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代中的传统:“中国哲学”与“哲学在中国” 1
第一篇 文化观 3
第1章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与其文化多元主义 3
一、欧化与世界化 3
二、科学与民主 10
三、面目与路向 13
四、三种路向说 16
五、社会主义 20
六、世界语境 24
七、全盘承受与根本改过 29
八、文化多元主义 33
九、进步与保守 36
第2章 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与马克斯·韦伯的中国文化观 41
一、中国文化的特征 42
二、伦理本位与集团本位 45
三、职业分途与阶级对立 51
四、社会进步与资本主义 53
五、理性与文化的早熟 56
六、韦伯的中国文化观 59
七、梁漱溟与韦伯中国文化观之比较 64
八、余论:民族品性与生活取向 66
第3章 冯友兰的《新事论》及其文化观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70
一、文化与哲学 70
二、从东西到古今 74
三、类型与个体 81
四、现代化与民族化 90
五、文化论说的“体”与“用” 100
第4章 “新理学”的现代化论与现代性思维的反思 108
一、工业化与近代性 108
二、作为共相的现代性 111
三、实存观照下的个体性与纵贯分析下的道德性 114
四、现代性与合理性的检讨 118
五、小结 123
第二篇 形上学 129
第5章 熊十力《体用论》的宇宙论 129
一、出入空有 130
二、体用皆实 132
三、即体即用 即用即体 136
四、性与德 143
第6章 马一浮哲学的理气体用论 149
一、从体起用 150
二、摄用归体 153
三、全体是用 全用是体 156
第7章 冯友兰“新理学”哲学要论 164
一、形上学 165
二、文化观 169
三、境界说 174
一、实与真 178
第8章 冯友兰《新理学》形上学之检讨 178
二、有与是 180
三、理与性 182
四、气与“气” 187
五、体与用 189
第三篇 心物论 195
第9章 熊十力《明心篇》的明心论 195
一、习染论 196
二、本心论 203
三、智识论 209
一、心外无物 221
第10章 马一浮哲学的心物论 221
二、万法唯心 229
三、离心无境 235
四、即内在即超越 239
第11章 梁漱溟《人心与人生》的人心论 245
一、“心理”与“伦理” 247
二、“本能”与“理智” 249
三、“能静”与“自觉” 255
四、“理性”与“无私的感情” 259
五、“生命本性”与“宇宙生命” 263
六、“人性善”与“人性清明” 269
第12章 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 276
一、宗教经验 277
二、万物一体 280
三、直觉与不可知 283
四、天地境界 287
五、负的方法 291
第四篇 哲学史 299
第13章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贡献 299
一、典范 299
二、大哲学史 304
三、小史 307
四、新编 309
一、人生术 315
第14章 冯友兰论中国哲学中的情感问题 315
二、动静合一 319
三、应付感情的方法 323
四、调情理 325
五、有情与无情 329
第15章《中国哲学史新编》与冯友兰的终极关怀 332
一、特识 332
二、可怪之论 334
三、道学气象 339
四、终极关怀 341
附录 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的挑战 350
后序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