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财务和财务管理 1
1.1.1 财务的本质 1
1.1.2 财务行为、财务管理与财务决策 2
1.2 财务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 3
1.2.1 系统和系统论 4
1.2.2 财务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5
1.2.3 财务管理系统 10
1.3 寓于财务系统的平衡与不平衡 12
1.3.1 平衡和平衡法 12
1.3.2 财务系统中现金流的平衡与不平衡 13
1.3.3 财务系统中资本和资产的平衡 14
1.3.4 财务系统中收入和费用的平衡与不平衡 15
1.3.5 现金流量恒等式 16
1.4 财务均衡原理 18
1.4.1 均衡与均衡分析 18
1.4.2 财务系统的均衡原理 18
1.4.3 财务均衡方程式 19
1.5 财务决策系统中的权衡 20
1.5.1 权衡:决策之灵魂 20
1.5.2 财务决策系统中的权衡 21
2 投融资行为收益与成本的均衡 23
2.1 投融资行为的对立统一观 23
2.1.1 行为过程的对立统一关系 23
2.1.2 现金流量的对立统一 25
2.2 财务均衡理论的核心:净现值 27
2.2.1 财务活动的NPV 27
2.2.2 NPV是贴现率的函数 28
2.2.3 贴现率的确定 29
2.2.4 NPV在财务估价中的作用 30
2.3 投融资行为收益与成本的均衡 31
2.3.1 同一主体投融资行为的收益(率)与成本(率)之关系 32
2.3.2 同一投融资行为中不同主体的收益(率)与成本(率)之关系 33
2.4 财务估价运用的数学方法:内插法 34
2.4.1 问题的提出 34
2.4.2 内插法的基本原理 35
2.4.3 误差大小的控制与误差方向的判别 36
2.4.4 内插法的运用 37
3 价值均衡:资本预算决策方法的统一阐释 41
3.1 NPV法在资本预算决策中的核心地位 41
3.1.1 获利能力指数:NPV的运算升级 42
3.1.2 内含报酬率:贴现率方程的根 42
3.1.3 贴现投资回收期:时间方程的根 42
3.1.4 修正内含报酬率:现值和终值的均衡点 43
3.2 评价指标的比较与选择 44
3.2.1 净现值和获利能力指数的关系 44
3.2.2 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的关系 45
3.2.3 对评价指标的评价和选择 47
3.3 对内含报酬率和修正内含报酬率的进一步讨论 49
3.4 投资决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50
3.5 资本预算决策中的临界分析 52
3.5.1 临界分析的意义 52
3.5.2 临界分析的基本假设 53
3.5.3 不考虑所得税因素的临界分析 53
3.5.4 考虑所得税因素的临界分析 58
3.5.5 关于财务临界点的临界分析 61
3.6 资产租赁与购买的决策 62
3.6.1 问题的提出 62
3.6.2 租赁的会计政策 63
3.6.3 决策相关的基本假设 65
3.6.4 终值法下租赁—购买决策分析 66
3.6.5 现值法下租赁—购买决策分析 67
3.7 发新债赎旧债中净现值的运用 68
4 资产估价:收益与成本均衡的结果 71
4.1 从收益现值法说起 71
4.1.1 收益现值法的基本原理 71
4.1.2 收益现值法的应用:一只母鸡值多少钱 72
4.1.3 收益现值法的另类解释 74
4.1.4 财务估价的统一模型 75
4.2 股票估价的现值模型 76
4.2.1 应用于证券估价的现值模型 76
4.2.2 股票估价现值模型的细分 78
4.2.3 对现值模型的质疑 80
4.3 对股票估价市盈率模型的评价 81
4.3.1 市盈率模型 81
4.3.2 对市盈率模型的质疑 82
4.4 企业价值观念 85
4.4.1 企业整体价值观念 85
4.4.2 正确认识企业的账面价值 86
4.4.3 对企业价值概念的细分 87
4.5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90
4.5.1 贴现现金流量法 90
4.5.2 经济利润法 91
4.5.3 相对价值法 92
4.5.4 期权估价法 94
5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的权衡 99
5.1 资本结构的细分 99
5.1.1 不同口径的资本 99
5.1.2 资本结构的细分 100
5.2 树立正确的资本成本观念 101
5.2.1 资本成本的广泛性 101
5.2.2 权益资本的资本成本真的很高吗 102
