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华根与本》出版前 1
宝学悬解(代序)——文怀沙 3
前言“宝学”实际上是一种“根学” 8
“宝学”重铸民族之魂 9
“宝学”的内涵 10
“宝学”的当代价值 11
第一章 重启宝鸡文明之光 1
宝鸡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盈偏仓 2
中华民族起源的钥匙正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7
文物之盛奠定了周秦文化研究的坚实基础 11
大量的民俗事象传承了华夏共同的民族心理 15
星罗棋布的名胜融注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19
第二章 炎帝故里与姜炎文化 33
寻找炎帝的遗踪 34
炎帝使人类群体摆脱生存危境 49
炎帝肇创了华夏文明 58
第三章 岐周时期与周文化 75
周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 76
周公“制礼作乐”,确立了中国文化的基调 79
周公肇创的礼乐文化是孔子思想的源头活水 84
周文化奠定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基本模式 90
藏礼于器——青铜文化与周礼 93
第四章 雍秦时期与秦文化 109
周崇文德,秦向武功 110
秦政——2000年封建政体不可逾越的体制 115
秦文化的潜流早已融入华夏文明的长河中 118
第五章 汉文化与汉代儒学 125
汉代——中华文明的成熟期 126
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文化景观 132
佛教——博大气概接纳的异域文明 136
浪漫和现实并行不悖的文学艺术高峰 139
结语 奇光之往应继异彩之来待开 149
把握中华文化的原本精神 150
揭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51
传统与现代化绝非相互对立水火不容 156
中国传统文化必将复兴 158
中华文化流贯着一种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的精神 160
名家感悟 165
读《中华根与本》&苏叔阳 165
沉思后,决然奋起&艾若 168
读《中华根与本》千虑一得&李行建 173
追溯的寂寞&徐刚 178
强“根”固“本”,继往开来&杨青峰 183
后记&文怀沙 188
赘言&文怀沙 190
再版后记&陈同钢 192
附录 智慧老人文怀沙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