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概述 1
一、大事纪年 8
大事 8
二、专题记述 41
第一节 汉蜀魏晋 58
第一章 沿革 58
卷一 建置 58
第二节 南北朝 59
第三节 隋唐五代 62
第四节 宋元明清 63
第五节 中华民国 64
第六节 中华苏维埃 65
第一节 域地 66
第二章 境域 66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66
第二节 飞地 85
第一节 乡里甲 94
第三章 乡村建置 94
第二节 乡保甲 96
第三节 乡村组 104
第二节 巴州城 127
第一节 汉昌县城 127
第四章 城垣 127
第三节 巴中县城 129
第一节 地质 134
第一章 自然条件 134
卷二 自然地理 134
第二节 地貌 138
第三节 山脉 141
第四节 河流 145
第五节 气候气象 15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56
第二章 自然资源 156
第二节 植物资源 159
第三节 动物资源 164
第四节 矿物资源 167
第五节 水资源 168
第六节 旅游资源 170
第一节 气象灾害 172
第三章 自然灾害 172
第二节 地质灾害 176
第一节 发展 178
第一章 人口数量 178
卷三 人口 178
第二节 分布 181
第一节 生死 183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83
第二节 迁徙 185
第一节 自然构成 186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86
第二节 社会构成 190
第一节 机构 193
第四章 计划生育 193
第二节 措施 194
第三节 效果 196
第一节 宕梁乡 197
第一章 宕梁区 197
卷四 乡镇概况 197
第四节 江北乡 198
第三节 光辉乡 198
第二节 城守乡 198
第一节 清江乡 199
第二章 清江区 199
第五节 玉堂乡 199
第三节 花溪乡 200
第二节 大和乡 200
第五节 兴文乡 201
第四节 斯连乡 201
第七节 中兴乡 202
第六节 奇章 乡 202
第九节 关渡乡 203
第八节 白庙乡 203
第一节 曾口镇 204
第三章 曾口区 204
第四节 金碑乡 205
第三节 芦山乡 205
第二节 店子乡 205
第六节 三江乡 206
第五节 梁永乡 206
第八节 甘泉乡 207
第七节 白云乡 207
第一节 鼎山乡 208
第四章 鼎山区 208
第三节 凤溪乡 209
第二节 大罗乡 209
第五节 果敢乡 210
第四节 龙背乡 210
第七节 独柏乡 211
第六节 羊凤乡 211
第二节 双凤乡 212
第一节 玉山乡 212
第五章 玉山区 212
第四节 午凤乡 213
第三节 金山乡 213
第六节 天官乡 214
第五节 关公乡 214
第八节 三星乡 215
第七节 同乐乡 215
第二节 群乐乡 216
第一节 茶坝乡 216
第六章 茶坝区 216
第四节 观音井乡 217
第三节 乐丰乡 217
第六节 万安乡 218
第五节 双胜乡 218
第二节 柳林乡 219
第一节 花丛乡 219
第七章 花丛区 219
第四节 下八庙乡 220
第三节 磨子乡 220
第七节 来龙乡 221
第六节 镇庙乡 221
第五节 尹家乡 221
第一节 渔溪镇 222
第八章 渔溪区 222
第四节 三河场乡 223
第三节 酒店乡 223
第二节 青木乡 223
第六节 和平场乡 224
第五节 九镇乡 224
第一节 恩阳镇 225
第九章 恩阳区 225
第三节 麻石垭乡 226
第二节 恩阳乡 226
第五节 兴隆场乡 227
第四节 石城乡 227
第七节 司城乡 228
第六节 明扬乡 228
第二节 东兴场乡 229
第一节 平梁乡 229
第十章 平梁区 229
第四节 青山乡 230
第三节 福星乡 230
第五节 枣林乡 231
第二节 金光乡 232
第一节 化成乡 232
第十一章 化成区 232
第五节 石门乡 233
第四节 梓潼庙乡 233
第三节 柳岗乡 233
第七节 寺岭乡 234
第六节 凌云乡 234
第一节 三汇乡 235
第十二章 雪山区 235
第八节 南阳乡 235
第三节 义兴乡 236
第二节 上八庙乡 236
第十三章 巴州镇 237
第四节 玉井乡 237
第一节 土地改革 243
第一章 生产关系 243
卷五 农业 243
第二节 互助合作 245
第三节 人民公社 247
第四节 联产承包 249
第五节 国营农业 250
第一节 作物种植 251
第二章 种植业 251
第二节 耕作制度 260
第三节 栽培技术 261
第四节 品种改良 263
第五节 肥料施用 265
第六节 植物保护 266
