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篇 龋病学&刘天佳主编 1265
第一章 概述 1265
第一节 龋病危害人类健康的历史 1265
第二节 龋病的危害 1266
第三节 龋病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1266
第四节 国外龋病学研究的重要里程 1266
第五节 我国龋病研究和防治的进展 1268
第二章 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1271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271
一、制定调查目的 1271
二、确定调查对象、规模和范围 1271
三、调查的组织工作 1272
四、调查标准与表格的制订 1272
第二节 国外的龋病流行情况 1274
第三节 我国的龋病流行情况 1275
一、地区分布 1275
二、城乡差别 1275
三、性别 1276
四、民族 1276
五、饮水含氟量与龋病及氟牙症的关系 1276
第三章 龋病的病因学研究回顾 1277
第一节 历史 1277
第二节 内因论 1277
一、结构论 1278
二、糖原学说 1278
第三节 外因论 1278
一、酸脱矿理论 1278
二、蛋白溶解学说 1279
三、蛋白溶解-鳌合学说 1279
第四章 龋病病因的现代理论 1281
第一节 四联因素论 1282
一、致龋菌 1282
二、食物 1282
三、宿主 1283
四、时间 1285
五、四联因素理论的基本论点 1285
第二节 龋病病因的新认识 1286
一、龋病发生的实质性背景—致龋菌斑 1286
二、牙菌斑生态失调与龋病的发生 1286
三、致龋菌遗传多态性与龋病发生的关系 1286
四、口腔环境条件对细菌致龋力的影响 1287
第五章 龋病的临床分类 1288
一、按病变损害程度分类 1288
二、按病变发展速度分类 1288
三、按龋损发生与治疗的关系分类 1288
四、按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分类 1289
五、其他分类 1289
第六章 龋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290
第一节 龋病发病部位的规律性 1290
一、好发牙 1290
二、好发牙面 1290
三、牙面的好发部位 1290
第二节 龋病的检查方法 1291
一、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 1291
二、早期龋的检查方法 1291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292
一、浅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293
二、中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293
三、深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293
四、龋病临床表现的年龄特点 1294
第七章 龋病的临床病理 1295
第一节 龋病病变过程的特点 1295
一、病程进展缓慢 1295
二、脱矿与再矿化交替进行 1295
三、无血管和(或)细胞反应 1295
第二节 龋病病变的基本过程 1296
一、变浊、变软 1296
二、色素沉着 1296
三、组织崩溃 1296
第三节 龋病的病理改变 1296
一、釉质龋的病理改变 1296
二、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 1297
三、牙骨质龋的病理改变 1298
第四节 龋病过程中的修复反应 1298
一、釉质的修复反应—再矿化 1298
二、牙本质-牙髓的修复反应 1298
第八章 龋病的治疗 1299
第一节 龋病的微创治疗 1299
一、微创牙科 1299
二、微创窝洞预备技术 1300
三、微创防治技术 1301
第二节 龋病的修复性治疗 1302
一、牙体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1302
二、窝洞制备的原则和步骤 1305
三、银汞合金修复术 1311
四、复合树脂修复术 1314
五、玻璃离子水门汀及复合体的临床应用 1317
六、钉固位牙体修复术 1320
七、复合树脂嵌体修复术 1322
第三节 深龋的治疗 1323
一、深龋对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影响 1323
二、深龋临床表现与牙髓病理改变的关系 1324
三、深龋治疗的临床考虑 1324
四、深龋的治疗方法 1324
第四节 龋病治疗的失误及处理 1325
第五节 牙体修复治疗的质量评价 1326
一、直接临床评价法 1327
二、间接评价法 1331
第九章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1332
第一节 牙发育异常 1332
一、牙萌出异常 1332
二、牙数目异常 1332
三、牙形态异常 1333
四、牙结构异常 1334
第二节 牙体慢性损伤 1337
一、磨损 1337
二、磨牙症 1338
三、楔状缺损 1339
四、酸蚀症 1340
五、牙隐裂 1340
第三节 牙感觉过敏症 1341
参考文献 1342
第二十篇 牙髓根尖周病学&樊明文 主编 1347
第一章 概述 1347
第一节 牙髓根尖周病 1347
第二节 牙髓的组织学特征 1347
一、牙髓来源 1347
二、牙髓腔 1347
三、牙髓的组织结构 1347
第三节 牙髓组织的生理学特征 1349
一、牙髓血液循环特征 1349
二、牙髓的代谢活动 1349
三、牙髓的神经分布特征 1349
四、牙本质过敏与牙痛 1349
五、牙髓的修复功能 1350
第四节 根尖周组织的生理学特征 1350
一、根尖周组织的血供 1350
二、根尖周组织的神经支配 1350
三、根尖周牙周膜 1350
四、牙槽骨对刺激的反应 1351
五、根尖组织的解剖特点 1351
第二章 牙髓根尖周病的病因 1352
第一节 细菌因素 1352
一、对细菌作用的认识 1352
二、感染途径 1352
三、相关细菌 1353
四、致病机制 1353
第二节 物理因素 1354
一、创伤 1354
二、温度 1354
三、电流 1354
四、激光 1354
第三节 化学因素 1354
一、充填材料 1354
二、酸蚀剂和粘结剂 1355
三、消毒药物 1355
第四节 免疫因素 1355
第三章 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病理 1356
第一节 牙髓的防御反应 1356
一、牙本质硬化 1356
二、第三期牙本质形成 1356
第二节 牙髓炎症 1356
一、牙髓炎症的性质 1356
二、牙髓炎症反应的机制 1357
三、牙髓炎症的临床病理特点 1358
第三节 根尖周病 1359
一、根尖周炎 1359
二、根尖脓肿 1361
三、根尖周病变的修复 1361
第四章 牙髓根尖周病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1363
第一节 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的分类 1363
一、牙髓病分类 1363
二、根尖周病分类 1363
第二节 牙髓病的临床表现 1364
一、可复性牙髓炎 1364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 1364
三、牙髓坏死 1364
四、牙髓钙化 1364
五、牙内吸收 1364
第三节 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 1364
一、急性根尖周炎 1364
二、慢性根尖周炎 1365
三、根尖周囊肿 1365
第五章 牙髓根尖周病的诊断 1366
第一节 病史 1366
一、主诉 1366
二、现病史 1366
三、系统病史 1366
第二节 临床检查 1366
一、一般检查 1366
二、选择性检查 1367
