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诊断的横向思维与质量控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金凯,韩海林,郑德先等主编
  • 出 版 社: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38016918
  • 页数:5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了影像学的分类,阐述了各种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与选择,以及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第一章 传统X线检查 1

1.1 X线机的种类与成像原理 1

1.2 主要X线检查方法及适应证 1

1.3 X线诊断原则和影像片的分析 2

1.4 X线检查的进展和影像诊断的范畴 2

1.5 X线诊断的横向思维与质量控制 3

第二章 超声检查 4

2.1 超声仪的基本构成 4

2.2 超声诊断仪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4

2.3 各类型超声的特点与限度 5

2.4 主要检查方法与适用范围 7

2.5 对比超声造影 8

2.6 负荷超声心动图 11

2.7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11

2.8 血管内超声显像 12

2.9 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 12

第三章 CT检查 14

3.1 CT机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14

3.2 主要检查方法及适用范围 14

3.3 CT诊断的特点与局限性 15

3.4 CT诊断的横向思维与质量控制 16

3.5 CT的现在及未来 16

第四章 磁共振成像 20

4.1 磁共振基本成像原理 20

4.2 磁共振机器的基本结构和适用范围 20

4.3 MRI检查和诊断特点 20

4.4 MRI技术与进展 21

第五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23

5.1 DSA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3

5.2 检查方法与适用范围 23

5.3 DSA的特点与不足 23

5.4 DSA技术的进展 24

第六章 核医学影像诊断 25

6.1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 25

6.2 检查方法与适用范围 25

6.3 核医学影像诊断的特点与限度 26

6.4 核医学影像诊断的要点和读片程序 26

6.5 核医学成像技术的进展 27

第七章 影像诊断对比剂 28

7.1 X线对比剂 28

7.2 磁共振对比剂 29

7.3 对比剂反应与处理 29

7.4 对比剂使用指南 31

第八章 介入医学的临床应用 36

8.1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 36

8.2 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 42

8.3 介入性CT的临床应用 44

8.4 介入磁共振的临床应用 46

8.5 介入并发症及处理 46

第九章 胸部疾病 48

9.1.气管、支气管病变检查影像学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48

9.1.1 气管、支气管的有关测量参考标准 48

9.1.2 气管、支气管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48

9.1.2.1 气管、支气管疾病X检查技术规范 48

9.1.2.2 气管、支气管疾病CT检查技术规范 49

9.1.2.3 气管、支气管疾病MRI检查技术规范 49

9.1.3 胸部X线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49

9.1.4 气管、支气管影像学检查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50

9.1.5 气管、支气管疾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50

9.1.5.1 慢性支气管炎 50

9.1.5.2 支气管哮喘 50

9.1.5.3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51

9.1.5.4 支气管扩张症 51

9.1.5.5 气管、支气管异物 52

9.1.5.6 巨大气管、支气管症 52

9.1.5.7 先天性支气管狭窄 52

9.1.5.8 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 53

9.2 肺部病变影像学检查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53

9.2.1 肺部病变的有关测量参考标准 53

9.2.2 肺部病变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54

9.2.2.1 肺部病变X线检查、CT技术检查规范 54

9.2.2.2 肺部病变MRI检查技术规范 54

9.2.3 肺部疾病X线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54

9.2.4 肺部病变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54

9.2.5 肺部疾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54

9.2.5.1 肺部炎症 55

9.2.5.1.1 大叶性肺炎 55

9.2.5.1.2 支气管肺炎 55

9.2.5.1.3 间质性肺炎 56

9.2.5.1.4 化脓性肺炎 56

9.2.5.1.5 支原体肺炎 57

9.2.5.1.6 过敏性肺炎 57

9.2.5.1.7 麻疹肺炎、麻疹并肺炎 58

9.2.5.1.8 急性吸入性肺炎 58

9.2.5.1.9 慢性吸入性肺炎 59

9.2.5.1.10 羊水吸入性肺炎 59

9.2.5.1.11 放射性肺炎 59

9.2.5.1.12 肺脓肿 60

9.2.5.1.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61

9.2.5.1.14 肺炎性假瘤 62

9.2.5.2 肺结核 62

9.2.5.3 肺真菌病 64

9.2.5.4 肺肿瘤 65

9.2.5.4.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65

9.2.5.4.2 肺转移瘤 67

9.2.5.4.3 肺和支气管腺瘤 68

9.2.5.4.4 肺及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 69

