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3
第一篇 古代、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 3
第一章 原始社会 3
第一节 原始劳动工具 3
第二节 原始农业和手工业 4
第三节 科学知识的萌芽 5
第二章 夏至战国时期 6
第一节 《夏小正》与芍陂 6
第二节 铸造技术 7
第三节 手工业 9
第四节 管仲与《管子》中的科技知识 9
第三章 秦至南北朝时期 11
第一节 农业与水利 11
第二节 矿冶与手工业 13
第三节 《淮南子》中的科技知识 14
第四节 天文学与测天仪器 15
第五节 华佗的医学成就 16
第四章 隋唐宋元时期 17
第一节 三部农书的问世与圩田建造 17
第二节 矿业、制瓷与纺织 19
第三节 文房四宝 20
第四节 印制术与佛塔建筑 22
第五节 天文、地学与光学 23
第六节 生物学与中医药学 24
第五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26
第一节 农业与水利 26
第二节 矿冶、机械与纺织 28
第三节 建筑与印刷 29
第四节 数学 31
第五节 天文学与物理学 34
第六节 地学与生物学 36
第七节 中医药学 38
第一节 农业与水利 42
第六章 近代与现代 42
第二节 近代工业与铁路建设 44
第三节 地学与地质调查 45
第四节 中医药学与西洋医学 46
第五节 民国时期的科技事业 48
第六节 科学思想的传播 49
第二篇 基础学科研究 52
第一章 数学 52
第一节 沿革 52
第二节 数论、复变函数 53
第三节 概率论、数理统计 55
第四节 微分方程、奇异摄动理论 58
第五节 泛函分析、大范围分析 61
第六节 代数、拓扑与微分几何 63
第七节 计算数学与计算机数学 65
第八节 应用数学 67
第一节 沿革 71
第二章 物理学 71
第二节 力学、振动 73
第三节 光学、激光 76
第四节 固体物理学 79
第五节 等离子体物理学与电磁学 83
第六节 基本粒子与场论 86
第七节 量子力学、加速器 89
第八节 低温物理、真空物理与物理学史 93
第三章 化学 102
第一节 沿革 102
第二节 无机化学 104
第三节 有机化学 106
第四节 分析化学 108
第五节 高分子化学 111
第六节 物理化学 113
第七节 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 116
第一节 天文学 120
第四章 天文学与气象学 120
第二节 气象学 125
第五章 地球科学 132
第一节 自然地理学 132
第二节 地质学 135
第三节 地震学 143
第四节 测绘学 146
第六章 生物学 152
第一节 沿革 152
第二节 植物学 153
第三节 动物学 157
第四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60
第五节 神经生物学 162
第六节 遗传学 164
第七节 微生物学与生态学 168
第一节 水稻 175
第一章 粮食作物 175
第三篇 农业 175
第二节 小麦 180
第三节 其它粮食作物 183
第二章 经济作物 190
第一节 棉花与麻 190
第二节 油料作物 194
第三节 茶 196
第四节 其它经济作物 199
第三章 林业 207
第一节 森林资源调查与林业规划 207
第二节 良种选育 209
第三节 造林、营林 211
第四节 森林采伐与利用 215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调查与保护 217
第四章 养殖业 221
第一节 家畜家禽养殖 221
第二节 畜禽疾病防治 226
第三节 水产养殖 229
第四节 桑蚕养殖 233
第五节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 236
第五章 植物保护 241
第一节 昆虫生物学特性与虫情预报 242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243
第三节 草、鼠害防治 248
第四节 综合防治技术 250
第五节 生物防治技术 253
第六章 土壤肥料与农业区划 260
第一节 土壤 261
第二节 肥料 264
第三节 耕作技术与新技术 268
第四节 农业区划与规划 270
第七章 农业机械 275
第一节 农用动力机械与运输机械 276
第二节 作业机械 278
第三节 茶叶机械 283
第四节 农机修理与农业机械化 285
第四篇 工业 292
第一章 煤炭 292
第一节 煤田地质勘探 292
第二节 矿井建设与巷道支护 294
第三节 煤炭开采与洗选 301
第四节 煤矿机械 305
第五节 安全技术 307
第二章 电力 317
第一节 发电 317
第二节 供电 321
第三章 冶金 327
第一节 矿山开采 327
第二节 选矿 333
第三节 矿山机械 337
第四节 烧结与炼铁 341
第五节 炼钢与轧钢 343
第六节 有色金属冶炼、耐火材料 345
第四章 机械 362
