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建置 45
第一章 建置沿革 45
第二章 县界及行政区划 47
第一节 县界 47
第二节 行政区划 47
第三章 城镇 62
第一节 县城 62
第二节 乡级镇 63
第二篇 自然地理 67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67
第一节 地质 67
第二节 地貌 72
第三节 矿藏 77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80
第一节 气候特征 80
第二节 气候要素 80
第三节 农业气候 84
第四节 物候 86
第三章 河流与水资源 88
第一节 河流 88
第二节 水资源 91
第四章 土壤 93
第一节 土壤类型分布 93
第二节 土地利用及质量 102
第一节 植物 105
第五章 植物 动物 105
第二节 动物 107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10
第一节 旱灾 110
第二节 水灾 112
第三节 冰雹风灾 114
第四节 倒春寒 115
第五节 秋风霪雨 116
第六节 凌冻 117
第三篇 民族 人口 119
第一章 民族 119
第一节 民族源流 119
第二节 民族分布 120
第三节 姓氏 121
第四节 民族服饰 122
第五节 婚姻礼仪 123
第六节 丧葬祭祀 125
第七节 岁时年节 127
第八节 乞吉习俗 128
第九节 民俗食品 131
第十节 少数民族工作 132
第二章 人口 134
第一节 人口发展 134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36
第三节 人口结构 138
第四节 人口控制 141
第一节 组织 147
第四篇 政党群团 147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余庆县地方组织 147
第二节 党务 148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余庆县地方组织 150
第一节 党的地下工作 150
第二节 组织机构 150
第三节 代表大会 153
第四节 组织建设 154
第五节 宣传教育 157
第六节 统一战线 160
第七节 党的纪律检查 162
第八节 档案 信访 164
附 文化大革命 166
第一节 工会组织 17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170
第二节 农民组织 172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173
第四节 妇女组织 178
第五节 工商联组织 180
第五篇 政权 政协 183
第一章 参议会 183
第一节 例会 183
第二节 选举 183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185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185
第二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189
第三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190
第一节 沿革 191
第三章 县衙 县公署 县政府 191
第二节 工作机构 195
第三节 区乡保 196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 197
第一节 沿革 197
第二节 工作机构 199
第三节 区(镇) 200
第四节 乡(镇) 201
第五章 人民政协 202
第一节 政治协商会议 202
第二节 政协工作 203
第一章 民政 207
第一节 优待 旌表 抚恤 207
第六篇 民政 劳动 人事 编制 207
第二节 社会救济 210
第三节 社会福利 213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213
第五节 婚姻登记 214
第二章 劳动 215
第一节 劳动就业 215
第二节 职工 217
第三节 工资福利 219
第四节 安全生产 223
第三章 人事 编制 225
第一节 人事 225
第二节 编制 226
第七篇 司法 229
第一章 公安 230
第一节 公安警察机构 230
第二节 刑事侦查 231
第三节 治安管理 234
第四节 户籍管理 238
第五节 监所管理 239
第六节 消防 239
第二章 检察 242
第一节 检察机构 242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43
第三节 经济检察 245
第四节 法纪检察 245
第六节 监所检察 246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246
第三章 审判 247
第一节 审判机构 24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248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50
第四节 经济行政审判 250
第五节 申诉复查 25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52
第一节 机构 252
第二节 法制宣传 252
