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本篇 1
一、推拿疗法的治疗范围 1
二、饮食疗法的治疗范围 2
三、推拿的手法 2
四、推拿的补泻手法 40
五、提高疗效的要点 42
六、推拿的注意事项 43
第二章 推拿大法精要-推拿配方 44
一、清头法 44
二、明目法 52
三、利鼻窃法 56
四、利咽喉法 61
五、聪耳法 65
六、解表法 68
七、温通四肢法 73
八、清肺止咳法 74
九、定喘法 79
十、养心法 81
十一、疏肝理气法 84
十二、降气止呕法 87
十三、降血压法 88
十四、消导和胃法 91
十五、捏脊法 93
十六、止泻法 94
十七、消痔法 97
十八、利尿法 97
十九、补肾法 99
二十一、滋阴降火法 100
二十、温下元法 100
二十二、急救法 101
二十三、美肤法(抗敏法) 103
二十四、梳乳法 103
二十五、止带法 104
二十六、调经法 104
二十七、生发法 105
二十八、除脚气法 105
二十九、拉伸足跟揉法 106
三十、拉伸抖摇法 106
三十一、抹腰背法 107
三十二、拨揉脊椎法 108
三十三、分按脊椎法 109
三十四、斜背擦抖腰脊法 110
三十五、搬肩摇抖法 111
三十六、坐式斜搬复位法 113
三十七、卧式斜搬抖法 114
三十八、托颌摇项法 114
三十九、足内翻矫正法 115
四十、上肢调整法 116
四十一、下肢调整法 119
四十二、腰背调整法 120
四十三、肩周炎松解法 122
四十四、指关节松解法 124
四十五、腕关节松解法 125
四十六、肘关节松解法 127
四十八、踝关节松解法 129
四十七、肩关节松解法 129
四十九、髋关节与膝关节松解法 130
五十、愈面瘫法 131
五十一、语言康复法 131
第三章 内功篇 133
一、推拿师必须修练的内功——通慧五行功 133
二、通慧五行功功法 134
(一)推山式(金功) 134
(二)探海式(水功) 136
(三)指路式(木功) 136
(四)托天式(火功) 136
(五)静坐式(土功) 137
一、感冒 138
第一节 治疗上篇 138
第四章 治疗篇 138
(一)风寒感冒 139
(二)风热感冒 139
(三)体虚感冒 140
二、内伤发热 141
(一)阴(血)虚发热 141
(二)气虚发热 142
(三)肝经郁热 143
三、头痛 143
(一)外感头痛 143
(二)内伤头痛 144
四、眩晕 146
(二)气血亏虚 147
(一)肝阳上亢 147
(三)肾精虚损 148
(四)痰浊中阻 149
五、咳嗽 149
(一)外感咳嗽 150
(二)内伤咳嗽 151
六、哮喘 153
(一)寒性哮喘 153
(二)热性哮喘 154
(三)肺肾亏虚 154
七、呕吐(附:呃逆) 155
(一)外邪犯胃 156
(二)饮食停滞 156
八、泄泻 157
(三)脾胃虚弱 157
(一)感受外邪 158
(二)食滞泄泻 159
(三)肝气乘脾 159
(四)脾胃虚弱 160
(五)肾阳虚衰 161
九、痢疾 161
(一)湿热痢 161
(二)寒湿痢 162
(三)休息痢 163
十、便秘 163
(一)实秘 164
(二)虚秘 164
(一)寒性胃痛 165
十一、胃脘痛 165
(二)肝气犯胃 166
(三)肝胃郁热 166
(四)瘀血胃痛 167
(五)阴虚胃痛 168
十二、腹痛 169
(一)寒痛 169
(二)热痛 170
(三)气滞血瘀 171
十三、癃闭 171
(一)肾气不足 172
(二)湿热下注 172
十四、肢冷症 173
(三)尿路阻塞 173
(一)脾肾阳虚 174
(二)阳虚肝郁 174
十五、胁痛 175
(一)瘀血停滞 175
(二)肝气郁结 176
(三)肝阴不足 177
十六、痞证 177
十七、水肿 178
(一)阳水 178
(二)阴水 179
十八、惊悸、怔忡 180
十九、不寐 181
(二)阴虚火旺 182
(一)胃积宿食(痰热内扰) 182
(三)心脾两虚 183
二十、腰痛 184
(一)寒湿腰痛 184
(二)肾虚腰痛 184
(三)瘀血腰痛 185
二十一、遗精 186
(一)阴虚火旺 186
(二)肾虚不藏 187
二十二、阳痿、早泄 187
二十三、半身不遂 188
(一)推拿与饮食疗法 188
(二)运动疗法 192
二十四、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 199
二十五、痿证 200
(一)肺热 200
(二)湿热 200
(三)脾胃虚弱 201
(四)肝肾亏虚 201
二十六、痹证 202
(一)风寒湿痹 202
(二)热痹 203
二十七、厥证(昏迷) 204
(一)气厥与血厥 204
(二)痰厥 206
(三)暑厥 206
二十八、月经不调 207
(一)血热 207
(二)血寒 208
(三)肝郁气滞 209
(四)瘀血 210
(五)气虚 210
(六)血虚 211
(七)肾虚 211
二十九、痛经 212
(一)气滞血瘀 212
(二)寒湿凝滞 212
(三)气血虚弱 213
(四)肝肾亏虚 213
三十、闭经 214
(一)肝肾不足 214
(三)气滞血瘀 215
(二)气血虚弱 215
三十一、崩漏 216
(一)实热 216
(二)虚热 216
(三)气虚 217
(四)瘀血 218
三十二、带下病 218
(一)脾虚 219
(二)肝脾湿热 219
(三)肾虚 220
(四)湿毒 220
三十三、恶阻 221
(一)脾胃虚弱 221
三十四、缺乳 222
(二)肝胃不和 222
(一)气血虚弱 223
(二)肝郁气滞 223
三十五、绝经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征) 224
(一)阴虚 224
(二)阳虚 226
(三)阴阳两虚 227
三十六、乳痈(乳腺炎) 227
第二节 治疗下篇 228
一、高血压 228
二、心脏病 229
三、胃与十二指肠溃疡 230
四、胃下垂 231
六、急性胃肠炎与慢性肠炎 232
五、慢性肝炎、肝硬化 232
七、急、慢性支气管炎 233
八、颈椎病(附:落枕) 234
九、肩周炎 235
十、坐骨神经痛 235
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236
十二、增生性脊椎炎 237
十三、骨折后遗症 238
十四、急慢性咽喉炎与急慢性扁桃体炎 238
十五、目疾 239
十六、耳疾(附:梅尼埃综合征) 239
十七、鼻疾 240
十八、斑秃 240
十九、皮肤病 240
二十、脚癣(脚气)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