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1
一、中国历代文献论述 1
二、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现代研究 3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5
一、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5
二、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学研究 5
四、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 6
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学研究 6
第二章 骨的解剖结构 8
第一节 骨 8
一、骨的结构与形态 8
二、人体骨骼的作用 9
三、密质骨 9
四、松质骨 11
第二节 软骨 11
一、分类 11
一、骨组织发生方式及其基本过程 12
第三节 骨骼系统的发育 12
二、软骨细胞 12
三、软骨基质 12
二、长骨的增长、增粗和改建 14
三、膜内成骨 16
四、软骨组织的发生 16
第四节 骨细胞学基础 17
一、骨单位 17
二、骨细胞系 17
三、骨的转换 19
四、影响骨转换的各种因素 20
五、骨再建 22
第三章 骨代谢及其调节 26
第一节 骨矿物质 26
一、钙 26
二、磷 30
三、镁 32
四、微量元素 34
一、胶原 37
第二节 骨基质蛋白 37
二、骨基质非胶原蛋白 38
三、葡萄糖蛋白 39
四、骨基质的矿化 40
第三节 骨代谢的调节 42
一、维生素D 42
二、甲状旁腺激素 44
三、降钙素 46
五、维生素 49
四、雌激素 49
六、基因水平的调节 50
七、细胞因子 51
第四章 骨生物力学 54
第一节 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 54
一、应力和应变 54
二、骨的各向异性 54
一、弹性与塑性 55
第二节 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55
三、应力集中 55
四、骨的功能适应性 55
二、弹性模量 56
三、变形能 56
第三节 骨生物力学的检测方法及意义 57
一、电测应变测量法(简称电测法) 57
二、光测法 57
三、骨生物力学测定 57
四、生物力学与临床 58
一、定义 59
二、分类分型 59
第五章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理学 59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概述 59
第二节 病因学 60
一、激素因素 61
二、营养因素 64
三、免疫因素 66
四、物理因素 67
五、遗传因素 67
一、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变化 68
第三节 病理学 68
二、全身激素和局部细胞因子对骨代谢的影响 69
三、运动负荷对骨代谢的影响 70
第六章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73
第一节 中医对骨的认识 73
第二节 肾与骨质疏松 74
一、肾主骨理论与中医整体观 74
二、肾虚与肾质疏松 77
三、对中医肾的现代人 78
一、脾虚与骨质疏松 81
第三节 脾与骨质疏松 81
二、中西医学对脾认识的异同 82
第四节 血瘀与骨质疏松 82
一、血瘀导致骨质疏松的病机 82
二、现代医学对活血化瘀中药作用机理的认识 83
第五节 肝与骨质疏松 85
一、中医对肝的认识 85
二、肝虚与骨质疏松 85
一、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 86
第六节 气血津液与骨质疏松 86
第七节 经络与骨质疏松 87
二、气血津液与骨质疏松 87
第八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 88
一、肾阳虚衰型 88
二、肝肾阴虚型 88
第九节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 89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骨质疏松症 89
一、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89
四、气滞血瘀型 89
三、脾肾阳虚型 89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性骨质疏松症 90
四、皮质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 90
五、肾性骨质疏松症 91
第七章 诊断技术 92
第一节 普通X线诊断 92
一、X射线表现 92
二、骨质疏松X射线分度 92
三、X线测量骨密度的方法 93
四、X线估计骨密度的选择 95
五、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和变形的X线诊断 95
六、X线的鉴别诊断 96
第二节 骨密度诊断技术 97
一、单光子(SPA)及单能X线吸收法(SXA) 97
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 99
三、定量CT(QCT) 100
四、超声波骨密度仪(QUS) 102
一、衡量骨吸收的生化指标 103
第三节 生化检查 103
二、衡量骨形成的生化指标 104
三、激素的检查 106
四、与骨矿化有关的生化检查 108
第四节 其他诊断技术 109
一、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109
二、遗传因子诊断技术 111
三、核医学检查技术 112
三、骨折 114
二、身长缩短、驼背 114
第一节 临床表现 114
一、疼痛 114
第八章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114
四、呼吸系统障碍 115
第二节 诊断标准 115
一、诊断原则 115
二、诊断方法 115
三、诊断标准 115
二、X线平片的鉴别诊断 117
一、症状、体征的鉴别诊断 117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117
三、骨密度降低的病理性质及病因分析 120
四、几种有骨密度降低表现的疾病 122
五、高转化型与低转化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判断 124
第九章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126
第一节 药物治疗概述 126
一、治疗原则 126
四、治疗药物分类 127
二、治疗目标 127
三、疗效评价标准 127
五、新药开发研究 129
第二节 西医治疗药物 129
一、钙剂 129
二、维生素D类 133
三、降钙素 136
四、雌激素 139
五、孕激素 145
六、雄激素 147
七、双磷酸盐类 148
八、氟化物类 152
九、甲状旁腺激素 155
十、依普黄酮 156
附:ADFR疗法 157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治疗 159
一、证候特征 159
二、病因病机 159
三、辨证论治 160
四、常用中成药 161
五、近年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方剂 162
