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 视觉和光度 1
第一节 视觉生理 1
一、人眼光学系统 1
二、网膜上的感光神经细胞 7
三、视觉电生理 12
四、人眼的视觉敏锐度 15
第二节 异色光度学 17
一、异色光度的比较 17
二、CIE的标准相对发光效率 21
三、光度学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 25
四、CIE关于光度学名词的建议 30
一、瞳孔对入射光束的限制 34
第三节 网膜照度 34
二、斜射效应 35
三、麦克斯韦视域 38
第四节 明光与弱光视觉 39
一、明光与弱光视觉 39
二、2°视野和10°视野 44
第二章 色度学基础 47
第一节 色光匹配 47
一、白光 47
二、光谱能量分布图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51
三、CIE的几个标准光源 54
四、色光颜色 58
五、视觉三变数的性质 61
六、格拉斯曼定律 64
一、用三参考色匹配色光的优越性 66
第二节 三参考色原理 66
二、三刺激比值和分布系数的测量(标准观察者) 68
三、三参考色坐标的理论根据 78
四、一些常见的误解 81
五、色度学中颜色标志及色光混合 86
第三节 坐标变换 91
一、坐标变换公式 91
二、三刺激值变换系数的物理和几何意义 93
三、国际坐标制 94
第三章 色品图 112
第一节 色品图上的色光混合 112
一、几种典型绘制色品图的方法 112
二、色品图上色光混合原理 118
三、色光混合的三个图解方法 121
四、多色光的混合 128
第二节 主波长、纯度及互补波长 137
一、主波长及纯度的定义 137
二、刺激纯与色度纯的比较 139
三、互补波长 141
四、色光的冲淡 150
第三节 两色品图的关系 154
一、刺激度的改变及交比的不变 154
二、求色品位置的几何方法 164
三、混合光色度计的定标 166
第四章 色度计算法 171
第一节 等波长间隔法 171
第二节 纵坐标选择法(波长选择法) 183
一、哈迪表 183
二、利用辅助波长决定纵坐标选择 193
第三节 正射影焦点法 196
第五章 黑体辐射及其他光源 209
第一节 黑体辐射 209
一、概述 209
二、黑体辐射及光子数分布 211
第二节 黑体色度学 220
一、黑体的权重分布系数 222
二、黑体的色品及近色温 222
三、黑体和其他光源的亮度及发光效率 222
四、黑体光源的选择纵坐标法 232
第三节 用滤色器改变黑体的色温 233
第四节 各种不同白昼光的分析--CIE的D光源 236
第五节 各种颜色光源最大发光效率的理论研究 243
一、理想颜色的吸收和透射的曲线 252
第六章 非光源的颜色 252
第一节 非光源的理想颜色 252
二、理想颜色色品和光度的计算 259
三、艳色 271
第二节 棱镜透射光 273
一、白片两边的颜色 273
二、透过窄缝的颜色 275
第三节 干涉光和旋光的颜色 278
一、两束光的干涉 278
二、薄膜的干涉光 280
三、旋光色散 284
第七章 心理颜色(色差和色彩图) 289
第一节 颜色分辨力 290
一、光度分辨能力 290
二、波长和纯度的分辨力 291
三、色品分辨力 293
四、颜色分辨力 296
第二节 心理颜色标志 302
一、心理颜色和色度学 302
二、色调 304
三、明度 307
四、饱和度 317
第三节 色彩图 319
一、奥斯瓦尔德色彩图 320
二、孟塞尔色彩图 322
三、日本CC5000色彩图和美国光学学会匀称色制OSA--UCS色彩图 333
第四节 匀色坐标制 348
一、线型匀色坐标制 348
二、线型匀色制的不可能性 360
三、非线型匀色坐标制 362
四、颜色空间的非欧性质 367
第八章 心理颜色(对比和适应) 374
第一节 实验根据 374
一、概述 374
二、对比的定量实验 376
第二节 斯潘塞颜色适应公式及修改 383
一、综合刺激定义 383
二、色品图上公式的表示及应用 386
三、颜色感觉的其他现象 391
第三节 其他常用颜色的适应公式 395
第四节 颜色适应公式的检验和建议 402
第五节 二色视觉实验 408
一、三线坐标制的点与直线 411
第九章 色品图上的三线坐标 411
第一节 坐标三角形 411
二、直线 414
第二节 三角坐标中刺激值 418
一、刺激比值 418
二、数学证明 426
三、零刺激线的图解法 429
四、两种刺激度的相互关系 431
第三节 新三原色对光度的分担轨迹 431
