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侯树栋 1
前言 1
古代篇 3
第一章 起点·战争历史与战争逻辑 3
一、冷兵器的历程 4
二、古代社会的军事格局 5
三、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 7
四、文化背景的差异 10
第二章 义利,文武--普遍联系中的历史行为 15
一、利益之争和道义之争 15
二、经济利益的诱惑和理智 22
三、历史行为的表与里 28
第三章 天与地,古代战争的自然舞台 33
一、天、自然还是超自然 33
二、精神之天,古战场“神”的威力 35
三、自然之天,古战场“气”的变幻 39
四、“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42
第四章 冷兵器寒光中的辩证法 47
一、生产手段与作战手势的历史同一 47
二、战争目的与兵器的本质 51
三、冷兵器特色的古代战争样式 56
一、敌与我的原则和行为要求 60
第五章 敌我·强弱·攻防矛盾中的军事原则 60
二、战争力量构成的强与弱 65
三、攻防形式的理论与行为规律 70
第六章 庙算·诡道,战争中的谋略观 76
一、谋略在军事活动中的地位 76
二、军事谋略的模式和思维原则 81
三、谋略运用的不同特色 85
第七章 军事文化与民族精神 89
一、国防观念中的民族精神 89
二、军事道德与民族精神 93
三、军事活动中的自我价值观 96
四、军事有形文化的民族精神内涵 100
近代篇 107
第八章 划时代的飞跃与升华 107
一、近代军事技术的新飞跃 107
二、近代社会的军事格局和战争特点 111
三、军事思维的延续与升华 113
四、近代军事哲学比较研究的逻辑线索 117
第九章 战争现象的背后 122
一、同一命题下的不同内涵 122
二、战争本质的多维考察 128
三、战争本质的逻辑延伸 134
四、思维方式的历史反差 139
第十章 战争与经济联系的逻辑和理论 146
一、思考战争与经济联系的逻辑 146
二、战争根源和战争目的联系 149
三、经济前提的现象与本质 152
四、对经济保障的不同思考与实践 155
第十一章 热兵器提出的战争课题 159
一、“手枪战胜利剑”是时代性反思 159
二、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还是物 166
三、改进武器装备与增强人的素质的两手并举 172
一、军队与国家政治 178
第十二章 军队的社会本质 178
二、军队的社会地位 182
三、军队的阶级属性 184
四、军队与人民群众 186
第十三章 战争中的攻防运动 193
一、理论上的近识与创新 193
二、实践中的对立与统一 204
三、不同层次的积极防御 211
第十四章 训练,胜利之剑的磨砺石 222
一、训练决定作战 222
二、作战决定训练 225
三、处理训练诸矛盾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29
当代篇 241
第十五章 广岛之后的世界 241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241
二、还会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吗 246
第十六章 困惑的关系--核战与政治 255
一、现实中有人提出:核战争不再是政治的继续 255
二、中国军事学术界两种观点的争论 258
三、在同一论题下--中“苏”关于核战与政治关系看法之比较 260
四、西方现代军事理论中的战争与政治 264
第十七章 核战争道义论 268
一、中西传统战争道德观中的同异点 269
二、西文的核道德 273
三、“苏联”人的核道德观 280
四、我国政府核战略中的道义原则 283
第十八章 核条件下的战争与和平 288
一、传统的和平概念只有一个。然而,中西军事哲学却各有各的内涵 288
二、战争根源问题上的哲学对立 291
三、通向和平的道路 296
展望篇 307
走向21世纪的军事思维 307
后记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