第七节 农机农具 268
第一节 水利建设 271
第三章 农田水利 271
第二节 农田建设 279
第一节 林业资源 280
第四章 林业 280
第二节 林权演变 282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83
第四节 森林保护 285
第一节 畜禽饲养 287
第五章 畜牧业 287
第二节 品种改良 290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91
第一节 蚕桑 292
第六章 多种经营 292
第四节 饲草饲料 292
第二节 罐头原料 294
第四节 水果 295
第三节 药材 295
第六节 黄花 296
第五节 白蜡 296
第八节 茶叶 297
第七节 蔬菜 297
第一节 渔业资源 298
第七章 渔业 298
第二节 养殖 299
第三节 捕捞 300
第二节 常用方法 301
第一节 机构 301
第八章 组织领导 301
第三节 农业学大寨 303
第四节 农业区划 304
第二节 计划管理 3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05
第九章 经营管理 305
第四节 财务管理 306
第三节 劳动管理 306
第六节 评工记分 307
第五节 物资管理 307
第七节 收益分配 308
第一节 私营工业 309
第一章 企业性质 309
卷六 工业 309
第二节 集体工业 310
第三节 国营工业 311
第一节 食品饮料 316
第二章 行业 316
第二节 纺织 319
第三节 机械 321
第四节 能源 322
第五节 文化用品 327
第六节 缝纫 329
第七节 建材 330
第九节 化工 331
第八节 制药 331
第十节 其它 333
第二节 财务管理 337
第一节 计划管理 337
第三章 经营管理 337
第三节 质量管理 339
第四节 设备管理 340
第五节 安全管理 341
第一节 生产投入 342
第四章 效益 342
第二节 生产效益 343
第三节 税利 345
第一节 道路 347
第一章 交通设施 347
卷七 交通邮电 347
第二节 桥梁渡口 358
第四节 运输工具 363
第三节 车站码头 363
第一节 水路运输 365
第二章 运输 365
第二节 陆路运输 366
第三节 运输企业 368
第一节 邮路 369
第三章 邮政 369
第二节 邮务 373
第一节 线路 376
第四章 电信 376
第二节 设备 379
第三节 业务 381
第一节 交通管理 382
第五章 管理 382
第四节 微波通讯 382
第二节 邮电管理 385
第一节 房屋建筑 390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90
卷八 城乡建设 390
第二节 街道建筑 392
第三节 公共设施 394
第四节 卫生绿化 397
第一节 场镇建设 398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98
第二节 农村建设 402
第一节 规划 404
第三章 建设管理 404
第二节 用地 405
第三节 建筑 406
第五节 房产 407
第四节 市政 407
第一节 污染 409
第四章 环境保护 409
第三节 控制 410
第二节 监测 410
第四节 治理 411
第一节 私营商业 412
第一章 经济成分 412
卷九 商业 412
第二节 公私合营 415
第三节 国营商业 416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418
第五节 集体商业 419
第一节 粮油购销 424
第二章 商品购销 424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 433
第三节 生活资料购销 435
第四节 地方工业品收购 447
第一节 粮油储运 448
第三章 商品储运 448
第二节 其它商品储运 454
第一节 经营品种 458
第四章 对外贸易 458
第二节 购销渠道 460
第一节 饮食 461
第五章 饮食服务 461
第三节 理发 462
第二节 旅店 462
第四节 照像修理 463
第一节 财务管理 464
第六章 经营管理 464
第二节 计划管理 466
第三节 经营责任制 467
第一节 税务收入 468
第一章 财政收入 468
卷十 财政 468
第二节 企业收入 469
第五节 上级财政补助收入 470
第四节 预算外收入 470
第三节 其它收入 470
第六节 总收入 471
第二节 民政费支出 473
第一节 行政管理费 473
第二章 财政支出 473
第三节 事业费用支出 474
第四节 经济建设支出 475
第六节 总支出 476
第五节 其它支出 476
第一节 田赋农业税 479
