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1
前言 1
第一篇 开始 1
第1章 配置并安装Reb Hat Linux 2
1.1 Reb Hat简介 2
1.1.1 Linux版本的比较 3
1.1.2 免费的操作系统 3
1.1.3 Linux的种类 5
1.2 优点和缺点 5
1.3.1 获得Linux操作系统 6
1.3 开始的步骤 6
1.3.2 系统需求 7
1.3.3 配置设备 8
1.3.4 了解硬件配置 10
1.4 安装准备 11
1.4.1 在Windows下建立启动盘 12
1.4.2 使用Linux建立启动软盘 12
1.5 对硬盘分区 13
1.5.1 选择载入点 14
1.5.2 确定Linux系统的功能 15
1.5.3 布局实例 15
5.5. 结论 17
1.5.4 最小布局方案 17
1.5.5 对多个硬盘和分区进行设置 18
1.6 安装软件 19
1.5.6 恢复丢失的分区 19
1.6.1 定义安装类型 20
1.6.2 选择程序包 20
1.6.3 安装软件包 21
第2章 启动与关闭 25
2.1 认识Linux的引导过程 25
2.1.1 解释控制台信息 25
2.1.2 使用dmesg命令检查信息 25
2.1.3 在后台运行端口监督程序 26
2.1.4 使用inetd命令启动端口监督程序 32
2.1.5 掌握与系统有关的端口监督程序 33
2.1.6 使用TcP_Wrappers控制访问 34
2.1.7 使用文件inetd.conf配置端口监督程序 34
2.1.8 文件/etc/services中的端口号 36
2.1.9 选择并控制一般端口监督程序 37
2.2 使用启动脚本 40
2.2.1 定义运行命令脚本 41
2.2.2 重新启动端口监督程序 42
2.2.3 比较运行级别 43
2.2.4 运行与程序有关的脚本 44
2.3 更改Linux的操作状态 47
2.3.1 关闭 47
2.3.2 使用附加的关闭选项 48
2.3.3 重新启动操作系统 49
2.3.4 使用telinit更改运行级别 50
2.4 测试故障 51
2.4.1 修复损坏的文件系统 52
2.4.2 了解内核应急方式 53
2.4.3 检查硬件错误 53
2.4.4 测试系统 54
2.4.5 识别启动脚本中的错误 55
2.5 结论 56
3.1.1 掌握基本概念 57
第3章 目录 57
3.1 Linux的目录结构 57
3.1.2 全盘路径名定位 58
3.1.3 切换目录 58
3.1.4 文件复制与移动 60
3.1.5 创建目录 61
3.1.6 删除目录 61
3.1.7 掌握Linux的层次结构 62
3.1.8 目录说明 64
3.2 用于列出文件的命令 67
3.2.1 确定文个把类型 67
3.2.3 检视所有文件 68
3.2.2 掌握隐含文件 68
3.2.4 Linux的文件类型 69
3.2.5 链接文件发 70
3.2.6 使用符号链接命令 71
3.3 文件许可 71
3.3.1 更改许可 72
3.3.2 了解所有权属性 73
3.3.3 设置Setuid许可 74
3.4 磁盘使用限制 75
3.4.1 配额指派 75
3.4.2 监视磁盘的使用情况 76
3.4.3 检查分区的使用情况 76
3.5 结论 77
第4章 终端外壳程序 79
4.1 提示符或外壳程序发 79
4.1.1 Bash和C外壳程序 80
4.1.2 Linux下可用的外壳程序 80
4.1.3 不同的外壳程序特性 80
4.1.4 使用外壳程序时的注意事项 83
4.1.5 选择外壳程序的判据 83
4.1.6 为用户设置外壳程序 84
4.2 外壳脚本 85
4.2.1 理解外壳脚本的目的 86
4.2.2 编写并保存脚本 86
4.2.3 执行脚本 88
4.2.4 剖析外壳脚本 89
4.2.5 定制外壳程序提示符 91
4.3 Bash的附加特性 94
4.3.1 跟踪外壳程序的命令历史 95
4.3.2 补全文件名 95
4.4. 路径 95
4.4.1 输出路径 96
4.4.2 找到附加文件的位置 96
4.4.5 设置额外环境变量 97
4.4.3 临时更改你的$PATH参数 97