第三节 X线检查 1368
一、一般X线检查 1368
二、数字化X线技术—RVG系统 1369
第六章 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疗计划和治疗准备 1370
第一节 治疗计划的确立 1370
一、病例选择 1370
二、治疗原则 1371
三、治疗程序 1371
四、一次性根管治疗 1371
五、协同治疗 1372
第二节 治疗准备 1372
一、术前谈话 1372
二、感染控制 1372
三、疼痛控制 1373
四、焦虑控制 1374
第七章 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疗器械和材料 1376
第一节 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疗器械 1376
一、牙隔离装置—橡皮障 1376
二、根管预备器械 1378
三、根管充填器械 1381
第二节 根管治疗药物和材料 1381
一、根管冲洗药物 1381
二、根管干燥材料 1381
三、根管消毒材料 1381
四、根管充填材料 1382
第八章 根管治疗 1383
第一节 髓腔和髓腔入口 1383
一、髓腔入口 1383
二、髓腔入口的制备方法 1383
第二节 根管预备 1386
一、根管预备止点和器械操作长度 1386
二、器械的切削模式 1387
三、根管冲洗 1387
四、根管预备基本技术 1387
第三节 根管消毒 1389
第四节 根管充填 1390
一、根管充填的目的和必要性 1390
二、根管充填的时机 1390
三、试尖 1390
四、根管封闭剂的使用 1391
五、常用根管充填技术 1391
第五节 根管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1395
一、根管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1395
二、根管治疗预后的评价 1396
第九章 活髓保存治疗 1397
第一节 间接盖髓术 1397
一、概述 1397
二、治疗原理 1397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1397
四、盖髓剂 1397
五、操作步骤 1397
六、疗效和预后 1397
第二节 直接盖髓术 1398
一、概述 1398
二、治疗原理 1398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1398
四、盖髓剂 1398
五、操作步骤 1398
六、疗效和预后 1399
第三节 活髓切断术 1399
一、概述 1399
二、治疗原理 1399
三、盖髓剂 1399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1399
五、操作步骤 1399
六、疗效和预后 1400
第十章 牙髓塑化术和干髓术 1401
第一节 牙髓塑化术 1401
一、概述 1401
二、治疗原理 1401
三、适应证 1401
四、塑化剂 1401
五、操作步骤 1401
六、疗效与预后 1401
第二节 干髓术 1402
一、概述 1402
二、治疗原理 1402
三、适应证 1402
四、干髓剂 1402
五、操作步骤 1402
六、疗效与预后 1402
第十一章 根尖手术 1403
一、适应证 1403
二、禁忌证 1403
三、根尖手术的步骤 1403
四、术后观察及疗效 1406
第十二章 牙漂白术 1407
第一节 病因 1407
一、外源性因素 1407
二、内源性因素 1407
第二节 牙漂白的机制与临床病理 1408
一、牙漂白的机制 1408
二、临床病理 1408
第三节 检查和诊断 1408
一、建立色彩基线 1408
二、检查牙列及牙龈组织 1409
三、寻找病因 1409
四、个性分析 1409
第四节 漂白前的准备 1409
一、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保护措施 1409
二、漂白试剂的准备 1409
三、漂白用器械 1409
四、温度设定 1409
第五节 活髓牙漂白 1409
一、口腔准备 1409
二、四环素牙漂白 1410
三、四环素牙的家庭漂白法 1410
四、光热催化漂白氟牙症 1410
五、疗效评价 1410
六、医嘱及检查 1410
第六节 无活力牙漂白 1410
一、适应证 1411
二、禁忌证 1411
三、漂白步骤 1411
四、并发症 1411
第十三章 牙外伤 1412
第一节 牙外伤的特点 1412
第二节 病史及临床检查 1412
一、病史 1412
二、临床检查 1412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治疗 1413
一、牙折 1413
二、牙震荡 1415
三、牙移位 1415
四、牙脱位 1416
第十四章 牙髓根尖周病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1417
第一节 根管治疗术的并发症 1417
一、治疗期间急症 1417
二、治疗后疼痛 1418
三、髓室壁(底)穿孔 1419
四、根管侧壁穿孔 1419
五、器械折断于根管内 1419
六、器械误人消化道或气管 1420
七、皮下气肿 1420
八、牙体折裂 1421
九、牙根纵折 1421
第二节 牙髓塑化疗法及干髓术的并发症 1422
一、封失活剂后疼痛 1422
二、失活剂导致牙周组织坏死 1422
三、失活剂引起的根尖周炎 1422
四、残髓炎 1423
五、急性根尖周炎 1423
六、慢性根尖周炎 1423
参考文献 1424
第二十一篇 牙周病学&王勤涛 张蕴惠 主编 1429
第一章 概述 1429
第一节 概念 1429
第二节 牙周病学的历史 1429
一、牙周病学的历史演变 1429
二、牙周病学的发展未来 1430
第三节 牙周组织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1430
一、牙龈 1430
二、牙周膜 1432
三、牙槽骨 1433
四、牙骨质 1434
五、基本防御结构和功能 1434
第四节 牙周病流行病学 1434
一、流行情况 1434
二、危险因素 1436
三、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1437
四、指数用法 1438
第二章 牙周病的病因学 1441
第一节 概述 1441
第二节 牙周病的始动因素—菌斑微生物学 1442
一、牙菌斑生物膜 1442
二、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1442
三、牙菌斑的生态学 1443
四、其他的牙面软沉积物 1443
五、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 1443
六、非特异性菌斑学说和特异性菌斑学说 1444
七、主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 1445
八、牙周细菌的致病机制 1449
第三节 牙周病的协同因素 1451
一、局部协同因素 1451
二、全身协同因素 1456
第四节 牙周病的免疫病理机制 1459
一、非特异性(先天性)免疫 1459
二、特异性(获得性)免疫 1460
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1461
四、牙周病和变态反应 1461
五、牙周病发展四个阶段的局部免疫反应 1462
六、免疫抑制和免疫兴奋 1463
七、小结 1463
第五节 牙周病的牙槽骨破坏机制 1463
一、牙槽骨的生理性平衡 1463
二、牙周炎骨破坏的影响因素 1463
三、牙周炎时影响骨吸收的细菌成分及产物 1464
四、牙周病时影响骨吸收的宿主因子 1464
五、全身因素与牙槽骨修复 1465
第三章 牙周病的典型表现 1466
第一节 牙龈基本病理表征 1466
一、出血 1466
二、红肿 1466
三、退缩 1466
第二节 牙周袋形成 1467
一、牙周袋形成的基本机制 1467
二、牙周袋的表现类型 1467
三、牙周袋的危害 1467
第三节 牙槽骨吸收 1467
一、牙槽骨吸收的基本机制 1467
