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上编 姜夔的文艺思想及学术成因 3
第一章 姜夔的文艺思想 3
第一节 姜夔的诗论 3
序二 4
一 姜夔诗论的文学背景 4
引言 7
二 姜夔诗论的独创意义 10
三 姜夔诗论的江西色彩与突破 14
四 诗之要素与对诗人之要求 18
五 意境论 22
六 体性与源流 28
七 创作论 33
第二节 姜夔的书论 45
一 从道德批评转为美学批评 46
二 从崇尚唐人变成上追魏晋 53
三 发扬个性,归于自然 60
四 书体、技法、源流 65
第三节 姜夔的乐论 73
一 《大乐议》所体现的音乐观 73
二 《歌曲》所体现的音乐观 88
第四节 姜夔的词作观 100
一 以词陶写寂寞 100
二 高格雅调的追求 104
三 倚声填词的突破 108
四 《诗说》与词论 113
第二章 姜夔文艺思想的文化背景与学术成因 120
第一节 南宋文化环境的雅化趋势 120
一 物质文化的雅化 121
二 精神生活的雅化 124
三 文人雅趣的发展与白石词之尚雅 127
第二节 宋学的特点与精神 133
一 宋学的发展 134
二 融铸佛老 137
三 疑古精神 142
四 心性修养 146
第三节 姜夔文艺观的宋学影响 152
一 “中和”观 152
二 “涵养”论和疑古精神 160
第四节 姜夔与朱熹 164
一 涵养、为学、气象 164
二 观世与观人 166
三 诗教观 167
四 复古与尚雅 169
五 主虚静 171
六 尚自然与重法度 174
七 求平淡 178
中编 姜夔的文艺创作 184
第三章 姜夔的词 184
第一节 姜夔词的淑世情怀 184
一 伤时念乱的黍离之悲 185
二 对南宋朝廷主和政策的不满 188
三 对北伐抗金胜利的期许 190
第二节 姜夔词的身世之感 195
一 对晋宋风度向往而不得的矛盾 198
二 奔走江湖的无奈 201
三 人生迟暮之悲 205
四 守贫守节的人生信念 207
五 怀才不遇之叹 210
第三节 姜夔的恋情词 212
一 姜夔合肥行实 212
二 姜夔合肥情词的特点 214
三 姜夔合肥情词的意义 228
四 姜夔合肥情词辨析 237
第四节 姜夔的咏物词 245
一 宋代咏物词的发展 245
二 姜夔咏物词的寄托 252
三 姜夔咏物词的特色 259
第五节 姜夔词的艺术性 269
一 姜夔词的接受史与变通观 269
二 清空论 280
三 骚雅论 294
第四章 姜夔的诗 305
第一节 姜夔诗的分期 305
第二节 姜夔诗的内容 307
一 关怀现实之作 308
二 言志之作及不遇之叹 318
三 江湖之作 328
四 酬赠之作 333
五 其他 339
第三节 姜夔诗的艺术性 347
一 艺术渊源 348
二 构思措意与“体面”“血脉” 353
三 用学、用事、措辞及其他 360
四 体裁、意格、意境、气象、韵度 366
一 《铙歌》《越九歌》的风人之旨 383
第一节 雅乐创作 383
第五章 姜夔的音乐创作 383
二 《越九歌》的音乐特色 390
第二节 琴歌《古怨》 395
一 古琴的特点及在古代音乐中的地位 395
二 琴歌《古怨》的特色 398
三 琴歌《古怨》的意义 405
第三节 俗乐《歌曲》 406
一 歌曲的创作场合和方法 409
二 歌曲的技法特点 415
下编 姜夔在南宋文化中的定位 439
第六章 姜夔在南宋文化中的定位 439
第一节 宋型文化之两分 439
一 以唐观宋——宋型文化可作北、南之分 440
二 南、北宋政治文化的不同 443
第二节 姜夔与道释文化 448
一 佛道文化在南宋的发展 449
二 姜夔与禅 453
三 姜夔与道 459
第七章 江湖文化与姜夔的人格精神 467
第一节 江湖、隐逸与“中隐”——从先秦到北宋 467
第二节 南宋的江湖文化 477
第三节 人在江湖,身能由己 488
第四节 姜夔与晋宋人物及士大夫人格 494
一 姜夔“晋宋人物”辨 494
二 什么才是封建社会后期士大夫的文化人格 501
代结语 姜夔人生矛盾与生活道路的历史启迪 509
参考征引书目 513
后记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