六、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传统方剂 164
第十章 非药物疗法 166
第一节 物理疗法 166
一、理疗的原理 166
二、影响理疗作用的因素 166
三、理疗的临床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166
四、理疗的方法 167
第二节 营养疗法 174
一、营养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的原理 174
二、影响骨代谢的营养素 174
三、防治骨质疏松的配餐 178
四、中医饮食调理 179
第三节 运动疗法 180
一、概述 180
二、运动疗法的原理 181
三、运动疗法的原则 182
四、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183
五、运动能力的评价 184
六、运动的手段及方法 185
第四节 推拿疗法 188
一、推拿疗法的现代研究 188
二、推拿的基本作用 189
三、推拿治疗的作用途径 190
四、推拿手法介绍 190
五、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推拿手法 191
七、推拿治疗的禁忌症 194
六、骨质疏松症相关疾病的推拿方法 194
第五节 气功疗法 195
一、气功概述 195
二、练功要素 196
三、练功原则 197
四、常用的静功方法 197
五、练功的注意事项 199
二、几种针灸疗法介绍 200
一、针灸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概况 200
第六节 针灸疗法 200
第十一章 中医养生与骨质疏松症 202
第一节 中医养生学的发展简史 202
第二节 中医养生的意义 202
一、却老全形 202
二、防治疾病 203
第三节 情志养生 203
一、情志养生的重要性 203
二、情志养生的方法 204
第四节 饮食养生 207
一、老年人的饮食原则 207
二、不同体质的老年人饮食宜忌 209
第五节 药膳养生 212
一、健脑益智药膳 212
二、增力强体药膳 213
三、聪耳明目药膳 213
四、安神助眠药膳 214
一、运动预防 215
第六节 运动养生 215
五、增加食饮药膳 215
二、运动康复 216
第七节 按摩养生 218
一、常用手法 218
二、按摩注意事项 220
三、常用保健穴位介绍 221
附:养生歌诀精选 222
第一节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224
第十二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224
一、病因 225
二、病理 225
三、临床表现 226
四、诊断 226
五、预防与西医治疗 227
六、中医治疗 230
第二节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230
一、病因及病理 230
二、临床表现 232
三、诊断 233
四、治疗 236
五、预防 238
第三节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238
一、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238
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 241
第十三章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244
第一节 内分泌性骨质疏松症 244
一、甲亢性骨质疏松症 244
二、甲减性骨质疏松症 245
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246
四、人工绝经及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247
第二节 药物性骨质疏松症 248
一、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248
二、肝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250
第三节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250
第四节 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251
第五节 肾性骨质疏松症 252
二、发病率与年龄 254
一、不同地区、种族的发生率 254
第十四章 骨质疏松性骨折 254
第一节 概述 254
第二节 流行病学 254
三、发病率与性别 255
四、几种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255
第三节 病因病理 256
一、骨质疏松为内在因素 256
二、年龄因素 256
三、其他 257
第四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 257
一、临床表现 258
二、确立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259
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鉴别诊断 259
第五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原则 260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260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综合治疗 261
第六节 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263
一、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263
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原则 263
二、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265
三、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266
四、踝部骨折的治疗 269
第十五章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271
第一节 心理护理 271
第二节 饮食护理 272
第三节 生活护理 272
二、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273
第四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 273
一、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 273
三、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274
第五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症的护理 275
第六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 276
附录 277
一、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有关名句 277
二、治疗骨质疏松症常用中药简介 279
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