股份公司的作用 306
332.西方股份公司的起源与发展 309
333.股份公司的具体形态及其特点 314
334.股票的发行 317
335.股票的承销 320
336.股票的交易 321
337.股票投资原则 324
338.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 327
339.独资公司 331
340.合伙企业 332
341.我国股份制企业试点的目的、原则和范围 333
342.股份制企业的股权设置 334
343.股份制企业内部职工持股 334
344.股份制企业的组建 334
345.股份制试点企业的审批程序 335
34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336
347.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336
348.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338
349.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发行 342
350.上市公司 344
351.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 345
352.股东会与股东大会 346
353.董事会 347
354.监事会 349
355.经理 350
356.担任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规定 350
357.国有独资公司 351
358.公司债券 352
359.公司财务、会计 354
360.股份制试点企业国家股股利的收缴管理 355
361.公司合并、分立 356
362.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 358
363.公司破产、解散和清算 358
36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360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 363
365.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的背景 363
366.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64
367.企业所得税改革的背景和原则 366
368.企业所得税改革的主要内容 368
369.33%的比例税率 369
370.取消税前还贷 372
371.税后分利原则和国有资产投资收益分配制度 372
第五编财务会计改革 375
一、财务通则 375
372.财务 375
374.企业财务通则 377
373.财务管理 377
375.财务通则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378
376.财务通则与分行业财务制度的关系 379
377.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379
378.资本金制度 380
379.资本金 381
380.资本公积金 382
381.负债 382
382.企业利息支出的处理 382
383.企业流动资产 383
384.坏帐准备金 384
385.坏帐损失 384
386.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 384
387.财产清查 385
388.存货清查结果的处理 385
389.固定资产 386
390.企业固定资产的分类 387
392.在建工程支出 388
391.企业固定资产转让、报废、盘盈、盘亏、毁损的处理 388
393.固定资产折旧率 389
394.固定资产折旧率的计算 389
395.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 390
396.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列支 391
397.无形资产 392
398.无形资产价值的摊销 393
399.递延资产 393
400.其他资产 394
401.对外投资 394
402.对外投资的计价入帐 395
403.企业对外投资收益的处理 397
404.企业费用 398
405.制造成本 398
406.制造成本法 399
407.直接费用 399
408.间接费用 399
409.管理费用 400
410.财务费用 401
411.销售费用 402
412.企业当期成本费用的界定 402
413.企业当期营业收入的确定 403
414.企业利润总额 404
415.企业亏损 405
416.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405
417.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405
418.法定公积金 406
419.任意盈余公积金 406
420.公益金 406
421.记帐本位币 406
422.外币业务 407
423.汇兑损益 407
424.企业汇兑损益的处理 408
426.清算费用 409
427.清算损益 409
425.企业清算 409
428.企业清算时的债务偿还 410
429.财务报告 411
430.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关系 411
431.企业财务报告的提交 413
432.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改革 414
433.财务情况说明书 414
434.资产负债表 415
435.企业损益表 418
437.应收帐款周转率 420
436.财务状况变动表 420
438.存货周转率 421
439.企业利润率 422
二、会计准则 423
440.会计准则 423
441.会计准则与财务制度的关系 423
442.西方国家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制定 424
443.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426
445.持续经营假设 427
444.会计主体 427
446.会计期间假设 428
447.会计期间的划分 428
448.货币计量假设 428
449.复式计算法 429
450.借贷记帐法 430
45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记录文字的规定 432
452.客观性原则 432
454.可比性原则 433
453.相关性原则 433
455.一致性原则 434
456.及时性原则 434
457.清晰性原则 434
458.会计处理基础 435
459.权责发生制 435
460.收付实现制 436
461.配比原则 436
462.谨慎原则 436
465.全面性原则 437
463.历史成本原则 437
464.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划分 437
466.重要性原则 438
467.资产 438
468.货币资金的核算 439
469.短期投资 441
470.短期投资及其核算 441
471.应收款的核算 442
472.应收票据的核算 443
473.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443
474.预付款的核算 443
475.待摊费用的核算 444
476.坏帐准备金及坏帐损失的帐务处理 444
477.存货及其核算 445
478.发出存货成本的核算 445
479.长期投资 446
482.长期投资的核算 447
480.股票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447
481.股票投资核算的权益法 447
483.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 449
484.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确定 449
485.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450
486.固定资产折旧 450
487.平均折旧法 451
488.加速折旧法 453
491.无形资产的计价 454
490.出售和报废固定资产的核算 454
489.固定资产盘亏盘盈的核算 454
492.无形资产摊销及帐务处理 455
493.递延资产的核算 456
494.开办费的核算 456
495.固定资产大修理的核算 457
496.企业其他资产的核算 457
497.流动负债的核算 457
498.长期负债的核算 461
501.企业折价发行债券的核算 462
499.企业平价发行债券的核算 462
500.企业溢价发行债券的核算 462
502.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463
503.所有者权益的计算 463
504.投入资本的核算 464
505.盈余公积金的核算 465
506.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465
507.企业收入 466
508.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的核算 466
509.费用 467
510.直接费用的核算 467
511.间接费用的核算 468
512.期间费用的核算 469
513.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 469
514.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 469
515.在产品成本的确定 470
517.分批法 472
516.品种法 472
518.分步法 473
519.逐步结转分步法 473
520.平行结转分步法 474
521.成本计算期 474
522.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474
523.利润 474
524.本年利润的核算 475
525.利润分配的核算 476
526.亏损及其核算 477
527.会计报表 477
528.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478
529.损益表的编制 484
530.利润分配表的编制 487
531.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的编制 489
532.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 490
533.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491
534.会计报表附注 492
535.财务情况说明书 493
536.财务评价 493
第六编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望 495
537.1994年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初步展望 495
538.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497
539.1995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框架预测数 499
540.近期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分析 501
541.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展望 504
542.加快财税改革已成当务之急 511
543.财税改革的基本目标 512
544.财税改革的重点措施 513
第七编世界经济贸易展望和国外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简介 518
545.1994~1995年世界经济贸易展望 518
546.英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525
547.美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526
548.法国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527
后记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