5.2.3 资本成本是一成不变的吗 104
5.3 计量资本成本的现值均衡法 104
5.3.1 资本成本传统计量方法的缺陷 104
5.3.2 现值均衡法的基本原理 105
5.3.3 现值均衡法的运用 107
5.3.4 对方法的评价 109
5.4 有效利率:借贷方价值均衡的调节器 110
5.4.1 设定利率和有效利率 110
5.4.2 有效利率的计量 111
5.4.3 无设定利率融资项目的有效利率 115
5.5 EBIT:债权人、政府和股东的利益权衡 116
5.6 EPS—EBIT的平衡:每股盈余无差别点 117
5.6.1 EPS:经营效益、税收政策和资本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117
5.6.2 每股盈余无差别点 119
5.7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的权衡和均衡 121
5.7.1 资本成本的绝对均衡:营业收益理论 121
5.7.2 资本成本的相对均衡:折衷理论 122
5.7.3 权衡理论:税收庇护利益与财务危机成本的权衡 123
5.8 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组合的平衡 125
5.8.1 杠杆原理 125
5.8.2 经营杠杆:业务量和息税前利润变动的均衡器 126
5.8.3 财务杠杆:EPS和EBIT变动的均衡器 127
5.8.4 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平衡 128
5.9 资本经营的杠杆效应 130
5.9.1 资本经营概述 130
5.9.2 资本权益杠杆效应 131
5.9.3 资本控股杠杆效应 131
5.9.4 资本总杠杆效应 132
6 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133
6.1 正确认识风险 133
6.1.1 风险的含义 133
6.1.2 风险与不确定性 134
6.1.3 风险与损失 134
6.1.4 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135
6.1.5 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136
6.1.6 树立风险意识 137
6.2 对“高风险高收益”的正确理解 137
6.2.1 “高风险高收益”的真正内涵 137
6.2.2 风险与收益的失衡:股票还是彩票 138
6.3 衡量风险的统计方法 140
6.3.1 计量风险的一般方法:运用标准离差率 140
6.3.2 计量系统风险:运用β系数 142
6.4 财务风险的计量:离差比系数 145
6.4.1 离差比系数 145
6.4.2 离差比系数与财务杠杆度的关系 148
6.4.3 免所得税状态下的几个结论 149
6.4.4 所得税对离差比系数的影响 150
6.5 定量描述:收益与风险的关系 152
6.5.1 运用标准离差率 153
6.5.2 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54
6.6 资产组合的风险和收益 157
6.6.1 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和标准差 157
6.6.2 投资组合的β系数 161
6.7 资产资本搭配中收益与风险的权衡 162
6.7.1 账面资产的风险性与盈利性 162
6.7.2 资本成本与风险的权衡 165
6.7.3 资产—资本匹配中收益与风险的权衡 167
7 税收链效应与税负均衡 169
7.1 税收链:对税种相互作用的理论阐释 169
7.1.1 税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169
7.1.2 税收链的定义 170
7.1.3 税收链的基本要素 171
7.1.4 税收链的分类 173
7.2 链效应的深入剖析:税收链断裂 174
7.2.1 链效应的进一步剖析 174
7.2.2 税收链断裂 175
7.3 投融资行为的税收链现象分析 177
7.3.1 同一主体投融资行为的税收链现象 177
7.3.2 不同主体同一投融资行为的税收链现象 178
7.4 投融资决策的税负平衡点分析 179
7.4.1 税负均衡点的定义 179
7.4.2 投融资行为的税负均衡点分析 180
7.4.3 投融资行为中税收均衡点的测算 181
7.4.4 税负均衡点分析的几点启示 183
主要参考文献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