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2
第二节 文化领导权的现代性本质与基本形态 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文化领导权的理论谱系 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文化领导权的制度体系 12
第五节 “新时期”知识分子写作的历史起源 16
第二章 文学领域的制度安排与话语规范的确立 24
第一节 文学领域的制度安排 25
第二节 同质话语的激励机制 37
第三节 异质话语的规约机制 48
第三章 “新时期”文学知识分子现代认同的历史起源 73
第一节 意识形态、历史转型与身份认同 74
第二节 “革命认同”:“右派作家”的历史宿命 82
第三节 “人民认同”:民粹主义的内在悖论 91
第四节 “知青认同”:历史身份的突显与遮蔽 100
第五节 “启蒙认同”:知识分子的身份自觉 111
第四章 “新时期”知识分子写作现代性话语的历史起源(1) 126
第一节 “反‘左’”话语:新的现代性话语体系及其基本困难 127
第二节 “反封建”话语:“五四”话语的接续与新变 144
第五章 “新时期”知识分子写作现代性话语的历史起源(2) 166
第一节 “人道伦理”的历史重建 169
第二节 “人道话语”的政治关切 176
第三节 话语突围与历史限禁 185
第六章 现代性叙事的历史性重构 193
第一节 叙事模式与意识形态 193
第二节 “旧小说”及民间叙事模式的现代性转换 196
第三节 “现代性叙事传统”的历史性“翻版” 209
第四节 “结尾”的意识形态:希望原理 235
第七章 “工具文体”的早期突破 247
第一节 “工具文体”·“精英文体”与“精英主体” 248
第二节 “精英结构”的重组 249
第三节 “精英语言”的出场 259
参考书目 277
后记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