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啃”劲 1
关于头发 3
从“iland”到“island” 5
瓦连金的思维为什么活跃了 6
提倡多种教学风格 8
周亚夫接待汉文帝 10
移山不移屋 12
塑造美的灵魂——献给教师 14
“宝珠玉者”戒 17
“2/5可以大于3/5”么?——兼谈发展学生智力的问题 19
作文指导须得“导情”在先 21
“救国”·兴国·知识分子 24
性格培养三题 26
“吃白食”种种 30
“似懂非懂”与“真知灼见” 33
“紧张”何以“要命” 35
来一点“移情性理解” 37
备课笔记的“厚”与“薄” 39
“形散而神不散” 41
学期总结“写作法” 43
给学生的提问评分 45
何不“赞助”一下学校 46
让学生自己学会创造美——由中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班服谈起 48
一项有价值的学术研究——读黄炎培职业教育论文有感 50
学生是一本“活书” 52
把学生教聪明 55
一句备课的“要诀” 58
特色学校何其少 63
从“青年名医”说起 65
“学生”新解 67
从“师勤”到“师逸” 69
怀春未必是“早恋” 71
西瓜·国情 73
新旧与深浅 75
教育呵,还你人性 77
从“重文凭、轻技术”谈到教育价值 80
从“健康”观念说到社会适应 83
说“古” 86
“驳”——学术讨论之道 88
现代中国教育史上独树一帜的理论家和实践家 90
“拜金”之类 96
由“性相近,习相远”想起 98
教育界有识之士——也不妨有点“危机”感 100
蒲松龄的《黄英》 102
“父子立约”的教训 104
宽容之道 106
“国情”疑义析 108
“脸”与“眼” 109
读书的“用处” 110
黄炎培教子 113
做理论和实践的中介人——从《中学教育》杂志说起 115
阿Q和阿信——谈谈弘扬现代商业精神 117
省长、省委书记和教育家 119
谈失恋 121
嫉妒“病” 124
从《围城》说到读书及读书人 126
投资环境与环境投资 128
寄兴之言不必当真 131
良心·婚姻·后代——从《渴望》的结尾说起 133
“爬格子”咏叹调——一个编辑的自述 136
压岁钱和圣诞礼物 138
权衡利弊延西席 140
生命之力 142
阳台上的无名草 144
别太书呆子气——与风人同志商榷 146
车厢里的烟民 148
“照章办事” 150
论“忙闲倒挂” 152
吃早茶悟庄子 154
师之种种 156
100万和200万 158
享受 159
碰运气与真本领 161
自得其乐 163
“黄金台”和“黄鹄举” 165
市场岂容诸侯割据? 167
文人与金钱 169
别妄下价值判断 171
读书的艺术 172
官场与市场 174
“寻根”莫“入根” 176
亚洲富人的学历 178
说招贤 180
水 182
长几个脑袋好 184
兴福寺感怀 186
父子同上麦当劳 188
阳台 190
也谈五天工作制 192
建设社会大文明圈 194
停车线 196
笑自心出 197
从“不给子女留遗产运动”想到的 199
学术专著岂能批量生产 201
买水吃买气吸 202
谨防贪污荣誉 204
知识深浅辨 205
身价 207
磨练 210
“不” 212
孝,天地之大德 214
骑驴 216
生意人的哲学头脑 217
高价策略的畸变 219
炒名 221
思想的放飞 223
“乐教”与“礼教” 225
不爱 226
姑妄言“幸福” 228
侃神 230
教材岂可“日新月异” 232
“心是菩提树” 233
奖“十佳”与奖“最差” 235
第六个“敲醒” 236
隐私的内外销 237
做官与做事哪个要紧? 238
可怕的“假如” 239
保姆是不是人才 240
羡慕温州人 242
“扒皮”与反“扒皮”的闹剧 243
招聘者的素质 245
愈演愈烈的图书打折风 246
享受知识 247
何必纠缠于孰优孰劣的比较——与吴正恭先生商榷 249
家教问题 252
人蟾蜍蚊子 253
小议“单位证明” 254
“成功的路就是走适合自己走的路”——读《18岁的数据库专家——一位母亲的叙述》 255
曲兰给你的是一种思索——再读《18岁的数据库专家——一位母亲的叙述》 258
财富是人生的副产品 260
露财 262
福难布施 264
两种理性的冲突与平衡——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266
偶感两则 270
精美学术画册绚烂文化殿堂——读《中国书院》画册 272
“起跑线”上何论“输赢” 274
住房消费种种——楼市目睹之怪现象(一) 276
任小姐为啥“欲哭无泪”?——楼市目睹之怪现象(二) 278
人生三佛 280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