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前言 1
导读 1
第一章 奋力求知的青少年时代 7
惊人的巧合 9
传奇的家族 10
意外的转折 11
贵族学校的熏陶 12
广泛的涉猎与大师的教诲 13
毕业之旅的际遇 18
第二章“不允许再版”的新秀之作 22
直到感情对立的“方法论的论战” 24
“一切不得要领” 30
经济学的本质和精髓是什么? 32
“没有达到自己的平衡?” 37
早期方法论的总结 38
经济学如何对待数学? 41
第三章 不朽的经济发展理论 43
为何研究经济发展? 46
从旧有均衡导向新均衡的“轨道变更” 47
从循环流转到经济发展 49
发展的基础:企业家和创新理论 53
“发展三重奏”之第三奏:信用创造 59
为什么存在利润? 64
利息论的六道命题 67
经济发展理论的学术贡献与影响 72
第四章 痛苦的政治和实业经历 84
初入政坛 86
社会化委员会里的八面玲珑 93
短暂的财政部部长生涯 96
惨遭失败的实业 101
第五章 重返学术界 105
任职波恩大学 106
短暂但刻骨铭心的婚姻 108
“离波恩越远越好” 110
广义经济学的提出 112
一个未完成的计划 118
第六章 卓尔不群的经济社会学 120
早期的猎涉 122
与社会学巨匠韦伯的微妙关系 123
财政社会学的新领域 125
帝国主义社会学 129
社会阶级意味着什么? 134
第七章 先抑后扬的哈佛生活 144
与过去决裂 145
从热烈到冷落 147
短暂的第三段感情生活 151
哈佛的失意 153
第八章 集大成的经济周期理论 157
周期理论提出的背景 158
完美无缺的周期模式 161
分析周期问题的起点 162
周期的实际运动过程 165
对周期理论的评价 178
第九章 别具一格的政治社会学 185
资本主义的不稳定性 186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的关键问题 188
经济发展的前景与阶段论 213
体制分析的观点 215
第十章 博大精深的经济分析史 223
“专家才能评价的杰作” 224
不断推进的研究计划 228
《经济分析史》的全景与成就 232
《经济分析史》的特点 247
对经济史学的影响 251
第十一章 最后的岁月与学术评价 260
失去平衡的晚年生活 261
理论体系的初步评价 264
理论体系的纯粹性 270
为什么不存在“熊彼特主义”? 272
企业家理论的新发展 273
“新熊彼特主义” 277
熊彼特的政治哲学 280
熊彼特的方法论总揽 284
关于经济社会学 287
附录1:熊彼特年谱 292
附录2:熊彼特主要著作目录 397
附录3:主要参考文献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