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的悲哀 3
康乾盛世 3
大厦将倾 7
鸦片战争 8
太平天国与《资政新篇》 12
洋务运动 15
甲午战争 19
戊戍维新 22
2 武昌风暴 27
庚子之役 27
改良与革命 31
中华民国 37
3 唤醒社会 47
社会变革 47
招牌空了,共和假了 48
新与旧 54
黑暗中的呐喊 59
1 社会转型 73
世风 73
改造国民性 75
2 救亡与启蒙 77
巴黎和会 77
五四运动 82
改造社会 89
百家竞起,异说争鸣 93
3 向苏俄学习 102
南陈北李 102
上海、浙江嘉兴 110
二次革命论 121
好政府主义 125
陈独秀、孙中山 127
国共的结合 131
3 137
1 逆境中奋起 137
领导权 137
北伐 141
同盟者的背叛 145
2 开辟新路 151
共产党人起义 151
星火燎原 156
民族资产阶级与南京国民政府 165
人权派 167
3 绝处逢生 171
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 171
反“围剿”与“钦差大臣” 175
30年代民主宪政运动 182
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 186
农村根据地的困境 190
长征 195
生死攸关的转折 199
4 207
1 民族危机与再启蒙 207
华北事变 207
30年代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的论争 212
3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论战 215
国共间的沟通 216
2 救亡运动 222
训政 222
30年代南京政府的经济建设 226
抗日救亡 230
东征和西征 232
西北的“三位一体” 235
山城堡战役 242
3 携手抗战 245
兵谏西安 245
国共第二次合作 256
新启蒙运动 265
民主宪政运动 268
5 277
1 新生与阵痛 277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277
抗战前期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285
集权统治与民主化趋势 286
战时国民政府的经济 290
梦幻与现实 292
胜利与忧患 295
2 两种前途 298
和平宪政 298
中间道路 304
内战 306
知识分子对国民党的批判 311
反战学潮 313
经济弊政 315
3 光明的中国 318
国民党军事失败 318
南北朝 322
国民党的失败 327
6 335
1 告别从前 335
大决战 335
在糖弹面前 339
2 过经济关 343
好大一个烂摊子 343
恢复经济 345
3 巍然屹立 349
保家卫国 349
走向世界 352
万隆7日 356
4 更上一层楼 360
“灯塔”与“一五”计划 360
毛泽东比1949年还高兴 366
“床上地下,地下床上” 371
党的八大 374
7 383
1 探索新路的曲折 383
全党整风 383
反右派斗争 385
跃进狂澜 387
庐山风云 390
严重的困难局面 393
2 调整和运动 396
八字方针 396
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条例 399
七千人大会 403
调整国民经济工作的全面开展 405
3 调整的胜利完成 410
八届十中全会 410
社教运动 415
调整任务的完成 417
取得的成就 420
8 429
1 “文革”的发动和全面内乱 429
评《海瑞罢官》 429
《五一六通知》 432
八届十一中会全 435
红卫兵运动 438
二月抗争 441
全面夺权与内战 444
“复课闹革命” 447
党的九大 449
“斗、批、改”运动 451
林彪集团的覆灭 454
2 “文化大革命”的持续 459
周恩来大力纠“左” 459
党的十大 462
“批林批孔”运动 464
“四人帮”组阁阴谋的失败 466
全面整顿 468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471
四五运动 475
胜利的十月 478
9 485
1 伟大的转折 485
于无声处 485
真理标准的讨论 488
十一届三中会全 490
春风化雨 492
2 大潮初起 494
从农村开始 494
全面改革 495
上下求索 497
面对挑战 501
10 509
1 继往开来 509
持续发展 509
文明的家园 511
2 走进新时代 514
“一国两制” 514
党的十五大 516
后记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