二、牙槽骨吸收的基本类型 1468
三、牙槽骨吸收的危害 1468
第四节 牙周功能障碍 1468
一、牙齿松动 1468
二、牙齿移位 1469
三、咀嚼不适 1469
第四章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1470
第一节 病史收集 1470
一、系统病史 1470
二、牙周病史 1470
第二节 牙周组织检查 1470
一、口腔卫生状况 1470
二、牙龈状况 1471
三、牙周探诊 1472
四、牙的松动度 1473
第三节 ?与咬合功能的检查 1473
一、?的检查 1473
二、早接触的检查 1474
三、?干扰的检查 1474
四、?检查的方法步骤 1474
五、食物嵌塞的检查 1474
第四节 X线检查 1474
一、正常牙周组织的X线影像 1474
二、牙周炎时的X线影像 1474
第五节 牙周病历的特点及要求 1475
一、病史内容 1475
二、检查内容 1475
第六节 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 1476
一、微生物学检查 1476
二、压力敏感探针 1477
三、X线片数字减影技术 1477
四、牙动度仪 1477
五、龈沟液检查 1478
六、基因检测 1478
七、危险因素的评估 1478
第五章 牙龈组织疾病 1479
第一节 牙龈炎 1479
一、慢性龈炎 1479
二、增生性龈炎 1480
三、特殊类型龈炎 1480
第二节 牙龈增生 1481
一、药物性牙龈增生 1481
二、牙龈纤维瘤病 1481
三、牙龈瘤 1482
第三节 系统性疾病的牙龈表征 1482
一、白血病 1482
二、艾滋病 1482
第四节 牙龈急性感染 1483
一、牙龈脓肿 1483
二、坏死性龈炎 1483
第六章 牙周组织疾病 1485
第一节 慢性牙周炎 1485
一、基本病因 1485
二、临床特点 1485
第二节 侵袭性牙周炎 1486
一、基本病因 1486
二、临床特点 1486
第三节 系统性疾病的牙周表征 1486
一、糖尿病 1486
二、遗传性疾病 1487
三、感染性疾病 1487
第七章 复合型牙周病变 1489
第一节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1489
一、解剖学联系 1489
二、临床类型 1489
三、治疗原则 1490
第二节 根分叉病变 1491
一、发病因素 1491
二、临床表现和分度 1491
三、治疗原则 1492
第三节 牙龈退缩 1492
一、发病因素 1492
二、临床表现及分度 1493
三、治疗原则 1493
第四节 种植体周围病变 1493
一、种植体周围病变的病因 1493
二、种植体周围病变的临床表现、检查和诊断 1494
三、种植体周围病变的治疗 1495
四、种植体周围病变的预防和疗效维持 1495
第八章 牙周医学 1497
第一节 牙周病对系统性疾病的影响 1497
一、牙周病与病灶感染 1497
二、牙周病与冠心病 1498
三、牙周病与不良妊娠结局 1498
四、牙周病与糖尿病 1498
五、牙周炎与肺部感染 1499
第二节 系统性疾病在牙周组织的表现 1499
一、糖尿病 1499
二、白血病 1500
三、遗传性疾病 1500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502
第三节 牙周炎发生的全身因素 1502
一、可能影响牙周炎易感性或病损严重程度的候选基因 1503
二、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1504
三、吸烟 1504
四、社会心理因素 1504
五、肥胖与牙周病 1505
六、骨质疏松与牙周病 1505
第九章 牙周病的治疗计划 1506
第一节 牙周治疗目的和基本原则 1506
一、治疗目的 1506
二、预后判断 1506
三、基本原则 1506
第二节 牙周治疗的基本程序 1507
一、开始阶段 1507
二、牙周基础性治疗 1507
三、再评估 1507
四、牙周手术治疗 1507
五、功能重建治疗 1507
六、牙周维护治疗 1507
第十章 牙周病的基础性治疗 1508
第一节 口腔卫生宣教 1508
一、口腔健康意识 1508
二、口腔保健基本常识 1508
第二节 菌斑控制 1508
一、菌斑显示的方法 1509
二、机械性菌斑控制方法 1509
三、化学性菌斑控制方法 1510
四、特殊人群的菌斑控制 1510
第三节 咬合调整(调?) 1510
一、创伤性?的调?治疗 1511
二、食物嵌塞的调?治疗 1512
第四节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1512
一、前言 1512
二、牙周病的全身用药 1513
三、牙周病的局部用药 1516
第十一章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1520
第一节 手术治疗原则、目的和优点 1520
一、牙周手术的原则 1520
二、牙周手术的目的和优点 1520
第二节 牙周手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 1520
一、无菌技术—消毒和灭菌 1520
二、无痛技术—局部麻醉法 1521
三、常用的手术器械 1522
四、牙周手术切口 1522
五、牙周外科的缝合技术 1524
六、牙周塞治术 1526
七、术后注意事项及处理要点 1527
第三节 牙周手术的种类 1528
一、牙龈切除术和牙龈成形术 1528
二、翻瓣术 1530
三、磨牙远中楔形瓣手术 1532
四、根分叉部病变的手术治疗 1532
五、牙槽骨病变手术治疗 1534
六、牙冠延长术 1535
七、牙龈退缩的手术治疗—膜龈手术 1536
第四节 牙周手术后的组织愈合 1538
一、牙周手术后组织愈合的种类 1538
二、牙周手术后组织愈合评价 1539
三、不同牙周手术后的组织愈合 1539
第五节 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 1540
第六节 老年人牙周治疗特点 1541
一、老年人应注意合并问题 1541
二、老年人牙周炎特点 1541
三、老年人牙周病治疗原则 1541
第十二章 牙周功能重建治疗 1542
第一节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 1542
一、适应证 1542
二、基本治疗原则 1542
三、基本治疗方法 1542
第二节 牙周病的正畸治疗 1542
一、牙周病正畸治疗的适应证 1542
二、牙周病正畸治疗的禁忌证 1543
三、牙周病正畸治疗的基本治疗原则 1543
四、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1543
第三节 牙周病的修复体治疗 1543
一、修复治疗的时机及前提 1543
二、适应证 1544
三、与牙周健康有关的修复治疗基本原则 1544
四、牙周治疗对修复的辅助作用 1544
第十三章 牙周病的维护治疗 1545
第一节 牙周维护治疗的概念及地位 1545
第二节 牙周维护治疗的目标 1545
第三节 牙周维护治疗的内容 1546
一、病情评估 1546
二、口腔卫生教育和指导 1547
三、调整治疗方案 1547
四、再评估 1547
参考文献 1547
第二十二篇 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 李秉琦 主编 1551
第一章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1551
第一节 单纯疱疹 1551
一、病因 1551
二、发病机制 1551
三、临床表现 1551
四、病理 1552
五、诊断 1552
六、鉴别诊断 1552
七、治疗 1553
八、预防和预后 1554
第二节 带状疱疹 1554
一、病因 1554
二、临床表现 1554
三、病理 1555
四、实验室检查 1555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1555
六、治疗 1555
第三节 手足口病 1555
一、病因 1555
二、病理 1555
三、流行病学 1555