9.2.5.5 肺部良性疾病 70

9.2.5.5.1 肺水肿 70

9.2.5.5.2 肺栓塞、肺梗死 71

9.2.5.5.3 肺动静脉瘘 72

9.2.5.5.4 肺隔离症 73

9.2.5.6 肺职业病 73

9.2.5.7 原因不明的肺疾病 75

9.3 胸膜疾病影像学检查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76

9.3.1 胸膜疾病影像学有关测量参考标准 76

9.3.2 胸膜疾病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76

9.3.2.1 胸膜疾病X线、CT检查技术规范 76

9.3.2.2 胸膜疾病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77

9.3.3 胸膜疾病影像学的报告书写规范 77

9.3.4 胸膜疾病影像学检查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77

9.3.5 胸膜疾病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77

9.3.5.1 胸腔积液 77

9.3.5.2 气胸、液气胸 79

9.3.5.3 胸膜间皮瘤 79

9.3.5.4 胸膜转移瘤 80

9.4 纵隔疾病影像学检查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80

9.4.1 纵隔病变影像学检查有关测量参考标准 80

9.4.2 纵隔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80

9.4.2.1 常规X线及CT检查前准备 80

9.4.2.2 纵隔疾病的MRI检查技术规范 81

9.4.3 纵隔疾病X线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82

9.4.4 纵隔疾病影像学检查横向思维与选择 82

9.4.5 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82

9.4.5.1 纵隔炎 82

9.4.5.2 纵隔气肿 83

9.4.5.3 胸内甲状腺肿 83

9.4.5.4 胸腺瘤 84

9.4.5.5 淋巴源性肿瘤 85

9.4.5.6 畸胎类肿瘤 86

9.4.5.7 神经源性肿瘤 87

9.4.5.8 纵隔囊肿 87

9.5 膈疝 89

9.6 创伤性湿肺 90

9.7 支气管断裂 91

9.8 胸部手术后改变 91

9.9 胸部手术后并发症 91

第十章 心脏、大血管疾病 93

10.1 心脏、大血管影像学质量控制 93

10.1.1 心脏、大血管的测量标准 93

10.1.2 心脏、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96

10.1.2.1 超声检查的技术规范 96

10.1.2.2 心脏和大血管X线检查技术规范 97

10.1.2.3 心脏MRI检查技术规范 98

10.1.2.4 心脏、大血管核医学检查技术规范 99

10.2 心脏、大血管病变X线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101

10.3 心脏、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101

10.4 心脏、大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102

10.4.1 心脏瓣膜病 102

10.4.1.1 二尖瓣狭窄 102

10.4.1.2 二尖瓣关闭不全 104

10.4.1.3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05

10.4.1.4 主动脉瓣狭窄 106

10.4.1.5 三尖瓣狭窄 107

10.4.1.6 三尖瓣关闭不全 108

10.4.1.7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109

10.4.1.8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110

10.4.1.9 主动脉瓣脱垂 110

10.4.1.10 瓣膜退行性病变 111

10.4.1.11 人工瓣膜疾病 112

10.4.2 先天性心脏病 112

10.4.2.1 房间隔缺损 112

10.4.2.2 室间隔缺损 114

10.4.2.3 动脉导管未闭 116

10.4.2.4 肺动脉口狭窄 118

10.4.2.5 主动脉缩窄 119

10.4.2.6 肺静脉异位引流 121

10.4.2.7 法乐氏四联症 123

10.4.2.8 大动脉转位 125

10.4.2.9 法乐氏三联症 126

10.4.2.10 单心室 127

10.4.2.11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28

10.4.3 冠心病 129

10.4.4 高血压性心脏病 131

10.4.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32

10.4.6 感染性心内膜炎 133

10.4.7 心肌病变 134

10.4.7.1 扩张型心肌病 134

10.4.7.2 肥厚型心肌病 135

10.4.7.3 限制型心肌病 136

10.4.7.4 心肌炎 137

10.4.8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 138

10.4.9 贫血性心脏病 139

10.4.10 心脏肿瘤 139

10.4.10.1 心腔黏液瘤 139

10.4.10.2 心壁肿瘤 140

10.4.11 心包疾病 140

10.4.11.1 心包囊肿 140

10.4.11.2 心包炎和心包积液 141

10.4.11.3 心包肿瘤 142

10.4.12 大血管疾病 143

10.4.12.1 大动脉炎 143

10.4.12.2 动脉粥样硬化 144

10.4.12.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44

10.4.12.4 胸主动脉瘤 145

10.4.12.5 腹主动脉瘤 146

10.4.12.6 马凡氏综合征 147

10.4.13 心功能不全 147

10.4.13.1 左心功能不全 148

10.4.13.2 右心功能不全 149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150

11.1 食管病变影像学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150

11.1.1 食管测量的有关参考数值 150

11.1.2 食管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150

11.1.2.1 食管X线造影检查技术规范 150

11.1.2.2 食管CT检查技术规范 151

11.1.3 食管X线钡餐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151

11.1.4 食管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151

