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园林需求 1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国际影响 2
三、江南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品 10
第二章 园林艺术论 13
一、导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时空艺术 13
二、论江南园林的功能内容——园居方式·园林观·创作思想 15
三、论景象——园林艺术的基本单位·园居形式 21
第三章 园林创作论 23
一、论景象构成 23
Ⅰ.景象要素——景象结构基础 23
1.地表塑造 24
A.筑山·叠石 25
a.山的基本单位 28
b.土山的创作 54
c.石山的创作 56
B.理水 60
a.水的基本单位 63
b.水型的组合 72
c.源流的表现 75
2.建筑经营 78
A.园林建筑名称与实际类型 80
a.厅堂 81
b.楼阁 86
c.亭 86
d.廊 98
e.洞门、洞窗、漏窗 104
a.与山相联系的建筑处理 121
B.建筑经营与自然要素的协作 121
b.与水相联系的建集处理 127
C.园林建筑艺术的特殊处理 149
a.尺度设计 152
b.建筑方位与自然採光的艺术处理 153
c.“虚假”处理——體形与空间的取舍 155
D.建筑装修·家俱·陈设 157
a.装修(《园冶》称“装折”) 157
b.家俱与陈设 182
3.植物配置 194
A.常用植物种类与人赋品格 198
B.植物的园林艺术功能 210
a.隐蔽园墙,拓展空间 211
b.笼罩景象,成荫投影 211
e.陈列鉴赏,景象点题 212
c.分隔联系,含蓄景深 212
d.装点山水,衬托建筑 212
f.渲染色彩,突出季相 214
g.表现风雨,藉听天籁 214
h.散布芬芳,招蜂引蝶 214
i.根叶花果,四时清供 216
C.植物配置的景象统一性 216
a.植物配置与地表塑造的关系 217
b.植物配置与建筑经营的关系 221
4.动物点缀 224
A.常用园林动物种类及欣赏观点 225
B.动物点缀与其它景象要素的统一性 228
Ⅱ.景象导引——景象结构关系 230
A.园路——景象脉络·视点运行的组织者 231
a.园路的特性 231
1.途径 231
b.园路形态的转化 233
B.停点——园居设施·静观基点 240
2.掩映 240
A.景象构图与景面 241
B.景象组群的蒙太奇——静观与动观序列 241
a.障景 247
b.对景 249
c.点景 250
C.景深的强化——借景 254
a.鄰借 255
b.远借 255
二、论意境的创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257
Ⅰ.功能与景象的统一 257
2.景象与园居方式的统一 259
1.思想情趣与景象的统一 259
Ⅱ.景象再现自然——景象的概括性 260
Ⅲ.意境的深化 262
1.时间的延续·空间的拓展 263
2.景象的应时而借——天时的渲染 265
3.诗文的开拓——匾联·题刻 266
A.诗文在园林艺术中的作用 266
B.诗文与景象的统一性 268
C.诗文的景象组织形式 269
第四章 典型园林作品评论 277
一、“城市地”园林实例 277
1.江苏省苏州市王洗马巷七号宅东南部书齐庭园(小型山景园) 277
2.浙江省天台县“来紫楼”书齐庭园(小型山景园) 279
3.江苏省苏州市壶园(小型水景园) 279
4.江苏省苏州市畅园(小型水景园) 283
5.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庭园(小型山水园) 284
6.江苏省苏州市残粒园(小型山水园) 284
7.江苏省苏州市环秀山庄(中型山景园) 286
8.江苏省苏州市环师园(中型水景园) 290
9.江苏省扬州市寄啸山庄(中型山水园) 292
10.江苏省常州市近园(中型山水园) 294
11.江苏省苏州市艺圃(中型山水园) 296
12.江苏省扬州市小盘谷(中型山水园) 297
13.江苏省苏州市耦园东园(中型山水园) 300
14.江苏省苏州市沧浪亭(大型山景园) 303
15.江苏省苏州市戒幢律寺西园(大型水景园) 307
16.江苏省扬州市个园(大型山水园) 307
17.江苏省南京市瞻园(大型山水园) 310
18.上海豫园(大型山水园) 312
19.江苏省苏州市拙政园(大型山水园) 314
20.江苏省苏州市留园(大型山水园) 319
21.江苏省苏州市怡园(大型山水园) 324
22.江苏省苏州市狮子林(大型山水园) 327
二、“山林地”园林实例 331
1.江苏省苏州市虎丘擁翠山庄 331
2.浙江省杭州市孤山西泠印社 331
3.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寄畅园 337
三、“江湖地”园林实例 339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三潭印月 339
2.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烟雨楼 339
四、“村庄地”园林实例 340
浙江省湖州市南溽镇小莲庄 340
第五章 结论 345
附一:《江南园林论》插图目录 349
附二:《江南园林论》英文摘要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