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古音之界域 3
第二节 古音学之起源 9
一、改读 9
(一)取韵 9
(二)协句 10
(三)协韵 10
(四)合韵 11
二、韵缓 11
三、改经 12
四、通转 12
五、叶音 14
六、本音 15
〔附录〕 23
第三节 研究古音之资料与方法 23
(一)韵部 24
一、古代韵文 24
(二)声母 25
(三)声调 25
二、说文谐声 27
(一)韵部 27
〔附录〕先师林景伊先生广韵谐声偏旁归类习作范例 28
(二)声母 32
(二)声母 34
(三)声调 34
三、经籍异文 34
(一)韵部 34
(三)声调 34
四、说文重文 35
(一)韵部 35
(二)声母 35
(三)声调 35
五、古籍音读 35
(一)韵部 36
六、音训释音 36
(一)韵部 36
(二)声母 36
(三)声调 36
(二)声母 37
(三)声调 37
七、古今方言 37
(一)韵部 37
(二)声母 38
(三)声调 38
八、韵书系统 38
(一)韵部 38
1.离析韵书以求古韵之分合 38
2.古代韵语与韵书对照归纳 38
3.古今兼顾与声韵合证 39
(二)声母 39
1.不同韵书切语比较 39
2.同一韵书切语比较 40
1.不同韵书相互比较 40
2.同一韵书纽韵交比 40
(三)声调 40
九、译语对音 41
(一)韵母 41
(二)声母 46
十、同语族语 46
(一)韵母 46
(二)声母 46
(三)声调 47
第二章 古韵研究 51
第一节 郑庠之古韵研究 53
一、郑氏古韵六部 54
二、郑氏归部方法 54
一、顾氏之古音学著作 56
第二节 顾炎武之古韵研究 56
三、郑氏分部优劣 56
(一)优点 56
(二)缺点 56
(一)《音论》 57
(二)《诗本音》 58
(三)《易音》 58
(四)《唐韵正》 59
二、顾氏古韵十部 60
(一)东冬钟江第一 60
(五)《古音表》 60
(二)支脂之微齐佳皆灰咍第二 61
(三)鱼虞模侯第三 61
(四)真谆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第四 61
(五)萧宵肴豪幽第五 62
(六)歌戈麻第六 62
(七)阳唐第七 62
(八)耕清青第八 62
(一)东、阳、耕、蒸分为四部 63
三、顾氏古韵分部之创见 63
(九)蒸登第九 63
(十)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第十 63
(二)鱼、歌分部 64
四、顾氏离析唐韵以求古韵之分合 66
(一)齐一变至於鲁 67
(二)鲁一变至於道 68
五、顾氏变易《唐韵》入声之分配 69
第三节 江永之古韵研究 70
一、江氏古韵分部之创见 70
(一)真、元分部 71
(二)侵、谈分部 73
(三)尤部独立 74
二、江氏入声八部 83
(一)第一部 83
(三)第三部 84
(二)第二部 84
(四)第四部 85
(五)第五部 85
(六)第六部 86
(七)第七部 86
(八)第八部 87
三、江氏数韵同一入说 87
第四节 段玉裁之古韵研究 90
一、段氏古韵分部之创见 91
(一)支、脂、之分为三部 91
(二)真、谆分部 93
(三)侯部独立 95
二、段氏之古本音古合韵说 98
(一)第一部:之、咍、职、德 98
(六)第三部:尤、幽、屋、沃、烛、觉 99
(五)第十三部:谆、文、欣、魂、痕 99
(四)第十二部:真、臻、先、质、栉、屑 99
(三)第十六部:支、佳、陌、麦、昔、锡 99
(二)第十五部:脂、微、齐、皆、灰、祭、泰、夬、废、术、物、迄、没、月、曷、末、黠、辖、薛 99
(七)第四部:侯 100
三、段氏古韵十七部之次第 102
四、段氏以谐声系统分部 103
第五节 孔广森之古韵研究 104
一、孔氏古韵分部之创见 104
(一)冬部独立 104
(二)合部独立 107
(三)侯、幽分配入声 108
二、孔氏阴阳对转说 108
三、孔氏之通韵说 110
第六节 王念孙之古韵研究 115
一、王氏古韵二十一部 115
(一)缉、盍分为二部 118
二、王氏古韵分部之创见 118
(二)至部独立 120
(三)祭部独立 121
(四)侯部有入 124
三、王氏之合韵说 125
第七节 江有诰之古韵研究 127
一、江氏之《音学十书》 127
二、江氏古韵分部之创见 128
(一)祭部独立 129
(二)缉部、叶部独立成部 132
三、江氏二十一部之次第 134
四、江氏之通韵、合韵与借韵说 135