11.1.5 食管病变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152

11.1.5.1 食管癌 152

11.1.5.2 食管良性肿瘤 157

11.1.5.3 食管静脉曲张 158

11.1.5.4 食管炎 160

11.1.5.5 食管憩室 161

11.1.5.6 食管异物 161

11.1.5.7 食管硬皮病 162

11.1.5.8 食管广泛痉挛 162

11.1.5.9 贲门失弛缓症 163

11.1.5.10 食管裂孔疝 164

11.2 胃部病变影像学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164

11.2.1 胃及相关结构测量的有关参考标准 164

11.2.2 胃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166

11.2.2.1 综合的上胃肠道造影的规范 166

11.2.2.2 胃CT扫描技术规范 168

11.2.2.3 胃肠道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169

11.2.3 胃双对比造影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172

11.2.4 胃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172

11.2.5 胃部病变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172

11.2.5.1 胃炎 172

11.2.5.2 胃溃疡 174

11.2.5.3 胃癌 175

11.2.5.4 胃肉瘤 179

11.2.5.5 胃类癌 179

11.2.5.6 胃良性肿瘤 180

11.2.5.7 胃黏膜脱垂症 181

11.2.5.8 胃下垂 181

11.2.5.9 胃扭转 182

11.2.5.10 胃憩室 182

11.2.5.11 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 183

11.3 十二指肠病变影像学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183

11.3.1 十二指肠测量的有关参考标准 183

11.3.2 十二指肠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183

11.3.2.1 十二指肠钡剂检查方法 183

11.3.2.2 十二指肠CT扫描技术规范 184

11.3.2.3 十二指肠超声扫描技术规范 185

11.3.3 十二指肠影像学报告书写规范及观察要点 185

11.3.4 十二指肠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185

11.3.5 十二指肠病变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185

11.3.5.1 十二指肠炎 185

11.3.5.2 十二指肠溃疡 185

11.3.5.3 十二指肠憩室 187

11.3.5.4 十二指肠淤滞症 187

11.3.5.5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188

11.3.5.6 十二指肠结核 189

11.4 小肠病变影像学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189

11.4.1 小肠检查测量的有关参考标准 190

11.4.2 小肠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190

11.4.2.1 小肠X线检查技术规范 190

11.4.2.2 小肠CT扫描检查技术规范 191

11.4.2.3 小肠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192

11.4.3 小肠影像学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192

11.4.4 小肠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192

11.4.5 小肠病变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192

11.4.5.1 小肠恶性肿瘤 192

11.4.5.2 小肠良性肿瘤 195

11.4.5.3 局限性小肠炎 197

11.4.5.4 坏死性小肠炎 198

11.4.5.5 肠结核 199

11.4.5.6 结核性腹膜炎 200

11.4.5.7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200

11.4.5.8 美克耳憩室 201

11.4.5.9 小肠功能紊乱 201

11.5 结肠病变影像学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202

11.5.1 结肠测量的有关参考标准 202

11.5.2 结肠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202

11.5.2.1 结肠X线造影技术规范 202

11.5.2.2 结肠CT扫描技术规范 206

11.5.2.3 结肠超声扫描技术规范 207

11.5.3 结肠病变X线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207

11.5.4 结肠影像学检查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207

11.5.5 结肠病变影像学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 208

11.5.5.1 结肠癌 208

11.5.5.2 溃疡性结肠炎 210

11.5.5.3 过敏性结肠炎 211

11.5.5.4 结肠息肉和息肉综合征 212

11.5.5.5 先天性巨结肠 213

11.5.5.6 排泄障碍性疾病 213

11.5.5.7 胃肠道穿孔 214

11.5.5.8 肠梗阻 215

11.5.5.9 阑尾炎 215

11.6 肝脏疾病影像学检查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216

11.6.1 肝脏测量的有关参考标准 216

11.6.2 肝脏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216

11.6.2.1 肝脏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216

11.6.2.2 肝脏CT扫描检查技术规范 227

11.6.2.3 肝脏MRI检查技术规范 229

11.6.2.4 肝脏病变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231

11.6.2.5 肝脏病变影像学检查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231

