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卷 基础理论卷 1
第1章 胆道的应用解剖学 1
第2章 胆道的生理与生化 7
第一节 胆汁的生成 7
第二节 胆汁的性状及其主要成分 12
第三节 胆流动力学 17
第四节 胆汁成分的肠肝循环 21
第3章 胆道的病理生理学 28
第一节 胆汁的生成障碍与肝内淤胆的病理生理 28
第二节 胆汁流通障碍的病理生理 32
第三节 胆道感染的病理生理 36
第四节 胆道结石的病理生理 40
第五节 胆道病变对其他脏器的影响 44
第4章 中医胆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48
第5章 中医胆病的基本证候与治法 52
第6章 中医胆病的调养 60
第二卷 检查诊断篇 67
第7章 四诊在胆病学中的应用 67
第8章 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 72
第9章 胆道疾病的X线基本检查方法 76
第10章 胆道疾病的其他影像诊断 91
第一节 胆道系统的CT检查 91
第二节 胆道系统的磁共振检查 92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 93
第三卷 常见疾病卷 94
第11章 先天性胆道疾病 94
第一节 先天性胆道闭锁 94
第二节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96
第12章 胆道功能障碍 100
第一节 胆囊功能紊乱症 100
第二节 奥狄括约肌狭窄症 104
第三节 胆囊手术后综合征 105
第13章 胆道结石病 108
第14章 胆道感染 121
第一节 急性胆囊炎 121
第二节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128
第三节 急性胆管炎 129
第四节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131
第五节 胆源性肝脓肿 138
第六节 慢性胆囊炎 141
第七节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144
第15章 胆道出血 149
第16章 胆道寄生虫病 154
第一节 胆道蛔虫病 154
第二节 中华分支睾吸虫病 159
第17章 胆道肿瘤 162
第一节 胆道良性肿瘤 162
第二节 胆道恶性肿瘤 163
第一节 胆汁返流性胃炎 171
第18章 胆道其他疾病 171
第二节 返流性食管炎 174
第三节 胆源性胰腺炎 176
第四节 胆心综合征 183
第五节 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86
第四卷 治疗卷 190
第19章 胆道常用药物 190
第一节 解痉镇痛药 190
第二节 利胆药 191
第三节 抗生素 193
第四节 溶石药物 201
第一节 针刺疗法 204
第20章 胆道疾病的中医药疗法 204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总攻”排石疗法 206
第三节 胆道疾病常用方剂 208
第四节 辨证论治与成药、验方 215
第21章 介入放射学在胆道外科的应用 217
第一节 经手术后皮肤—胆管瘘介入 218
第二节 经皮肝穿刺途径介入 220
第22章 胆道镜在胆道外科的应用 224
第一节 胆道镜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224
第二节 胆道镜检查的术前准备 225
第三节 胆道镜的操作技术 226
第四节 合并症的预防和处理 227
第23章 内镜腔内手术 228
第24章 围手术期的中医药疗法 231
第一节 中医中药在围手术期研究中的应用 232
第二节 腹部术后减少“两管一禁常规”的临床研究 236
第五卷 实验研究卷 241
第25章 胆石病中医药排石疗法的实验研究 241
第一节 排石汤类方剂对胆道功能的影响 241
第二节 单味中药对胆道功能的影响 242
第三节 中药对十二指肠运动的影响 244
第四节 针刺对胆道功能的影响 244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总攻”排石疗法的实验研究 247
第六节 有关机体排石机理的研究与认识 248
第一节 口服药溶解胆石的实验研究 250
第26章 胆石病中药防石、溶石的实验研究 250
第二节 中药对胆汁成分的影响 252
第三节 灌注溶解胆石的实验研究 254
第27章 胆石性状及地区特点的调查研究 256
第一节 有关胆石类别与治疗适应证的研究 256
第二节 胆石性状地区特点的研究 260
第28章 胆道感染及中药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261
第29章 中医药防治胆石病常用的几种实验方法 265
第一节 胆汁流量及胆道运动的实验方法 265
第二节 胆汁成分的生化检测方法 267
第三节 胆石病实验模型的制备 272
附篇 全国中医胆石病诊断疗效判别标准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