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建置区划 51
第一章 建置 51
第一节 县境位置 51
第二节 建置沿革 52
第三节 境域变迁 52
第一节 解放前行政区划 53
第二章 行政区划 53
第二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 54
第三章 乡镇 56
第一节 镇 56
第二节 乡 61
第二篇 自然环境 73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73
第一节 地质 73
第二节 地貌 74
第一节 气候 76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76
第二节 物候 80
第三章 土壤 植被 83
第一节 土壤 83
第二节 植被 86
第四章 水系 水文 87
第一节 水系 87
第二节 水文 88
第一节 土地 93
第五章 自然资源 93
第二节 植物 94
第三节 动物 96
第四节 矿物 97
第五节 水 97
第六章 自然灾害 98
第一节 灾害综述 98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录 100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09
第一节 人口总数 109
第三篇 人口 109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10
第三节 人口变动 111
第二章 人口结构 116
第一节 民族结构 116
第二节 性别结构 116
第三节 年龄结构 117
第四节 文化结构 119
第五节 职业结构 119
第一节 计划生育 121
第六节 婚姻结构 121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21
第二节 优生优育 123
第四篇 经济综合管理 127
第一章 计划管理 127
第一节 计划经济发展概况 127
第二节 计划管理体制 129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129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 130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130
第二节 商标、广告管理 132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133
第四节 个体经济管理 133
第五节 市场管理 135
第三章 价格管理 136
第一节 价格水平 136
第二节 价格检查 147
第二节 监督与服务 148
第一节 审计工作概况 148
第四章 审计监督 148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150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150
第二节 计量管理 150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153
第六章 物资管理 155
第一节 计划分配与调节 155
第二节 物资协作 155
第三节 管理与服务 157
第一节 统计工作概况 158
第七章 统计管理 158
第二节 统计信息 159
第三节 统计监督与服务 160
第五篇 农业 167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67
第一节 土地占有与地租 167
第二节 土地制度改革 168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70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71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72
第二章 种植业 175
第一节 作物分布、面积、产量 175
第二节 农田建设 182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84
第四节 作物品种 185
第五节 肥料 187
第六节 作物栽培 189
第七节 植物保护 193
第一节 树种资源与培育 197
第三章 林业 197
第二节 林木栽植 198
第四章 畜禽业 200
第一节 家畜饲养 200
第二节 家禽饲养 203
第三节 其他品类饲养 205
第四节 饲料 206
第五节 疫病防治 206
第一节 竹 207
第五章 副业 207
第二节 蚕桑 208
第三节 养蜂 210
第四节 果树 210
第五节 花木 211
第六节 芦苇 212
第七节 蔬菜 212
第八节 食用菌 213
第六章 渔业 214
第一节 资源 214
第二节 养殖 215
第三节 捕捞 217
第七章 农业机具 220
第一节 农机农具 221
第二节 农机管理 223
第八章 县属场圃 225
第一节 靖江县农业改良场 225
第二节 靖江县农场 225
第五节 靖江县养蜂场 226
第四节 靖江县侯河良种场 226
第三节 靖江县新生原种场 226
第六节 靖江县水产养殖场 227
第七节 靖江县苗圃场 227
第八节 靖江县种猪场 227
第六篇 水利 232
第一章 河道治理 232
第一节 干河治理 232
第二章 涵闸建设 236
第一节 中型闸 236
第二节 小型河道治理 236
第二节 小型涵闸 238
第三章 治江防洪 240
第一节 止坍工程 240
第二节 江堤培修 241
第四章 农田灌溉 242
第一节 非机动灌溉 243
第二节 内燃机灌溉 243
第三节 电力灌溉 243
第一节 防汛抗旱组织 245
第五章 防汛抗旱 245
第二节 经费 物资 246
第三节 抗灾纪要 246
第六章 水政管理 247
第一节 经济政策 247
第二节 灌溉管理 248
第三节 堤闸管理 249