四、临床表现 1556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1556
六、治疗 1556
七、预防 1556
第四节 口腔念珠菌病 1556
一、病因 1556
二、发病机制和易感因素 1557
三、临床表现 1558
四、病理 1560
五、诊断 1560
六、鉴别诊断 1560
七、治疗 1560
八、预防 1561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深部真菌疾病 1561
一、组织胞浆菌病 1561
二、芽生菌病 1562
三、曲霉病 1562
四、隐球菌病 1562
五、毛霉病 1562
六、深部真菌感染病的诊断 1563
七、深部真菌感染病的治疗 1563
第六节 口腔结核 1563
一、病因 1563
二、病理 1563
三、临床表现 1563
四、诊断 1563
五、鉴别诊断 1563
六、治疗 1564
第七节 球菌性口炎 1565
一、病因 1565
二、临床表现 1565
三、诊断 1565
四、治疗 1565
第八节 坏疽性口炎 1565
一、病因 1565
二、临床表现 1566
三、治疗 1566
第二章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1567
第一节 药物过敏性口炎 1567
一、病因 1567
二、病理 1567
三、临床表现 1567
四、诊断 1568
五、治疗 1568
六、预防 1568
第二节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 1568
一、病因 1568
二、病理 1568
三、临床表现 1568
四、诊断 1569
五、治疗 1569
第三节 血管神经性水肿 1569
一、病因 1569
二、病理 1569
三、临床表现 1569
四、诊断 1569
五、鉴别诊断 1569
六、治疗 1569
第四节 多形性红斑 1569
一、病因 1569
二、病理 1569
三、临床表现 1570
四、诊断 1570
五、鉴别诊断 1570
六、治疗 1570
第五节 与变态反应有关的其他口腔黏膜病 1570
一、肉芽肿性疾病 1570
二、斑纹性疾病 1571
第三章 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 1572
第一节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1572
一、流行病学 1572
二、病因学 1572
三、病理 1573
四、临床表现 157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573
六、治疗 1574
七、预防 1575
第二节 贝赫切特病 1575
一、病因 1575
二、临床表现 1576
三、病理 1577
四、诊断 1577
五、鉴别诊断 1577
六、治疗 1577
七、预防 1578
第三节 创伤性血疱和创伤性溃疡 1578
一、创伤性血疱 1578
二、创伤性溃疡 1579
第四节 放射性口炎 1579
一、病因 1579
二、病理 1580
三、流行病学 1580
四、临床表现 1580
五、诊断 1580
六、鉴别诊断 1580
七、治疗 1580
八、预防 1581
第四章 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 1582
第一节 天疱疮 1582
一、病因 1582
二、病理 1583
三、临床表现 1583
四、诊断 1584
五、鉴别诊断 1584
六、治疗 1584
第二节 瘢痕性类天疱疮 1586
一、病因 1587
二、病理 1587
三、临床表现 1587
四、诊断 1587
五、鉴别诊断 1587
六、治疗 1587
第三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 1588
一、病因 1588
二、病理 1589
三、临床表现 1589
四、诊断 1589
五、鉴别诊断 1589
六、治疗 1589
第四节 其他大疱性疾病 1590
一、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 1590
二、副肿瘤性天疱疮 1590
三、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 1591
四、Brunsting-Perry型类天疱疮 1592
第五章 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 1593
第一节 口腔白色角化病 1593
一、病因 1593
二、临床表现 1593
三、病理 1593
四、诊断 1593
五、鉴别诊断 1593
六、治疗 1593
第二节 白色海绵状斑痣 1593
一、病因 1594
二、临床表现 1594
三、病理 1594
四、诊断 1594
五、鉴别诊断 1594
六、治疗 1594
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 1594
一、病因 1594
二、临床表现 1595
三、病理 1595
四、诊断 1595
五、癌变倾向问题 1597
六、鉴别诊断 1597
七、防治 1598
第四节 口腔红斑病 1599
一、病因 1599
二、临床表现 1599
三、病理 1599
四、诊断 1599
五、鉴别诊断 1599
六、治疗 1599
第五节 口腔扁平苔藓 1599
一、发病机制 1599
二、OLP与全身疾病和心理因素等的关系 1600
三、口腔扁平苔藓的癌变问题 1601
四、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 1601
五、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 1602
六、扁平苔藓的皮肤和口腔黏膜损害 1602
七、扁平苔藓的治疗 1602
第六节 盘状红斑狼疮 1603
一、致病因素 1603
二、发病机制 1604
三、盘状红斑狼疮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1604
四、盘状红斑狼疮癌变 1604
五、盘状红斑狼疮的治疗 1604
第七节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1605
一、病因 1605
二、临床表现 1606
三、病理 1606
四、诊断 1606
五、癌变倾向 1606
六、鉴别诊断 1607
七、治疗 1607
第八节 先天性角化病 1607
一、毛囊角化病 1607
二、Zinssers综合征 1608
三、Withop Von Saman综合征 1608
第六章 口腔黏膜肉芽肿性疾病 1609
第一节 化脓性肉芽肿 1609
一、病因 1609
二、病理 1609
三、临床表现 1609
四、诊断 1609
五、鉴别诊断 1609
六、治疗 1609
第二节 局限性口面部肉芽肿病 1610
一、病因 1610
二、病理 1610
三、临床表现 1610
四、诊断 1610
五、治疗 1610
第三节 结节病 1610
一、病因 1610
二、病理 1611
三、临床表现 1611
四、诊断 1611
五、治疗 1611
第四节 克罗恩病 1611
一、病因 1611
二、病理 1612
三、临床表现 1612
四、诊断 1612
五、治疗 1612
第五节 嗜酸性肉芽肿、浆细胞肉芽肿 1612
一、嗜酸性肉芽肿 1612
二、浆细胞肉芽肿 1613
第六节 韦格纳肉芽肿病 1613
一、病因 1613
二、病理 1613
三、临床表现 1613
四、诊断 1613
五、鉴别诊断 1613
六、治疗 1614
第七节 蕈样肉芽肿 1614
一、病因 1614
二、病理 1614
三、临床表现 1614
四、诊断 1614
五、治疗 1615
第七章 唇舌疾病 1616
第一节 唇炎 1616
一、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1616
二、腺性唇炎 1617
三、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 1617
四、肉芽肿性唇炎 1618
五、梅一罗综合征 1618