第三章 税征概况 479
第二节 工商各税 48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92
第四章 财政管理 492
第二节 预决算管理 494
第三节 财务管理 495
第四节 审计监督 496
第五节 税务管理 498
第一节 流通种类 500
第一章 货币 500
卷十一 金融 500
第二节 流通量 502
第一节 民间金融机构 506
第二章 金融机构 506
第二节 合作金融机构 507
第三节 银行 508
第四节 公司 510
第一节 单位存款 511
第三章 存款 511
第二节 个人储蓄 513
第一节 民间借贷 516
第四章 贷款 516
第二节 工商贷款 517
第三节 贷款与拨款 519
第四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 522
第一节 国家公债 525
第五章 证券 525
第二节 地方债券 526
第一节 现金管理 527
第六章 管理 527
第二节 金银管理 528
第三节 信贷管理 529
第四节 结算 530
第五节 财务管理 531
第一节 种类 534
第七章 保险 534
第二节 防灾 535
第三节 理赔 53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39
第一章 计划管理 539
卷十二 经济管理 539
第二节 生产计划 540
第三节 流通计划 541
第四节 投资计划 542
第五节 物资计划 544
第一节 市场管理 545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545
第二节 企业登记 547
第三节 个体管理 549
第四节 合同管理 550
第五节 商标广告 551
第二节 管理体制 55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52
第三章 物价管理 552
第三节 价格协调 554
第四节 集市价格 564
第五节 物价监督 565
第二节 计量管理 56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67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567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570
第四节 企业标准计量整顿 571
第一节 机构人员 573
第五章 统计工作 573
第五节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573
第二节 定期统计 574
第三节 统计调查 575
第四节 统计分析 576
第五节 资料汇编 577
第一节 组织系统 582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582
卷十三 党派群团 582
第二节 党务工作 583
第一节 苏维埃党组织 58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584
第二节 地下党组织 586
第三节 执政党组织 589
第四节 党代会 595
第五节 常委会 597
第六节 党务工作 601
第一节 工人组织 616
第三章 群团组织 616
第二节 农民组织 618
第三节 青年组织 619
第四节 妇女组织 622
第五节 科协组织 625
第六节 工商组织 626
第七节 其他群众组织 627
第一节 议会参议会 628
第一章 议会人大 628
卷十四 政权 628
第二节 工农兵代表大会 631
第三节 各代会 632
第四节 人代会 634
第一节 县政府 642
第二章 政府 642
第二节 县市苏维埃政府 645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647
第三章 人民政协 655
第一节 全体委员会 656
第二节 常委会 661
第三节 日常工作 662
第一节 民政工作 664
第四章 民政劳动人事侨务 664
第二节 劳动工作 671
第三节 人事工作 674
第四节 外事侨务 679
第一节 警察公安机构 681
第一章 机构设置 681
卷十五 公安司法 681
第二节 司法机构 682
第一节 维护治安 684
第二章 公安 684
第二节 侦察保卫 689
第三节 预审看守 691
第五节 户政 692
第四节 罪犯改造 692
第六节 消防 693
第一节 刑事检察 694
第三章 检察 694
第二节 法纪检察 695
第四节 监所检察 696
第三节 经济检察 696
第一节 刑事审判 697
第四章 审判 697
第五节 控申检察 697
第二节 民事审判 698
第三节 经济审判 699
