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12
三、新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20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 26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6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27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29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30
五、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特征之一就是随意夸大意志的作用 33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37
一、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37
二、事物相互联系的内容是事物作为系统而存在 38
三、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 40
四、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41
五、对否定唯物辩证法的批判 43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47
一、对立统一规律 47
二、质量互变规律 55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61
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69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各种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69
二、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70
三、认识的辩证运动 71
四、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74
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 77
六、企图歪曲和取消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是极端错误的 79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 83
第六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83
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86
三、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及其伟大意义 88
第七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93
一、提出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依据 93
二、社会存在的内容及其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96
三、社会意识的内容及其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99
第八章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04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04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09
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114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17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 126
第九章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26
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130
三、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 132
第十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39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140
二、个人在历史上起加速和延缓的作用 142
三、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相互关系 146
第十一章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150
一、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前提 151
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155
第十二章 帝国主义论是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基本理论 169
一、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必然发展到垄断 170
二、垄断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和过渡的资本主义 178
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188
第十三章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188
二、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192
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196
第十四章 自觉实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06
一、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206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10
三、必须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 214
第十五章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又一基本特征 219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219
二、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和具体形式 223
三、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227
三、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同样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230
第十六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 233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233
二、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236
三、中国社会主义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241
一、中国对外开放是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协作和交流 249
第十七章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是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协作与交流 249
二、中国对外开放必须贯彻和平共处与平等互利的原则 253
三、中国对外开放坚持“两手抓”的政策 255
四、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57
第十八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261
一、科学社会主义是以“两大发现”为其理论基石的 261
二、历史实践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客观实际和革命实践基础之上的 266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73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73
二、“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278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88
第二十章 无产阶级专政 288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94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99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 303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303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是一场革命 308
三、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313
第二十二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319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31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立足点 326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331
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民主 338
一、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 338
二、从实际出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42
三、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在法制轨道上进行 349
第二十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54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观点 354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356
三、培育“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363
四、在改革开放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66
第二十五章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370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70
二、坚持党的领导,一定要加强党的建设 376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81
结束语 385
后记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