11.6.3 肝脏病变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31

11.6.3.1 肝炎 231

11.6.3.2 肝硬变 232

11.6.3.3 脂肪肝 233

11.6.3.4 肝癌 234

11.6.3.5 小肝癌 236

11.6.3.6 转移性肝癌 236

11.6.3.7 肝血管瘤 238

11.6.3.8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239

11.6.3.9 肝腺瘤 239

11.6.3.10 肝囊肿 240

11.6.3.11 多囊肝 241

11.6.3.12 肝脓肿 241

11.6.3.13 肝包虫病 243

11.7 胆囊与胆道病变检查的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244

11.7.1 胆囊与胆道测量的有关参考标准 244

11.7.2 胆囊与胆道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245

11.7.2.1 胆囊与胆道X线造影检查的技术规范 245

11.7.2.2 胆囊与胆道超声检查的技术规范 247

11.7.2.3 胆囊与胆道CT扫描的技术规范 251

11.7.2.4 胆囊与胆道MRI检查的技术规范 251

11.7.3 胆囊与胆道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251

11.7.4 胆囊与胆道影像学检查横向思维与选择 251

11.7.5 胆囊与胆道病变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252

11.7.5.1 胆囊炎 252

11.7.5.2 胆囊结石 253

11.7.5.3 胆管结石 254

11.7.5.4 胆道蛔虫 255

11.7.5.5 胆囊癌 255

11.7.5.6 胆管癌 256

11.7.5.7 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 257

11.8 脾脏病变检查的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257

11.8.1 脾脏测量的有关参考标准 257

11.8.2 脾脏影像学检查的技术规范 258

11.8.2.1 脾脏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258

11.8.2.2 脾脏CT扫描技术规范 262

11.8.2.3 脾脏MRI检查技术规范 262

11.8.3 脾脏病变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263

11.8.4 脾脏影像学检查横向思维与选择 263

11.8.5 脾脏病变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263

11.8.5.1 脾脏弥漫性肿大 263

11.8.5.2 脾脓肿 264

11.8.5.3 脾囊肿 264

11.8.5.4 脾梗塞 265

11.8.5.5 副脾 266

11.8.5.6 脾脏破裂 266

11.9 胰腺病变影像学检查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267

11.9.1 胰腺测量的有关数值 267

11.9.2 胰腺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267

11.9.2.1 胰腺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267

11.9.2.2 胰腺CT扫描技术规范 270

11.9.2.3 胰腺MRI技术规范 271

11.9.3 胰腺CT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271

11.9.4 胰腺影像学检查方法横向思维与选择 271

11.9.5 胰腺病变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272

11.9.5.1 急性胰腺炎 272

11.9.5.2 慢性胰腺炎 273

11.9.5.3 胰腺癌 273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 276

12.1 泌尿系统影像学的质量控制 276

12.1.1 泌尿系统测量标准 276

12.1.2 泌尿系统影像学的检查技术规范 276

12.1.2.1 泌尿系统X线造影操作技术规范 276

12.1.2.2 泌尿系统CT技术检查规范 278

12.1.2.3 磁共振泌尿系统影像技术规范 278

12.1.2.4 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279

12.2 泌尿系统X线平片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280

12.3 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280

12.4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80

12.4.1 肾脏疾病 280

12.4.1.1 肾囊肿 281

12.4.1.2 多囊肾 282

12.4.1.3 肾细胞癌 282

12.4.1.4 肾盂肿瘤 284

12.4.1.5 肾良性肿瘤 285

12.4.1.6 肾结石 286

12.4.1.7 肾积水 287

12.4.1.8 肾结核 288

12.4.1.9 移植肾及并发症 290

12.4.1.10 肾创伤 291

12.4.1.11 肾动脉狭窄 292

12.4.1.12 肾功能衰竭 293

12.4.1.13 肾发育不全 294

12.4.1.14 肾下垂与游走肾 294

12.4.2 输尿管疾病 295

12.4.2.1 输尿管结石 295

12.4.2.2 输尿管囊肿 296

12.4.2.3 输尿管狭窄 296

12.4.3 膀胱疾病 297

12.4.3.1 膀胱肿瘤 297

12.4.3.2 膀胱结石 298

12.4.3.3 膀胱异物 299

第十三章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301

13.1 男性生殖系统影像学质量控制 301

13.1.1 男性生殖系统的有关测量参考标准 301

13.1.2 男性生殖系统影像学的检查技术规范 302

13.1.2.1 内分泌系统的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302

13.1.2.2 前列腺的CT检查技术规范 302

13.1.2.3 前列腺的MRI检查技术规范 302

13.1.3 男性生殖系统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303

13.2 男性生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303

13.3 睾丸、附睾病变 303

13.3.1 精原细胞瘤 303

13.3.2 睾丸炎和睾丸脓肿 304