第四节 河道管理 250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261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261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261
第七篇 工业 261
第三节 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 262
第四节 中外合资工业 263
第二章 工业企业管理 26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3
第二节 主要管理内容 264
第三节 工业学大庆 267
第四节 企业整顿 267
第五节 经济责任制 268
第三章 机械工业 268
第一节 农业机械制造 269
第二节 通用设备制造 269
第三节 工业设备制造 271
第四节 日用机械制造 273
第五节 通用零部件制造 274
第六节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276
第一节 轧花 277
第四章 纺织工业 277
第二节 棉纺织 278
第三节 印染 280
第四节 针织 280
第五节 丝织 282
第五章 电子、电气、仪表、量具制造工业 282
第一节 电子元件及应用产品 283
第二节 电气机械及器材 283
第四节 量具 286
第三节 仪器仪表 286
第六章 金属制品工业 287
第一节 生产用金属制品 287
第二节 日用金属制品 288
第三节 建筑用金属制品 289
第七章 化学工业 289
第一节 有机化学、合成材料 290
第二节 化肥、农药 290
第三节 医药 292
第五节 化学纤维 293
第四节 塑料、橡胶 293
第八章 冶金工业 294
第一节 黑色金属压延 294
第二节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295
第九章 建筑材料工业 295
第一节 砖瓦、石灰 295
第二节 水泥及制品 296
第三节 石棉、玻璃钢瓦 296
第十章 缝纫及皮革工业 297
第四节 耐火材料 297
第一节 服装、鞋帽 298
第二节 皮革及制品 298
第十一章 印刷、造纸及纸制品工业 299
第一节 印刷 300
第二节 造纸及纸制品 300
第十二章 食品、饲料加工工业 301
第一节 副食品加工 301
第三节 饲料加工 304
第二节 粮油加工 304
第十三章 电力工业 305
第一节 发电 305
第二节 输变电 306
第三节 供用电 308
第十四章 其他工业 310
第一节 木制品 310
第二节 文教用品 311
第三节 工艺品 312
第一节 发展历程 313
第四节 竹藤草柳制品 313
第十五章 乡镇工业概况 313
第二节 经济效益 314
第三节 亿元乡镇简介 316
第八篇 建筑安装 海洋工程 321
第一章 建筑安装 321
第一节 设计施工 321
第二节 建筑队伍 323
第三节 建筑管理 324
第四节 建筑实绩 325
第一节 工程作业 327
第二章 海洋工程 327
第二节 工程队伍 329
第三节 设备、保障 330
第四节 经济效益 331
第九篇 交通 邮电 335
第一章 交通 335
第一节 交通设施 335
第二节 运输业务 344
第三节 装卸搬运 348
第四节 车船、渡口管理 350
第二章 邮电 351
第一节 邮电机构 351
第二节 邮政网络 352
第三节 邮政设备 355
第四节 邮政业务 355
第五节 电信设备 357
第六节 电信业务 360
第一节 县城演变 363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63
第十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363
第二节 市政工程与公共设施 364
第三节 县城住宅建设 367
第四节 园林、绿化 368
第二章 乡镇建设 369
第一节 集镇建设 369
第二节 村民住宅建设 369
第二节 房产管理 372
第一节 规划管理 372
第三章 建设管理 372
第三节 土地管理 375
第四章 环境保护 375
第一节 环境污染 375
第二节 污染防治 380
第三节 环境管理 381
第十一篇 商业 385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构成 385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85
第二节 国营商业 386
第三节 供销、集体商业 391
第四节 公私合营商业 393
第五节 个体商业 394
第二章 商业购销 394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 394
第二节 农副产品、废品收购 399
第三节 生活消费品销售 404
第四节 水产品购销 409
第五节 药品购销 410
第一节 收购 412
第三章 粮油购销 412
第二节 销售 413
第三节 储运 415
第四章 对外贸易 417
第一节 外贸经营 417
第二节 出口商品 418
第五章 集市贸易 420
第一节 粮油集市 420
第三节 副食品集市 421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集市 421
第四节 牲畜集市 422
第六章 饮食服务 423
第一节 饮食业 423
第二节 服务业 424
第三节 名菜名点 427
第十二篇 财政 金融 431
第一章 财政 431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31
第二节 财政收支 434
第三节 公债券与国库券 442
第二章 税收 443
第一节 农业税 443
第二节 工商税 445
第三章 金融 454
第一节 金融机构 454
第二节 货币 456
第三节 信贷 458
第四节 存款 461
第六节 保险 463
第五节 侨汇 463
第十三篇 政党社团 47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靖江县委员会 47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70
第二节 党的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475