六、光化性唇炎 1619
七、变态反应性唇炎 1620
第二节 口角炎 1620
一、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1620
二、感染性口角炎 1620
三、接触性口角炎 1621
四、创伤性口角炎 1621
第三节 舌疾病 1621
一、地图舌 1621
二、沟纹舌 1622
三、舌乳头炎 1622
四、毛舌 1623
五、正中菱形舌 1623
六、舌扁桃体肥大 1623
七、舌淀粉样变性 1623
八、萎缩性舌炎 1624
第四节 灼口综合征 1624
一、病因 1624
二、流行病学特征 1625
三、病理 1625
四、临床表现 1625
五、诊断 1625
六、鉴别诊断 1626
七、治疗 1626
第八章 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 1627
第一节 淋病 1627
一、病因 1627
二、临床表现 1627
三、实验室检查 1628
四、诊断 1628
五、鉴别诊断 1628
六、治疗 1629
第二节 梅毒 1629
一、病因 1629
二、传染途径 1629
三、临床表现 1629
四、组织病理 1631
五、传染免疫 1631
六、实验室检查 1631
七、诊断 1632
八、鉴别诊断 1632
九、治疗 1632
十、梅毒治愈标准 1632
十一、预防 1633
第三节 尖锐湿疣 1633
一、病因 1633
二、临床表现 1633
三、组织病理 1633
四、实验室检查 1633
五、诊断 1633
六、鉴别诊断 1633
七、治疗 1633
第四节 艾滋病 1634
一、病因 1634
二、传染途径 1634
三、高危人群 1634
四、发病机制 1634
五、临床表现 1635
六、实验室检查 1636
七、诊断 1636
八、鉴别诊断 1637
九、治疗 1637
十、预防 1637
第九章 口腔黏膜色素异常 1639
第一节 内源性色素沉着 1639
一、黑素沉着异常 1639
二、血红蛋白沉着症 1641
三、胆红素沉着症 1641
第二节 外源性色素沉着 1641
一、金属性色素沉着症 1641
二、药物性色素沉着症 1641
三、色素性口周红斑 1642
四、烟草性色素沉着 1642
第三节 色素脱失 1642
第十章 系统疾病的口腔表征 1643
第一节 造血系统疾病 1643
一、贫血 1643
二、血细胞异常 1644
三、出血性疾病 1644
第二节 维生素缺乏症 1645
一、维生素B2缺乏症 1645
二、烟酸缺乏症 1645
三、维生素C缺乏症 1645
第三节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1646
一、垂体病 1646
二、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病 1646
三、肾上腺皮质病 1646
四、卵巢疾病 1647
五、糖尿病 1647
第四节 传染性疾病 1647
一、猩红热 1647
二、白喉 1647
三、麻疹 1647
第五节 重金属及非金属中毒 1648
一、铅中毒 1648
二、汞中毒 1648
三、铋中毒 1648
四、磷中毒 1648
第六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1648
一、病因 1648
二、临床表现 1649
三、实验室检查 1649
四、诊断 1649
五、治疗 1649
第十一章 口腔黏膜病常用诊治技术指南 1650
第一节 甲苯胺蓝检查 1650
第二节 活体组织切取和切除检查 1650
第三节 脱落细胞学检查 1651
第四节 口腔微生物培养取样 1651
第五节 白色念珠菌直接镜检 1651
第六节 泪液试验 1651
第七节 尼氏征试验 1651
第八节 唾液流量测定 1652
第九节 味觉试验 1652
第十节 载膜损害的雾化治疗 1653
第十一节 黏膜损害的湿敷治疗 1653
第十二节 黏膜损害下浸润注射 1653
第十三节 黏膜损害的激光治疗 1654
第十四节 黏膜损害的微波辐射治疗 1654
参考文献 1654
第二十三篇 儿童牙病学&石四箴 主编 1659
第一章 概论 1659
第二章 龋病 1660
第一节 乳牙龋病 1660
一、患龋状况 1660
二、龋病的好发牙类与牙面 1661
三、龋病的类型 1661
四、龋病的临床特点 1662
五、龋病的治疗 1663
第二节 年轻恒牙的龋病 1668
一、患龋状况 1668
二、牙冠的修复 1669
第三节 深龋再钙化术 1669
第四节 儿童龋病的预防措施 1670
一、防治知识的教育 1670
二、菌斑染色法的应用 1670
三、龋病活跃性的检测 1670
四、防龋药物的应用 1671
五、窝沟封闭剂的应用 1671
第三章 牙髓病及根尖周病 1672
第一节 牙髓病 1672
一、乳牙牙髓病的分类 1672
二、乳牙牙髓病的治疗 1673
三、年轻恒牙的牙髓病治疗 1674
第二节 根尖周病 1675
一、乳牙根尖周病 1675
二、年轻恒牙的根尖周病 1677
第四章 前牙外伤 1678
第一节 乳前牙外伤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1678
一、乳前牙外伤的分类 1678
二、临床检查 1678
三、处理原则 1679
第二节 乳牙外伤的后遗症 1679
一、外伤乳牙的变色 1679
二、外伤乳牙的吸收 1679
三、外伤乳牙与牙槽骨的粘连 1679
四、牙列及咬合异常 1680
五、后继恒牙所受的影响 1680
第三节 年轻恒前牙的外伤 1680
一、年轻恒前牙外伤的分类 1680
二、检查与处理 1681
第四节 外伤牙的固定 1682
一、结扎丝固定法 1682
二、钢丝结扎、复合树脂加固法 1682
三、复合树脂夹板固定法 1682
四、带环、舌杆固定法 1682
第五章 牙齿的发育与发育异常 1683
第一节 牙齿的发育 1683
一、乳牙的发育 1683
二、恒牙的发育 1684
第二节 异常牙与牙发育期 1685
第三节 牙齿的发育异常 1685
一、牙齿数目异常 1687
二、牙齿结构异常 1688
三、牙齿形态异常 1689
四、牙齿颜色异常 1691
五、牙齿萌出异常 1692
第六章 咬合诱导 1693
第一节 咬合诱导的概念 1693
一、咬合诱导的概念 1693
二、咬合诱导的分类 1693
第二节 牙列与咬合的生理变化 1693
一、无牙? 1693
二、乳牙? 1694
三、替牙? 1695
四、恒牙? 1696
第三节 咬合诱导的检查、诊断 1696
一、一般检查 1696
二、颜面检查 1696
三、口腔内检查 1696
四、模型分析 1697
五、一般X线检查 1697
六、X线头影测量分析 1697
第四节 咬合异常的病因 1697
一、乳恒牙替换障碍 1698
二、口腔不良习惯 1698
第五节 儿童常见咬合异常的防治 1699
一、间隙保持器 1699
二、纠正口腔不良习惯 1702
三、唇系带修整术 1702
参考文献 1703
第二十四篇 老年口腔医学&刘洪臣 陈慧美 主编 1707
第一章 概论 1707
第一节 老年人的年龄划分与老年医学 1707
一、老年人的年龄划分 1707
二、老年医学的范围 1707
第二节 老年口腔医学介绍 1707
一、老年口腔医学的概念 1707
二、老年口腔医学的研究内容 1707
第三节 老年口腔病的特点 1708
第四节 我国老年口腔医学的开展概况 1708
第五节 老年口腔医学展望 1708
一、老年龋病的防治 1708
二、老年牙周病的防治 1709
三、老年口腔修复的主要任务 1709
四、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防及早期治疗 1709
第二章 老年口腔解剖生理改变 1710
第一节 牙体硬组织的增龄改变 1710
第二节 牙周组织的增龄变化 1710
第三节 牙髓组织的增龄变化 1710
第四节 口腔黏膜的增龄改变 1710
第五节 唇、舌、唾液腺的增龄改变 1711
第六节 牙槽骨组织的增龄改变 1711
第七节 口腔软组织的增龄改变 1711
第八节 颞下颌关节的增龄变化 1711
第三章 老年人龋病 1712
第一节 老年人根面龋 1712
一、根龋诊断标准 1712
二、根龋描述指标 1712
三、根龋的流行情况 1712
四、影响根龋发生的相关因素 1713
