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行政法序论 1
第一章行政法的意义 1
目录 1
一、行政的概念 2
二、公法的概念 3
三、绝对区别论 4
四、相对区别论 5
第二章现代行政与法 7
一、行政依法行事的准则 7
二、现代行政的特点与法治 8
第三章行政上的法律关系 12
第一节行政上的法律关系与行政法上的法律 12
关系 12
一、区别的意义 14
第二节公法关系与私法关系 14
二、在现行法律制度上区别的意义 15
三、区别的基准 17
四、主体论 17
五、利益论 18
六、权力论 18
七、在公法关系上适用私法的规定 18
第三节特别权力关系 20
一、特别权力关系的概念 20
二、学说的展开 21
三、肯定论 22
四、否定论 22
序论 25
一、行政主体法 25
第二编行政主体与客体法 25
二、行政客体法 26
第四章行政主体法 27
一、行政组织的类型 27
二、现代行政组织的特点 28
三、行政组织与法 30
第一节国家行政组织法 31
一、国家行政组织的概念 31
二、国家的行政机关 31
三、纵的关系 34
四、横的关系 35
五、内阁 36
六、辅助部局 37
七、内阁统辖下的行政机关 37
一、地方行政组织的意义 41
第二节地方行政组织法 41
二、地方政府的组织原则 42
三、民主化原则 42
四、效率化及调整的原则 45
五、国家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50
六、特别地方政府 52
第五章公务员法 55
一、公务员的概念 55
二、近代公务员制度 56
三、日本国公务员制度的沿革 56
第一节国家公务员法 59
一、国家公务员法的性质 59
二、国家公务员的权利 60
三、国家公务员的义务 62
四、国家公务员的责任 68
五、国家公务员地位的发生、变更与消灭 69
一、人事行政机关 71
第二节地方公务员法 71
二、职级制 72
三、身份 72
四、职员团体 72
五、政治活动 73
第六章公物与公共建筑物法 74
第一节公物法 75
一、公物法意义 75
二、公物法种类 75
三、法律上的性质 76
四、公物使用的形态 79
第二节公共建筑物法 81
一、公共建筑物的概念 81
三、公共建筑物利用关系的性质 83
二、公共建筑物的种类 83
第七章行政客体法 86
第一节公权 86
第二节公共义务 88
第三节私人的公法行为 88
第三编行政作用法 90
序论 90
第八章行政作用法(其一) 92
第一节行政立法 92
一、行政立法的意义 92
二、行政立法的种类 93
三、委任命令的界限 95
四、法规命令的成立、效力与消灭 96
五、行政规则 97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98
第二节行政行为 98
二、行政行为的特点 99
三、行政行为的类别 102
四、约束行为与裁量行为 102
五、法规裁量与自由裁量区别的标准 103
六、法律行为性的行政行为与准法律行为性的行政行为 106
七、行政行为的附加条款 113
八、行政行为的瑕疵 117
九、无效的行政行为与应取消的行政行为 117
十、无效原因与取消原因 118
十一、违法性的继承 124
十二、瑕疵的治愈与无效行为的转换 126
十三、行政行为的取消与撤回 127
第三节行政契约 129
一、行政契约的意义 130
二、行政契约的种类及范围 131
第四节行政计划与行政指导 135
一、行政计划 135
二、行政指导 138
第五节行政上的强制 140
一、确保行政的正常运用与制裁、强制 140
二、行政调查 145
三、行政上的即时强制 149
四、行政上的强制执行 152
第六节行政上的不利措施 157
一、各种不利措施 157
二、行政处罚 157
三、行政处罚的根据 158
四、行政刑罚 159
五、惩罚机关与处罚程序 161
六、行政上的秩序处罚 162
七、根据、罚款机关与罚款程序 163
第九章行政作用法(其二) 164
第一节行政限制 164
一、现代行政与行政限制 164
二、经济活动的控制与行政限制 165
三、行政警察的观念 166
