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介绍 1
1.1 决策的准备工作 1
1.2 两年之久的方案竞争 3
1.3 新规范 4
1.4 争论焦点 4
1.5 参考资料 5
第2章 IPv6的设计 6
2.1 IPv6报头格式 6
2.1.1 新旧版本报头的比较 7
2.1.2 简化 7
2.1.3 修订传统参数 8
2.1.4 新增的字段 9
2.2 从选项到扩展报头 10
2.2.1 菊链式报头 10
2.2.2 路由选择报头 12
2.2.3 分段报头 13
2.2.4 目的站点选项报头 14
2.2.5 跳到跳选项报头 16
2.2.6 扩展报头的顺序 17
2.3 ICMP的演变 18
2.3.1 差错报文 19
2.4.1 上层校验和 21
2.3.2 IPv6 Ping 21
2.4 对协议上层的影响 21
2.4.2 IPv6的域名服务 23
2.4.3 编程接口 23
2.5 争论焦点 25
2.5.1 有必要超过255跳吗 25
2.5.2 目的地址的位置对吗 26
2.5.3 数据包的大小要大于64K字节吗 27
2.5.4 没有校验和能行吗 27
2.5.5 路由选择报头的结构应该是什么 28
2.5.6 DNS的表示法应该要更加灵活吗 28
2.6 参考资料 30
第3章 路由选择和编址 31
3.1 地址结构 31
3.1.1 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 31
3.1.2 初始分配方案 33
3.1.3 可聚集的全局单播地址 34
3.1.4 特殊地址的格式 36
3.1.5 测试地址 38
3.2 多播和联播 38
3.2.1 多播地址的结构 38
3.2.2 组标识符的结构 40
3.2.3 组管理 44
3.2.4 多播路由选择 45
3.2.5 联播 45
3.3 域间路由选择 46
3.3.1 从CIDR到提供者 47
3.3.2 从BGP-4到IDRP 48
3.3.3 选择提供者 50
3.4 域内路由选择 51
3.4.1 OSPF的更新 51
3.4.2 RIP的更新 52
3.5 争论焦点 53
3.4.3 其他协议 53
3.5.1 地址的长度 54
3.5.2 提供者和垄断者 55
3.5.3 流和服务 56
3.5.4 可变格式和重编号 57
3.5.5 从8+8到GSE 57
3.5.6 终点标识符和TCPng 60
3.6 参考资料 61
第4章 即插即用 63
4.1 自动配置 63
4.1.1 链路局部地址 64
4.1.2 无状态自动配置 64
4.1.3 侦测地址重复 66
4.1.4 有状态配置 67
4.1.5 地址的生命期 68
4.1.6 动态主机配置 68
4.1.7 域名服务器的更新 73
4.2 地址解析 73
4.2.1 基本算法 74
4.2.2 重定向 76
4.2.3 非连接网络情况 78
4.2.4 从路由器获取信息 78
4.2.5 黑洞侦测 79
4.2.7 防止链路以外报文 80
4.2.6 随机延迟 80
4.2.8 控制路由器公告报文 81
4.3 高级特色 82
4.3.1 串行链路 82
4.3.2 非广播多路访问 82
4.3.3 联播服务器 83
4.3.4 代理服务器 83
4.3.5 多穴主机 84
4.3.6 更换接口板 85
4.3.7 IPv6中移动节点的处理 85
4.4.1 通过以太网运行IPv6 86
4.4 到特定链路技术的映射 86
4.4.2 通过FDDI运行IPv6 87
4.4.3 通过令牌环运行IPv6 88
4.4.4 通过PPP运行IPv6 90
4.4.5 通过ATM运行IPv6 91
4.5 争论焦点 93
4.5.1 为什么不只用ARP 94
4.5.2 广播,还是多播 94
4.5.3 要支持移动吗 95
4.5.4 路由器配置 95
4.5.5 设置跳数极限 96
4.6 参考资料 97
第5章 引入安全机制 98
5.1 加密和认证 98
5.1.1 安全关联 98
5.1.2 认证报头 99
5.1.3 计算认证数据 100
5.1.4 加密的安全有效负载 101
5.1.5 认证和保密 103
5.2 密钥的分发 103
5.2.1 Photuris 103
5.2.2 SKIP 105
5.2.3 ISAKMP-OAKLEY 106
5.2.4 手工密钥分发 108
5.2.5 多播组的密钥分发 108
5.3 安全机制的应用 109
5.3.1 管道和防火墙 109
5.3.2 移动主机 109
5.3.3 安全主机 110
5.3.4 邻机发现 110
5.4 争论焦点 111
5.4.1 是否应该管制加密 111
5.3.5 路由选择协议 111
5.4.2 所选算法是否正确 112
5.4.3 在网络层合适吗 113
5.4.4 是否需要额外的保护 114
5.5 参考资料 114
第6章 实时支持和流 116
6.1 一个难以理解的规范 116
6.1.1 定义流标签和优先级 116
6.1.2 流和策略路由 116
6.1.3 流不是虚电路 117
6.2 支持预留 117
6.2.2 使用RSVP和流 118
6.2.1 特殊服务 118
6.2.3 使用跳到跳选项 119
6.3 分层编码和优先级 119
6.3.1 分层传输 120
6.3.2 在大型多播组中不使用优先级 121
6.3.3 源相对优先级会加重阻塞 122
6.3.4 自适应程序 123
6.3.5 管制网络用法 123
6.3.6 修改优先级字段 124
6.4 争论焦点 125
6.4.1 是否使用流标签 126
6.4.2 是否预留 127
6.4.3 ATM怎么样 127
6.5 参考资料 129
第7章 向IPv6过渡 131
7.1 双栈策略 131
7.1.1 支持两个Ip层 131
7.1.2 域名服务器和IP地址的决定 132
7.1.3 过渡的关键 132
7.2 建设6-Bone 133
7.2.1 选择MTU 134
7.2.3 隧道中的存活时间 135
7.2.2 隧道和路由选择协议 135
7.2.4 控制隧道共享 136
7.2.5 隧道的挖掘和关闭 136
7.3 连接终端用户工作站 137
7.3.1 访问IPv6因特网 137
7.3.2 访问孤立主机 138
7.3.3 选择适合自动隧道的MTU和TTL值 139
7.3.4 配置和决定 140
7.4 早期发展 141
7.4.1 6Bone的发展阶段 141
7.4.2 加入6Bone 142
7.5.1 有必要实行过渡吗 144
7.4.3 6Bone地址 144
7.5 争论焦点 144
7.5.2 隧道的安全风险 146
7.5.3 取代IPv4之后 147
7.6 参考资料 147
第8章 临时结论 149
8.1 最佳方案 149
8.2 最佳时机 150
8.3 里程碑 151
8.4 未来展望 152
术语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