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对合作金融概念的界定 3
1.1.1 对合作金融概念内涵的理论认定 3
1.1.2 合作金融的特征 8
1.2 选题依据 13
1.2.1 现实意义 13
1.2.2 完善中国金融体系的理论准备 14
1.3 国内合作金融研究现状 17
1.3.1 我国合作金融经营宗旨的研究 17
1.3.2 合作金融机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的研究 19
1.3.3 我国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和方向 21
1.4 国外对于合作金融的研究 24
1.4.1 国外合作金融研究的特点 24
1.4.2 国外合作金融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形成根源 28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说明 30
1.6 研究所涉及的中国合作金融组织的范围设定 31
第2章 信用合作宗旨和合作原则的发展与变迁 33
2.1 合作制原则的发展与变化 33
2.2 信用合作原则的发展与变化 38
2.2.1 莱夫艾森基本原则 39
2.2.2 舒尔茨——德利奇原则 42
2.3 信用合作宗旨和原则的四大发展与突破 44
2.3.1 合作金融组织业务经营范围扩大化,淡化了互助精神 45
2.3.2 营利和商业化倾向加重 51
2.3.3 民主管理和自治原则受到削弱 53
2.3.4 合作金融组织在分配和股权鼾上的股份化倾向 56
2.4 中国信用合作运动对合作原则的发展 58
第3章 合作金融发展运行的制度性模式 63
3.1 有限责任制:现代合作金融业发展运行的主导形式 63
3.1.1 有限责任制:现代合作金融业发展运行中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式 63
3.1.2 各有千秋:有限责任制形式与无限责任制形式的对比评价 65
3.1.3 合作金融业经营风险加剧:无限责任制形式被逐渐摒弃的原因所在 67
3.2 合作金融的承载主体类型 68
3.3 中国合作金融的组织形式及其承载主体分析 78
3.3.1 合作金融的组织形式:已完成从无限责任制形式到有限责任制形式的发展转变 78
3.3.2 合作金融的组织承载主体 79
第4章 合作金融组织发展运行机制 82
4.1 激励与贡献机制 82
4.1.1 激励与贡献机制的概念 82
4.1.2 现代合作金融组织的激励机制 84
4.2.1 合作金融组织决策机制的特点:民主性 92
4.2 决策及决策监督机制 92
4.2.2 合作金融组织决策机制实现的手段:建立决策机构体系——“权力金字塔” 93
4.2.3 决策监督机制的实现 94
4.2.4 决策机制的功能:将个人的不同意见转变为集体的统一意志,即转变为法人团体的意志 97
4.3 自我调节机制 97
4.4 约束机制 98
4.4.1 合作金融组织外在约束的构成 98
4.4.2 合作金融组织发展运行的内在约束 106
4.5 发展机制 107
5.1 政府合作金融组织政策的阶段性特征 110
第5章 政府对合作金融组织发展和运行的参与 110
5.2 政府参与合作金融组织发展和运行的基本取向 113
5.2.1 财政上的支持和税收上的优惠 114
5.2.2 以立法形式确立合作金融的法律地位,从法律上保护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 117
5.2.3 对合作金融组织实施行政管理 121
5.2.4 直接投资于合作金融组织 121
第6章 合作金融发展和运行的市场规模及其外部关系 123
6.1 合作金融业发展和运行的市场规模与市场地位 123
6.2 合作金融与中央银行的关系 129
6.3 合作金融与存贷款保险制度 130
7.1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并存与合作金融业发展机缘 135
第7章 发展中国家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 135
7.1.1 “金融抑制”与合作金融发展之必要性 136
7.1.2 “金融深化”为发展合作金融提供了可能 138
7.2 合作金融企业与社员间“内部市场”的特殊职能 139
7.3 合作金融业发展和运行特点 141
第8章 国际合作金融业发展运行机制的理性判断 143
8.1 合作金融组织发展运行机制的制度优势及缺陷 143
8.1.1 合作金融组织发展运行机制的制度优势 143
8.1.2 合作金融组织发展运行机制的制度缺陷 145
8.2 合并、集中与纵向一体化:国际合作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153
8.3 合作金融组织发展运行机制的共性 171
第9章 中国合作金融发展运行机制的制度绩效及创新 175
9.1 中国信用合作业发展的基本评价 175
9.2 合作金融组织发展运行机制的制度性绩效 187
9.3 中国合作金融运行机制的规范和创新 200
9.3.1 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创新合作金融运行机制的基本要求 200
9.3.2 合作金融运行机制的规范和创新选择 201
主要参考文献 222
后记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