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何炼成 1
第一编 国民经济管理基础 3
第一章 导论 3
第一节 经济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3
一、管理科学体系与国民经济管理学 3
二、经济管理产生的必然性 8
三、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过程 11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和职能 17
一、国民经济管理的二重性 17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 2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经济的性质和特点 23
第三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23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 26
三、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原则 27
第二章 国民经济系统 33
第一节 国民经济系统及其环境 33
一、国民经济系统的含义 33
二、国民经济系统的特征 34
三、国民经济系统的环境 36
第二节 国民经济系统的结构 39
一、产业——部门结构 39
二、地区经济结构 43
三、社会再生产系统 45
一、国民经济系统运行的主体 49
第三 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 49
二、国民经济系统运行的市场 51
三、封闭条件下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 53
四、开放条件下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 54
第三章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59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内容 59
一、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及其本质特性 59
二、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61
三、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意义和作用 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65
一、建立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客观依据 65
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 68
三、社会主义国家几种不同的经济管理体制模式 71
第三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74
一、对我国原来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分析 74
二、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77
第四章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 82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及其设置原则 82
一、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含义 82
二、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特点 84
三、国民经济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 85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系统的构成 90
一、决策——执行系统 90
二、调节控制系统 97
三、信息网络组织系统 99
一、国民经济管理干部的地位和作用 102
第三节 国民经济管理干部 102
二、经济管理干部的职责 104
三、经济管理干部的素质 108
第二编 国民经济资源管理 111
第五章 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 111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管理 111
一、自然资源概述 111
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必须遵循的原则 113
三、加快新兴资源的开发利用 115
第二节 环境管理 118
一、环境管理的意义 119
二、环境管理标准 121
三、加强环保工作的途径和措施 124
第三节 维护生态平衡 126
一、环境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 126
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28
三、关于我国生态经济的几个问题 129
第六章 财力物力和国有资产管理 134
第一节 财力资源管理概述 134
一、财力资源的作用 134
二、财力资源管理的三个环节 135
第二节 财政管理与银行管理 139
一、财政管理 139
二、银行管理 142
一、物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148
第三节 物力资源的管理 148
二、物质资料管理的内容 150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 154
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154
二、国有资产评估 155
三、对股份制试行工作的管理 157
四、对企业兼并活动的管理 162
第七章 人力资源、教育与科技管理 163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管理 163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及特点 163
二、人力资源的数量标准与质量标准 165
三、就业与劳动管理 166
一、发展教育的意义 170
第二节 教育事业的管理 170
二、教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171
三、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 173
第三节 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179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及科学研究的分类 179
二、推进科技进步的意义 181
三、科技管理的主要任务 184
第八章 资源的优化配置 189
第一节 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及方法 189
一、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 189
二、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190
三、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及实现途径 191
一、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 196
第二节 产业——部门结构的合理化 196
二、产业政策 200
三、部门联关与投入产出方法 206
第三节 生产力布局与经济区划 213
一、生产力合理布局的意义和原则 213
二、我国生产力布局状况与发展对策 215
三、经济区划 218
第三编 国民经济运行管理 223
第九章 国民经济核算 223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总量指标 224
一、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224
二、国民生产净值 225
三、国民收入 226
四、个人收入 227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227
第二节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的总量指标 229
一、主要总量指标 229
二、主要总量指标的关系 230
第三节 东西方核算体系的比较与换算 231
一、东西方核算体系的比较 231
二、东西方核算体系指标的换算 237
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238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 238
二、国民生产总量的价格调整 242
一、经济决策与国民经济决策 245
第一节 国民经济决策概述 245
第十章 国民经济管理决策 245
二、国民经济决策的分类 246
三、国民经济决策的特点 249
四、国民经济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251
第二节 国民经济预测 252
一、科学预测是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 252
二、国民经济预测的步骤 254
三、国民经济预测方法 256
第三节 国民经济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267
一、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必要性 267
二、实现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途径 268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276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环境约束 276
第十一章 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276
二、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 278
三、经济适度增长 282
四、经济增长的得失 286
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288
一、战略研究概述 288
二、战略研究的基本内容 290
三、战略的制订与实施 296
第三节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299
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失误 299
二、2000年的发展战略 301
一、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地位 305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305
第一节 计划管理概述 305
二、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特点 307
三、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主要过程 308
第二节 国民经济计划体系与管理形式 311
一、国民经济计划体系 311
二、计划指标 315
三、计划管理形式 317
第三节 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 323
一、综合平衡的概念及意义 323
二、综合平衡的内容和重点 325
三、综合平衡的原则与方法 331
一、国民经济调控及其必要性 333
第一节 国民经济调控及其目标 333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的调节与控制 333
二、国民经济调控目标及预警指标 336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和体系 341
一、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模式 341
二、国民经济调控体系 342
三、主要经济杠杆 349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控的重点内容 354
一、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调控 354
二、投资需求的控制 358
三、消费需求的控制 361
四、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 363
一、社会主义经济监督的职能 366
第十四章 国民经济监督 366
第一节 经济监督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366
二、国民经济监督的必要性及其特点 369
三、国民经济监督体系 372
第二节 国民经济监督的内容 374
一、法律监督 374
二、经济监督 375
三、行政监督 380
第三节 强化国民经济监督机制 383
一、加强组织建设 383
二、抓好法律制度的建设 384
三、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 386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389
第十五章 国际经济循环与涉外经济管理 389
一、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390
二、对外开放的主要模式 393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396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管理 398
一、对外贸易及其结构 398
二、对外贸易政策及管理 400
三、改革对外贸易体制 404
第三节 利用外资与经济特区的管理 405
一、利用外资的管理 405
二、对经济特区的管理 409
后记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