4.4.4 外壳启动程序中的各种条目 97
4.5 结论 99
第5章 根用户的权力 100
5.1 与根用户有关的权力 100
5.1.1 保证根用户密码的安全 101
5.1.2 滥用根用户特权 102
5.1.3 建立许可使用策略 104
5.2 文件所有权 105
5.2.1 设置识别号码 105
5.2.2 根用户的权力 106
5.2.3 其它根用户身份 107
5.2.4 更改目录的所有权 108
5.2.5 识别维护系统所需的用户 109
5.3 密码文件 110
5.3.1 选择唯一的密码 110
5.3.2 密码失效与锁定 111
5.3.3 加密密码 112
5.4 使用sudo管理伪根用户 113
5.4.1 配置sudo程序 114
5.4.2 明确sudo选项 115
5.4.3 sudo的优点 116
第二篇 系统管理 118
6.1.1 使用命令行 119
第6章 管理用户 119
6.1 管理新用户 119
6.1.2 手动配置账户 120
6.1.3 使用useradd添加新用户 121
6.1.4 使用userdel删除新用户 121
6.1.5 手动添加新用户 122
6.2 使用GUI工具 126
6.2.1 使用Linuxconf编辑账户 126
6.2.2 Linuxconf的版本 127
11.1 编译源文件 128
6.2.3 在Linuxconf下配置用户设置 128
6.2.4 在Linuxconf下设置外壳程序 134
6.2.5 使用Linuxconf进行分区 135
6.3 结论 136
第7章 识别进程 137
7.1 理解进程 137
7.1.1 用PID识别进程 138
7.1.2 通过UID和GID识别用户和组 139
7.1.4 调整进程的优先级 140
7.1.3 将UID和GID应用于进程 140
7.1.5 设置进程的“好值” 141
7.1.6 进程的生命周期 143
7.2 发送进程命令与信号 143
7.2.1 使用Ps显示运行进程 143
7.2.2 确定Ps变量 147
7.2.3 缩减进程的搜索范围 147
7.2.4 控制“狂暴”进程 150
7.2.5 系统全盘与用户 151
7.2.6 使用top监测系统负荷 153
7.2.7 常见信号辨识 154
7.2.8 使用nohup 156
7.3 结论 157
第8章 整理 158
8.1 使用cron安排维护计划 158
8.1.1 确定cron的目的 159
8.1.2 管理crontab文件 159
8.1.3 编辑crontab文件 162
8.1.4 定制特定的crontab条目 163
8.2 设置正确的crontab语法 164
8.2.1 为任务设置合适的时间 165
8.2.2 过滤用户 166
8.3 整理系统 166
8.4 删除不需要的文件 167
8.5 结论 169
第9章 修正错误 170
9.1 理解备份需求 170
9.1.1 最差情况 170
9.1.2 备份准备 171
9.1.3 备份至磁带 172
9.1.7 备份到可写与可重写CD 174
9.1.4 备份至可移动驱动器 174
9.1.5 备份至ZIP磁盘 174
9.1.6 备份到软盘 174
9.1.8 备份到内部硬盘驱动器 176
9.1.9 使用RAID阵列 176
9.2 对备份进行组织 177
9.2.1 替代策略 177
9.2.2 使用at命令与cron文件 178
9.3 归档类程序比较 180
9.3.1 使用tar命令 180
9.3.2 为老式备份使用cpio优化 182
9.3.3 使用dd 命令将文件备份到移动介质上 183
9.3.4 将数据转储到备份介质 184
9.3.5 以远程方式转储文件 186
9.3.6 将数据或音频文件烧制到CD 189
9.3.7 选择商业化归档程序 191
9.4 压缩功能 193
9.4.1 Zip文件 193
9.4.2 使用更完痒的压缩功能bzip2 195
9.5 恢复备份文件 196
9.5.1 恢复经过tar处理的文件 196
9.5.2 恢复转储文件 197
9.5.3 远程控制多个备份磁带 199
9.6 结论 201
10.1 监测系统的使用情况 201
第10章 日志错误 202
10.1.1 跟踪日志级别 203