四、为了警察目的的行政权力作用 168
五、警察权的根据与界限 169
六、行使警察权的四项原则界限 170
七、警察作用 172
八、现代行政控制的意义 174
九、控制观念与控制法 175
十、控制法观念的特征 176
十一、作为行政控制的经济统制 177
十二、经济统制的种类与内容 178
十三、自主性统制(间接统制) 178
十四、国家统制(直接统制) 180
十五、关于公害对策的控制法 180
十六、控制作用 181
第二节公共企业法(付给行政法) 183
一、公共企业的意义 183
二、公共企业与公共建筑物 184
三、公共企业的种类 185
四、从经营主体来看其种类 185
五、依据有无垄断权区分的种类 187
六、公共企业的组织 187
七、公共企业的保护 188
九、公共企业利用关系的内容 189
八、公共企业利用关系的意义 189
十、公共企业的特许 190
第三节公用负担 191
一、公用负担的意义 191
二、公用负担的种类 192
三、人的公用负担 193
四、人的公用负担的负担内容 194
五、公用限制 195
六、公用征收(公用征用) 197
七、公用征收程序 199
第四编行政救济法 200
序论 200
一、法治行政的实效化 200
二、本编的详细内容 201
一、意义 204
第十章对行政不满申诉的处理 204
二、机关 205
三、特点与程序 206
第十一章事前程序 208
一、现代事前程序的重要性 208
二、外国法典化的事例 209
三、意义 209
四、基本观念 210
五、宪法条款与行政程序 211
六、适当内容 214
七、行政处分程序与听闻 215
八、行政立法程序与公听会等 216
九、行政计划与事前程序 217
第十二章行政不服申诉 218
一、行政不服申诉的意义 218
二、确认行政不服申诉的行政措施(申诉对象) 220
三、关于处分的行政不服申诉事项 222
四、不服申诉的种类 223
五、行政不服申诉的提出 226
六、停止执行 227
七、不服申诉的审理 229
八、裁决与决定 231
九、示教制度 234
第十三章行政审判 237
一、行政审判的概念与意义 237
二、行政审判的种类 238
三、行政审判的特点 239
四、对审决的司法审查 239
第一节行政案件诉讼概论 242
一、行政案件诉讼的意义 242
第十四章行政案件诉讼 242
二、行政案件诉讼的沿革 243
三、行政案件诉讼的目的 244
四、法律上的争讼 245
五、法律上争讼的概念 245
六、统治行为的概念 247
七、统治行为论的根据 248
八、判例的态度 248
九、自律性部分社会的国家行为 249
第二节行政案件诉讼法概论 250
一、行政案件诉讼法的成立 250
二、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251
第三节行政案件诉讼的种类 252
一、抗告诉讼 252
二、当事人诉讼 253
三、民众诉讼 255
四、机关诉讼 256
五、抗告诉讼的扩大性发展与类型 258
六、取消处分的诉讼 259
七、取消裁决的诉讼 261
八、确认无效等的诉讼 262
九、确认不作为违法的诉讼 264
十、无名抗告诉讼 264
十一、取消诉讼的提出 266
十二、取消诉讼的审理 273
十三、判决 275
第十五章国家补偿 280
第一节国家补偿的意义 280
第二节行政上的损害赔偿 281
一、宪法第十七条与国家赔偿 281
二、行使国家权力与国家赔偿 282
三、设置与管理公共建筑物的瑕疵与国家赔偿 287
第三节损失补偿 290
一、损失补偿的概念 290
二、损失补偿的依据 290
三、宪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存在的效果 291
四、损失补偿的请求要件 292
五、损失补偿的内容 293
六、损失补偿的方法 295
七、有关损失补偿的诉讼 295
第四节基于结果责任的补偿 296
一、基于结果责任补偿的概念 296
二、国家赔偿与损失补偿的界限 296
三、打开界限的措施 297
附录:法规简称与全称对照表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