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
第一章 国际建筑业概况 5
第一节 建筑业的界定与行业划分 5
1.1 建筑业划分的标准 5
第一篇 背景篇 5
1.2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与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比较 6
第二节 国际建筑市场透视 8
2.1 迟缓增长的欧洲市场 9
2.2 走出阴影的亚洲市场 11
2.3 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作用 13
第一节 WTO与中国经济 16
第二章 WTO与中国建筑业 16
1.1 中国需要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17
1.2 WTO与重要意义 20
1.3 WTO与中国税制改革 21
1.4 WTO与中国经济前景 23
1.5 加入WTO政府如何应对 26
第二节 入世对中国建筑市场的影响 28
2.1 入世后,建筑市场总量变化 28
2.2 入世后,建筑市场结构变化 29
2.3 入世后,建筑市场政策环境变化 31
2.4 入世后,建筑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33
3.1 WTO的基本法律原则 35
第三节 WTO的基本原则 35
3.2 WTO中《服务贸易协定》的基本原则 37
第三章 中国建筑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40
第一节 中国建筑业发展概况 40
1.1 辉煌业绩 40
1.2 主要问题 46
第二节 中国建筑业市场发展趋势 49
2.1 建筑业面临的基本形势 49
2.2 基础建设投资的主要地区 50
2.3 基础建设投资增长的重点、领域及投资分布 51
第三节 中国建筑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53
3.1 市场化趋势将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主导趋势 54
3.2 建筑企业必将愈加重视创新 55
3.3 中国建筑市场的国际化趋势 57
3.4 集体、民营建筑经济的崛起 58
第二篇 差距篇 64
一知不足,然后知奋进 64
第四章 机制、体制不畅一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64
第一节 国外建设管理体制的特点 64
1.1 发达国家建筑业管理法规体系共性分析 64
1.2 建设法律与政府职责 65
1.3 设计竞赛和设计审查制度 67
1.4 质量监督检查制度 68
1.5 建筑产品技术认可制度 69
1.6 建筑安全生产制度 70
1.7 行业自律 72
第二节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欠完善 78
2.1 美国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体系 78
2.2 我国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体系 80
2.3 完善我国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82
第五章 建筑市场发育不成熟 83
第一节 我国建筑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83
1.1 我国经济市场化成果 83
1.2 住宅产业呼唤市场化 87
第二节 欧洲建筑交易制度介绍 92
2.1 德国:承包高的作用日益加强 92
2.2 英国:从“专业体制”到合伙制与私人融资 93
第三节 中国工程监理业的不足 94
3.1 当前国际工程咨询业的动向 94
3.2 美国建设监理的特点 97
3.3 中国监理业的发展 99
3.4 国内对工程监理的认识误区 100
3.5 工程监理取费标准亟待提高 102
3.6 中国工程监理低档次、小规模、科技含量低、体制不完善 105
第四节 工程造价管理落后 109
4.1 定额单价法的不足 109
4.2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与国外的差距 111
4.3 工程费用划分不合理 114
5.1 工程欠款愈演愈烈 116
第五节 建筑业的毒瘤—工程欠款 116
5.2 拖欠款负面影响 118
5.3 拖欠工程款的主要原因 119
第六节 建筑企业竞争力相对较低 120
6.1 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120
6.2 企业负债率高 124
第六章 建筑业人力资源问题和技术瓶颈 127
第一节 建筑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127
1.1 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127
1.2 未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专门人才还占相当的比重 129
1.3 非生产性岗位专门人才数量仍比较多 130
1.4 专门人才年龄断层、老化的现象依然存在 130
1.5 操作工作技能水平很低,特别是农民工的素质急待提高 131
1.6 管理人才缺乏 132
第二节 技术设备落后 135
2.1 设备陈旧 135
2.2 技术,管理水平落后 135
第三篇 机遇篇 141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141
第七章 外部环境的改善 141
第一节 入世将扩大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141
1.1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142
1.2 入世后将促进我国建筑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143
1.3 入世给我国房地产业带来的机遇 144
2.1 WTO规则与中国外资政策调整 146
第二节 入世将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 146
2.2 入世对我国引进外资的影响 148
第三节 入世将改善对外工程承包的外部环境 149
3.1 国际工程承包新形式 149
3.2 国际工程承包发展趋势 151
