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立法学的价值和地位 1
第二节 立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10
第三节 立法学的对象和体系 21
第四节 立法学的研究方法 28
第一编 立法原理 35
第二章 立法原理总论 35
第一节 立法原理概述 35
第二节 立法的基本范畴 40
第三节 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8
第四节 立法的物质基础 55
第一节 法、法律和法规 64
第三章 法与立法 64
第二节 立法界说的概况和方法 71
第三节 立法的外延、内涵和定义 75
第四节 立法与法的创制、制定、制订和拟订 81
第四章 立法的历史发展 88
第一节 立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88
第二节 立法的历史类型 95
第三节 当代中国立法的发展 107
第五章 立法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 122
第一节 立法的法治化 122
第二节 立法的民主化 127
第三节 立法的科学化 134
第六章 立法与国情 142
第一节 立法与国情的一般理论 142
第二节 立法对国情的依赖性 148
第三节 国情因素对立法的作用 152
第四节 中国立法与中国国情 166
第二编 立法制度 179
第七章 立法制度总论 179
第一节 立法制度概述 179
第二节 立法体制 182
第三节 立法活动过程 193
第八章 立法主体 203
第一节 立法主体概述 203
第二节 立法机关 215
第三节 国家元首、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239
第四节 立法者和立法工作人员 248
第一节 立法权概述 253
第九章 立法权 253
第四节 国务院立法 254
第二节 立法权体系与国家权力体系 256
第三节 立法权的归属和范围 262
第四节 明示立法权和默示立法权 267
第五节 国家立法权、地方立法权和政府立法权 271
第六节 立法权之间的关系 280
第十章 立法程序 286
第一节 立法程序概述 286
第二节 提出法案 291
第三节 审议法案 300
第四节 表决和通过法案 315
第五节 公布法 323
第十一章 中央立法 330
第一节 中央立法概述 330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 333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 345
第五节 国务院部门立法 364
第十二章 地方立法 369
第一节 地方立法概述 369
第二节 一般地方立法 382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 390
第四节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立法 398
第十三章 授权立法 407
第一节 授权立法概述 407
第二节 授权立法的基本制度 412
第三节 中国授权立法 416
第十四章 立法监督 426
第一节 立法监督概述 426
第二节 立法监督体制 436
第三节 中国立法监督 442
第三编 立法技术 453
第十五章 立法技术总论 453
第一节 立法技术概述 453
第二节 立法技术与立法、法制和社会发展 457
第三节 立法活动运筹技术 463
第四节 法的结构营造技术 467
第十六章 立法方法、策略和要求 474
第一节 立法的一般方法 474
第二节 立法的基本策略 488
第三节 立法技术的其他要求 503
第十七章 立法预测、规划和决策 512
第一节 立法预测 512
第二节 立法规划 520
第三节 立法决策 537
第十八章 法案起草 547
第一节 法案和法案起草概述 547
第二节 法案起草人 554
第三节 法案起草的过程和步骤 559
第四节 委托起草和合作起草 569
第十九章 法的构造 574
第一节 法的结构的要件和类型 574
第二节 法的名称 577
第三节 法的内容 584
第四节 目录、标题、序言、括号和附录 589
第五节 卷、编、章、节、条、款、项、目 596
第一节 法的总则 603
第二十章 法的总则、分则和附则 603
第二节 法的分则 613
第三节 法的附则 618
第二十一章 立法语言文字 626
第一节 立法语言文字概述 626
第二节 立法语言文字的风格 629
第三节 立法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则 636
第二十二章 立法的完善 645
第一节 立法解释 645
第二节 法的修改和补充 651
第三节 法的废止 657
第四节 法的清理 662
第五节 法的汇编 672
第六节 法的编纂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