第三节 组织建设 479
第四节 宣传教育 484
第五节 纪律检查 486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 487
第七节 党史征集、研究工作 49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靖江县党部 49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91
第二节 基层组织 493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494
第四节 活动概况 494
第三章 社会团体 495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95
第二节 农民组织 496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497
第四节 妇女组织 500
第五节 科技组织 501
第六节 工商组织 502
第七节 文学艺术组织 503
第八节 归侨、侨眷组织 504
第十四篇 政务 507
第一章 县 署(府) 507
第一节 明清县署 507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514
第一节 县级行政机构 517
第二章 人民政府 517
第二节 乡镇行政机构 522
第三节 信访工作 523
第四节 外事工作 524
第五节 侨务工作 525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代议机构 526
第一节 代议机构 526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 528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 528
第三节 国大代表及立法委员选举 528
第二节 国会众议院及省议会议员选举 528
第二节 历届代表会议和大会 530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533
第四节 主要活动 534
第五章 人民政协 534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议 534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 537
第三节 主要活动 539
第一节 拥军优属 543
第十五篇 民政 543
第一章 优抚安置 543
第二节 接收安置 546
第二章 救灾救济 547
第一节 灾害救济 547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48
第三节 农村扶贫 549
第三章 社会福利 550
第一节 养老敬老 550
第四节 收容遣送 550
第二节 弃婴收养 551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 551
第四章 婚丧管理 552
第一节 婚姻登记 552
第二节 殡葬改革 552
第十六篇 劳动 人事 555
第一章 劳动管理 555
第一节 用工形式 555
第二节 劳动就业 557
第三节 劳动调配 558
第四节 技术培训 559
第五节 劳动保护 560
第二章 人事管理 562
第一节 干部构成 562
第二节 人员编制 562
第三节 干部调配 564
第四节 军转、下放干部安置 565
第一节 工资 566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奖惩 566
第五节 人才开发 566
第二节 福利 568
第三节 奖惩 568
第十七篇 治安司法 573
第一章 公安 573
第一节 治安机构 573
第二节 侦查破案 574
第三节 治安管理 576
第四节 户政 578
第五节 消防 578
第六节 监所 580
第二章 检察 581
第一节 检察机构 581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81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82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83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83
第四节 经济检察 583
第三章 审判 584
第一节 审判机构 584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84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85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86
第五节 申诉复查 58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87
第一节 法制宣传 587
第三节 律师业务 588
第二节 人民调解 588
第四节 公证工作 589
第十八篇 军事 593
第一章 兵役制 593
第一节 募兵制 593
第二节 征兵制 593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594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594
第五节 预备役 594
第一节 驻军 595
第二章 武装 595
第二节 地方武装 596
第三节 民兵 602
第三章 战事 605
第一节 明清时期战事 605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 606
第十九篇 教育 619
第一章 儒学 619
第一节 学宫、书院 619
第三节 科举 620
第二节 社学(义学)、私塾 620
第二章 学前教育 62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621
第二节 教养工作 621
