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与人文环境 19
第一节 自然环境概况 20
一、地理环境 20
二、气候特点 21
第二节 历史沿革与民系 22
一、历史沿革发展 22
二、广府、潮汕民系的形成 22
三、客家民系的形成 25
第二章 聚落建筑与空间形态 29
第一节 城镇聚居形态 30
一、城镇街巷布局 30
二、城镇居住模式 31
第二节 村落空间格局 35
一、村落聚居选址 35
二、村落布局形式 37
第三节 岭南水乡形态 48
一、水乡空间格局 48
二、水乡景观特色 50
第四节 聚落公共建筑 56
一、祠堂 56
二、书塾 59
三、门楼 62
四、其他 63
第三章 广府民居 65
第一节 广府民居的类型 66
一、竹筒屋民居 66
二、明字屋民居 69
三、三间两廊民居 73
四、大型天井院落式民居 76
第二节 海南与雷州半岛民居 81
一、海南民居 81
二、雷州半岛民居 86
第三节 广府庭园式民居 89
一、建筑绕庭布局 89
二、前庭后院布局 92
三、宅居庭园特色 95
第四节 广府民居布局特征 98
第四章 潮汕民居 101
第一节 潮汕民居的类型 102
一、民居基本型 102
二、民居组合型 103
三、围寨与围楼 110
第二节 潮汕书斋式民居 118
一、书斋形式与构成 118
二、书斋庭园实例 125
第三节 潮汕民居的特征 131
一、潮汕建筑文化特征 131
二、建筑平面布局特征 131
三、建筑外观造型特征 134
第四节 木行尺与丈竿法 141
一、木行尺 141
二、丈竿法 142
三、平面设计与构图 143
四、剖面设计与“过白” 147
第五章 客家民居 151
第一节 民居基本类型与组合 152
一、民居基本类型 152
二、民居组合方式 152
第二节 围垅屋与枕头屋 160
一、围垅屋 160
二、枕头屋 166
第三节 围楼 169
一、方形、圆形土楼 169
二、方形角楼 171
三、城堡式围楼 175
第四节 客家民居的特征 177
一、建筑空间布局特征 177
二、礼制宗族文化特征 178
第六章 原生态和外来文化影响民居 181
第一节 原生态民居 182
一、海南黎、苗族民居 182
二、粤北瑶族民居 188
三、渔民水上民居 194
第二节 中外文化结合的民居 196
一、广东侨乡民居特点 196
二、粤中五邑侨乡民居 200
三、近代港、澳民居 210
第七章 民居建筑装饰与装修 219
第一节 民居装饰特点 220
一、艺术表现原则 220
二、艺术手法特点 221
第二节 民居细部处理 223
一、大门 223
二、屋脊与山墙 225
三、照壁 229
四、梁枋 229
五、柱础 231
六、栏杆 232
七、漏窗花墙 232
第三节 民居装饰类别 233
一、木雕 233
二、石雕 234
三、砖雕 235
四、灰塑 238
五、陶塑 241
六、嵌瓷 241
七、彩绘 242
第四节 民居装修种类 242
一、门、格扇 242
二、窗 243
三、隔断、罩、挂落 244
四、檐板、横披 245
五、家具 246
第八章 传统民居营建经验 249
第一节 建筑与气候结合 250
一、通风 250
二、遮阳与隔热 256
三、建筑环境降温 257
四、防潮 258
五、防台风 259
六、防白蚁 260
第二节 建筑与地形结合 260
一、建筑结合地形 260
二、建筑结合水面 263
第三节 建筑的空间组织 266
一、天井空间的组合与分隔 266
二、厅堂与室外空间的结合 267
三、室内空间的划分与利用 268
第四节 建筑材料与构造 268
一、基础地面材料与构造 268
二、墙体材料与构造 269
三、大木构架与屋面构造 270
第九章 历史街村、民居的持续发展与借鉴 275
第一节 保护、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276
一、广东目前城乡传统村镇概况 276
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和标准 276
三、传统街村与民居的保护更新 277
第二节 小谷围练溪村改造更新——广州大学城民俗博物馆设计 277
一、村落结构与历史建筑 277
二、保护策略与建筑改造 279
三、更新理念与村落设计 280
第三节 从化松柏堂古村落改造设想 283
一、历史村落格局与文化特色 283
二、改造更新手法与策略 284
三、历史街区改造与更新 285
第四节 传统民居建筑的学习与借鉴 290
一、广东潮州饶宗颐学术馆设计 290
二、广东中山泮庐山庄规划与建筑设计 293
主要参考文献 296
后记 297
作者简介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