第三节 人民调解 253
第四节 法律顾问 255
第五节 公证 25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59
第一章 军事体制 259
第八篇 军事 259
第二节 地方武装 261
第三节 民兵 263
第四节 地方驻军 265
第五节 军事设施 267
第二章 兵役 269
第一节 募兵制 269
第二节 征兵制 269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270
第四节 义务和志愿兵役结合制 270
第五节 预备役登记 270
第一节 平播军余庆之战 272
第二节 苗民起事 272
第三章 战事 272
第三节 号军在余庆 273
第四节 民众起事 275
第五节 民国时期匪乱 276
第六节 军阀在余扰乱 276
第七节 红军长征三过余庆 277
第八节 保安队哗变 280
第九节 解放余庆 281
第十节 消灭土匪 巩固政权 282
第九篇 国民经济综述 291
第一章 经济发展 291
第一节 经济发展速度 291
第二节 经济发展水平 303
第一节 经济结构 307
第二章 经济结构和效益 307
第二节 经济效益 310
第三章 人民生活 316
第一节 农民生活 316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319
第十篇 农业经济体制 321
第一章 农业所有制变革 321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321
第二节 减租退押 321
第三节 土地改革 322
第四节 互助组 合作社 325
第五节 人民公社 326
第六节 经济联合社 327
第一节 耕地 328
第二章 农业生产力 328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 331
第三节 农具 农机 332
第四节 耕牛 334
第三章 农业区划 335
第一节 区划工作 335
第二节 区划成果应用 336
第四章 农业管理 33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37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38
第十一篇 种植业 341
第一章 耕作技术 342
第一节 土壤改良 342
第三节 施肥灌溉 343
第二节 复种轮作 343
第四节 农作物布局 344
第二章 农作物生产 347
第一节 粮食作物 347
第二节 经济作物 354
第三节 园艺作物 361
第四节 良种繁殖 365
第五节 投资 365
第三章 种子 367
第一节 常用种子 367
第二节 良种繁育 369
第三节 种子经营 371
第一节 病虫草鼠害 372
第四章 农作物保护 372
第二节 植物检疫 380
第三节 农药药械 380
第十二篇 林业 381
第一章 森林及林副产品 382
第一节 森林分布 382
第二节 主要树种及引种 384
第三节 林副产品 385
第四节 珍稀古树 386
第二章 育苗造林 388
第一节 采种育苗 388
第二节 造林 389
第三节 林场 392
第一节 封山育林 396
第三章 森林保护 396
第二节 护林防火 397
第三节 防治病虫害 398
第四章 林业管理 400
第一节 机构 400
第二节 山林权属 400
第三节 林业投资 402
第十三篇 养殖业 乡镇企业 403
第一章 畜牧业 403
第一节 畜牧资源 403
第二节 畜牧生产 407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 415
第四节 饲料生产加工 421
第五节 畜牧管理 422
第二章 水产业 424
第一节 水产资源 424
第二节 水产养殖 426
第三节 捕捞 427
第三章 乡镇企业 429
第一节 概况 429
第二节 结构 430
第十四篇 水利 433
第一章 水利工程 434
第一节 蓄水工程 434
第二节 引水工程 441
第三节 提水工程 446
第一节 电站建设 451
第二章 水电站 451
第二节 输变电建设 455
第三章 水利水电管理 456
第一节 机构 456
第二节 水利管理 456
第三节 电站管理 463
第四章 人畜饮水 水土保持 466
第一节 人畜饮水 466
第二节 水土保持 469
第五章 水利投资 472
第一节 投资 472
第二节 管理 473
第十五篇 工业 475
第二节 集体工业 476
第一章 工业结构 476
第一节 私营工业 476
第三节 国营工业 479
第二章 工业行业 484
第一节 电力工业 484
第二节 采掘冶炼工业 485
第三节 机械化学工业 486
第四节 建材森林工业 489
第五节 食品工业 492
第六节 造纸印刷工业 495
第七节 纺织缝纫工业 496
第八节 其他工业 4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0
第三章 工业管理 500
第二节 计划财务管理 501
第三节 产品质量管理 502
第四节 劳动定额管理 503
第五节 经营承包责任制 504
第十六篇 交通邮电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505
第一章 交通 505
第一节 道路 505
第二节 运输 513
第二章 邮电 518
第一节 邮电机构 518
第二节 邮政 519
第三节 电讯 525
第一节 县城建设 531
第三章 城乡建设 531
第二节 集镇乡村建设 541