13.3.3 睾丸鞘膜积液 304

13.3.4 睾丸损伤 305

13.3.5 睾丸扭转 305

13.3.6 附睾结核 306

13.3.7 附睾炎 306

13.3.8 隐睾 307

13.4 尿道疾病 307

13.4.1 后尿道瓣膜 307

13.4.2 尿道憩室 308

13.4.3 尿道上皮性肿瘤 308

13.5 前列腺疾病 309

13.5.1 前列腺良性增生症 309

13.5.2 前列腺癌 310

13.5.3 前列腺结石 310

13.5.4 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脓肿 311

13.5.5 慢性前列腺炎 311

13.6 精索疾病 312

13.6.1 精索静脉曲张 312

13.6.2 精索鞘膜积液 312

第十四章 女性生殖系统病变 313

14.1 女性生殖系统影像学的质量控制 313

14.1.1 女性生殖系统的测量标准 313

14.1.2 内分泌系统影像学的检查技术规范 314

14.1.2.1 女性生殖系统的超声技术规范 314

14.1.2.2 女性生殖系统的CT检查技术规范 314

14.1.2.3 女性生殖系统的MRI检查技术规范 314

14.1.3 女性生殖系统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315

14.2 女性生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315

14.3 女性生殖系统病变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315

14.3.1 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15

14.3.1.1 子宫肌瘤 315

14.3.1.2 子宫腺肌病 316

14.3.1.3 子宫颈癌 316

14.3.1.4 子宫内膜癌 317

14.3.1.5 卵巢肿瘤 318

14.3.2 盆腔炎 320

14.3.2.1 急性盆腔炎 320

14.3.2.2 慢性盆腔炎 321

14.3.2.3 生殖器结核 321

14.3.3 盆腔淤血综合征 322

14.3.4 子宫损伤 323

14.3.4.1 子宫穿孔 323

14.3.4.2 子宫破裂 323

14.3.5 先天性发育异常 324

14.3.5.1 无孔处女膜 324

14.3.5.2 先天性无阴道 324

14.3.5.3 先天性无子宫 325

14.3.5.4 始基子宫 325

14.3.5.5 幼稚子宫 325

14.3.5.6 子宫发育异常 325

14.3.6 宫内节育器异常 326

第十五章 正常妊娠与产科疾病 328

15.1 产科影像学的质量控制 328

15.1.1 产科的测量标准 328

15.1.2 产科超声的检查技术规范 328

15.1.3 产科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329

15.2 产科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329

15.3 正常妊娠与产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329

15.3.1 正常妊娠 329

15.3.1.1 正常妊娠的诊断 329

15.3.1.2 胎儿心血管的超声检测 330

15.3.2 异常妊娠的诊断 330

15.3.2.1 流产 330

15.3.2.2 异位妊娠 331

15.3.2.3 多胎妊娠 332

15.3.2.4 双子宫妊娠 332

15.3.2.5 过期妊娠 333

15.3.2.6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333

15.3.2.7 无脑儿 333

15.3.2.8 脑积水 334

15.3.2.9 脊柱裂与脊膜膨出 334

15.3.2.10 羊水过多 334

15.3.2.11 羊水过少 335

15.3.2.12 葡萄胎 335

15.3.2.13 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 336

15.3.2.14 前置胎盘 336

15.3.2.15 胎盘早期剥离 337

15.3.2.16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337

15.3.2.17 脐带绕颈 338

第十六章 腹膜后病变 339

16.1 腹膜后病变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339

16.2 腹膜后病变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339

16.3 腹膜后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340

16.3.1 腹主动脉病变 340

16.3.1.1 腹主动脉瘤并发血栓破裂 340

16.3.1.2 假性动脉瘤 340

16.3.2 下腔静脉疾病 340

16.3.2.1 下腔静脉梗阻综合征 340

16.3.2.2 环腔静脉输尿管 341

16.3.3 腹膜后肿瘤 341

16.3.3.1 脂肪肉瘤 341

16.3.3.2 平滑肌肉瘤 341

16.3.3.3 畸胎瘤 341

16.3.3.4 脂肪瘤 341

第十七章 脊柱和脊髓病变 343

17.1 脊柱和脊髓病变影像学质量控制 343

17.1.1 脊柱和脊髓的有关测量参考标准 343

17.1.2 脊柱与脊髓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343

17.1.2.1 脊柱X线摄影检查技术规范 343

17.1.2.2 脊柱与脊髓的CT检查技术规范 346

17.1.2.3 脊柱与脊髓MRI检查技术规范 347

17.2 脊柱与脊髓MRI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347

17.3 脊柱与脊髓影像学检查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347

17.4 脊柱与脊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348

17.4.1 椎管狭窄 348

17.4.2 椎间盘病变 349

17.4.3 颈椎病 350

17.4.4 椎管内肿瘤 351

17.4.4.1 室管膜瘤 351

17.4.4.2 星形细胞瘤 351

17.4.4.3 血管母细胞瘤 352

17.4.4.4 脊膜瘤 352

17.4.4.5 淋巴瘤 352

17.4.5 脊柱和脊髓的先天性异常 352

17.4.5.1 绳索圆锥 352

17.4.5.2 脊髓脊膜膨出 353

17.4.5.3 皮样囊肿 353

17.4.5.4 畸胎瘤 354

第十八章 周围血管疾病 355

18.1 周围部分血管有关测量参考标准 355

18.2 周围血管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355

18.3 周围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356

