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北大啊北大 3
北大啊北大 3
先生 4
象征 13
北在的校长们 23
严复 24
蔡元培 25
胡适 26
蒋梦麟 27
北大的诗人们 29
我们是怎样拥有鲁迅的 36
鲁迅思想的内涵 37
我们是怎样拥有鲁迅的 36
杂文的控诉 41
为中国的鲁迅 44
与北大有关或无关的旧年人物 50
辜鸿铭 50
梁漱溟 51
梁启超 51
林纾 52
吴宓 53
陈寅恪 54
梅贻琦 54
傅斯年 55
陈独秀 56
李宗吾 57
鲁迅 58
茅盾 59
林语堂 59
梁实秋 60
郁达夫 61
徐志摩 62
沈从文 63
章士钊 63
闻一多 64
艾青 65
曹禺 66
老舍 66
叶圣陶 67
朱自清 68
徐悲鸿 69
张大千 70
马寅初 71
翦伯赞 71
谭鑫培 72
梅兰芳 73
程砚秋 74
荀慧生 74
阿炳 75
阮玲玉 76
老北大的故事 78
第二辑 北大这只不死鸟 81
北大这只不死鸟 83
故乡这只不死鸟 86
岁月这只不死鸟 106
梦想这只不死鸟 111
坚强这只不死鸟 114
逃课这只不死鸟 117
朋友这只不死鸟 119
爱人这只不死鸟 127
高考这只不死鸟 135
城市这只不死鸟 138
心情这只不死鸟 142
生命这只不死鸟 145
生活这只不死鸟 148
第三辑 枪炮与玫瑰 151
爱情有个转瞬即逝的恶习 153
约翰·施特劳斯:战争悲剧的闪电 155
作为诗人的舒伯特 158
倾听巴赫的声音 161
在音乐与诗中活着 164
温馨天堂——写给张炬逝世二周年 166
断裂的风景 169
最后的爱情 171
橄榄树或蒲公英的岁月 176
音乐的启示 178
北大的校园歌手们 181
关于音乐,蔡元培如是说 187
第四辑 并不专业的选修课论文 191
自我批判和反思的时代——知识分子在世纪末的修辞方式 193
艺术与自私的基因 197
先锋的孤独 200
马原:一个圈套中的大师 200
洪峰:也许是马原的翻版 201
苏童:一个自恋成癖的刀客 202
余华:生活在变态中的正常人 203
格非:依然平淡的高手 204
拒绝浮躁——知识分子在世纪末的责任与使命 206
死于荒野的时尚 209
PUNK的时代 212
武侠是什么? 216
隐:金庸小说中的第三者 219
超越文化背景的江湖中的“隐” 219
中国古代文化意义上的“隐” 220
作为一种武侠类型的隐 222
“隐”的背后是无奈 227
广告时尚 233
关于广告(三章) 236
(1)论广告与文化及老虎的关系 236
(2)广告与好色 237
(3)这绝对不是开玩笑 239
1997,为文化默衷 241
(1)怀旧这种病 241
(2)我们是怎样拿死人开涮的 242
(3)名人这块猪头肉 243
与卡夫卡有关(三章) 245
共同的一切 245
生活的忧虑 245
人类的弱点 246
碎片和梦的形式 248
大侠的自由 253
人类是如何打败自己的 255
拒绝克隆 258
爱情的禅意 260
(1)大悲心 260
(2)大智慧心 261
(3)随缘心 261
我们家族的故事 263
(1)在进入回忆之前 263
(2)起源 264
(3)曾祖父 265
(4)祖父 266
(5)父亲 268
(6)我,或者是结语 269
保持沉默 271
将思考下锅 274
殉葬的预言 278
第五辑 思想者的杂语喧哗 281
圈套的魅力——读马原《平凡生活的魅力》 283
诗与灵魂走多远——《维·席姆博尔斯卡评介》 286
是谁用诱饵诱惑你——关于《英国病人》的随想 289
那个叫马原的汉人 ——马原和《马原文集》评介 293
活在珍贵的人间——读《海子诗全编》 294
疲于抒情之后的抒情方式 ——读西川诗集《大意如此》随笔 299
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散文》评介 302
耐人寻味的表态——读鄢烈山《中国的个案》 305
孤独是一个人的力量——评介《孤独》 308
内心或灵魂的独白——读《外国文人日记抄》随笔 311
在诱惑的中心寻找文人自我——吴兴科与《不以为然集》 313
思想者的杂语喧哗——三读骆爽《现代人批判》 315
领悟与回归——读《北大往事》 318
寻找神圣的根源——再读《北大往事》 321
侏罗纪里的布娃娃——读黄永玉《老婆呀,不要哭》 323
通往智慧之路——读《前往依斯特兰的旅程》 325
倾听房龙的声音——读《人类的解放》随笔 332
信息时代最后的福音—一读《我的音乐生活》 334
弗洛伊德究竟说了些什么? ——《心灵的自白:弗洛伊德传》前言 336
弗洛伊德与中国——《心灵的自白:弗洛伊德传》后记 339
后记:圣筵前的狂欢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