10.1.2 抛弃所有的日志 204
10.1.3 定期清理与重启日志 205
10.2.1 使用grep来定位错误发 207
10.2 使用循环日志文件发 207
10.2.2 定制循环方式 208
10.2.3 手动进行日志循环 210
10.2.4 不能触及的日志文件 211
10.2.5 备份日志文件 211
10.3 查询日志 212
10.3.1 定位标准日志文件 212
10.3.2 非系统性日志文件 215
第三篇 定制系统 217
11.1.1 开放式源代码 218
第11章 安装附加程序 218
11.1.2 查找本地二进制文件发 220
11.1.3 运行最新版本 221
11.1.4 获取源代码 223
11.1.5 为新代码建立目录 224
11.1.6 编译代码 227
11.1.7 提前配置相关库 228
11.1.8 运行配置例行程序 229
11.1.9 运行make命令 231
11.1.10 安装编译完的源代码 231
11.1.11 检查调试符号 232
11.1.12 安装二进制文件 233
11.2 RPM软件包 234
11.2.1 RPM与源代码之间的区别 234
11.3 使用RPM 235
11.2.2 使用RPM的优点 235
11.3.1 RPM文件的组成 236
11.3.2 动态安装软件包 237
11.3.3 卸载RPM 238
11.3.4 更新RPM 239
11.3.5 查询软件包数据库 239
11.3.6 确认安装软件包的完整性 241
11.3.7 从源代码创建RPM软件包 242
11.3.8 与更新代理保持同步 242
11.3.9 在X Window环境下运行更新代理发 245
11.3.10 从命令行进行软件包更新 248
11.3.11 使用alien来转换软件包 249
11.3.12 运行Gnome-RPM 250
11.4 结论 257
第12章 配置X Window系统下的应用程序 258
12.1 定制X Window界面 258
12.1.1 辩别图形用户界面GUI 259
12.1.2 视频设置 259
10.4 结论 261
12.1.3 运行Xconfigurator 262
12.1.4 编辑XF86Config文件 263
12.1.5 设置鼠标 263
12.1.6 手动编辑默认分辨率 264
12.1.7 启动X 267
12.2 窗口管理器与桌面环境 267
12.2.1 检查Red Hat的默认管理器 269
12.2.2 安装并更新GNOME 271
12.2.3 KDE特性讨论 273
12.2.4 桌面主题 275
12.2.5 KDE软件包讨论 276
12.2.6 安装KDE RPM 278
12.2.7 编译KDE源代码 279
12.2.8 安装后过程执行 279
12.2.9 使用WindowMaker 280
12.2.10 安装windowMaker 283
12.3 家庭与办公套件 283
12.3.1 使用StarOffice 284
12.3.2 StarOffice物下载与安装 285
12.3.3 使Linux下的WordPerfect趋于完美 286
12.3.4 Linux环境下的新面孔 288
12.4 图形 288
12.4.1 使用GIMP进行设计 289
12.4.2 电子眼(Electric Eyes) 289
12.4.3 在Linux下使用TrueType和Adobe字体 290
12.5 动态Linux数据库 291
12.5.1 免费数据库标准 292
12.5.2 使MySQL诚为你的SQL数据库 292
12.5.3 使用PostgreSQL 294
12.6 结论 294
第13章 LINUX打印服务 296
13.1 本地Linux环境下的打印功能 296
13.1.1 通过串行设备建立连接 297
13.1.2 准备Linux以实现打印作业 297
13.1.3 配置打印机变量 299
13.1.4 使用PrintTool工具 299
13.2 测试打印机配置 304
13.2.1 重新启动lpd端口监督程序 305
13.2.2 直接打印到端口 305
13.3 结论 306
第14章 建立定制的内核程序 307
14.1 定义Linux内核程序 307