第三节 建筑业 546
第四章 环境保护 548
第一节 环境污染 548
第二节 治理保护 549
第十七篇 商业 550
第一章 商业结构 552
第一节 私营及个体商业 552
第二节 合作商业 552
第三节 供销商业 554
第四节 国营商业 557
第一节 粮油收购 562
第二章 粮油购销 562
第二节 粮油销售 565
第三节 粮油储运 572
第三章 生产资料购销 577
第一节 化肥 农药 农膜 耕畜 577
第二节 农具农机 579
第三节 金属及建材 581
第四节 机电及化轻 586
第四章 农副土特产品购销 588
第一节 副食产品 588
第二节 土特产品 591
第三节 外贸产品 593
第一节 针纺百文 595
第五章 日用王业品购销 595
第二节 五金交化 598
第三节 盐糖烟酒 599
第四节 煤炭石油 602
第五节 中药西药 604
第六节 日杂废旧 606
第六章 饮食服务 608
第一节 饮食业 608
第二节 服务业 609
第七章 商业企业管理 611
第一节 计统管理 611
第二节 财务管理 612
第三节 经营承包责任制 615
第十八篇 财税 金融 617
第一节 财税收入 619
第一章 财政税收 619
第二节 财政支出 630
第三节 财税管理 638
第二章 预算外资金管理 643
第一节 颅算外资金收入 643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支出 643
第三章 金融 647
第一节 金融机构 647
第二节 货币 648
第三节 存储信贷 653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存贷款 660
第五节 基建资金管理 663
第六节 保险 665
第七节 债券推销 666
第十九篇 经济管理监督 669
第一章 计划统计 670
第一节 计划 670
第二节 统计 672
第二章 物价管理 677
第一节 管理权限 677
第二节 物价变动 678
第三节 商品比价 682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685
第一节 机构 685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 685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 69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693
第五节 商际广告管理 696
第六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697
第七节 查处违章违法 700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701
第一节 度量衡 701
第二节 计量管理 702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703
第四节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704
第五章 审计财务监督 705
第一节 审计监督 705
第二节 财政监察 706
第三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706
第四节 利润监交 708
第一节 物资管理 710
第六章 物资及土地管理 710
第二节 土地管理 712
第二十篇 教育 715
第一章 私塾 义学 县学 书院 715
第一节 私塾 义学 715
第二节 县学 书院 716
第二章 普通教育 717
第一节 学前教育 717
第二节 小学教育 717
第三节 中学教育 730
第三章 职业教育 735
第一节 师范教育 735
第二节 农技教育 735
第三节 医药卫生教育 736
第一节 扫肓教育 738
第四章 成人教育 738
第二节 专业培训 自学考试 739
第五章 教师队伍 740
第一节 教师概况 740
第二节 教师待遇 740
第三节 师资培训 742
第六章 教育管理 744
第一节 教育机构 744
第二节 教育制度 744
第三节 教育设施 747
第四节 教育经費 748
第一章 科学技术 751
第一节 机构 组织 人员 751
第二十一篇 科技 文化 751
第二节 科技普及 752
第三节 科技引进 752
第四节 科技成果 753
第二章 文化艺术 757
第一节 文化机构 757
第二节 图书 758
第三节 文艺创作 759
第四节 玩灯 戏剧 游艺 762
第五节 音乐 舞蹈 768
第六节 工艺美术 769
第七节 歌谣 故事 传说 771
第三章 广播 电影 电视 780
第一节 广播 780
第二节 电影 781
第三节 电视 录像 782
第四章 文物 名胜 783
第一节 文物 783
第二节 名胜 787
第五章 方言 谚语 歇后语 789
第一节 方言 789
第二节 谚语 803
第三节 歇后语 805
第六章 宗教 809
第一节 道教 809
第二节 佛教 809
第三节 天主教 810
第一节 卫生机构 811
第一章 卫生 811
第二十二篇 卫生 体育 811
第二节 防疫 保健 816
第三节 中医 西医 822
第二章 体育 829
第一节 群众体育 829
第二节 体育竞赛 832
第三节 经费设施 836
人物 837
一、人物传 837
二、英名录 858
三、人物表 865
附录 868
修志始末 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