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由中到西的思想变迁 1
目录 1
龚自珍与经世致用学风的勃兴 47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化容量 47
洋务思潮对“师夷制夷”方略的回应 47
“君民共主”:制度层西化的最初设计 47
宪政文化范式的培育 47
□第二章航程的开启 47
民族觉醒与专制主义的批判 83
议院、民权的价值和功用 83
在“民本”与民主之间 83
“人”与“民”:中西宪政观的不同视点 83
□第三章理想与现实之间 83
是堕落还是执着? 127
□第四章寻求综合 127
康有为的“平等乌托邦” 127
《大同书》:道德救赎与宪政理念的冲突 127
儒学传统的“西化诠释” 127
梁启超的群概念的价值指向 175
“新民”不是宪政里的“公民” 175
自由、权利中的达尔文主义 175
从“个人”回到“国家” 175
法治思考的得失 175
□第五章以自由为体 175
进化论中的自由发现 219
自由与力本论 219
“国群自由”与“小己自由”:两个无法协调的概念严复的范式:“以富强为体,以自由宪政为用”□第六章初步试验 219
□第七章革命选择 259
“立宪”需不需要“预备”? 259
营造宪政的社会氛围 259
国势交逼与清廷自救 259
“预备立宪”的两难境地 259
论战:是民主形式的论辩还是富强之路的 301
争吵? 301
共和革命中的隐患 30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个用心很苦的文件□第八章探索中的方案 301
为民族复兴寻找近路:孙中山的共和制方案 353
疏离西方民主 353
合群取代自由:无法排遣的民族主义情结 353
“五权宪法”的混乱与矛盾 353
□第九章宪殇 353
军阀政治的社会文 385
化根源与忠诚纽带 385
□第十章伦理革命 385
军阀政治权力控制的非制度性 385
刺刀下的宪政救助方案 385
五四的反传统与传统的转化 431
发现“青年”的符号意义 431
民主的工具性质 431
新文化中的民族主义潜流 431
□第十一章惟民主义的情结 431
重新体认 467
□第十二章苦味烈的药方 467
民主:服从民族主义的个人主义 467
从否定走向肯定:资产阶级宪政民主的 467
民族的最高关切:陈独秀的工具宪政观 467
胡适的“造因工程” 521
洞见宪政的内核 521
中国式的个人主义 521
自由主义与宪政价值 521
□第十三章宪政之累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