(一)通韵谱 135
(二)合韵谱 135
(三)借韵谱 136
五、王、江分部创见之异同 137
一、章氏之古韵分部 138
第八节 章炳麟之古韵研究 138
二、章氏辨析阳声之类别及对入声之意见 140
三、章氏之〈成均图〉及其对转旁转之说 142
第九节 王力之古韵研究 152
一、王力之古音学著作 152
二、王力古韵分部之创见 153
(一)脂、微分部的缘起 153
(二)脂、微分部的标准 154
(三)脂、微分部的证据 154
1.段氏表已显示「脂」「微」分部者 155
2.「转韵」与「不入韵」 155
3.确宜认为「脂」「微」合韵者 156
(四)脂、微分部的解释 157
(五)考古派古韵分部之源流 168
第十节 戴震之古韵研究 170
一、戴氏之古韵学著作 170
二、戴氏古韵九类二十五部 171
三、戴氏古韵分部之创见 174
(一)入声九部独立成部 174
(二)祭部独立及脂、微诸韵入声之分配 179
四、戴氏之论阴阳入三分 186
五、正转与旁转 188
第十一节 姚文田之古韵研究 190
一、姚文田之古韵分部 190
二、姚氏论合韵 194
第十二节 刘逢禄之古韵研究 195
一、刘氏之古韵分部 195
二、刘氏入声韵部之分配 197
三、刘氏之言合韵 197
(一)同入通合 197
(二)入声部相近合韵 198
(三)双声合韵 198
(四)转注为韵 199
四、刘氏二十六部之先後次第 200
第十三节 黄侃之古韵研究 202
一、黄侃之古韵二十八部 202
二、黄君之古本韵今变韵说 205
三、黄君古韵二十八部驳难辨 215
四、黄侃论谈、添、盍、怗分四部说 232
五、黄氏古韵三十部与《广韵》各韵之对应分合 240
〔附录〕陈新雄〈论谈、添、盍、怗分四部说〉 243
第十四节 古韵分部之结束 261
一、黄永镇对黄氏古韵分部之修正 261
二、钱玄同古韵二十八部 262
三、王力古韵二十九部 266
四、曾运乾三十摄 291
五、罗常培、周祖谟之三十一部 301
第十五节 古韵总论 303
一、今定古韵为三十二部之理由 303
二、古韵三十二部之证明 310
三、古韵三十二部之谐声表 343
四、古韵三十二部音读之拟测 369
(一)开合问题 370
(二)介音问题 372
(三)弇侈问题 377
(四)方言问题 381
(五)韵尾问题 383
五、古音三十二部之对转与旁转 435
(一)对转 436
(二)旁转 452
1.阴声诸部之旁转 452
2.入声诸部之旁转 459
3.阳声诸部之旁转 467
(三)旁对转 474
六、古韵三十二部之演变 474
第三章 古声研究 527
一、钱氏以前之声类异同说 529
第一节 钱大昕之古声研究 529
二、钱氏古无轻唇音说 531
三、钱氏舌音类隔不可信说 539
四、钱氏古人多舌音後世多变齿音说 544
第二节 章炳麟之古声说 545
一、章氏娘日归泥说 545
二、章氏古双声说 548
第三节 黄侃之古声说 551
一、黄侃考定古声十九纽 551
二、黄氏古声十九纽之证明 560
三、黄氏言古音同类互变 563
四、黄氏言古音同位相变 564
第四节 曾运乾之古声说 566
一、证喻母三等字古隶牙声匣母 566
二、证喻母四等字古隶舌声定母 572
(二)于类 581
(一)户类 581
第五节 钱玄同之古声说 585
第六节 陈新雄之古声说 601
一、唇音帮p-~并?-的对比 617
二、舌音端t-~定?-的对比 617
三、齿音精ts-~从?-的对比 617
(一)牙音全清见k-~全浊?-的对比 618
(二)牙音全清见k-~全浊群?-的对比 619
第七节 古声母总论 634
一、唇音 635
二、齿音 637
三、舌音 644
四、牙音 652
五、喉音 657
六、带l-之复声母问题 657
七、带h-之复声母问题 669
八、带s-之复声母问题 671
九、上古声母总结 674
(一)单声母系统 674
(二)复声母系统 675
第四章 古声调说 679
第一节 陈第之古声调说 681
第二节 顾炎武之古声调说 683
第三节 江永之古声调说 686
第四节 段玉裁之古声调说 687
第五节 孔广森之古声调说 693
第六节 江有诰之古声调说 700
第七节 王念孙之古声调说 705
第八节 刘逢禄之古声调说 706
第九节 夏燮之古声调说 708
第十节 章炳麟、黄侃之古声调说 741
第十一节 王国维之古声调说 746
第十二节 古声调总论 750
参考书目 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