第二节 龋病的诊断 1713
第三节 老年龋病的修复性治疗 1713
一、去除龋坏组织 1713
二、保护牙髓组织 1713
三、窝洞应具备抗力型 1713
四、良好的固位形 1713
第四节 窝洞预备的特点 1714
第五节 充填 1714
第六节 根面龋的治疗特点 1714
第七节 老年人继发龋 1714
一、病因 1714
二、临床表现 1714
三、治疗 1714
四、预防 1714
第八节 老年急性龋 1714
一、病因 1714
二、临床表现 1714
三、治疗 1715
四、预防 1715
第九节 老年龋病的预防 1715
一、菌斑的清除 1715
二、氟化物及抗生素的应用 1715
三、预防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1715
四、激光防龋的应用 1715
五、微量元素预防龋病 1715
第四章 老年人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病 1716
第一节 牙体磨损 1716
一、老年牙体磨损的病因 1716
二、老年牙体磨损的影响 1716
三、老年重度磨损的临床表现 1716
四、老年牙体磨损的治疗 1716
第二节 牙颈部楔状缺损 1716
一、老年牙颈部楔形缺损的病因 1716
二、老年牙颈部楔形缺损的临床表现 1716
三、老年牙颈部楔形缺损的治疗 1716
第三节 牙本质感觉过敏症 1717
一、发病机制 1717
二、临床表现 1717
三、治疗 1717
第四节 老年人牙隐裂 1717
一、病因及影响 1717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717
三、治疗与预防 1718
第五节 老年人牙折 1718
一、老年人牙折的原因 1718
二、老年人牙折的类型 1718
三、老年人牙折的临床表现 1718
四、老年人牙折的治疗 1718
五、老年人牙折的预防 1718
第六节 牙根纵裂 1718
一、病因 1718
二、临床表现 1718
三、治疗 1718
第五章 老年常见口腔颌面外科疾病 1719
第一节 老年人颌骨的变化和疾病 1719
一、骨的结构和骨老化时的改变 1719
二、颌骨变化后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1719
第二节 老年人的颞下颌关节疾病 1720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1720
二、颞下颌关节脱位 1720
第三节 老年人唾液腺疾病及味觉变化 1720
一、淋巴上皮病 1721
二、唾液腺肿大 1721
三、味觉变化 1721
第四节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感染问题 1721
第五节 老年人的拔牙问题 1722
一、一般老年患者的拔牙 1722
二、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拔牙 1722
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危险性的多因素分析 1722
第六节 老年人的口腔颌面部肿瘤 1722
一、老年人更易患肿瘤的原因 1722
二、口腔颌面部是老年人癌肿的好发部位 1722
三、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癌前病变、恶变标志及其治疗 1723
四、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癌肿 1723
五、警惕口腔颌面部异常变化 1724
六、口腔颌面部癌瘤的治疗 1724
第六章 老年牙周疾病 1725
第一节 老年人牙周组织特点 1725
第二节 老年人的牙龈炎 1725
一、病因 1726
二、临床表现 1726
三、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牙龈病 1726
四、治疗原则 1726
第三节 老年人的牙周炎 1726
一、病因 1726
二、临床表现 1726
三、治疗原则 1727
第七章 老年口腔黏膜病 1729
第一节 与义齿有关的口腔黏膜病损 1729
一、义齿性口炎 1729
二、口角炎 1729
三、义齿刺激性软组织增生 1729
第二节 口腔黏膜角化病 1729
一、尼古丁口炎 1729
二、创伤性角化病 1730
第三节 白斑和红斑 1730
一、白斑 1730
二、红斑 1731
第四节 扁平苔藓 1731
第五节 口腔黏膜血管性疾病 1732
第六节 口腔念珠菌病 1732
第七节 沟纹舌 1732
第八节 萎缩性舌炎 1732
第九节 口干症 1733
第十节 烧口征 1734
第八章 老年人的口腔修复 1735
第一节 老年口腔修复的特点 1735
一、老年人的修复与调? 1735
二、老年人的牙根(残根、残冠)拔除问题 1735
三、老年人固定义齿的选择 1735
四、老年人修复与?修复与?重建的综合分析 1735
五、老年人口腔修复的功能与美观 1735
六、老年人修复的垂直距离与口腔功能 1735
七、老年人的种植牙问题 1735
八、老年人口腔修复后的保健 1736
九、老年人的修复与全身的关系 1736
第二节 老年口腔修复前的口腔准备 1736
第三节 老年人部分可摘义齿的修复 1736
一、老年人部分可摘义齿的作用 1736
二、部分可摘义齿设计和修复应注意的问题 1736
三、修复后的检查和处理 1737
第四节 老年人全牙列固定义齿的修复 1737
一、固定义齿的设计 1737
二、固定义齿修复中应注意的问题 1737
三、固定修复后的护理 1738
第五节 老年人全口义齿的修复 1738
一、覆盖义齿修复 1738
二、即刻全口义齿修复 1738
三、全口义齿的修复 1738
第六节 老年人食物嵌塞的修复治疗 1739
一、老年人食物嵌塞的病因及影响 1739
二、食物嵌塞的类型 1739
三、食物嵌塞的治疗原则 1739
四、治疗 1739
第七节 老年人颌面缺损修复 1740
一、老年人颌面缺损的病因 1740
二、老年人口腔颌面部缺损的范围 1740
三、老年人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影响 1740
四、老年人口腔颌面缺损的修复原则与特点 1740
五、早期修复 1740
第九章 老年人的种植修复 1741
第一节 口腔种植病例的选择和评价 1741
一、口腔评价 1741
二、内科检查 1741
三、病例的选择 1741
四、某些特殊的老年患者的种植问题 1742
第二节 种植体的选择 1742
第三节 老年失牙种植修复的设计 1742
一、老年失牙种植修复设计的功能考虑 1742
二、老年失牙种植修复的设计 1742
第四节 种植义齿病例的管理和随访 1743
一、种植体的临床评价 1743
二、种植义齿的日常护理 1743
第十章 老年人颌面部手术的麻醉 1745
第一节 老年人生理及病理特点 1745
一、心血管系统储备功能不足 1745
二、呼吸系统 1745
三、神经系统 1745
四、肝、肾功能 1746
五、胃肠道系统 1746
六、内分泌系统 1746
第二节 老年人麻醉药物化学与药效学 1746
一、影响老年人麻醉药化学及药效学的因素 1746
二、衰老对麻醉药量效关系的影响 1746
第三节 老年人颌面部手术的麻醉选择和常用麻醉方法 1747
一、颌面部手术的麻醉特点及方法选择 1747
二、常用麻醉方法 1747
第四节 老年人颌面部手术的麻醉管理与术后处理 1748
一、麻醉期间患者的管理 1748
二、术后管理 1749
第十一章 老年人口腔用药 1750
第一节 影响老年药物治疗的因素 1750
一、主诉偏差及诊断困难 1750
二、多疾病用药情况 1750
三、用药依从性不良 1750
四、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易感性增强 1750
第二节 影响药物代谢动力学作用的增龄变化 1751
一、吸收 1751
二、分布 1751
三、药物肝代谢 1751
四、排泄 1751
五、受体敏感性 1751
第三节 口腔科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1751
第四节 药物间不良交互作用 1753