第一节 法制宣传 700
第五章 司法行政 700
第四节 信访申诉 700
第二节 律师工作 701
第四节 民事调解 702
第三节 法律公证 702
第一节 常设机构 704
第一章 机构 704
卷十六 军事 704
第二节 临时机构 707
第一节 驻军 708
第二章 武装力量 708
第二节 地方武装 711
第三节 民众武装 714
第一节 兵役制度 717
第三章 兵役 717
第二节 兵员征集 719
第一节 军事训练 722
第四章 军训勤务 722
第二节 勤务活动 724
一、潘郑之战 725
附:战事 725
二、苏区战事 726
三、剿匪之战 729
第一节 书院义学私塾 732
第一章 教育结构 732
卷十七 教育 732
第二节 普通教育 733
第三节 职业教育 739
第四节 成人教育 741
第一节 组成 745
第二章 教师队伍 745
第二节 培训 746
第三节 待遇 747
第一节 学制课程 750
第三章 教育教研 750
第二节 教学方法 753
第三节 教学研究 756
第一节 行政管理 757
第四章 教育管理 757
第二节 教学管理 759
第一节 经费 765
第五章 经费与设备 765
第二节 设备 768
第六章 部分学校简介 770
第一节 中学校 770
第二节 小学校 773
第三节 幼儿园 775
卷十八 科技 776
第一章 机构队伍 776
第一节 机构 776
第二节 队伍 779
第二章 科学研究 781
第一节 科研活动 781
第二节 科研成果 783
第三章 科技普及 787
第一节 科技宣传 787
第二节 情报交流 788
第三节 咨询服务 789
第四节 科普活动 789
第一章 文物名胜 791
第一节 地面文物 791
卷十九 文化 791
第二节 馆藏文物 798
第三节 古迹 802
第四节 名胜 804
第五节 园林 807
第二章 文学艺术 811
第一节 艺术表演 811
第二节 文艺创作 816
第三节 群众文化活动 821
第三章 地方文献 824
第一节 方志编纂 824
第二节 党史征集 827
第四章 报纸广播电视电影 828
第一节 报纸 828
第二节 广播电视 829
第三节 电影 832
第五章 图书 834
第一节 发行 834
第二节 收藏 836
第三节 阅览 837
第六章 档案 838
第一节 收藏 838
第二节 管理 839
第三节 利用 841
第一章 机构队伍 842
第一节 医疗机构队伍 842
卷二十 卫生体育 842
第二节 防疫机构队伍 843
第三节 妇幼保健机构队伍 844
第四节 医疗卫生团体 845
第五节 基层医卫组织 846
第二章 医疗 849
第一节 设备 849
第二节 技术 852
第三节 管理 856
第三章 防疫 860
第一节 传染病预防 860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864
第三节 监督监测 867
第四章 妇幼保健 871
第一节 妇女保健 871
第二节 儿童保健 872
第五章 体育 87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873
第二节 学校体育 874
第三节 民众体育 876
第四节 体育竞赛 879
第五节 人才培养 887
第六节 体育设施 888
第一章 宗族 890
第一节 姓氏 890
卷二十一 社会风俗 890
第二节 家族 891
第三节 家庭 895
第二章 宗教 896
第一节 佛教 896
第二节 道教 897
第三节 天主教 898
第四节 基督教 899
第三章 行帮 900
第一节 行会 900
第五节 伊斯兰教 900
第二节 帮会 902
第四章 风俗习惯 903
第一节 生活 903
第二节 礼仪 908
第三节 节日 914
第四节 陋俗 917
第五节 新风 918
第一节 同善社 920
第二节 一贯道 920
第五章 会道门 920
第三节 三丰道 921
第六章 迷信禁忌 922
第五节 瑶池道 922
第一节 迷信 922
第四节 高峰道 922
第二节 禁忌 926
第七章 语言 927
第一节 方言 927
第二节 谚语 936
第三节 歇后语 938
第四节 行话隐语黑话 940
人物 942
一、人物传 942
二、人物录 987
入县烈士陵园烈士名录 987
地师(旅)级以上职官名录 989
县团级以上老红千名录 991
三、人物表 1005
革命烈士统计表 1005
省府以上机关授予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表 1006
巴中籍高级知识分子名表 1014
巴中籍大学生名表 1015
附录 1088
文存 1088
诗词对联 1101
传说故事 1119
奇闻轶事 1130
本志编修始末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