18.3.1 动脉硬化闭塞症 356

18.3.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57

18.3.3 腘动脉压迫综合征 357

18.3.4 急性动脉栓塞 358

18.3.5 肢端动脉痉挛病 358

18.3.6 胸廓出口综合征 359

18.3.7 真性、假性动脉瘤 359

18.3.8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360

18.3.9 椎动脉狭窄性疾病 361

18.3.10 肾动脉狭窄 361

18.3.11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61

18.3.12 腋-锁静脉血栓形成 362

18.3.13 下肢深静脉瓣关闭功能不全 362

18.3.14 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363

18.3.15 上腔静脉综合征 363

18.3.16 下腔静脉综合征 364

18.3.17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364

18.3.18 颈静脉扩张症 364

18.3.19 四肢静脉瘤 365

18.3.20 海绵状血管瘤 365

18.3.21 先天性动-静脉瘘 366

18.3.22 创伤性动-静脉瘘 366

18.3.23 颈动脉海绵窦瘘 366

第十九章 骨与关节病变 368

19.1 骨与关节影像学的质量控制 368

19.1.1 骨与关节的测量标准 368

19.1.2 骨与关节影像学的检查技术规范 370

19.1.2.1 骨与关节的X检查技术规范 370

19.1.2.2 骨与关节的CT检查技术规范 370

19.1.2.3 骨与关节的MRI检查技术规范 371

19.1.2.4 骨与关节的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371

19.1.3 骨与关节X线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372

19.2 骨与关节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372

19.3 骨与关节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372

19.3.1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372

19.3.1.1 化脓性骨髓炎 373

19.3.1.2 慢性骨脓肿 374

19.3.1.3 慢性硬化性骨髓炎 374

19.3.1.4 化脓性关节炎 375

19.3.2 骨与关节结核 375

19.3.2.1 长骨结核 375

19.3.2.2 短骨结核 376

19.3.2.3 脊柱结核 376

19.3.2.4 关节结核 377

19.3.3 骨肿瘤 377

19.3.3.1 概论 377

19.3.3.2 骨瘤 378

19.3.3.3 骨样骨瘤 378

19.3.3.4 骨母细胞瘤 379

19.3.3.5 骨肉瘤 380

19.3.3.6 骨旁型骨肉瘤 381

19.3.3.7 骨软骨瘤 381

19.3.3.8 软骨瘤 382

19.3.3.9 软骨粘液纤维瘤 383

19.3.3.10 软骨肉瘤 383

19.3.3.11 尤文氏肉瘤 384

19.3.3.12 骨髓瘤 385

19.3.3.13 纤维骨皮质缺损 386

19.3.3.14 非骨化性纤维瘤 387

19.3.3.15 骨化性纤维瘤 387

19.3.3.16 骨神经性肿瘤 388

19.3.3.17 脊索瘤 389

19.3.3.18 骨巨细胞瘤 389

19.3.3.19 骨转移瘤 390

19.3.4 骨肿瘤样病损 391

19.3.4.1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391

19.3.4.2 畸形性骨炎 392

19.3.4.3 骨囊肿 392

19.3.4.4 动脉瘤样骨囊肿 393

19.3.4.5 骨嗜酸性肉芽肿 394

19.3.4.6 黄色瘤病 394

19.3.5 滑膜肿瘤及肿瘤样病损 395

19.3.5.1 良性滑膜瘤 395

19.3.5.2 滑膜肉瘤 395

19.3.5.3 滑膜性骨软骨瘤病 395

19.3.5.4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396

19.3.6 骨软骨缺血坏死 397

19.3.6.1 腕月骨缺血性坏死(月骨骨软化症) 397

19.3.6.2 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 397

19.3.6.3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398

19.3.6.4 胫骨结节缺血坏死 399

19.3.6.5 剥脱性骨软骨炎 399

19.3.7 骨与关节损伤 400

19.3.7.1 骨折 400

19.3.7.2 关节脱位 401

19.3.7.3 膝关节内损伤 401

19.3.8 代谢性骨病 402

19.3.8.1 骨质疏松 402

19.3.8.2 高雪氏病 403

19.3.8.3 肾性骨病 403

19.3.8.4 维生素D缺乏症 404

19.3.9 关节病变 404

19.3.9.1 类风湿性关节炎 404

19.3.9.2 强直性脊柱炎 405

19.3.9.3 退行性骨关节病 406

19.3.9.4 肥大性骨关节病 407

19.3.9.5 神经营养性骨关节病 407

19.3.9.6 痛风性关节炎 408

19.3.10 骨关节发育异常 408

19.3.11 骨关节发育障碍 409

19.3.11.1 软骨发育不全 409

19.3.11.2 成骨不全 409

19.3.11.3 石骨症 410

19.3.11.4 烛泪样骨病 410

19.3.11.5 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 410

19.3.11.6 特发性骨质溶解 410

19.3.12 黏多糖病 411

19.3.12.1 黏多糖病Ⅰ型 411

19.3.12.2 黏多糖病Ⅲ型 411

19.3.12.3 黏多糖病Ⅳ型 411

19.3.13 染色体疾病 412

19.3.13.1 杜纳综合征 412

19.3.13.2 唐氏综合征 412

第二十章 颅脑疾病 414

20.1 颅脑疾病影像学的质量控制 414

20.1.1 颅脑参数的测量及标准 414

20.1.2 颅脑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416

20.1.2.1 颅脑CT检查技术规范 416

20.1.2.2 颅脑MRI检查技术规范 418

20.1.3 颅脑病变CT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420

20.1.4 颅脑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420

20.1.4.1 颅内肿瘤 420

20.1.4.2 脑血管疾病 421