一、光度分担 431
二、从零光度线绘制光度分担轨迹 434
第四节 图解法小结 438
一、光度分担的轨迹 438
二、三刺激值 438
第五节 两个坐标制中图形的相互投影 439
一、图形的变化 439
三、新坐标制中刺激与旧刺激度的关系 439
五、坐标光源光度Lr,Lg,Lb的比例 439
四、刺激比例值和光度比例值轨迹 439
二、仿射性的图形变化 442
三、射影性的图形变化 443
四、光谱迹线的变换性质 447
五、仿射变换与射影变换的关系 448
六、色品图上图形的一切可能变化的直观关系 448
第十章 颜色反应器理论 456
第一节 颜色反应器 456
一、颜色反应器的定义 456
二、反应 457
一、线型颜色反应器对光谱反应性质的充要条件 458
第二节 线型颜色反应器 458
二、反应平面及反应矢量 460
三、反应系数的坐标变换性质 462
第三节 反应器判别颜色的本领 464
一、一个数值的反应器 464
二、三个数值的反应器 464
三、两个数值的反应器 466
四、三个以上数值的颜色反应器 467
第四节 线型反应器的图解法 468
一、单数值反应器 468
二、两数值反应器的分析能力 469
三、三数值反应器的分辨能力 478
第五节 非线型反应器 484
一、混色盘 486
第十一章 色度仪器 486
第一节 主观色度计 486
二、几种不同的颜色光源 487
三、光源光度的控制 489
四、色光混合 490
五、匹配场 492
六、几种典型的色度计 493
七、矢量色度计 496
八、减法色度计 497
第二节 客观色度计 499
第三节 分光光度计 500
第四节 滤色片 503
第一节 色料的颜色 505
一、概述 505
第十二章 色料和色料混合计算 505
二、多烯烃吸收波长和强度的粗略计算 509
三、无机色料 512
第二节 光的反射与漫反射 516
一、反射与漫反射 516
二、着色 519
第三节 单纯吸收的色料理论 520
一、皮尔定律 520
二、经过几种色料后的吸收和透射 527
第四节 包括漫射的色料理论 532
一、库贝尔卡--芒克(Kubelka-Munk)理论 532
二、色料混合公式 538
第五节 库贝尔卡--芒克公式的应用和补充 539
一、典型例题 539
二、边界反射对实验的影响 545
第六节 塑料颜色的典型计算 547
一、塑料、染料、色素的吸收和漫射系数的测定 547
二、塑料反射曲线的计算 549
三、配出反射曲线 550
四、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551
第七节 纤维织物染色处方的计算及电子计算机配色 552
第十三章 颜色视觉理论 560
第一节 人眼的接收器 560
一、人眼接收器是性质不同的色素 560
二、中央凹内只有三种不同色感素的理论证明 561
三、三种色素敏感曲线的理论形式 563
四、理论的三色素吸收曲线 564
五、在色品图上研究颜色视觉 568
一、色盲的颜色视觉 573
第二节 色盲 573
二、色盲混淆线 577
三、从色盲记录推算三色素的性质 585
第三节 利用奇点寻找三色素敏感曲线的方法 590
一、奇点 590
二、实验分析 591
第四节 由颜色反应器理论推算人眼三色素敏感曲线和方程 595
一、颜色反应器的颜色混淆及混淆中心 595
二、由混淆中心计算颜色反应器的光谱敏感曲线 597
三、寻求人眼三色素敏感曲线和方程 599
第五节 视觉学说的其他理论 600
第十四章 彩色印刷 604
第一节 彩色印刷 605
一、摄影原理 610
第二节 彩色摄影 610
二、彩色摄影原理 613
第三节 彩色电视 619
附录 628
表1 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音(每隔1毫微米) 628
表2 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观察者(每隔1毫微米) 637
表3 标准施照体A和D65的相对光谱能量分布(每隔1毫微米) 646
表4 1~8号验色样的光谱辐亮度系数(CIE1971) 651
表5 9~14号验色样的光谱辐亮度系数(CIE1971) 653
表6 2,300K~25,000K参考施照体的CIE--UCS数值(Cr和Dr值为考虑色漂移用的) 655
表7 孟塞尔色彩图的光度和色品 657
表8 孟塞尔值与CIE三刺激值的转换 671
表9 无限厚样品的反射比、吸收和漫射系数的比例(Rw用百分比表示) 680
参考文献 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