第五节 老年用药的基本原则 1753
一、给药前明确诊断 1753
二、注意患者的用药史 1753
三、了解所给予药物的药理学作用 1754
四、根据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确定最佳用药量 1754
五、尽量使用较小药量原则 1754
六、简化用药方案 1754
七、常规检查治疗计划中使用的药物及合理停药 1754
八、牢记药物也可致病 1754
第十二章 老年口腔病的预防 1755
第一节 老年龋病预防 1755
一、控制菌斑 1755
二、增强牙齿的抗龋力 1755
三、其他防龋法 1755
四、饮食结构调整 1755
第二节 老年牙周病的预防 1756
一、搞好个人口腔卫生 1756
二、戒烟 1756
三、去除其他有关因素 1756
第三节 老年口腔癌的预防 1756
一、发病率与死亡率 1756
二、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1757
三、口腔癌的预防原则和措施 1757
第四节 口腔癌前病变及预防 1757
一、白斑 1758
二、扁平苔藓 1758
参考文献 1758
第二十五篇 预防口腔医学&胡德渝 主编 1763
第一章 概述 1763
第一节 预防口腔医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1763
一、预防口腔医学的定义 1763
二、预防口腔医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763
三、社会口腔医学 1763
四、预防口腔医学的基本原则 1764
第二节 预防口腔医学的历史 1765
一、古代预防牙医学启蒙阶段(公元前14世纪至1840年) 1765
二、科学基础形成时期(1840—1950) 1766
三、现代预防口腔医学诞生及发展阶段(1949—) 1767
第三节 21世纪预防口腔医学的发展和未来 1768
一、我国口腔健康现状与基本策略 1768
二、口腔疾病的趋势 1769
三、21世纪预防口腔医学发展趋势和前景 1770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1773
第一节 口腔流行病学的定义和发展 1773
一、口腔流行病学的定义和作用 1773
二、口腔流行病学的发展 1774
第二节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775
一、描述性流行病学 1775
二、分析性流行病学 1781
三、实验流行病学 1782
第三节 龋病流行病学 1786
一、龋病常用指数 1786
二、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 1787
第四节 牙周病流行病学 1789
一、牙周健康指数 1790
二、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 1792
第五节 其他常见口腔疾病的流行概况 1794
一、口腔癌 1794
二、牙颌异常 1795
三、氟牙症 1796
四、唇腭裂 1799
五、口腔黏膜疾病 1799
第六节 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1800
一、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指标 1800
二、数据的统计分析 1801
第三章 循证口腔医学 1803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起源和历史 1803
第二节 循证口腔医学概况 1803
一、现存的问题 1803
二、循证口腔医学的原则 1804
三、循证口腔医学实践类别 1804
四、循证口腔医学的优点 1804
五、循证口腔医学的发展 1804
第三节 证据 1805
一、研究方法 1805
二、证据等级 1805
三、寻找证据 1805
四、评价证据 1806
第四节 系统评价 1806
一、选定问题和制订计划书 1806
二、检索策略 1807
三、研究的纳入 1807
四、文献质量评价 1807
五、数据集中 1808
六、分析资料和报告结果 1808
七、解释系统评价的结果 1808
八、Meta分析 1808
九、系统评价在口腔预防医学的应用 1809
第四章 龋病早期诊断及预防 1810
第一节 龋病现代认识 1810
第二节 传统龋病检测方法 1811
一、检查方法 1811
二、龋病诊断标准 1811
三、对传统诊断方法的评价 1811
第三节 龋病早期诊断 1811
一、电阻抗龋检测技术 1811
二、激光荧光龋检测仪 1812
三、定量光导荧光龋检测仪 1812
四、牙?翼片放射检查技术 1812
五、光纤维透照技术 1812
六、荧光染色技术 1813
七、牙科放大镜 1813
八、对多种早期龋诊断技术的评价 1813
第四节 龋病预防基本对策 1813
一、龋病的三级预防 1813
二、龋病早期防治 1814
第五章 氟化物与口腔健康 1817
第一节 氟在自然界的分布 1817
第二节 氟化物在人体内的分布与代谢 1817
一、氟的吸收 1817
二、氟的体内分布 1817
三、氟的排泄 1818
第三节 氟化物的生理作用与防龋机制 1818
一、氟化物的生理作用 1818
二、氟化物的防龋机制 1818
三、氟化物的防龋效果 1819
第四节 氟化物的毒理作用与安全性控制 1819
一、氟化物的毒理作用 1819
二、氟化物防龋的安全性控制 1821
第五节 饮水氟化 1823
一、饮水氟化的历史 1823
二、饮水氟化的防龋效果 1823
三、饮水氟化的安全性 1824
四、饮水氟化的利与弊 1824
五、学校饮水氟化 1824
第六节 其他全身用氟防龋措施 1824
一、食盐氟化 1824
二、牛奶氟化 1825
三、氟片和氟滴剂 1825
第七节 氟化物的局部应用 1826
一、含氟牙膏 1826
二、氟水漱口 1827
三、含氟凝胶和含氟泡沫 1827
四、局部涂氟 1828
五、氟化物涂膜 1828
六、其他含氟材料 1828
第八节 关于氟化物防龋的建议 1828
第六章 窝沟封闭和预防性充填 1829
第一节 窝沟封闭 1829
一、儿童?面龋的患病状况及其特点 1829
二、窝沟封闭的临床应用 1829
三、窝沟封闭的有关问题 1831
第二节 预防性树脂充填 1832
一、适应证 1832
二、分类 1832
三、操作步骤与要点 1832
四、临床效果与评价 1832
第七章 微创牙科与非创伤性修复治疗 1834
第一节 微创牙科 1834
一、龋齿治疗的历史发展 1834
二、微创牙科概念 1834
第二节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 1835
一、ART的发展及临床效果 1835
二、ART的临床应用 1835
二、ART的评价及发展方向 1836
第八章 牙周病致病因素及预防 1838
第一节 牙周病的致病因素 1838
一、始动因素—牙菌斑 1838
二、局部危险因素 1839
三、全身危险因素 1840
四、行为危险因素 1841
五、人口社会背景危险因素 1841
第二节 牙周病的分级预防 1841
一、一级预防 1842
二、二级预防 1842
三、三级预防 1842
四、社区牙周保健 1842
第三节 控制牙菌斑 1842
一、菌斑显示剂及其使用 1842
二、菌斑控制的临床评估 1844
三、机械性措施 1844
四、药物方法 1845
第四节 专业性牙周保健 1846
一、龈上洁治术 1846
二、根面平整术 1847
第五节 控制相关局部因素 1847
一、改善食物嵌塞 1847
二、调? 1847
三、破除不良习惯 1847
四、预防、矫治错?畸形 1847
五、制作良好的修复体 1847
第六节 提高宿主抵抗力 1847
第九章 口腔护理用品及其使用 1849
第一节 漱口液及其使用 1849
一、漱口液的种类 1849
二、漱口的方法 1850
第二节牙刷及其使用 1850
一、牙刷 1850
二、刷牙方法 1853
三、刷牙的相关问题 1854
第三节 牙膏 1855
一、洁牙剂的作用 1855
二、普通牙膏 1856
三、功能型牙膏 1857
四、牙膏的选择 1858
第十章 口腔癌预防 1859
