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绪论 1
第一章 中南矿冶学院前身简介 8
第一节 中山大学地质学系 8
第二节 湖南大学矿冶工程系 11
第三节 武汉大学矿冶工程系 14
第四节 广西大学矿冶工程系 18
第五节 北京工业学院选矿、冶金专修科 20
第六节 南昌大学采冶科 22
第二章 改革旧教育,稳步前进(1952-1957) 26
第一节 筹备至成立 26
第二节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教育工作,对师生进行革命的思想政治教育 37
第三节 学习苏联经验,进行教学改革 44
第四节 科学研究工作的起步 55
第五节 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 61
第六节 组织机构及主要负责人 63
第三章 重要的历史转折(1958.1—1966.5) 69
第一节 1958—1960年的教育革命 70
第二节 贯彻《高校六十条》的准备工作 89
第三节 贯彻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92
第四节 大力培养提高师资 111
第五节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121
第六节 培养研究生,开展函授教育 127
第七节 扩大学校规模,改善办学条件 134
第八节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38
第九节 领导制度和党政组织 144
第十节 “左”的倾向再次抬头 149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5—1976.10) 154
第一节 简要过程 154
第二节 饱经劫难 160
第三节 抵制和斗争 163
第五章 坚持改革,开拓前进1976.11-199.12) 167
第一节 拨乱反正 168
第二节 加强专业(学科)建设 175
第三节 师资队伍产生质的飞跃 181
第四节 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190
第五节 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提高研究生质量 204
第六节 发展成人教育 214
第七节 科学研究蓬勃开展 222
第八节 重视体育,开展军训 235
第九节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241
第十节 进行管理改革 250
第十一节 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 258
第十二节 发展对外交往,扩大学校影响 270
第十三节 组织机构及人事变迁 274
附录 285
后记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