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们这样走进历史 1
第一节 历史观念与历史精神 1
第二节 历史观的辐射及相关范畴 12
第三节 我们为什么关注文学创作中的历史精神? 18
第四节 开拓性视野中的方法论与文学的历史观 27
第二章 全球化中文学选择的历史悖论 38
第一节 全球化中文学批评的困惑 38
第二节 传统在全球化中的意义 45
第三节 古典主义人文情怀中的历史观:聂鑫森个案 50
第三章 人文情怀与历史理性的悖论:西部文学个案 68
第一节 文学归于何处:人文情怀与历史理性的论争 68
第二节 历史向边缘文学提问题 72
第三节 人文情怀与文学想像的空间 80
第四节 理性支撑着的人文批判 92
第五节 流浪与逃亡:人文情感的执著和悖论 99
第四章 历史文本化的广阔空间 110
第一节 历史河流中的历史判断与道德判断 110
第二节 历史河流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118
第三节 对历史的重新理解中书写今人意志 121
第四节 在假定性的情境中质问与反思历史《白鹿原》个案 129
第五章 历史烟云里的知识分子身影 142
第一节 走向边缘的历史性命运 142
第二节 后乌托邦时代与知识分子书写 148
第三节 知识分子话题里的历史观 153
第一节 文学永难摆脱的因素:宗教 169
第六章 现代性与宗教情怀 169
第二节 时间体验与自我归罪:张承志个案(上) 173
第三节 对整体性人民的推崇与民主性的被忽视:张承志个案(下) 178
第四节 从厌倦政治到走向宗教:张俊彪个案 186
第七章 走入中国的后殖民理论的历史命运 198
第一节 后殖民理论与当代中国知识分子 198
第二节 误读所引出的沉默态度:乌热尔图个案 204
第三节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后殖民批评实践 213
第四节 后殖民理论的文艺学方法论意义 227
第八章 反思的缺失与自我的拯救:平民文学的历史取向 243
第一节 平民自我拯救的时代 243
第二节 证实自我与叮咛他人:毕淑敏个案(上) 245
第三节 回归生命的悲剧意识:比淑敏个案(中) 251
第四节 批评的“失语”和艺术准备的不足:毕淑敏个案(下) 255
第九章 现实主义解释历史的困境 260
第一节 话语理论批评的社会学真知灼见:《国画》个案 260
第二节 “无限的政府”与文学中聪明的人物:《羊的门》个案 272
第三节 文化语境与现实主义的困惑 279
附录 291
一、世纪之交的中国小说艺术精神 291
二、文学理论:应答当代文学的挑战与出路 302
三、文学研究的对象始终是文学性--兼论一种批评模式的提出 308
参考书目 317
后记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