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上篇 总论 1
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生药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第二节 生药学的发展简史 2
一、本草沿革 2
二、我国生药科学的发展 3
三、国外生药科学的发展 4
第三节 生药的命名和分类 6
一、生药的命名 6
二、生药的分类 6
第四节 生药的资源 6
一、生物碱类 8
第一节 各类化学成分简介 8
第二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 8
二、甙类 10
三、挥发油类 16
四、树脂类 17
五、鞣质类 17
六、有机酸类 18
七、油脂及蜡类 19
八、蛋白质和酶 19
九、多糖类 19
第二节 植物的亲缘、化学成分与疗效间的关系 19
第三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22
第一节 生药的采收 22
一、生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22
第二节 生药的加工与干燥 23
二、生药采收中应注意的事项 23
一、挑选、洗刷 24
二、切 24
三、蒸、煮、烫、熏 24
四、干燥 24
第三节 生药的贮藏与保管 24
一、生药的防霉 25
二、生药虫害的防治 25
三、生药变色的防止 28
四、生药“泛油”的防止 28
五、有大毒生药的保管 28
第四章 中药的炮制 29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29
第二节 炮制对药材成分的影响 30
第三节 炮制的方法 32
一、净选 32
二、切制 32
三、炮炙 33
第五章 生药的鉴定 38
第一节 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39
第二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 39
第三节 生药的显微鉴定 40
第四节 生药的理化鉴定 40
一、显微化学反应 41
二、微量升华 41
三、荧光分析 41
五、浸出物测定 42
四、层析法 42
六、水分测定 43
七、灰分测定 44
八、杂质检查 44
下篇 总论 46
第一章 根和根茎类生药 46
一、根类生药 46
(一)根类生药的性状 46
(二)根类生药组织构造 46
(三)根类生药的显微观察注意点 47
二、根茎类生药 47
(一)根茎类生药的性状 47
(二)根茎类生药组织构造 47
绵马贯众 48
(三)根茎类生药的显微观察注意点 48
广防己 51
大黄 53
何首乌(附:首乌藤) 57
牛膝(附:川牛膝) 59
太子参 61
威灵仙 62
九节菖蒲 64
附子(附:川乌、草乌) 65
白头翁 68
白芍 70
黄连 72
防己 75
山乌龟 78
延胡索 80
板蓝根(附:大青叶、 82
青黛) 82
地榆 84
山豆根 85
葛根 88
甘草 90
黄芪 93
苦参 95
远志 97
人参 99
三七 102
白芷 104
川芎 107
当归 109
独活 111
羌活 112
前胡 114
防风 118
柴胡 119
北沙参 121
明党参 123
龙胆 124
秦艽 127
萝芙木 129
紫草 131
丹参 133
黄芩 136
山莨菪 138
玄参 140
地黄 141
巴戟天 143
茜草 144
天花粉(附:瓜蒌) 147
桔梗 148
党参 150
木香(附:川木香) 152
白术 155
苍术 157
紫菀 160
三棱 161
泽泻 162
香附 164
天南星 166
半夏 169
百部 171
川贝母 173
浙贝母 177
黄精 178
玉竹 180
麦冬 182
天冬 183
知母 185
山药 186
莪术 188
郁金 189
生姜 193
白及 194
天麻 195
本类其它生药简表 198
狗脊 198
骨碎补 198
虎杖 198
金荞麦 198
商陆 198
银柴胡 198
赤芍 198
马尾连 198
藁本 199
白前 199
了哥王 199
毛冬青 199
白薇 199
徐长卿 199
红大戟 199
胡黄连 199
甘遂 199
两面针 199
常山 199
乌药 199
金果榄 199
八角莲 199
升麻 199
芦根 200
白茅根 200
高良姜 200
姜黄 200
射干 200
穿山龙 200
仙茅 200
百合 200
土茯苓 200
重楼 200
水菖蒲 200
石菖蒲 200
白附子 200
南沙参 200
续断 200
第二章 茎木类生药 201
一、性状 201
二、组织构造 201
三、茎木类生药的显微观察注意点 201
桑寄生 202
檞寄生 202
关木通 203
黄藤 206
苏木 208
鸡血藤 209
降香 211
沉香 212
通草 213
钩藤 214
本类其它生药简表 216
松节(松节油) 216
海风藤 216
七叶莲 216
竹茹 216
第三章 皮类生药 217