14.1.1 区别默认内核程序与自定义内核程序 307
14.1.2 获取最新版本的内核程序 308
14.1.3 区分稳定源代码和开发源代码 310
14.2 正确地编译内核程序 311
14.2.1 预备安装 311
14.2.2 确定用于内核程序的源代码 312
14.2.3 初始化配置 313
14.2.4 选择设置值 316
14.2.5 编译内核程序 317
14.2.6 构建和安装模块 318
14.2.7 编辑LILO配置 319
14.2.8 把新内核程序放在启动盘上 321
14.3 发现并解决内核程序的问题 322
14.3.1 保存金内核程序 323
14.3.2 修补内核程序 323
14.4 结论 324
第四篇 其它功能 325
第15章 网络化LINUX 326
15.1 创建Internet应用 326
15.1.1 掌握组网的基本概念 326
15.1.2 将数据打包到信息包 327
15.1.3 网络中的路由过程 328
15.1.4 为组网准备Linux 328
15.1.5 开始安装网络 330
15.1.6 安装完Linux后配置网络设置 332
15.1.7 定义计算机的主机名 332
15.1.9 设置服务 333
15.1.8 配置hosts文件 333
15.1.10 为inetd.conf文件选择条目 334
15.1.11 解析域和名称服务器 335
15.1.12 配置Hosts.conf文件 336
15.1.13 建立主联网文件 336
15.1.14 从命令行配置联网性能 337
15.1.15 使用GUI来编辑网络变量 338
15.1.16 运行配置联网的linuxconf 341
15.2 测试连接 343
15.2.1 使用ifconfig命令 343
15.2.2 配置附加网络设备 344
15.2.3 使用硬件设备文件 345
15.3 跨平台连接 345
15.3.1 安装SAMBA来和Windows通信 345
15.3.2 配置smb.conf文件 346
15.3.3 编辑smb.conf文件中的全程单元 347
15.3.4 允许/禁止加密密码 349
15.3.5 设置smb.conf文件里的用户主目录单元 350
15.3.6 给SAMBA添加打印机 350
15.3.7 装载SAMBA共享资源 351
15.3.8 使用SWAT配置SAMBA 352
15.4 共享驱动器和文件 354
15.4.1 了解NFS的优点 355
15.4.2 介质装载与卸载 355
15.4.3 使用NFS装载目录和分区 356
15.4.4 使用Xhost来导出远程应用 358
15.4.5 把Linux目录映射到远程机器上 359
15.5 解析域名和IP地址 361
15.5.1 用根服务器注册命名服务 361
15.5.2 安装BIND 362
15.5.3 配置转发文件 363
15.5.4 配置反向条目 365
15.5.5 编辑named.conf文件 366
15.5.6 启动named进程 370
15.5.7 使用nslookup命令 371
15.6 为Web页面提供服务 373
15.6.1 安装Apache RPM 373
15.6.2 从源代码安装Apache端口监督程序 374
15.6.3 增强Web服务器的安全性以适应电子商务 375
15.6.4 安装OpenSSL 375
15.6.5 生成密匙和csr文件 376
15.6.6 安装Apache-SSL 376
15.7 结论 378
15.6.7 编辑httpsd.conf配置文件 378
第16章 INTERNET连接 379
16.1 使用拨号连接 379
16.1.1 选择Linux调制解调器 380
16.1.2 外部与内部调制解调器比较 381
16.1.3 在Linux下手动配置调制解调器 381
16.1.4 验证PPP 381
16.1.5 将别名应用于调制解调器设备 382
16.1.6 手动编辑调制解调器文件 382
16.1.7 配置netcfg GUI 384
16.1.8 在Linuxconf中开启拨号连接 387
16.1.9 使用GNOME和KDE拨号功能 387
16.1.10 使用拨号端口监督程序 402
16.1.11 将机器配置为独立的PPP服务器 402
