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卷 1
一、历史背景 1
(1)时代 1
奴隶制 1
封建制 1
井田 1
前言页 1
狭田 2
春秋 2
古代战争 2
战争方式 2
齐国 3
吴国 3
周朝 3
楚国 4
越国 4
晋国 4
阖闾 5
伍员 5
吕尚 5
伊挚 6
曹刿 6
专诸 6
(2)家族 6
家世 6
陈完 6
孙武 7
田书 7
孙凭 7
孙武生平 8
孙膑 8
(3)故里 8
乐安 8
惠民说 8
博兴说 9
广饶说 9
故里与采邑 9
十三篇 10
(5)版本 10
“奠基”论 10
“自著”论 10
“伪托”论 10
(4)成书年代 10
汉简本 11
曹注本 11
武经七书 11
十一家注孙子 11
十家注 11
十一家注者 12
吴问 12
(6)简历 12
吴宫斩姬 12
齐孙子 13
北威齐晋 13
吴孙子 13
破楚入郢 13
豫章之战 13
疲楚 13
(7)评价其人 14
大军事家 14
军事理论家 14
军事活动家 14
进步的政治家 15
军事哲学奠基者 15
文章大家 15
百科全书式人物 15
兵经 16
(8)评价其书 16
谋略学鼻祖 16
兵圣 16
军事学奠基作 17
诸子评 17
孙膑评 17
尉缭评 17
曹操评 17
诸葛亮评 18
李世民评 18
李筌评 18
许洞评 18
岳飞评 18
毛泽东评 19
孙中山评 19
石达开评 19
曾国藩评 19
戚继光评 19
茅元仪评 19
李自成评 19
刘伯承评 20
郭化若评 20
日本学者评 20
法国学者评 21
英国学者评 21
美国学者评 21
前苏联学者评 21
德国学者评 22
第一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 22
第二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 22
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 22
在日本 23
在法国 23
孙子塑像落成 23
在韩鲜 23
(9)国外流传 23
在英国 24
在美国 24
在俄国 24
(10)其它领域应用 24
经营管理界 24
竞技界 25
医学界 25
社会生活 25
公关领域 25
孙子热 25
英文 26
日文 26
孙子核战略 26
译文 26
(11)译文 26
俄文 27
德文 27
法文 27
西班牙文 27
(12)古文今译 27
《孙子译注》 郭化若 27
《孙子兵法浅说·今译》 吴如嵩 28
《孙子校释·今译》 吴九龙 28
《白话孙子兵法读本》 刘伶 28
标题之始 29
结构图式 29
布局谋篇 29
章法 29
二、篇章结构 29
标题类型 30
开头 30
结尾 30
论证艺术 30
三、语言 31
(1)语法修辞 31
句式 31
骈散错落 31
长短相间 31
单句 31
复句 31
反义对比 32
同义相配 32
特殊句式 32
遣词艺术 32
近义精选 32
新颖奇特 33
灵活多变 33
修辞律 33
巧喻生辉 33
渲染夸张 33
反复强调 34
联珠紧扣 34
问答辞式 34
妙用对偶 34
对照陈辞 34
排比雄浑 34
韵律 35
文学价值 35
思维艺术 35
四、军事术语 36
《孙子兵法》军事术语 36
一、计篇 36
二、作战篇 38
三、谋攻篇 40
四、形篇 42
五、势篇 45
六、虚实篇 47
七、军争篇 50
八、九变篇 52
九、行军篇 54
十、地形篇 59
十一、九地篇 61
十二、火攻篇 67
十三、用间篇 69
五、百词多义例析 72
1.说明 72
2.音序表 72
3.百词多义例析 73
六、成语、名言警句例析 119
成语例析 119
四言成语 119
多言成语 121
名言警句例析 124
叙述式 124
描写式 124
判断式 124
七、句法例析 131
名词作状语 131
词类活用 132
使动、意动、特动用法 133
宾语前置 136
状语后置 136
被动句式 137
判断句式 138
分数表示法 138
《计篇》图示 139
八、《孙子兵法》章法图示 139
《作战篇》图示 140
《谋攻篇》图示 141
《形篇》图示 142
《势篇》图示 143
《虚实篇》图示 144
《军争篇》图示 145
《九变篇》图示 146
《行军篇》图示 147
《地形篇》图示 148
《九地篇》图示 149
《火攻篇》图示 150
《用间篇》图示 151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152
一、安国全军的利动论 152
应用卷 152
以利动 154
因利而制权 156
军争为利 157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159
二、“兵者,国之大事”论 163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163
智者之虑,杂于利害 166
自保而全胜 169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171
以虞待不虞者胜 172
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174
乱军引胜 176
未战而庙算 178
三、五事七计的决策论 178
动而胜人,先知也 180
立于不败之地 182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183
战者,以道为首 185
得道者胜 187
上下同欲者胜 188
将者,国之辅也 190
将能者胜 191
法令行者胜 193
训练有素者胜 194
兵众强者胜 196
得天时地利者胜 198
修道而保法 200
不战而屈人之兵 202
四、不战而胜的谋交论 202
伐交 203
伐交术 205
威加于敌 207
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 209
五、必取于人的四知论 211
先知者,必取于人 211
处军、相敌 213
料敌制胜 215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17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220
相敌三十二法 222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225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227
鸟集者,虚也 228
六、合文齐武的治军论 230
文武并举 230
兵非多益 232
视卒如爱子 235
取敌之利者,货也 237
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 239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241
卒善而养之 242
七、五德兼备的将帅论 245
五德兼备 245
将者,以智为首 246
赏罚有信 248
仁者爱人 250
勇武陵怯 252
纪律严明 254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255
与众相得 257
途有所不由 259
军有所不击 261
城有所不攻 262
君命有所不受 263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265
八、兵情主速的贵胜论 267
兵贵胜,不贵久 267