20.1.4.3 颅内感染性病变 421

20.1.4.4 脱髓鞘疾病 421

20.1.4.5 颅脑损伤 421

20.1.4.6 先天性颅脑畸形 421

20.2 颅脑疾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421

20.2.1 颅内肿瘤 421

20.2.1.1 星形细胞瘤 421

20.2.1.2 脑干胶质瘤 422

20.2.1.3 少突胶质细胞瘤 423

20.2.1.4 室管膜瘤 423

20.2.1.5 髓母细胞瘤 424

20.2.1.6 脑膜瘤 424

20.2.1.7 听神经瘤 425

20.2.1.8 表皮样囊肿 426

20.2.1.9 血管母细胞瘤 426

20.2.1.10 颅咽管瘤 427

20.2.1.11 垂体腺瘤 427

20.2.1.12 颅内转移瘤 428

20.2.2 脑血管疾病 429

20.2.2.1 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429

20.2.2.2 腔隙性脑梗死 430

20.2.2.3 脑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 431

20.2.2.4 脑出血 431

20.2.2.5 蛛网膜下腔出血 432

20.2.3 颅内感染性病变 432

20.2.3.1 单纯胞疹病毒性脑炎 432

20.2.3.2 化脓性脑膜炎 433

20.2.3.3 脑脓肿 433

20.2.3.4 颅内结核 434

20.2.3.5 脑囊虫病 435

20.2.3.6 脑包虫病 435

20.2.4 脱髓鞘疾病 436

20.2.4.1 多发性硬化 436

20.2.4.2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 437

20.2.4.3 肾上腺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437

20.2.4.4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437

20.2.5 颅脑损伤 438

20.2.5.1 硬膜外血肿 438

20.2.5.2 硬膜下血肿 438

20.2.5.3 脑内血肿 439

20.2.5.4 脑挫裂伤 439

20.2.6 先天性颅脑畸形 439

20.2.6.1 脑膜膨出和脑膜脑膨出 439

20.2.6.2 胼胝体发育不全 440

20.2.6.3 结节性硬化 440

第二十一章 五官疾病 441

21.1 眼部疾病影像学的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441

21.1.1 眼及眼眶的测量标准 441

21.1.2 眼及眼眶检查技术规范 443

21.1.2.1 眼及眼眶X线检查技术规范 443

21.1.2.2 眼及眼眶CT检查技术规范 444

21.1.2.3 眼部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444

21.1.2.4 眼球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445

21.1.3 眼及眼眶X线检查报告规范 445

21.1.4 眼部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445

21.1.5 眼及眼眶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445

21.1.5.1 眼内异物 445

21.1.5.2 眶内蜂窝组织炎 446

21.1.5.3 眼眶炎性假瘤 447

21.1.5.4 眼眶骨膜炎 447

21.1.5.5 慢性泪囊炎 447

21.1.5.6 视网膜母细胞瘤 448

21.1.5.7 视神经脑膜瘤 448

21.1.5.8 眼眶肉瘤 449

21.1.5.9 眼眶神经鞘瘤 449

21.1.5.10 视网膜血管瘤病 450

21.1.5.11 视神经胶质瘤 451

21.2 鼻和鼻窦疾病影像学的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451

21.2.1 鼻和鼻窦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451

21.2.1.1 鼻和鼻窦X线检查技术规范 451

21.2.1.2 鼻和鼻窦CT检查技术规范 452

21.2.1.3 鼻及鼻旁窦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453

21.2.2 鼻与鼻窦X线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454

21.2.3 鼻与鼻窦影像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454

21.2.4 鼻与鼻窦病变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454

21.2.4.1 先天性鼻皮样囊肿和瘘管 454

21.2.4.2 鼻脑膜脑膨出 454

21.2.4.3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 455

21.2.4.4 鼻骨骨折 455

21.2.4.5 鼻窦外伤 455

21.2.4.6 鼻腔及鼻窦异物 456

21.2.4.7 变态反应性鼻窦炎 456

21.2.4.8 鼻窦炎 457

21.2.4.9 鼻和鼻窦霉菌感染 458

21.2.4.10 鼻息肉 458

21.2.4.11 面部裂隙囊肿 459

21.2.4.12 鼻窦囊肿 459

21.2.4.13 鼻和鼻窦良性肿瘤 460

21.2.4.14 鼻窦骨瘤 460

21.2.4.15 鼻和鼻窦恶性肿瘤 461

21.3 耳部疾病影像学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462

21.3.1 耳部的测量标准 462

21.3.2 耳部检查技术规范 462

21.3.2.1 耳部X线检查技术规范 462

21.3.2.2 内听道CT检查技术规范 463

21.3.2.3 耳、颧骨部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464

21.3.3 耳部疾病X线检查报告规范 464

21.3.4 耳部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465

21.3.5 耳部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465

21.3.5.1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465

21.3.5.2 颞骨骨折 465

21.3.5.3 坏死性外耳道炎 466

21.3.5.4 分泌性中耳炎 466

21.3.5.5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466

21.3.5.6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466