第三章 初等教育 623
第一节 小学堂 623
第二节 普通小学 624
第三节 改良学塾 630
第四节 耕读小学 630
第五节 成人初等教育 631
第一节 普通中学 632
第四章 中等教育 632
第二节 农业、职业中学 639
第三节 师范学校 641
第四节 其他专业学校 642
第五节 成人中等教育 643
第六节 人才输送 644
第五章 高等教育 645
第一节 高等专科教育 645
第三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646
第二节 高等电视、函授教育 646
第六章 教师 647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47
第二节 师资素质 648
第三节 教师待遇 649
第七章 经费与设施 652
第一节 经费来源与使用 652
第二节 校舍与设备 655
第一节 诗文 659
第一章 文学艺术 659
第二十篇 文化 659
第二节 书画 660
第三节 戏剧 661
第四节 音乐、舞蹈 661
第五节 民间文学 663
第六节 讲经 663
第七节 雕刻、摄影 664
第八节 民间艺术 664
第二节 文化馆、宫、站、中心 665
第二章 文化事业单位 665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 665
第三节 娱乐场所 666
第四节 图书发行 668
第五节 电影放映 669
第六节 图书馆、室 671
第七节 档案馆、室 671
第三章 文艺表演团体 672
第一节 专业剧团 672
第二节 业余剧团 674
第一节 文艺会演 675
第四章 群众文艺活动 675
第二节 文艺节 676
第五章 广播 报刊 电视 677
第一节 广播 677
第二节 报刊 678
第六章 文物 古迹 纪念馆 680
第一节 文物 680
第三节 电视 680
第二节 古迹 681
第三节 纪念馆 683
第二十一篇 科学技术 687
第一章 机构 6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87
第二节 科研机构 687
第三节 科技网络 689
第二章 科技队伍 690
第一节 科技人员分布 690
第二节 技术职称评定 691
第一节 工业科技成果 692
第三章 科技成果 692
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 697
第三节 其他科技成果 700
第四节 经济效益 700
第四章 科学普及 700
第一节 科普网络 700
第二节 科普活动 701
第一节 沼气 703
第三节 科技咨询服务 703
第五章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 703
第二节 省草、节煤灶 704
第六章 地震测防 705
第一节 地震测报 705
第二节 防震抗震 705
第七章 气象测报 706
第一节 气象观测 706
第一节 水文站、网 707
第八章 水文测报 707
第二节 天气预报 707
第二节 水文情报 708
第二十二篇 卫生 711
第一章 医疗 71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11
第二节 卫生队伍 714
第三节 医疗设备 714
第四节 医疗技术 715
第五节 医疗业务 716
第二节 医术 718
第二章 中医 718
第一节 沿革 718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719
第四节 单方、验方、医案选载 719
第三章 卫生防疫 722
第一节 组织与机构 722
第二节 卫生运动 722
第三节 预防接种 723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 724
第五节 工厂、学校卫生 726
第六节 饮水、食品卫生 727
第四章 寄生虫病防治 729
第一节 血吸虫病防治 729
第二节 其他寄生虫病防治 731
第五章 保健 731
第一节 医疗保健 731
第二节 妇幼保健 733
第一节 药品检验 737
第六章 药政管理 737
第二节 药品管理 738
第二十三篇 体育 743
第一章 体育活动 743
第一节 学校体育 743
第二节 社会体育 744
第二章 体育队伍 747
第一节 运动员队伍 747
第二节 裁判员、教练员队伍 747
第一节 主要比赛 748
第三章 体育比赛 748
第三节 少儿业余体校 748
第二节 比赛成绩 749
第三节 比赛纪录 750
第四章 经费与设施 752
第一节 经费 752
第二节 设施 752
第一章 人民生活 755
第一节 农民生活 755
第二十四篇 社会 755
第二节 职工生活 759
第二章 姓氏 家庭 760
第一节 姓氏 760
第二节 家庭 761
第三章 宗教 762
第一节 佛教 762
第二节 道教 763
第三节 基督教 763
第一节 帮会 764
第二节 会道门 764
第四章 帮会 会道门 764
第五章 风俗习惯 766
第一节 岁时习俗 766
第二节 庙会节场 769
第三节 生产习俗 769
第四节 生活习俗 770
第六章 民间歌谣 775
第一节 政治歌谣 775
第二节 生产歌谣 776
第三节 生活歌谣 777
第四节 儿歌 778
第五节 情歌 779
第七章 故事传说 780
第一节 故事 780
第二节 传说 782
第八章 谚语 歇后语 784
第一节 谚语 784
第二节 歇后语 785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789
第一章 语音 789
第二十五篇 方言 789
第二节 同音字汇 794
第二章 词汇 804
第三章 语法 814
第一节 虚词 814
第二节 语缀 816
第三节 句式 818
第二十六篇 人物 823
第一章 人物传 823
表一、靖江籍连级以上革命烈士表 870
第二章 人物表 870
表二、靖江籍地(师)级以上中共党、政、军干部表 876
表三、靖江籍专家、学者名录 879
附录 895
一、旧志序文 895
二、文献 896
三、诗文 903
后记 907
《靖江县志》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909