3.3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机遇 154
第八章 自身潜力的激发 158
第一节 建筑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孕育巨大潜力的行业 159
第二节 BOT-中国建筑企业的新机遇 163
1.1 BOT背景介绍 163
1.2 中国实行BOT应解决的问题 165
3.1 入世带来的经济革命 166
第三节 竞争提高效率—催化剂的作用 166
3.2 入世有利于激发中国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 168
3.3 促进建筑企业减员增效,提高企业人才素质 169
第九章 入世有利于建筑业与国际惯例接轨 172
第一节 FIDIC条款 172
1.1 FIDIC条款的特点 172
1.2 FIDIC与国内合同差异 176
1.3 执行FIDIC中注意的事项 177
第二节 国际承包发包模式 180
2.1 国际建筑市场上三种基本的承包发包模式 180
2.2 承发包模式选择和应用 181
2.3 国际建筑市场上承发包模式的发展趋势 182
3.1 英国承包商资质管理模式 183
第三节 国外建筑业承包商资质管理模式 183
3.2 日本承包商资质管理模式 185
第四节 国际工程合同争议解决的ADR方式 187
4.1 协商 188
4.2 调停 188
4.3 调解 190
第四篇 对策篇 194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194
第十章 完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 194
第一节 推进建筑监理建设 194
1.1 加强FIDIC条款的学习和宣传 196
1.2 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 196
1.3 深化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197
第二节 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199
2.1 尽快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200
2.2 注重工程建筑索赔 201
2.3 合理划分工程建筑项目构成 203
第三节 完善建筑行业投标、招标制度 204
3.1 健全投招标法规 204
3.2 规范投招标中各相关主体行业 205
3.3 完善定价管理方式 208
第四节 实现建筑行业内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 209
4.1 民企与国企客观条件比较 209
4.2 公平对待民企,加快建筑业企业资本结构调整 212
5.1 健全建设法律体系 216
第五节 加强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微观管理 216
5.2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217
5.3 实行施工许可和使用许可制度 218
第六节 加强建筑行业的风险管理 219
6.1 发展工程保险经纪人 219
6.2 推进工程担保制度 220
6.3 建立监理企业职业责任保险 222
6.4 建立工程保险制度 225
6.5 工程施工招投标中的业主风险防范 227
第十一章 加强企业内部建设 231
1.1 建立现代建筑企业管理组织模式 235
第一节 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 235
1.2 加强企业的班组建设 236
1.3 产权改革 237
第二节 加强建筑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242
2.1 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体现者 243
2.2 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体现者 244
2.3 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体现者 245
2.4 非公有制企业也应贯彻实施三个代表 246
2.5 利用信息化,加强思想工作 248
第三节 适应知识经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250
3.1 人性的特点 250
3.2 知识经济的特点——重知识轻经验 251
3.4 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254
3.3 知识经济对人性的诠释 254
第十二章 注重建筑行业的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 257
第一节 加快建筑企业的集团化进程 257
1.1 中国建筑企业集团的成因 258
1.2 建筑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设计 261
1.3 建筑企业集团发展战略 265
第二节 推进建筑企业的技术进步 268
2.1 从国有建筑企业内外因入手,推进技术进步 268
2.2 构建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运行模式 270
第三节 发展智能建筑,迎接新经济的挑战 273
3.1 智能建筑发展的三大趋势 273
3.2 发展智能健筑 276
3.3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278
第四节 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280
4.1 加强政府支持 282
4.2 国际工程承包营销策略研究 284
第五节 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288
5.1 可持续建筑的原则 289
5.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91
附录: 293
服务贸易协定 293
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的若干规定 332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334
包与经营常用的与建筑业相关的网址 343
参考书目: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