第一节 口腔癌的流行状况和影响因素 1859
一、口腔癌的流行状况 1859
二、口腔癌的流行特征 1859
三、口腔癌的行为特征 1860
四、口腔癌前病变 1860
五、口腔癌有关的致病因素 1860
第二节 口腔癌的预防 1861
一、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 1861
二、定期口腔检查 1862
三、政策和措施 1862
四、防止环境污染 1862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的口腔保健 1863
第一节 妇幼口腔保健 1863
一、妊娠妇女的口腔保健 1863
二、婴幼儿的口腔保健 1863
三、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 1866
第二节 中小学生口腔保健 1866
一、学校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866
二、创建有效的学校口腔保健项目 1866
三、健康教育的内容 1867
四、体育运动中的口腔保护 1867
五、综合口腔保健项目 1867
六、新西兰和丹麦的学校口腔保健项目 1868
第三节 老年人口腔保健 1868
一、人口统计学分布 1868
二、与增龄有关的生理性变化 1868
三、老年人的口腔健康问题 1868
四、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 1869
第四节 残疾人口腔保健 1869
一、辅助口腔清洁方法 1869
二、维护口腔卫生的装置 1870
三、口腔预防措施 1871
第十二章 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 1872
第一节 口腔健康教育的概念 1872
一、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教育 1872
二、健康教育的模式 1872
第二节 口腔健康促进的概念 1873
一、健康促进和口腔健康促进 1873
二、健康促进的模式 1873
第三节 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 1874
一、语言教育 1874
二、文字教育 1874
三、形象化教育 1875
四、电化教育 1875
五、网站教育 1876
六、示范教育 1876
七、综合性教育方式 1876
第四节 “爱牙日”健康教育 1876
一、全国爱牙日活动的主题 1876
二、组织形式 1877
第十三章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交叉感染与控制 1878
第一节 医院感染定义及分类 1878
一、医院感染定义 1878
二、医院感染分类 1878
第二节 口腔保健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1879
一、HIV疾病 1879
二、病毒性肝炎 1879
三、结核 1880
第三节 感染的传播 1880
一、感染源 1880
二、传播途径 1880
三、易感人群 1881
第四节 有效控制感染原则与方法 1881
一、患者监测 1881
二、个人防护 1881
三、无菌技术 1882
四、器械灭菌与化学消毒 1883
五、选择和使用环境表面消毒剂 1883
六、牙科设备的感染控制 1884
七、手机的维护与灭菌 1884
八、口腔技工室中的感染控制 1884
九、废弃物管理 1885
第十四章 口腔医疗市场拓展 1886
第一节 口腔医疗市场分析 1886
一、市场需求和消费动机 1886
二、口腔医疗服务影响因素 1886
三、口腔医疗服务特点 1887
四、口腔医疗服务市场预测 1888
第二节 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定位 1888
一、市场定位策略 1888
二、市场定位元素 1889
第三节 口腔医疗社区服务 1890
一、初级卫生保健 1890
二、社区卫生服务 1890
三、社区口腔卫生服务 1891
四、学校口腔卫生保健 1892
参考文献 1892
第二十六篇 口腔医学信息学及循证口腔医学&史宗道 魏世成 主编 1899
第一部分 口腔医学信息学 1899
第一章 口腔医学信息学基础 1899
第一节 口腔医学信息学概述 1899
一、口腔医学信息学的基本概念 1899
二、口腔医学信息学的发展简史 1899
三、口腔医学信息学形成的重要意义 1900
四、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900
第二节 口腔医学信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1901
一、医学信息学原理和方法 1901
二、口腔医学信息分类及其获取方法 1902
三、口腔医学信息学原理与内容 1903
第二章 口腔数字化设备与系统 1904
第一节 数字化口腔设备相关技术基础 1904
一、多媒体技术 1904
二、知识处理技术 1904
三、网络技术 1904
四、嵌入式系统 1905
五、标准化技术 1905
第二节 口腔数字化设备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1905
一、以数字控制为主的单台数字化口腔医疗设备 1905
二、口腔医疗信息采集处理的数字化设备 1906
三、口腔数字化设备系统 1908
四、口腔数字化设备组网 1908
第三节 口腔PACS系统及相关的数字化口腔X线影像设备 1909
一、口腔PACS系统与数字化口腔X线设备概况 1909
二、口腔X线影像数字处理系统 1909
三、系统软件工作界面和主要功能 1910
第四节 口腔CAD/CAM系统 1910
一、口腔CAD/CAM系统概况 1910
二、口腔修复CAD/CAM系统 1911
三、口腔修复Cerec系统 1911
四、计算机辅助制作全瓷冠桥修复系统 1912
第三章 口腔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1913
第一节 口腔医疗信息及系统分类 1913
一、口腔医疗信息的范畴与分类 1913
二、口腔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分类 1914
第二节 口腔专科医院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1915
一、口腔专科医院信息化特点及解决方案 1915
二、口腔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架 1917
三、口腔专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案例 1919
第三节 口腔门诊及诊所管理信息系统 1920
一、口腔门诊及诊所管理信息系统概况 1920
二、口腔门诊或诊所局域网建立 1920
第二部分 循证口腔医学 1922
第一章 循证医学与科研选题 1922
第一节 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 1922
第二节 口腔疾病负荷的生物学指标 1923
第三节 口腔临床科研切入点的选择 1923
一、临床科研选题 1924
二、口腔疾病负荷是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1924
第二章 临床科研设计 1925
第一节 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925
一、随机 1925
二、对照 1926
三、盲法 1926
第二节 随机对照试验 1926
一、设计模式 1926
二、应用范围 1926
第三节 交叉试验 1926
一、设计模式 1927
二、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1927
第四节 前-后对照研究 1927
一、设计方案 1927
二、应用范围及主要优缺点 1928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