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曼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5938924
  • 页数:4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转型为贯穿线索,文论的现代话语的探寻,它的现代品格的确立使必然成为重要话题。本书共分四篇,其内容包括萌生与勃兴、发展与成熟、定位与曲折、开放与多元。书中就中国20世纪的文学理论作了阐述。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理论研究者阅读、参考。 本书刚着眼于大陆与台、湾、澳两岸四地的文学理论批评,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视野中撰写,是一部综合的、多社区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tt

绪论 1

一 学科性质 1

二 发展轨迹 11

(一)预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丰硕与局限 11

(二)过渡:中国近代文学理论批评中外交汇、古今杂糅的特征 15

(三)勃兴:五四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多元开放局面 21

(四)定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的兴起和发展 26

(五)繁荣: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大变革、大发展 33

三 总体特征 42

(一)审美的社会价值论观念 42

(二)注重主观选择的理论形态与批评类型 51

(三)趋于科学化的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系统 63

(四)多元共生、互补交融的两岸四地文学理论批评格局 72

四 学习方法 84

第一编 萌生与勃兴 (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 90

第一章 文学观念的剧变与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萌生 90

第一节 甲午战争后西学东渐的加速与文学观念的剧变 90

第二节 诗界革命和文界革命的理论建树 99

第三节 梁启超和改良主义小说理论 109

第四节 南社革命派的文学理论 118

第二章 文学理论现代转型的初步成果 132

第一节 王国维的小说美学和诗歌美学 132

第二节 鲁迅的浪漫主义诗学观 142

第三节 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 160

第三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与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勃兴 163

第一节 西方新思潮的涌进与封建传统文学观的瓦解 164

第二节 陈独秀、李大钊的文学思想和文学革命理论的建设 177

第三节 胡适的文艺观和白话文理论 188

第四节 周作人的文艺观和理论批评 198

第四章 文学革命的深入与文学理论批评流派的兴起 208

第一节 写实派文学理论批评 208

第二节 浪漫派文学理论批评 226

第三节 新月派文学理论批评 241

第四节 “学衡”、“甲寅”与“现代评论派”的文学理论批评 257

第五节 其他派别的文学理论批评 270

第二编 发展与成熟 (20世纪30-40年代) 282

第一章 左翼文学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的兴起 282

第一节 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批评 28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与传播 292

第三节 文艺观的批判与文艺思想、创作方法的探讨 297

第二章 鲁迅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的贡献 313

第一节 鲁迅后期的文艺观和文学理论批评 313

第二节 瞿秋白的文艺理论批评 328

第三节 茅盾文艺观的发展和作家作品评论 336

第三章 30年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活跃和发展 344

第一节 作家、批评家文学理论批评的多样化 344

第二节 李健吾及“京派”的文学理论批评 366

第三节 “五四”新文学成就的回顾和总结--《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选和“导言” 381

第四章 40年代国统区、沦陷区文学理论批评的多元格局 391

第一节 胡风文艺思想及文学理论批评的特征 391

第二节 “七月派”的文学理论批评 407

第三节 国统区其他派别的文学理论批评 419

第四节 沦陷区的文学理论批评 443

第一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基础 450

第五章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与解放区文学运动、文学理论批评 450

第二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讨论会上的讲话》及其文艺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457

第三节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的解放区文学运动及文学理论批评 473

第三编 定位与曲折 (20世纪50-70年代) 502

第一章 建国初期文学理论批评的建设 502

第一节 新中国文艺总方针的确立和对毛泽东文艺方向的阐释 503

第二节 文学评论活动的展开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形成 513

第三节 电影《武训传》和《红楼梦》研究批判 524

第四节 胡风的“三十万言书”和胡风文艺思想批判 53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 546

第一节 周扬的文学理论批评活动 547

第二节 冯雪峰的文学理论批评活动 558

第三节 茅盾的文学理论批评活动 569

第四节 何其芳的文学理论批评活动 580

第三章 “双百”方针的贯彻与文学理论批评的活跃 592

第一节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对教条主义倾向的清理 593

第二节 题材和人物问题争鸣 603

第三节 典型和形象思维探讨 615

第四节 文学的人情、人性和人道主义诸问题 625

第四章 现实主义理论的演化与范畴建设 63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的确立、质疑和反驳 637

第二节 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647

第三节 “现实主义深化”和“写中间人物”的主张 657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专制主义与摧残文艺的理论批评 667

第一节 “反修斗争”的提出和文艺政策的调整 668

第二节 “革命大批判”和“文艺黑线专攻论” 678

第三节 文艺“样板”的建立和“三突出”原则 687

第四节 沦为反革命政治斗争工具的文学理论批评 697

第四编 开放与多元 (20世纪80-90年代) 710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文学理论批评的复兴 710

第一节 文艺界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文艺总方针的重新确立 710

第二节 关于“伤痕文学”的争论和现实主义批评理论的深化 720

第三节 人道主义文学潮流和人性、异化问题的研讨 731

第二章 文学观念的嬗变与批评方法的变革 742

第一节 创作观念的拓展和现代主义引起的理论碰撞 742

第二节 文学研究新方法的引进、借鉴和消化 753

第三节 钱钟书等人的比较诗学和比较文学研究 765

第三章 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的系统建构 780

第一节 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文化和传统问题 780

第二节 文学的本体论探讨和主体性争鸣 791

第三节 文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格局 802

第四章 社会转型中文学批评的众语喧哗 811

第一节 人文精神讨论中的文学理论批评问题 812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论“失语”与“话语重建”问题 819

第三节 文学理论批评的队伍构成及代际划分 829

第五章 台湾的文学理论批评 845

第一节 台湾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扫描 845

第二节 两岸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比较 857

第三节 台湾的主要文学评论家 867

第六章 香港、澳门的文学理论批评 878

第一节 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的演变与现状 878

第二节 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特征 888

第三节 香港的主要文学理论批评家 896

第四节 澳门文学评论一瞥 909

后记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