兵贵神速 268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270
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271
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272
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273
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274
九、因粮于敌的补给论 276
因粮于敌 276
智将务食于敌 278
兵众孰强 279
役不再籍,粮不三载 281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 282
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283
军无辎重则亡 283
无委积则亡 284
兵者,诡道也 286
十、诡道论 286
兵以诈立 289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291
能而示之不能 292
用而示之不用 295
利而诱之 296
半进半退者,诱也 298
乱而取之 300
实而备之 302
强而避之 303
怒而挠之 305
卑而骄之 306
佚而劳之 307
亲而离之 308
形之,敌必从之 310
予之,敌必取之 311
形而动敌 314
安能动之 315
十一、致人论 317
择人而任势 317
致人而不致于人 318
半济而击 321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322
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324
劲者先,罢者后 325
先胜而后求战 326
先为不可胜 328
不可胜在己 330
胜于易胜者也 332
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334
胜兵若以镒称铢 335
若决积于千仞之溪 337
败兵若以铢称镒 338
势险节短 338
识众寡之用 340
我专而敌分 342
并敌一向 344
十二、以正交合的常法论 345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345
敌则能分之 346
少则能守之 348
不若则能避之 349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351
善用兵者,避如率然 352
静以幽,正以治 353
易其居,迂其途 354
登高而去其梯 355
画地而守之 357
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史 358
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359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 360
佯北勿从 362
锐卒勿攻 363
饵兵勿食 364
归师勿遏 365
围师必阙 367
穷寇勿迫 368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370
十三、以奇制胜的变法论 370
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371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372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373
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374
以正合,以奇胜 375
奇正相生 377
斗乱而不可乱 379
形园而不可败 380
乱生于治 381
怯生于勇 382
弱生于强 384
攻而必取 385
守而必固 386
进而不可御 387
攻其所必救 388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389
避实而击虚 391
以迂为直 392
以患为利 393
后人发,先人至 395
乘人之所不及 397
投之于险 398
治众如治寡 400
斗众如斗寡 401
毕受敌而无败 402
践墨随敌 403
通九变之利 405
战胜不复 407
动而不迷 409
应形于无穷 411
形人而我无形 413
因敌而制胜 415
十四、杀敌以怒的夺心论 418
杀敌以怒 418
三军可夺气 419
将军可夺心 420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421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 422
以逸待劳 423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424
齐勇若一 425
间事兵之要 428
十五、军之所恃的用间论 428
五间之事,主必知之 428
无所不用其间 430
上智为间 432
非圣智不能用间 433
非仁义不能使间 434
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435
三军之事,莫亲于间 436
事莫密于间 437
赏莫厚于间 438
乡间 439
内间 441
反间 442
死间 443
生间 444
十六、兵之助也的地利论 446
地形兵之助 446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448
兵之利,地之助 450
地之六道,不可不察 451
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 453
九地之法(道) 454
屈伸之利,人情之理 456
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457
投之亡地然后存 459
以水佐攻者强 461
圮地无舍 462
衢地合交 464
绝地无留 466
围地则谋 467
死地则战 469
养生而处实 471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472
不知圮地之形者不能行军 473
十七、兵之辅也的天时论 476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476
天地孰得 479
以火佐攻者明 481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483
火发其兵静勿攻 484
五火之变 486
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487
二、《作战篇》 490
附:孙子兵法原文 490
一、《计篇》 490
三、《谋攻篇》 491
四、《形篇》 491
五、《势篇》 492
六、《虚实篇》 492
七、《军争篇》 493
八、《九变篇》 493
九、《行军篇》 494
十、《地形篇》 494
十一、《九地篇》 495
十二、《火攻篇》 496
十三、《用间篇》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