一、皮类生药的性状 217
二、皮类生药的组织构造 218
三、皮类生药的显微观察注意点 218
牡丹皮 219
厚朴(附:厚朴花) 221
肉桂(附:桂枝、桂子) 224
杜仲 226
黄柏 228
五加皮 230
秦皮 232
香加皮 233
地骨皮 234
本类其它生药简表 236
合欢皮 236
海桐皮 236
白鲜皮 236
苦楝皮 236
三、叶类生药的显微观察注意点 237
二、叶的内部组织构造 237
一、叶类生药的性状 237
第四章 叶类生药 237
三尖杉 238
侧柏叶(附:柏子仁) 239
桑叶(附:桑白皮、桑枝、桑椹) 240
枇杷叶 242
番泻叶 243
满山红 245
罗布麻 246
紫苏叶(附:紫苏子、紫苏梗) 248
颠茄 249
洋地黄叶 251
艾叶 254
桉叶 255
牡荆 255
本类其它生药简表 255
四季青 255
第五章 花类生药 256
一、花类生药的性状 256
二、花类生药的显微特征 256
辛夷 256
槐米(附:槐角、槐花) 259
芫花 260
丁香(附:母丁香) 262
夏枯草 264
洋金花 266
金银花(附:忍冬藤) 268
款冬花 270
菊花(附:野菊花) 271
红花 273
蒲黄 275
西红花 277
本类其它生药简表 278
金莲花 278
玫瑰花 278
月季花 278
密蒙花 278
旋复花 279
除虫菊 279
二、种子类生药 280
(二)种子类生药的组织构造 280
(一)种子类生药的性状 280
(一)果实类生药的性状 280
(二)果实类生药的组织构造 280
一、果实类生药 280
第六章 果实和种子类生药 280
火麻仁 281
马兜铃(附:青木香) 282
五味子 284
肉豆蔻 287
白芥子 289
木瓜 291
乌梅 292
山楂 294
苦杏仁 295
桃仁 298
郁李仁 299
补骨脂 300
决明子 301
枳壳(附:枳实) 302
陈皮(附:橘红) 304
吴茱萸 306
鸦胆子 307
巴豆 308
酸枣仁 309
胖大海 310
喜树果 312
使君子 313
小茴香 314
山茱萸 316
连翘 317
马钱子 319
枸杞子 321
栀子 322
罗汉果 324
牛蒡子 325
水飞蓟 326
槟榔(附:大腹皮) 327
砂仁 330
豆蔻 331
益智 333
莱菔子 334
复盆子 334
葶苈子 334
莲子 334
金樱子 334
胡芦巴 334
荜? 334
王不留 334
青葙子 334
地肤子 334
本类其它生药简表 334
芡实 334
牵牛子 335
麦芽 335
薏苡仁 335
草豆蔻 335
草果 335
苍耳子 335
蔓荆子 335
女贞子 335
菟丝子 335
蛇床子 335
诃子 335
川楝子 335
沙苑子 335
赤小豆 335
第七章 全草类生药 336
麻黄(附:麻黄根) 336
细辛 339
淫羊藿 341
仙鹤草(附:鹤草芽) 343
金钱草 345
长春花 346
荆芥 347
益母草(附:茺蔚子) 349
广藿香(附:藿香) 351
香薷 352
薄荷 353
肉苁蓉 356
穿心莲 357
车前草(附:车前子) 359
蒲公英 360
青蒿 362
茵陈 363
铃兰 365
石斛 366
扁蓄 368
马齿苋 368
肿节风 368
冰凉花 368
垂盆草 368
农吉利 368
石苇 368
木贼 368
卷柏 368
全草类其它生药简表 368
鱼腥草 368
马鞭草 369
半边莲 369
白花蛇舌草 369
泽兰 369
半枝莲 369
败酱草 369
紫花地丁 369
锁阳 369
地耳草 369
铁苋菜 369
甜地丁 369
矮地茶 369
大蓟 370
谷精草 370
淡竹叶 370
小蓟 370
墨旱莲 370
豨莶草 370
佩兰 370
第八章 藻菌类生药 371
昆布 371
海藻 372
冬虫夏草 373
麦角 374
灵芝 376
茯苓(附:茯苓皮、 377
赤茯苓、茯神) 377
猪苓 378
雷丸 379
马勃 380
第九章 其它植物类生药 382
一、植物分泌物或渗出物 382
二、加工制取品 382
三、虫瘿类生药 382
阿片 382
乳香 384
没药 385
血竭 386
五倍子 388
冰片 390
天竺黄 392
西黄芪胶 392
本类其它生药简表 393
儿茶 393
海金沙 393
芦荟 393
桃胶 393
阿魏 394
安息香 394
第十章 动物类生药 395
一、动物界分类简介 395
二、动物的命名 396
斑蝥 396
全蝎 397
石决明 398
海马 399
蟾酥 400
蛤蚧 402
穿山甲 403
熊胆 404
阿胶 406
犀角(附:广角、水牛角) 406
牛黄 408
羚羊角 409
麝香 410
鹿茸(附:鹿角、鹿角胶) 412
本类其它生药简表 413
地龙 413
鸡内金 414
鳖甲 414
龟板 414
五灵脂 414
虎骨 414
蜈蚣 414
僵蚕 414
蝉蜕 414
土鳖虫 414
桑螵蛸 414
附录一.生药学教学大纲 415
附录二.生药学实验指导 422
附录三.生药成分及功效简表 453
拉丁学名索引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