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 金属切削的物理本质及基础理论 1
第一章 基本定义和切削运动 1
第一节 工件上的基本定义(一)——三个加工表面 2
第二节 切削运动 2
第三节 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 5
第四节 工件上的基本定义(二)——切削层 21
第五节 自由切削及不自由切削 23
第六节 刀具角度的换算 24
第七节 用矢量定义刀具几何角度 29
第二章 切削过程中的金属变形和摩擦 45
第一节 研究切削过程中金属变形的方法 45
第二节 切屑的形成过程 49
第三节 切削过程中三个变形区 51
第四节 切屑变形程度的度量方法——切屑的相对滑移和变形系数 56
第五节 前刀面的摩擦及其对切屑变形的影响 59
第六节 前刀面上的积屑瘤 65
第七节 切削层变形程度的变化规律 73
第八节 切屑种类、切屑形状分类、卷屑和断屑机理的探讨 79
第三章 切削过程中的应力及切削力 92
第一节 切削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规律 92
第二节 前刀面上的应力 95
第三节 切削力、切削分力和切削功率 97
第四节 切削力的理论公式 101
第五节 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104
第六节 单位切削力 108
第四章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115
第一节 切削热的产生和传出 115
第二节 切削温度的理论分析 118
第三节 切削温度的测量方法 127
第四节 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131
第五节 切削温度的分布 140
第六节 切削温度对工件、刀具和切削过程的影响 142
第五章 刀具的磨损和耐用度 145
第一节 刀具磨损及破损 146
第二节 刀具磨损的原因及本质 158
第三节 刀具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 168
第四节 刀具耐用度及其影响因素 172
第五节 合理耐用度的选择原则 177
第六章 已加工表面质量 181
第一节 已加工表面质量的标志 181
第二节 已加工表面的形成过程概述 184
第三节 后刀面上的接触情况与力 188
第四节 表面粗糙度 191
第五节 影响粗糙度的因素及降低粗糙度的措施 196
第六节 加工硬化及其影响因素 205
第七节 残留应力及其影响因素 210
第二篇 影响切削加工效率的因素及其提高途径 217
第七章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217
第一节 切削加工性的概念和标志方法 217
第二节 工件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及金相组织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 220
第三节 某些难切削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和提高切削加工性的措施 228
第八章 刀具材料及其选用 243
第一节 刀具材料应当具备的性能 243
第二节 工具钢 244
第三节 高速钢 245
第四节 硬质合金 256
第五节 其它高硬度刀具材料 276
第九章 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 287
第一节 刀具合理几何参数及选择的一般原则 287
第二节 前刀面、前角、倒棱及刀刃形状的选择 288
第三节 后角的功用及其选择 295
第四节 主偏角、副偏角的功用及其选择 299
第五节 刃倾角的功用及其选择 303
第六节 过渡切割刃的选择 310
第十章 切削液及其选用 313
第一节 切削液的作用机理 313
第二节 切削液的分类和添加剂 316
第三节 切割液的组成、配方及其选用 322
第四节 切削液的使用方法 326
第十一章 切削用量的制定 329
第一节 切削深度的选取 332
第二节 进给量的选取 332
第三节 切削速度的选择 336
第四节 校验机床功率 340
第五节 计算基本工时 344
第六节 切削用量选择例题 345
第一节 麻花钻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 351
第三篇 几种典型加工 351
第十二章 钻削 351
第二节 钻削要素 358
第三节 钻削力和功率 361
第四节 钻削特征 361
第五节 标准麻花钻的修磨与群钻 364
第十三章 铣削 371
第一节 铣刀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 371
第二节 铣削要素和铣削层参数 375
第三节 铣削力和铣削功率 380
第四节 铣削方式 384
第五节 铣削特征 388
第六节 铣刀的磨损和耐用度 390
第七节 铣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393
第十四章 磨削 397
第一节 磨料、砂轮的特性及其选择 398
第二节 磨削过程 411
第三节 磨削力及磨削功率 418
第四节 磨削温度 422
第五节 砂轮的磨损和修整 424
第六节 砂轮的耐用度、磨削比及磨耗比 426
第七节 磨削表面质量 429
第八节 磨削用量的选择 434
第九节 磨削的新发展 439
参考资料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