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作者的话 3
第一章 新的全球政治地图 3
自由的幻影 3
一九四五的故事 4
峰回路转的八九年 7
历史终结的迷思 10
裁减军备的迷思 12
美国没落的迷思 14
九○年的低压 16
重画世界政治地图 18
美国,回家吧 21
手拿刀剑的自由女神 22
务实的理想主义 24
地缘政治的新秩序 27
如果山姆能与北极熊握手 34
第二章 后苏联的分合 34
谁失去戈巴契夫 36
华尔街与市井大道 40
偏见、风潮与悲剧 45
立陶宛的音乐政治家 48
戈巴契夫的神话 50
泽民就是他自己 55
全世界最反共的国家 59
新国协危机四伏 60
民主自决原则 64
不是找机会一齐拍照 65
捞过界的辩论 68
开启国协多边新门 70
共产主义的天性 72
藏在乌拉山的武器 75
稀薄性防卫 79
莫斯科不要东欧电车 81
无法承受对外慷慨 82
KGB还在加班 84
半调子改革 86
第二次马歇尔计画 88
实话实说的改革者 90
史提芬斯梦想中的俄罗斯 92
信徒选错撒旦 95
民族主义的春天 98
赫鲁雪夫预言的错误 100
第三章 跨大西洋共同家园 106
历史文化脐带 106
柏林围墙的忧喜 111
曼斯菲德修正案 115
家园的五根支柱 119
重组集体安全 120
震荡疗法 122
资本主义的槓桿 124
南斯拉夫种族冲突 125
政治掩护柏林 127
德国棋盘 129
两股传统:闭关、开放 130
北约何去何从 132
快速打击部队 135
开放的共同家园 135
第四章 太平洋世纪三国志 141
角逐盟主呼声 141
日本第一 142
GNP一%之争 144
不出兵,就给钱 146
美日经贸摩擦 149
官商复合体 151
社会老化与性歧视 152
美国寿司、日本迪斯奈 154
打开中美关系史 156
上海公报 158
能捉老鼠就是好猫 159
天安门理性与感性之间 160
北京的历史抉择 163
最惠国待遇VS人权 166
报复不如和平演变 169
北京唱独角戏 173
俄罗斯的东进 175
戈巴契夫三段式策略 176
以退为进的和平攻势 178
亚洲战火未熄 181
凳子的第四只脚 183
第五章 回教世界一百九十族群 187
三十七个回教回家 187
核战引爆点 188
文明摇篮或坟墓 190
大蛇坑中动谋略 193
街头呐喊教派 194
牌桌共事战术 195
选择性伙伴政策 198
微妙的外交 201
致命的幻想 202
罗宾汉帮不上忙 207
尼克森主义 209
以阿地缘政治 210
以土地换和平 213
美国不会让以色列败亡 215
四十四年来最佳谈判时机 216
以阿协议四原则 218
大卫营协定公式 220
和平谈判五准则 223
协助回教世界重生 225
第六章 南方国家的难题与机会 229
道德与利益 229
问题站在门口 231
台北和汉城的回忆 232
成功的五大关键 235
政治动荡耗国力 240
民主不能任意移植 243
智利攀升,菲国走偏 244
政府干预的殷鉴 246
印度的政经倒错 248
不能靠国际施舍 251
南非违反西方道德 252
古巴经济灾难区 254
安哥拉自由尚未赢 257
美援四大方向 258
宠坏了花生农夫 260
经援要有方法 263
外债拖累全球经济 265
找出自己的路 266
第七章 理想与现实主义之间 271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强权 271
美国的心路历程 273
从詹森到雷根 274
打一场半战争的武力 276
高三学生温书不到一小时 279
自由、机会与尊重 280
大学通货膨胀 283
联邦预算赤字 285
新式专制 288
权利与特权 290
美国社会走了样 291
教人民管理自己的政府 293
打击吸毒需求面 294
流民的天堂 295
社会福利鸦片 296
机会阶梯 298
和平架构 301
雄心道德性 303
两万美元所得的世纪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