第一节 通用机械 362
第二节 工程机械与汽车制造 368
第三节 机床工具与基础件 369
第四节 电工设备与电器 376
第五节 仪器、仪表 380
第六节 材料与热加工技术 383
第五章 电子 404
第一节 基本电路、元件与材料 405
第二节 器件 408
第三节 计算机 412
第四节 测量仪器 416
第五节 雷达 420
第六节 机电组件、专用工艺与设备 422
第六章 石油化工 436
第一节 石油工业 437
第二节 农用化学品 438
第三节 合成材料与橡胶加工 441
第四节 精细化学品 444
第五节 化学矿开采与化工设备 448
第七章 轻工 456
第一节 食品 456
第二节 日用硅酸盐制品 460
第三节 日用化学制品与塑料制品 463
第四节 造纸与皮革 465
第五节 家用电器 467
第六节 木材加工与轻工机械 469
第八章 纺织 479
第一节 棉纺织与印染 479
第二节 针织复制与服装鞋帽 482
第三节 纺织机械与纺织器材 484
第一节 建筑 490
第九章 建筑 建材 490
第二节 建材 496
第五篇 社会事业 512
第一章 交通运输 512
第一节 公路 512
第二节 水路 517
第三节 铁路 520
第四节 民航空运 523
第二章 邮电、广播、电视 529
第一节 邮电通讯 529
第二节 广播 532
第三节 电视 532
第三章 水利 537
第一节 水文、水资源 537
第二节 水利工程 539
第三节 农田水利技术 542
第四章 医药卫生 547
第一节 预防医学、卫生学 548
第二节 中医、中西医结合 549
第三节 基础医学 551
第四节 临床医学 554
第五节 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 556
第六节 医药和医疗器械 557
第五章 环境保护 578
第一节 环境评价与污染防治 578
第二节 三废治理与环境监测 580
第六章 标准计量 587
第一节 标准化 588
第二节 计量 591
第七章 文化体育与消防公安 597
第一节 文化、体育 597
第二节 消防与公安 598
第一章 管理机构 602
第一节 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602
第六篇 机构与队伍 602
第二节 行署、市、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609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机构 611
第一节 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 611
第二节 国务院部门属驻科研机构 612
第三节 省属科研开发机构 616
第四节 行署、市属独立科研开发机构 629
第五节 企业科研机构 636
第六节 民办科技机构 637
第三章 队伍 641
第一节 状况 641
第二节 干部政策 644
第三节 干部管理 645
第七篇 管理 648
第一章 科研计划 648
第一节 中长期发展规划 648
第二节 年度科技计划 651
第三节 软科学研究计划 652
第四节 科技开发专项计划 654
第五节 星火与扶贫计划 655
第二章 科技条件 657
第一节 经费 657
第二节 物资 661
第三节 大型精密仪器 661
第四节 实验动物 662
第三章 科技成果 663
第一节 管理规定 663
第二节 统计和奖励 664
第三节 推广应用 667
第四节 技术交流与技术市场 668
第四章 专利 669
第一节 《专利法》宣传 669
第二节 工作体系 669
第三节 实施与服务 670
第五章 科技情报、档案与保密 672
第一节 情报 672
第二节 档案 675
第三节 保密 676
第六章 科技外事 677
第一节 管理 677
第二节 国际交流 678
第三节 国际合作 680
第八篇 群众团体 685
第一章 组织机构 685
第一节 沿革 685
第二节 省科学技术协会 687
第三节 全省性学会、协会、研究会 690
第四节 地、市、县科协机构 696
第五节 省科协的直属单位 696
第一节 省内外学术交流 699
第二章 学术活动 699
第二节 国际学术交流 701
第三节 学术期刊 701
第三章 科技普及 702
第一节 农村科普 702
第二节 城市科普 704
第三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705
第四节 培训与继续教育 706
第一节 决策咨询 708
第四章 科技咨询 708
第二节 “双百”咨询活动 709
第五章 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711
第一节 发挥“纽带作用” 711
第二节 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 712
第三节 宣传表彰活动 713
附录 714
重要文献辑存 714
编纂始末 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