21.3.5.7 化脓性中耳炎的颅外合并症 467

21.3.5.8 化脓性中耳炎的颅内合并症 468

21.3.5.9 听神经瘤 468

21.3.5.10 面神经瘤 468

21.3.5.11 颈静脉体瘤 469

21.4 咽喉部疾病影像学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469

21.4.1 正常成人鼻咽部软组织的测量方法 469

21.4.2 咽喉部检查技术规范 470

21.4.2.1 喉部CT检查技术规范 470

21.4.2.2 鼻咽、颅底CT检查技术规范 470

21.4.2.3 鼻咽部MRI检查技术规范 471

21.4.2.4 喉及甲状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471

21.4.3 咽喉部CT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472

21.4.4 咽喉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472

21.4.5 咽喉部病变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472

21.4.5.1 咽部异物 472

21.4.5.2 咽后脓肿 473

21.4.5.3 茎突过长症 473

21.4.5.4 鼻咽纤维血管瘤 473

21.4.5.5 鼻咽癌 474

21.4.5.6 鳃裂囊肿 474

21.4.5.7 喉咽癌 475

21.4.5.8 先天性喉狭窄 475

21.4.5.9 先天性喉囊肿 475

21.4.5.10 喉外伤 476

21.4.5.11 喉气管外伤性狭窄 476

21.4.5.12 喉异物 476

21.4.5.13 小儿急性喉炎 477

21.4.5.14 急性会厌炎 477

21.4.5.15 喉部良性肿瘤 477

21.4.5.16 喉恶性肿瘤 478

21.4.5.17 颈动脉体瘤 478

21.4.5.18 气管、支气管异物 478

21.5 口腔颌面部疾病影像学的质量控制与横向思维 480

21.5.1 口腔颌面部检查技术规范 480

21.5.1.1 口腔颌面部X线检查技术规范 480

21.5.1.2 腮腺CT检查技术规范 480

21.5.1.3 面部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481

21.5.1.4 颞颌关节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482

21.5.2 口腔颌面部CT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482

21.5.3 口腔颌面部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482

21.5.4 口腔颌面部疾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482

21.5.4.1 根尖周炎 482

21.5.4.2 牙周炎 483

21.5.4.3 颌骨骨髓炎 483

21.5.4.4 牙源性颌骨囊肿 483

21.5.4.5 造釉细胞瘤 484

21.5.4.6 颞颌关节脱位 485

21.5.4.7 牙骨质瘤 485

21.5.4.8 涎腺肿瘤 485

第二十二章 乳腺疾病 487

22.1 乳腺的影像学检查质量控制 487

22.1.1 乳腺的有关测量参考标准 487

22.1.2 乳腺影像学检查技术规范 487

22.1.2.1 钼靶X线摄影技术规范 487

22.1.2.2 乳腺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488

22.1.2.3 乳腺CT检查技术规范 489

22.1.2.4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490

22.1.3 乳腺病变钼靶X线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490

22.2 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490

22.3 乳腺病变影像学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 490

22.3.1 乳腺增生症 490

22.3.2 急性乳腺炎 491

22.3.3 乳腺脓肿 492

22.3.4 乳腺导管扩张症 493

22.3.5 积乳囊肿 494

22.3.6 乳腺纤维腺瘤 495

22.3.7 导管内乳头状瘤 496

22.3.8 脂肪瘤 496

22.3.9 乳腺癌 496

第二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498

23.1 内分泌系统影像学的质量控制 498

23.1.1 内分泌系统的有关测量标准 498

23.1.2 内分泌系统影像学的检查技术规范 499

23.1.2.1 内分泌系统的超声技术规范 499

23.1.2.2 内分泌系统的CT检查技术规范 499

23.1.2.3 内分泌系统的MRI检查技术规范 499

23.1.3 内分泌系统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499

23.2 内分泌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500

23.3 内分泌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500

23.3.1 甲状腺疾病 500

23.3.1.1 甲状腺腺瘤 500

23.3.1.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500

23.3.1.3 甲状腺囊肿 501

23.3.1.4 甲状腺癌 501

23.3.1.5 甲状腺炎 502

23.3.2 甲状旁腺疾病 503

23.3.2.1 甲状旁腺腺瘤 503

23.3.2.2 甲状旁腺增生 503

23.3.2.3 甲状旁腺囊肿 503

23.3.3 肾上腺疾病 504

23.3.3.1 肾上腺皮质增生 504

23.3.3.2 肾上腺皮质腺瘤 504

23.3.3.3 肾上腺皮质癌 504

23.3.3.4 嗜铬细胞瘤 505

23.3.3.5 神经母细胞瘤 505

23.3.3.6 肾上腺囊肿 506

23.3.3.7 肾上腺转移癌 506

第二十四章 结缔组织及免疫性疾病 507

24.1 结缔组织及免疫性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横向思维与选择 507

24.2 结缔组织及免疫性疾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507

24.2.1 系统性红斑狼疮 507

24.2.2 结节病 507

24.2.3 白塞氏病 508

24.2.4 系统性硬化症 508

24.2.5 皮肌炎 508

24.2.6 结节性动脉炎 509

24.2.7 干燥综合征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