16.1.12 设置拨号服务器 403
16.1.13 开启IP转发功能 405
16.2 与多用户一道共享调制解调器 406
16.2.1 为IP伪装建立网关和客户端 406
16.2.2 设置客户端 407
16.2.3 ipchains语法解释 408
16.2.4 设置主机或网关 409
16.2.5 安装Chains 411
16.2.6 伪连接故障诊断与排除 413
16.3 在房间与Internet之间建立连接 414
16.3.1 基于文本的浏览器 414
16.3.2 使用图形化浏览器 415
16.3.3 使用其它图形化程序进行浏览 416
16.3.4 通过FTP交换数据 417
16.4 结论 418
16.3.5 使用GUIFTP客户端 418
第17章 E-MAIL 419
17.1 理解邮件传输代理 419
17.2 考察sendmail程序 419
17.2.1 安装sendmail 420
17.2.2 建立配置文件 420
17.2.3 解密sendmail Codex 422
17.2.4 复制新配置文件 425
17.2.5 安装二进制文件 426
17.2.6 对安装情况进行测试 427
17.2.7 定制sendmail.cf文件 428
17.3 增强邮件服务器的安全特性 429
17.3.1 防止通过你的邮件服务器进行中继 430
17.3.2 改善访问文个件 430
17.3.4 验证你的配置情况 431
17.3.3 运行makemap命令 431
17.3.5 配置文件virtusertable 432
17.3.6 调试文件 433
17.3.7 转发E-mail 434
17.3.8 为程序增加额外的安全特性 435
17.3.9 设置邮件列表 436
17.3.10 运行各种E-mail客户端程序 437
17.4 结论 438
第18章 LINUX上的序曲 439
18.1 配置Linux音频功能 439
18.1.1 检查兼容性 439
18.1.2 安装卡 440
18.1.3 测试声音 440
18.2.1 选择CD播放器 443
18.2 用于有声娱乐的附加工具 443
18.1.4 添加OSS音频模块 443
18.2.2 选择MP3播放器 444
18.2.3 将文件存为MP3格式 445
18.3 音频流 445
18.3.1 设置Icecast服务器 446
18.3.2 流式处理配置示例文件 446
18.4 结论 451
第19章 LINUX安全 452
19.1 管理密码 452
19.1.1 检查基本的安全特性 452
19.1.2 了解你的Linux当行版本 453
19.1.3 制约用户 454
19.2 管理连接 455
19.2.1 检测信息包 455
19.2.2 使用ssl增强外壳程序的安全特性 457
19.2.3 编辑ssh配置文件 458
19.2.4 使用ssh登录到其它系统 461
19.2.5 在机器间安全复制文件 462
19.3 为机器增加防火墙 462
19.3.1 在服务器级别上过滤信息包 463
19.3.2 防火墙脚本解释 469
19.3.3 在启动时戏许执行脚本 470
19.4 获得额外安全特性 470
19.4.1 引发Tripwirea 470
19.4.2 解开不良密码 472
19.4.3 使Linux环境更加安全 473
19.4.4 测试面器 473
19.5 整理损害的环境 474
19.5.1 评估损坏程度 474
19.5.3 对日志进行全面搜索 476
19.5.2 追捕犯人 476
19.6 总论 478
第20章 更新策略与信息 479
20.1 提供文件访问 479
20.1.1 设置标准 479
20.1.2 确定可接受的使用情况 480
20.1.3 通过配额限制访问 482
20.2 监测服务器 482
20.2.1 使用Big Brothr 482
第五篇 附录 488
附录A 有用的LINUX站点 489
附录B LINUX命令与术语回顾 491
附录C 一个LINUX IPCHAINS防火墙配置示例 506
附录D 使用GNUWARE CD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